1.项目管理边界是指什么
项目的范围管理,重点就是画一个边界,那个事情是项目里面的,哪些事情是项目外面的,能看得很清楚。
我们一般推荐编制1个项目范围文档,就是SOW,工作说明书缩写为SOW)是合同的附件之一,具有与合同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工作说明书详细规定了合同双方在合同期内应完成的工作,如方案论证、设计、分析、试验、质量控制,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标准化、计量保证等;应向对方提供的项目,如接口控制文件、硬件、计算机软件、技术报告、图纸、资料,以及何时进行何种评审等,因此,工作说明书以契约性文件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顾客的要求和承制方为实现顾客要求必须开展的工作,它使产品的管理和质量保证建立在法律依据之上,成为合同甲方(顾客)对乙方(承制单位)进行质量监控的有力工具。即使在公司内部,项目组和公司之间,也必须通过SOW文件来保证责任,权利,利益的边界划分。(Statement
Of Work,
我重点提示:在文件中,我们一定要写清楚以下内容:
l 我们不做以下内容;
l XXX做以下内容;
l YYY做以下内容;
l DDD负责以下内容;
l 以下内容未明确责任人;
我们不做什么,是范围管理中的关键,很多人都忽视了。尤其对于默写项目经理来说,他们担心老板看不起他,害怕客户轻视他,就自己什么都做。一个人,一个项目组,能力是有限的。该别人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别人做。
更多精彩 欢迎访问 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2.项目部的合理边界在哪里
当前困扰和制约项目管理实践的两个突出问题是:完成项目所需的资源更多的纳入到项目部中,还是更多的留在原部门内?更多的纳入到项目部中,则一个公司能同时完成的项目少,影响企业的规模经济;更多的留在原部门内,则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效率下降,影响项目完成的进度和质量。
如何处理项目部和平行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若是平行关系,则需要由公司直接管理业务完成过程,从而发挥不了项目部的作用;若是领导关系(只能是项目部领导其它业务部门或单位),则很容易和常规组织体系的管理发生冲突,而且项目部的领导地位也难以实现。面对这两个问题,很多工程公司和其他采用项目管理模式的企业,在强矩阵管理和弱矩阵管理上左右为难,而所谓的平衡矩阵,很大程度上只是表达了一种愿望,本身并不构成真正的解决方法。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认为,必须确定项目部的合理组织边界,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即:项目部应有哪些功能(功能边界在哪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是什么(结构边界在哪里)?项目部的规模如何确定(规模边界在哪里)? 一、项目部功能边界 项目部基本功能——业务操作管理功能。 业务管理分层面管理和操作管理两部分。
层面管理以部门为对象,对全部业务进行整体管理。操作管理以人员或次级部门为对象,对具体业务的实施过程进行针对性管理。
变化管理的特征很显著的业务,管理重点在于提高业务协调效率。管理实践中人们发现,由业务管理部门矩阵式形成“临时综合性业务管理主体(项目部)”、并由该主体协调项目生产过程,要比由业务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项目控制部等)分别进行管理、彼此之间靠部门间协调或上级领导行政协调来完成生产过程,要更有效率。
因此,在根本性质上,可以将项目部理解为项目的“操作管理主体”。 操作管理和层面管理的分界线是项目部的基本功能边界,这个边界是不能变化的:太小,即一部分项目操作管理功能仍由常规业务管理部门行使,则不利于协调效率的提高;太大,即一部分层面管理功能(如制度监管)被划入项目部,则必将导致项目部失控以及公司整体管理能力的弱化。
项目部基本功能(业务操作管理)必须健全,否则无论强、弱矩阵管理,都是没有意义的。基本功能健全,即使弱矩阵管理,项目管理仍然“强”;基本功能不健全,即便强矩阵管理,项目管理依然“弱”。
项目部扩展功能——临时业务代管功能。在三种情况下,业务部门需要委托项目部对其参与项目的资源、人员和业务代为管理。
第一种情况,异地工作且独立组建项目部不经济。比如单独建立现场设计部、现场采购部不经济时,业务部门就会委托上级项目部代管;第二种情况,为密切生产协调,需要业务部门派人到上级项目部集中工作;第三种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协调效率,项目部直接从业务单位租用相关人员和资源,在项目部范围内以行政协调的方式完成这类生产工作。
项目部扩展功能的边界是可变的。理论上说,扩大项目部扩展功能的边界,可进一步提高项目协调效率,但扩大边界所需的业务人员和资源若从本企业获取,则影响企业规模经济,若从市场上其他公司获取,则需要付出租金。
因此,按经济学基本原理,项目部扩展功能的经济边界应在“项目部边际协调效率与企业边际规模经济和对其它企业的边际租金相等”处。 操作中可这样处理:对上述第一种情况,因纳入到项目部之后,并不再次增加企业规模经济损失或租金增长,所以可全部纳入项目部;对其它两种情况,则视企业当前并行项目的多少和本项目是否需要追赶进度两种情况而定。
