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字的拼音怎样写
多音字:[xiě]或 [xuè]。
1.读[xiě]时,多为口语用;
2.读[xuè]时,为书面用语,或词组时使用。
【字义】
血[ xuè ]
1、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 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歃血为盟。
2、人类亲属关系:血统、血缘。
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血[ xiě ]
义同“血”(xu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
【词语】
鲜血[xiān xuè]:鲜红的血。
血渍[xuè zì]:血迹
血型[xuè xíng]:基于红细胞表面有无某种抗原可将人血划分为某一类型,标准的ABO血型系统可将人血分为O、A、B、AB四型。
2.血压的表示方法是
血压这个名词,人们并不感到陌生,但什么叫血压?并不是人人都能正确、全面地回答出来。
我们都知道,水在水管里流动有压力叫水压;电在电线里通过有压力叫电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人的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两种,因此血压也有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之分。静脉血压因为数值很低,用血压表是测不出来的,如果想测静脉血压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而且是有创伤性的。
因此,我们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而且是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以前一直用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近几年按照国际标准统一规定改用千帕(kPa)为单位表示。毫米汞柱与千帕之间的换算方法为:1千帕=7.5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帕=0.133千帕. 我们通常说的动脉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值。
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医生记录血压时,如果为16/10kPa(120/75mmHg),则16kPa或120mmHg表示收缩压,10kPa或75mmHg表示舒张压。
正常人的血压随年龄而有所变化,而且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又有一定的波动幅度。因此,正常血压和不正常血压之间难以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只能从调查人群中取出一个相对的范围。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血压标准是: 成人收缩压应≤140mmHg(18.6kPa) 成人舒张压应≤90mmHg(12kPa)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即为高血压。血压数值在上述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两者之间,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称为临界高血压。
一般成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10.6/8kPa(80/60mmHg)者为低血压。 人体血压不但受到心脏射血功能、体循环阻力、血管壁张力、血管中血液容量、血液的组成成分等方面的影响,还要受人体神经、内分泌等调节系统的调节,因此血压的测量数值就一定会有波动。
出现上午测血压和下午测血压所得数值不一样,甚至一天测几次,每次数值都不一样的现象。血压具有波动性,在运动、饱餐、生气、激动、做梦、**、大便、吸烟时血压都可升高,而休息和安静时血压可偏低。
因此,在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超过正常值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仅一次血压升高者不能确诊为高血压,还需要随防观察。 此外,因为收缩压高低主要取决于心脏收缩力的大小和心搏出量的多少及大动脉的弹力,而舒张压高低主要取决于外周血管阻力及动脉壁的弹性,所以,就血压增高来说,舒张压增高比收缩压增高意义大,收缩压又有随年龄增长而可变的正常值(40岁之内者小于140mmHg,50岁之内小于150mmHg,60岁之内不超过160mmHg者均认为是正常范围),而舒张压一般不超过90mmHg,因此有些著作中规定舒张压只要超过12kPa(90mmHg)即视为血压增高。
什么是低血压?无论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血压收缩压低于100mmHg,那就会形成低血压,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大多为慢性低血压。慢性低血压据统计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
慢性低血压一般可分为三类: ①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如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②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碍、血液透析、手术后遗症、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
③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和慢性营养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低血压病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轻微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
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
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 主要危害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病人生活质量。
据国外专家研究低血压可能导致与脑梗塞和心脏梗塞。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后,患者可出现每当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晕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另外诱发脑梗塞、心肌缺血、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问题。
低血压患者轻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主要治疗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增加营养,多喝水,。
3.血的多音字怎么写
[ xuè ]
1.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型。~脂。~压。~糖。~迹。~汗。~泪。~洗。~书。~雨腥风。~海深仇。
2.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统。~缘。
3.喻刚强热烈:~性。~气方刚。
[ xiě ]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用血可以组的词有:
抽血、
血型、
输血、
歃血、
喋血、
碧血、
血印、
血气、
咳血、
骨血、
血压、
血统、
血沉、
血库、
失血、
血战、
膏血、
放血、
血泪、
血债、
血迹、
血水、
血腥、
心血、
血书、
血防、
血仇、
血缘、
呕血、
血洗、
血衣、
吐血、
血性、
血污、
淤血、
血象、
血球、
血晕、
血亲、
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