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人鱼拼音怎么写
【měi rén yú 】 释义: 以腰部为界,上半身是美丽的女人,下半身是披着鳞片的漂亮的鱼尾,整个躯体,既富有诱惑力,又便于迅速逃遁的人鱼生物。
别名为“人鱼”“海牛” 文献: 海人鱼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
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
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出《洽闻记》) 译文: 海人鱼,东海里就有。
大的长五六尺,样子象人。眉毛、眼睛、口、鼻子、手、脚和头都象美丽的女人,没有一样缺少的。
皮肉白得象玉石,身上没有鳞,有细毛,毛分五种颜色,又轻又柔软,毛长一二寸,头发象马尾巴一样,长五六尺。**的形状和男人女人的一样,靠海的鳏夫寡妇大多都捉海人鱼,放在池沼中养育。
交合时,与人没什么两样,也不伤人。 关于“美人鱼”电影: 《美人鱼》是由周星驰执导,由江玉仪监制的喜剧爱情片,罗志祥、林允、张雨绮、邓超等领衔出演 。
该片讲述了富豪刘轩和为了拯救同族前往刺杀他的美人鱼珊珊坠入爱河,谱写了一段人鱼爱情童话的故事。 。
2.美人鱼拼音怎么写
【měi rén yú 】
释义:
以腰部为界,上半身是美丽的女人,下半身是披着鳞片的漂亮的鱼尾,整个躯体,既富有诱惑力,又便于迅速逃遁的人鱼生物。别名为“人鱼”“海牛”
文献:
海人鱼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出《洽闻记》)
译文:
海人鱼,东海里就有。大的长五六尺,样子象人。眉毛、眼睛、口、鼻子、手、脚和头都象美丽的女人,没有一样缺少的。皮肉白得象玉石,身上没有鳞,有细毛,毛分五种颜色,又轻又柔软,毛长一二寸,头发象马尾巴一样,长五六尺。**的形状和男人女人的一样,靠海的鳏夫寡妇大多都捉海人鱼,放在池沼中养育。交合时,与人没什么两样,也不伤人。
关于“美人鱼”电影:
《美人鱼》是由周星驰执导,由江玉仪监制的喜剧爱情片,罗志祥、林允、张雨绮、邓超等领衔出演 。
该片讲述了富豪刘轩和为了拯救同族前往刺杀他的美人鱼珊珊坠入爱河,谱写了一段人鱼爱情童话的故事。
3.美人鱼电视剧的拼音字母
(美人鱼电视剧)拼音如下:【汉语拼音】美(měi) 人(rén) 鱼(yú) 电(diàn) 视(shì) 剧(jù)【无声调版】美(mei) 人(ren) 鱼(yu) 电(diɑn) 视(shi) 剧(ju) (这一种供拼音输入) Ps:在拼写拼音时,常常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可混淆。如in和ing,en和eng等。
2)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可混淆。如zi和chi,si和shi等。
3)声调符号切不可标错位置。如把会(hui)的第四声错标在字母u上,实则标在字母i上。
4)处理“一不七八”等变调的字标注按原调,读的时候要变调。比如,一定,“一”原本是一声,但是要读成第二声。
参考资料[变调]:/link?url=fV0NQvU_q7t8M-_。
4.一种动物俗称美人鱼,学名拼音为ru gen,汉字怎么写
儒艮(rú gěn) 中文名称:儒艮(rú gěn) 中文别名:海牛、“海马”、人鱼、美人鱼、南海牛 拉丁学名:Dugong dugon 物种命名人: Muller 物种命名时间: 1776 英文名:Dugong 分类: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海牛目 (SIRENIA) 科:儒艮科 (Dugongidae) 属:儒艮属 (Dugong)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是海洋中唯一的草食性哺乳动物,与海牛目的其它动物如海牛的最大区别在于:海牛的尾部呈圆形,而儒艮尾部形状与海豚尾部相似。
儒艮的头很大,头与身体的比例是海洋动物中最大的。嘴巨大而呈纵向,舌大,使其更利于进食海底植物而将沙子排除开。
儒艮的气孔在头部顶端,平均15分钟换一次气。头部和背部皮肤坚硬、厚实。
儒艮的体型大而呈纺锤状,体长约2.4至2.7公尺,3公尺以上的个体相当少见,一般而言雌性的体型会比雄性大一点。皮肤光滑,外观呈褐至暗灰色,腹部颜色较背部来得浅,体表毛发稀疏。
颈部短,但仍能有限度的转动头部或点头。前肢短、呈鳍状,末端略圆而缺乏趾甲;胸鳍是幼儒艮主要的推进力来源,成年后则转变为以尾鳍为主。