并行项目多,则对本企业业务部门的代管功能应该少,如果又不需要特别赶工,则对外部的业务代管功能也应该少,否则可扩大项目部对内、对外的业务代管功能。 项目部衍生功能——临时行政代管功能。
项目要想完成上述两个功能,需要有对人员的行政管理权——办公管理权、人事管理权、考评奖惩权。因此,基于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的实现,分别需要衍生出对两类相应人员的临时行政代管功能。
临时行政代管功能分别依附于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它的边界也随二者的边界而定。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在咨询实践中发现,很多项目部的临时行政代管功能比较缺位。
主要原因是项目部边界不清,从而没法对项目部人员做出明确界定,在参与项目部工作的人员很多时,如果赋予项目部行政代管功能,不仅常规组织体系的功能会陷于瘫痪,而且一个人还只能同时只参加一个项目。 很多公司在项目部是否有行政代管功能上不做明确规定,模糊处理,结果等于仍然把该权利交由常规部门行使。
二、项目部结构边界 依据项目部的功能类型,项目部有三部分性质不同的组织单元: 基本功能单元。由三个层次、十二类岗位组成: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设计助理、项目经理施工助理、项目经理采购助理、项目控制经理和项目管理经理;项目控制经理之下有进度控制组、费用控制组和材料控制组三类岗位,项目管理经理之下有合同管理组、质量管理组和HSE管理组三类岗位。
这些岗位人员,在现场施工阶段视需要兼任现场项目部相关管理岗位工作。
3.施工单位竣工资料里的边界照片怎么做
一、交工技术文件的交付及责任
建设单位对交工技术文件的形成、收集、组卷有协调、监督的责任。
监理单位对交工技术文件的形成、收集、组卷有组织、审核的责任,应及时对交工技术文件进行检查、审核、签证、盖章,组织承包单位完成交工技术文件的归档工作。
交工技术文件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组卷。有分包施工单位的工程项目,分包施工单位应按本规定的要求向总承包单位提交经整理、编制后的分包工程交工技术文件,然后由总承包单位统一汇编、组卷。
各施工承包单位不可单独组卷或移交档案,各单元联合参建单位需编制好本单位施工范围内竣工资料,交主体施工单位统一组卷,否则整个单元资料不予验收。
施工承包单位按照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及设计文件、施工图等,完成承担的全部建筑安装工程,并经工程交接后,在三个月内将装订成册的交工技术文件正本、副本向建设单位归档。建设单位应在收到交工技术文件后一个月内组织监理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有关部门对其完成审核、签章确认工作,并签署和办理交工技术文件移交手续。
当存在影响试运行、投产和使用的少量未完工程时,可暂不提交未完工程的交工技术文件。当未完工程完工后,施工承包单位应及时补交有关交工技术文件,并汇入原交工技术文件的相应案卷中。
二、项目竣工文件内容
项目竣工文件包括:
1. 项目施工文件;
2. 竣工图;
3. 项目监理文件。
(一)、项目施工文件详表:
施工文件及组卷顺序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第一卷 施工综合管理资料
序号 名 称 表格编号
1. 外封面 见档案馆要求
2. 封面
SY01-001
3. 交工技术文件目录
SY01-002
4. 工程说明
SY01-003
5. 工程交接项目统计表
SY01-004
6. 主要实物工程量及劳动工日统计表
SY01-005
7. 未完工程明细表
SY01-006
8. 施工分包审批表
SY01-007
9. 施工图审查记录
SY01-008
10.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SY01-009
11. 单项工程开工报告
SY01-010
12. 施工组织设计、HSE管理文件、工程质量管理文件、工程进度管理文件、工程分包计划和工程单位工程划分(包含批复文件)
13. 合格焊工登记表
SY01-011
14. 无损检测人员登记表
SY01-012
15. 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表(通用)
SY01-013
16. 计量器具登记表(无计量器具,有施工机具)
SY01-014
17. 设计变更通知单明细表
SY01-015
18. 设计变更通知单
SY01-016
19. 工程联络单明细表
SY01-017
20. 工程联络单
SY01-018
21. 单项工程质量验收评价表
SY01-019
22.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评价表
SY01-020
23.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评价表
SY01-021
24. 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
SY01-022
25. 声像材料交接记录
SY01-023
26. 重大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SY01-024
27. 中间交接证书
SY01-025
28. 工程交接证书
SY01-026
4.项目技术说明文本 要怎么写
我不是ic行业的,我只是搞项目管理的。你的技术说明做什么用途?你是项目的实施承包方还是项目的设计方或者是业主方?
