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发事件报告格式怎么写
提前声明,这是一个范文,请兄弟照葫芦画瓢吧 □ 主题: 事故预案的编写格式 □ 内容: 2005年**地区电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章 总体要求 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以及正确、快速地处理电网突发事件,不断提高**地区电网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网突发事件的影响和损失,保障**地区电网的安全运行,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和电力生产的正常秩序,特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二、依据:随着**市的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增长很快,**地区电网在不断地扩大,为应对新的电网运行环境下发生的各类事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电力行业的有关规程、标准以及应急处理预案编写**地区电网的应急处理预案。三、原则:1、基本原则:① 预防为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突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缺陷,有效防止重特大电力生产事故发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反事故演习,提高**地区电网对重特大突发事件处理、应急抢险以及快速恢复电力生产正常秩序的能力。② 统一指挥。
对电网突发事件,实行“统一指挥、组织落实、措施得力”的原则,在各级领导、有关机构以及省调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积极有效的开展对突发事件处理、事故抢险、电网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稳定、恢复电力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③ 分层分区。
按照“分层分区、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地区电网内各县、区供电公司以及电力用户应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防止和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电力生产正常秩序的应急预案。
④ 保证重点。遵循“统一调度、保主网、保重点”的原则,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将保证**地区电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限制突发事件范围扩大。
在恢复供电中,优先恢复重要用户的供电,尽快恢复社会正常供电秩序。2、事故处理的一般性原则:①迅速限制事故的发展,消除事故根源,解除对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威胁;②尽一切可能保持正常设备的运行,以保证对重要用户及厂用电的正常供电;③尽快将解网部分恢复并列运行;④尽快对已停电的地区或用户恢复供电,重要用户应优先恢复;⑤尽快调整系统运行方式,使其恢复正常。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地区电网应对和处理对电网可能构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威胁的各类突发事件。 第二章 预案启动 一、预案启动的条件:1、**地区电网主要的220KV、110KV线路事故跳闸;2、**地区电网主要站的220KV、110KV母线失压;3、**地区电网主要站的变压器事故跳闸。
二、汇报制度:1、电网调度系统应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汇报制度和畅通的突发事件信息网络。**地区电网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2、发生突发事件或者电网事故时,当值调度员应向所、公司主管领导和省调报告。3、发生突发事件或者电网事故后,公司主管领导应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并将第一手资料如实、准确地向省公司主管单位报告。
第三章 **地区电网事故处理预案 一、事故处理的总体原则:1、110KV及以上线路故障跳闸:线路跳闸转移负荷后,应控制其他相关线路和主变的负荷,勿过载运行,结合线路故障情况决定是否强送,但在强送前应考虑以下事项:①正确选择强送点,应选择距离主要发电厂和中枢变电站较远的且对系统稳定影响较小的一端开关作强送点;②强送开关应有足够的遮断容量,继电保护应完善可靠,开关切除故障次数应在允许范围内,自动重合闸应停用;③强送电端的变压器中性点必须接地;2、母线故障跳闸:双母线接线方式中单母线故障,要检查另一段母线上的元件尤其是主变潮流是否过载,及时调整负荷潮流,避免过载现象。同时迅速查找故障原因,根据查找情况,按以下原则处理:①找到故障点并能迅速隔离的,在隔离故障后立即恢复送电;②找到故障点但不能很快隔离的,若系双母线中的一组母线故障时,应将故障母线上完好的元件倒至非故障母线上恢复供电;③经过检查不能找到故障点时,允许对母线试送电,试送电源的选择参考线路故障跳闸强送前应考虑的事项。
二、事故处理预案:1、电网部分:1.1若220KV**线或故障停电:若线路为永久性故障,在省调的统一指挥下,将**电厂通过110KV**线形成220KV-110KV电磁环网运行;将**线倒由中压站送电,高压站热备用,110KV**线作为联络备用。注意监视**线的负荷不超过80MW,将**线保护定值改为联络线定值,**线保护定值改为联络线定值,但保护不投。
第四章 预案训练和演习要求 一、训练:应根据电网运行实际情况和事故预案,加强电网调度、运行值班、生产管理等技术人员的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高科技手段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训练,通过诸如此类的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实战”能力。
二、演习:**地区调度应综合考虑电网薄弱环节、运行突出问题、特殊运行方式、恶劣气候条件、外力破坏、季节性事故特点等各方面突发因素,每年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联合反事故演习和应对突发。
2.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这些:
1. 接到事件报告(时间)。
2. 集合应急队伍出发(需要的时间)。
3. 到达时间现场(一般是越快越好)。
4. 采取处理事件的措施。
5. 评价采取措施后的效果。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 漫画广义上,突发事件可被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狭义上,突发事件就是意外地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简言之,就是天灾人祸。前者即自然灾害,后者如恐怖事件、社会冲突、丑闻包括大量谣言等等,专家也称其为“危机”。
3.怎样应对突发事件 的范文 300 字左右