**1对,**位于前肢基部处。儒艮没有外耳壳,只看得到小小的耳孔,眼睛也很小。
鼻孔位于吻部顶端,周围有皮膜可在潜水时盖住鼻孔。宽而扁平的嘴位于厚重吻部的末端下方,嘴边的短须是进食时的重要工具。
儒艮有2对门齿,上、下颚各有3对前臼齿与3对臼齿,但所有牙齿不会同时存在,随着年龄增长,它们会失去第1对门齿、所有的前臼齿与第1对臼齿,剩余的两对臼齿则会终生成长。雄性的第2对门齿在12-15岁时会穿透上颚外露,但当闭上嘴时会被厚重的上唇盖住而看不见;雌性极少见到外露的门齿,但少数会保留至30岁左右。
儒艮的肺很大,从**一直延伸至肾脏附近,由水准的横隔膜将其与其他脏器分隔。支气管深入肺的大部分区域,细部分支少且大半由软骨构成,目前仍不清楚儒艮潜水时肺部是否会和鲸类一般有塌陷的情形。
跟其他海洋哺乳动物比起来,它们的脂肪层厚度较薄,同时身体周边似乎不存在热逆流交换系统(heat countercurrent exchange system,肢体末端的动脉与静脉紧邻以维持体热不散失的一种血管构造),这可能与它们栖息于温暖海域有关。胃的构造简单,大肠很大(达胃的两倍重),推测是纤维素的主要消化场所,长度达25公尺以上,相当于小肠两倍的长度。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出生时身长体重:1.15m、25-35kg 最大身长体重纪录:4.16m、1,016kg 寿命:73年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儒艮为海生(偶尔会进入淡水流域)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岸,特别是有丰富海草生长的地区。虽然它们被认为栖息于浅海,但有时也会移动至较深的海域,约23公尺深。
它们的分布范围并不连续,这可能与栖息地的合适度和人类活动有关。儒艮在印度洋的由非洲东岸开始,经红海、波斯湾、南非、马达加斯加往东至阿拉伯海与斯里兰卡,其中大部分地区的数量都很少。
在太平洋地区包括了印尼、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东印度群岛,往北达台湾与日本的冲绳岛,往南则包括了澳洲南部以外的邻近海域。某些地区称它们为「海牛」(sea cow)、「海猪」(sea pig)、或「海骆驼」(sea camel)。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的广西沿海。广东和台湾南部沿海以及海南岛西部沿海如八所港亦有踪迹。
编辑本段生活环境 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住温暖海洋,海水温度多在20℃以上。
其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物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听觉灵敏,平日呈昏睡状。
饱食后除不时出水换气外,爱潜入30—40m深的海底,伏于岩礁等处静候,从不远离海岸到大洋深海去。对海温有一定的要求,不去冷海。
对冷敏感,水温低于15℃,易染肺炎死去;水质差也易罹皮肤溃疡、内寄生虫等。 食性:儒艮仅摄食海床底部生长的植物,深度约在1到5公尺左右,以多种海生植物的根、茎、叶,与部分藻类等为食,常会吃掉整株植物。
它们不会使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来摄食。有时它们会留下一条啃食过的痕迹,当退潮时海草林露出水面即可见到。
儒艮一般白天或晚上皆会进食,但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则多半在晚上觅食。每天要消耗45公斤以上的水生植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摄食上。
觅食海藻的动作酷似牛,一面咀嚼,一面不停地摆动着头部,所以又有“海牛”一名。 喜成群活动,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虽然常单独行动,但也会组成6头左右的小群体,有时会达数百头以上。
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生性害羞,只要稍稍惊吓,就会立即逃避。
从不远离海岸。行动速度不快,一般每小时2海里左右,在逃跑时也不过5海里。
一般每1至2分钟浮至水面一次,但有时会潜水达8分钟以上。上浮时仅将吻部尖端露出水面,下潜时会像海豚一般整个身体垂直旋转1圈。
一般而言每天会游动25公里左右的距离。 叫声为持续的轧轧声或更高的尖锐声,类似海牛。
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