一般来说,业主会向设计单位提交项目的设计任务书,里面就有技术说明的内容。主要是向设计单位提出项目的功能要求、设备要求、技术参数、材料要求等等,也有要求工艺过程、施工办法等等。
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里面有设计说明,设计上是对设计图形文件的补充文字说明,叫技术说明也对。
项目的施工单位一般没有技术说明。但是,如果你的项目小,业主(出钱建设的老板)可以不要设计单位,让一个单位即承担设计,又承担施工。这样设计说明仍然由你来搞。内容同上。
5.边界线的走向说明该怎么编写
边界线的走向说明的编写以明确描述边界实地走向为原则.叙述应简明清楚,采用通用的名词术语、地名准确、译名规范,并与边界协议书附图和实地情况相一致; 边界线走向说明应根据界线所依附的参照物编写,参照物包括各种界线标志(如界墙、界桩、河流、山脉、道路等)、地形点、地形线等.边界线走向说明根据界线所依附的参照物的实际情况分为若干条,每条分为若干自然段.每一自然段一般是对相邻两界桩间边界线情况的文字描述; 边界线走向说明中的距离及界线长度等数据,均以米为单位,实地测量的距离精确到0.1m,图上量取的距离精确到图上0.1mm.边界线走向说明中涉及的方向,采用16方位制(以真北方向为基准)描述.。
6.什么是边界协议书附图
边界协议书附图是描述边界线地理位置的法律图件,作为协议书的附图;是边界信息与修测后的边界地形图叠加一起制作而成,与界线协议书具有同等的法律作用。
边界协议书附图是以地图形式反映边界线走向和具体位置,并经由界线双方政府负责人签字认可的重要界线测绘成果;界桩点、边界点展绘、边界线标绘、界线附近地形要素的调绘或修测、各种说明注记等,均应经过采集、符合化编辑,整理制成边界协议书附图。 当在边界协议书附图上无法详尽表示局部地段边界线的位置和走向时,应利用更大比例地形图加绘放大图。
放大图以岛图形式加绘在边界线两侧的适当位置,放大图宜绘平面图,将界线与相关地物关系表达清楚。
7.企业边界的四重边界是什么
“两重边界”讨论的是古典企业的情况,当公司制企业出现后,企业的边界又发生了变化。
首先出现了一个点划线圆圈,称之为经营边界。现代公司制企业与古典企业的显著不同是股权的分散化、股权的有限责任和职业经理人的出现。
这致使一部分企业股东退出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圈,成为单纯的持股者。 这个生产经营圈就是公司的经营边界;其次,单纯的持股者又可分为投资者和投机者,投机者不以公司分红为赢利目的,明显他们与公司的关系是不具自我实施性的非企业契约关系,于是在图3中,法定边界的一部分落在契约边界之外;最后,公司制企业的出现使得公司治理问题凸显,于是图3中还有个不规则的圆圈,我们称之为治理边界。
治理边界之内的企业契约参与者是公司内部治理者,治理边界之外的企业契约参与者和市场契约参与者是公司外部治理者。我们将内部治理简单定义为“用手投票”,即有权进入公司董事会,或有权对公司董事会的成员构成直接发表意见。
而外部治理就是“用脚投票”。“用脚投票”有两种形式——直接和间接。
市场契约参与者采用的是直接的“用脚投票”形式,而企业契约参与者由于受专用性资产的“锁定”,一般采用间接形式,比如不再增加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职工的消极怠工,供应商的偷工减料,等等。 我们描绘的治理边界是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它穿过了公司的经营边界、法定边界,反映了目前世界各地公司治理的现状:一些公司股东不再行使“用手投票”的权力;公司职工有权进入公司董事会,如德国1/2的监事会成员是职工代表(德国监事会的地位相当于我国的董事会);关联企业、银行间相互持股,如日本等国的情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