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火灾用水扑救会使火势扩大

油类或部分有机溶剂引发的火灾,若用水扑救,会导致火势扩大。因为油类或有机溶剂会漂浮在水面上,使燃烧更加旺盛。一般物品引起的火灾,在用水量少的条件下,因为产生部分的一氧化碳,导致燃烧更加旺盛,但随着水量的增加就会缓解,主要是由于水将温度降下,使物体达不到着火点。由于电引发的火灾,若不切断电源,由于水是导体,会引起更严重的短路现象,从而使火势加重。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什么火灾用水扑救会使火势扩大

知识

稀释浓盐酸为什么先加水后加酸

阅读(1152)

浓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若是先向试管中加入浓酸再加入水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液体飞溅甚至试管炸裂。因此稀释浓盐酸时要先向试管中加入水,再缓慢加入浓盐酸,并且边加酸边搅拌。浓盐酸最大浓度为36%左右,密度与水接近,将水缓慢倒入浓盐酸也

知识

什么的爷爷2.

阅读(158)

1.慈祥的爷爷;2.和蔼的爷爷;3.诚实的爷爷;4.勤劳的爷爷;5.朴素的爷爷;6.高大的爷爷;7.善良的爷爷;8.可爱的爷爷;9.灵活的爷爷;10.健康的爷爷。

知识

硅与氢氟酸反应吗

阅读(189)

硅与氢氟酸很难反应。硅在1787年,拉瓦锡首次发现硅存在于岩石中。发现硅的荣誉归属于瑞典化学家JacobBerzelius,在斯德哥尔摩瑞典首都于1824年,他通过加热氟硅酸钾和钾获取了硅。这个产物被硅酸钾污染,但他把它放在水中搅拌,会与之反应,因此得

知识

哪些人不能吃鸭掌炖苦茭

阅读(180)

脾胃虚寒者少食。苦茭学名薤白,医药学家李时珍极为推崇,本草纲目中说道,煮食耐寒、调理中气、止气疾、冷泻、下积食、散包块、温补、养颜、解毒,调节肺、肝、脾、脏、腑功能平衡,康泰男女老幼之保健膳珍。鸭掌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同等质量的

知识

动物与动物之间爱的感人故事

阅读(145)

1.有个猎人进山打猎,猎枪准确击中一只母熊,母熊竟僵而不倒。走近一看,母熊已经断气,但双手却紧紧抱紧一块大石头不放。猎人朝下面一看,原来石头下面是一条小溪,小溪中有三只小熊在水中嬉戏。原来母熊之所以死而不倒,是一种坚强的信念在支撑,担心

知识

育儿专家需要资格证吗

阅读(153)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育儿专家是需要资格证的。育婴师职业师资证书,可作为从事育婴师培训教学师资的资格证明,也可以作为育婴师上岗从业的资格证明,还可以作为相应职业技能鉴定的证明,育婴人员划分为3个等级,即国家职业资格五级的育婴员、国家职

知识

梯形状体积如何计算

阅读(185)

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两底之间的公垂线段叫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再乘二分之一。对于梯形状的体积需要再乘

知识

钠与氯气燃烧时的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的颜色

阅读(188)

钠在氯气中燃烧仍然会发出黄色的火焰,这个和氢气不同。焰色反应和电子激发跃迁有关,也会受产物状态一些干扰。据说氢气在氯气中苍白色火焰就和产物氯化氢形成的雾有关。钠的焰色反应极其明亮,很难被掩盖,这可能就是依然保持本色的原因吧,形

知识

金鱼能不能吃香蕉有人喂过吗

阅读(417)

1.可以吃香蕉,但应适量;2.吃香蕉可给金鱼清理肠道,协调身体酸碱度平衡的磷和矿物质功能含有维生素和铁质;3.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吃饵料、水果、红虫、线蚯蚓等;4.金鱼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需充足的氧气,若吃得过饱、胀肚、加水中缺氧,可能引起金鱼

知识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黑糊糊的()

阅读(163)

黑糊糊的芝麻;黑糊糊的树林;黑糊糊的小巷;黑糊糊的煤粉;黑糊糊的煤炭;黑糊糊的阴沟;黑糊糊的锅底;黑糊糊的脏手;黑糊糊的脏脚;黑糊糊的夜晚。

知识

桃核手串的寓意

阅读(214)

1.桃核,谐音:逃祸,就像车上粘只壁虎一样:避祸。其实桃木一直被认为是辟邪的物件,就像北京的娘娘庙带桃核手链意指逃祸,能保平安,这也是最朴素的最有效的民间辟邪饰品;2.本草纲目中记载:山桃核具有舒筋活血,降血压,降血脂作用,治一切表邪,宜五脏郁气,利

知识

为什么欧姆表的刻度不均匀,为什么它的示数左大右小,左疏右密

阅读(160)

实际上表盘盘面的每一个刻度都是根据通过电流表的电流I与被测电阻一一对应刻出来的,即显然,I与r没有正比关系,所以欧姆表表盘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而且越是左边的刻度越密,所对应的阻值越大。欧姆表是直接测量电阻值的仪表。它是根据闭合电路

知识

一个刀一只船一个球一个靶子是什么成语.

阅读(177)

解释: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多含贬义。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比喻人的眼光未

[/e:l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