应对突发事件是政府意不容辞的责任,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密切,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意议重大。各级政府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的危机意识,尤其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危机意认。长期以来,我们的灾害意识淡溥,对突发事件是否发生,心存侥幸,使得我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不够,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为此一要普及应对危机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加群众危机意识和自救知识;二要要明确各级领导责任,将应急管理能力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二要把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计划,提高干部应对危机的意识和管理水平。
其次要做好预防工作,从源头上缩减突发事件的发生。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对于自然根源的突发事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保障型社会,减少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社会根源的突发事件,我们要做好社会矛盾的排查调解工作,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同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政策,减少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其三,要落实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要保证必要的物资筹备财政投入,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证;二要建立应急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反应能力;三要加强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对各分散指挥系统的信息业务进行整合和修理,打造应急管理的神经中枢。四是重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五要发挥志愿者等民间组织的力量,做好与他们的组织、协调、培训等工作。
其四,在突发事件到来时,政府应有条不紊的组织应对,危机结束后,政府要做好灾后重建等后续工作,同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吸取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未雨筹谋,有备无患。应对突发事件,我们只有思想重视了,预防工作做好了,准备工作做扎实了,才能在危机中从容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证人民群众幸福安康。
4.食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调查报告怎么写
摘要:。造成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或者对社会公众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六、附则(一)名词术语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是指因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的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严重食品污染。(二)本预案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三)本预案由发布之日起实施。赤壁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为您写作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全市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制定的《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和《咸宁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草案),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食物中毒、食品污染事故和以食品为载体的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Ⅰ级)
**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特别重大的食品卫生突发事件。
2、重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Ⅱ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3、较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Ⅲ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4、一般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Ⅳ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或一起食物中毒人数在30人以下,但事故发生在学校、全市、全省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
(五)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市人民政府负责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市人民政府和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食品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要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5.企业突发情况报告范文
关于大庙镇农村突发事件应急自查情况的报告
县政府应急办:
根据凤政字[2009]9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将我镇自查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成立组织。于2009年8月15日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镇长周少农同志任组长,由党委委员刘桂武、孙世德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建管、民政、水利、土地、交通、教育、医院、变电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成立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府办,刘桂武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大庙镇农村突发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情况。制定了大庙镇预测预警制度、风险隐患排查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应急处置协调联动制度、社会动员协调制度、分析评估制度。2009年8月20日前全镇所有基层单位要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同时要认真做好应急预案演练工作,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镇、镇直各单位体系建设。各村、镇直各单位、学校要以《凤阳县人民政府做好迎接全省农村应急管理专项督查的工作方案》为总纲,结合镇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编制各自应急预案。
