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繇的繇怎么读
望采纳,O(∩_∩)O谢谢
繇
拼 音
yáo yóu zhòu
部 首 糸
笔 画 17
五 行 火
五 笔 ERMI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yáo ]
1.同“徭”。
2.古同“谣”,歌谣。
[ yóu ]
古同“由”,从,自。
[ zhòu ]
古同“籀”,占卜的文辞。
相关组词
皋繇 繇词 繇于 原繇 繇繇 繇乎 孔繇 吉繇 皇繇 帅繇 象繇 繇俗 缘繇 繇辞更多
百科释义
基本信息1.繇 yáo古同“徭”:劳役。古同“谣”,歌谣。古同“遥”:远。古同“摇”:动摇。2.繇 yóu古同“尤”:从,由。3.繇 zhòu古同“宙”,占卜的文辞。4.茂盛。《汉书地理志上》:“草~木条。”(木:树木。条:指长大)拼音:yáo yóu zhòu 注音:ㄧㄠˊ ㄧㄡˊ ㄓㄡˋ部首:糸,部外笔画:11,总笔画:17五笔86:ERMI 五笔98:ETFI仓颉:BUHVF郑码:PVMZ笔顺编号:34433112523554234四角号码:22793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E47 查看百科
英文翻译
from
2.繇 怎么读
繇
yáo
<;动>
(形声。从系,本义:随从)
同本义 [follow]
鲁颜无繇。——《史记·弟子传》
动摇 [shake]
我起乎宜阳而触平阳,二日而莫不尽繇。——《史记》
繇
yáo
<;名>
力役,通“徭” [slave]
繇者揭钁,负笼土。——《淮南子·精神》。高注:“繇役也。”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史记·项羽本纪》
减太官,省繇赋。——《汉书·景帝纪》
又如:繇戍(遣民到边境戍守,服役。同徭戍);繇役(古代百姓为朝庭服劳役的义务。同徭役);繇使(指供力役及为使者);繇赋(徭役和田赋捐税)
通“谣”。歌谣 [rhyme]
参人民繇俗。——《汉书·李寻传》。颜师古云:“繇,读与谣同。”
又如:繇俗(歌谣风俗)
古族名 [Yao nationality],秦汉时闽越族分为繇和东越两部
姓
繇
yáo
<;形>
茂盛;草茂盛 [luxuriant]
厥草惟繇。——《书·禹贡》
通“遥”。远。[remote]
是以繇其期,足以日也。——《荀子·礼论》
另见yóu;zhòu
繇
yóu
〈介〉
从,自 [from]
繇膝以下为揭,繇膝以上为涉。——《尔雅》
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史记·文帝本纪》
繇
yóu
<;动>
通“游” [roam]
近者陆子优繇。——《汉书·文帝纪》
通“由”。经 [pass through;by way of]
所繇适于治之路也。——《汉书·董仲书传》
政繇冢宰。——《汉书·魏相传》。颜师古云:“繇,与由同。”
繇朐汏輈。——《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另见yáo;zhòu
繇子
yóuzi
繇
zhòu
<;名>
通“籀”。古时占卜的文辞 [divinatary words]
成风闻成季之繇。——《左传·闵公二年》
又如:繇词(卦兆的占词。繇,通“籀”);繇文(占卜的文辞)
另见yáo;yóu
繇
yáo
ㄧㄠˊ
同“徭”。
古同“谣”,歌谣。
郑码:PVMZ,U:7E47,GBK:F4ED
笔画数:17,部首:糸,笔顺编号:34433112523554234
繇
yóu
ㄧㄡˊ
古同“由”,从,自。
郑码:PVMZ,U:7E47,GBK:F4ED
笔画数:17,部首:糸,笔顺编号:34433112523554234
繇
zhòu
ㄓㄡˋ
古同“籀”,占卜的文辞。
郑码:PVMZ,U:7E47,GBK:F4ED
笔画数:17,部首:糸,笔顺编号:34433112523554234
3.“繇”在名字中怎么读
“繇”在名字中读音为:yáo。
繇的读音分别为:yáo yóu zhòu。
一、释义:
1.[ yáo ]
(1)同“徭”。
(2)古同“谣”,歌谣。
2.[ yóu ]
古同“由”,从,自。
3.[ zhòu ]
古同“籀”,占卜的文辞。
二、例句:
1. 我起乎宜阳而触平阳,二日而莫不尽繇。——《史记》
2. 繇者揭钁,负笼土。——《淮南子·精神》。高注:“繇役也。”
3.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史记·项羽本纪》
4. 参人民繇俗。——《汉书·李寻传》。颜师古云:“繇,读与谣同。”
5. 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史记·文帝本纪》
4.钟繇 的繇的正确读音
钟繇名读音辨正
巨剑
现在,仍有许多人把钟繇(yáo瑶)读作钟繇(yóu游)。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原因是没有弄清其名字字义的结果。因此,有必要重新辨析,以纠正之。
其实,在读到古人名时,如果碰到是多音字而拿不准该读何音,一个简单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将本人的名字字义与他的“字”字义加以对照,就会知道这个名字该读什么音了。因为古人在起名上非常讲究,且有一定的规则。一般起名时,会再起一个字。其特征是:名与字是有关联的。有的是意义上的联系,有的是意义上的相辅,有的是意义上的相反。
例如:
曹操,名操,字孟德。名与字取“操守品德”义。出自《荀子》:“夫是之谓徳操”一句。“操”与“徳”有着意义上的相辅。
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名与字皆取“明亮”义。且“明”与“亮”有着意义上的联系。
周瑜,名瑜,字公瑾。名与字义都属“美玉”。因而“瑜”和“瑾”有着意义上的关联。
以上所举,说明了“名”与“字”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那么,名子为多音字又该如何判定读什么音?道理同样简单。只须按照上面的方式,看哪个读音的字义与“字”的字义有关联,那么这个“名”就应该读作什么音。
例如:
唐代书法家李泌,他的名字就是一个多音字。名泌,字长源,如果名字读作“mì”时,字义为“涓涓长流”,与字“长源”的意义正好相合,彼此存在关联。而读“bì”时,则意思为“一河名”,显然与“字”的意义不符。因此判定读作“mì”。
再如唐代诗人杜甫,他的名字同样也是一个多音字。名甫,字子美。“甫”读作“fǔ”时,其义为“对古代男子的一种美称”,再与他的字“子美”义相对照,都有“美”的意思,名与字有着关联。而读“pǔ”时,则指“莆田或者花园”,与“字”的意思就没有什么联系了。由此判定读“fǔ”是正确的。
我们再来看钟繇名的读音:
钟繇,名繇,字元常。“繇”是一个多音字,如果读作“yáo(瑶)”时,意义为“花草盛貌”。其“名”与“字”出自《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句。取“万物繁盛循环恒久不易”之义。河上公注曰:“芸芸者,华(花)叶盛。”于是可知,“繇”的义与“芸芸”之义相合。可以说,他的“字”是对“名”的相辅。因而名“繇”与字“元常”有着意义上的关联。若读“yóu(游)”时,则与“字”的意义没有多大关系。
据此推断,钟繇的“繇”应读作“yáo(瑶)”,不能读“yóu(游)”。
前二天翻字典,查三国时书法家钟繇的“繇”字读音,不想是多音字:一读yóu,另一个读yáo。查了很多地方,有人主张读yóu,有人则认为应读yáo。名字读音只有一个,到底哪个是,要是能知道当时的人怎么叫钟繇的就好了。不料真给找着了,《世说新语•排调》中有一则:
“晋文帝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懿实,何必同群。’帝复问会:‘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
钟会是钟繇的少子,晋文帝司马昭,其父即为司马懿,古代对尊长应避讳,此处各人故意将对方父亲的名字或同音字相谑。晋文帝用“遥遥不至”来戏钟会,很清楚表明,钟会的父亲钟繇的“繇”字与“遥”同音,所以应该读作yá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