2009年1月1日,镇政府制定镇村救灾应急预案;
2009年7月2日,镇政府制定防汛抗旱工作预案;
2009年7月9日,镇政府制定叹儿湾水库防汛应急预案;
2009年5月5日,大庙中学制定了防震应急预案;
2009年5月5日,大庙小学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四、大庙镇值守应急和信息专报工作情况。加强应急值守工作,镇政府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应急值守电话为6651310。各村、镇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应急管理信息员。
五、大庙镇矛盾纠纷化解和隐患排查工作。我镇成立了以纪检书记张志标同志为组长,党委委员杨守喜同志为副组长,成员由司法、综治、派出所等部门为成员,正常开展本区域内的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及社会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
六、大庙镇农村应急管理保障能力建设情况。及时高效地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我镇成立了:
1、镇应急指挥部:下设信息组,收集处理监测组的灾害预报;负责人:杨世交。转移组:按照县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及时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路线转移动员到户到人;负责人:孙世德。保障组:抢险物资供应及安置点人员日常生活保障等。负责人:夏丽丽。监测组:镇区域内水利工程和地质灾害点的监视、监测工作,负责人:程景杨、陈树坤。
2、村级成立了巡逻信息队:负责本村河流、水库的水位监测,地质灾害监视,村内安全巡查并发出预警信号。负责人赵庆堂、刘春国、李传良。转移队:负责转移本村涉险区域居民到指定安置点,人员转移后转入参加应急抢险。负责人:蔡华文、李茂生、庄义广、汤吉军。
七、大庙镇农村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情况。我镇首先在大庙中学、大庙小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其它村、单位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逐步建立。
八、大庙镇农村应急知识普及宣教工作开展情况。以“云南水富”事件及“6.21”爆炸事件为警戒,各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馆、文化广场及宣传栏等,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不断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及减灾能力。
大庙镇人民政府
2009年8月24日
6.应急预案怎么写
为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高企、事业单位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将突发环境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可能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及《国家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可预见的环境污染及其他事故引发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4.组织机构与职责权限
4.1组织机构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构由领导机构、日常管理机构、现场处置机构组成,须明确组成各机构的部门和人员,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的建设 ,并附框图表示。
4.2职责权限
明确相关机构、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特别是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如需对生产线作出紧急关机、临时停产等决定的权限一定要明确。
5.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防范重点、防范设施及防范措施
5.1防范重点
明确企、事业单位在生产、仓储或运输等环节中易发生事故的目标、岗位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的具体位置,并附上具体方位图。
5.2防范设施
明确事故发生时能起到控制、减缓污染作用与防范重点相配套的设施和设备(如水污染事故应急池、燃油和硫酸储罐围堰等)。
5.3防范措施
明确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现场监控、现场应急处置具体措施的内容以及组织方式和要求。
6. 应急响应
6.1.响应程序和内容
6.1.1当接到发布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或突发事件后,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工作小组成员快速集结赶到事故现场,同时,现场人呗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并根据事态及时救援,防止事扩大。(*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信息报告的部门、渠道、时限、程序等要求,并附工作流程图。)
6.1.2明确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电话和文字)与报告内容要求(事发时间、地点、污染物种类、数量或浓度以及严重和危害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范围)。
6.1.3启动相应应急处置措施。
6.2.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结束的条件、程序、决策机构,应急过程的评价程序和要求。
7.善后处置
7.1明确污染物消除、处置,现场清理等工作程序。
7.2明确污染损害评估、补(赔)偿工作的组织、配合及落实。
8.保障措施
8.1 资金保障
须明确应急经费来源。
8.2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企业应急机构各成员及与当地政府应急联动部门的通讯方式,联系方式和通讯录。
8.3物质与装备保障
8.3.1.要有满足现场应急处置人员使用的防护装备。
8.3.2.要有物资的储备,根据本单位污染特征储备消除污染物的各种物质,要在数量、位置分布和使用功能上满足应急时的需要。
8.3.3.要有用于现场应急处置使用的机械装备(如大、小型挖掘机、起吊机)储备或借助外来支持的固定合作方式及联系方式。
8.3.4.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情况自定的一些保障措施。
9.宣传、培训与演习
9.1职工宣传教育
向职工公布本企、事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警电话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职工的防范能力。
9.2培训
明确日常管理和现场处理等应急机构的领导、企业技术人员和工人上岗前和常规性培训等要求。
9.3演习
明确每年演习的内容和频次(演习每年不少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