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刁冲这段古文的翻译~快啊
刁冲字文朗。
十三岁就成了孤儿(父母双亡),孝顺恭敬超过常人。他的祖母是司空(官职名)高允的女儿,是一个聪明明理的妇人。
可怜刁冲年少就成了孤儿,抚养他尤其细致。刁冲守完孝(一般是三年)以后,便立志去别的地方游学,祖母高氏哭着挽留他,刁冲最后都没有留下。
虽然刁冲家世富贵发达,当在外拜师求学的时候,自己和别的学生一样。当时求学的制度,学生们都要轮流值班做饭。
刁冲虽然有仆人虽从,不让他们代替自己,亲自做饭。每当老师传授的时候,专心致志,昼夜学习,几乎都忘记了寒暑季节。
精通各种经典,主攻郑当时(人名)的学说。阴阳、图纬、算数、天文、风气之类的书全都通晓,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渊博。
刺史郭祚听说他的名气,询问刁冲自己困惑的地方,刁冲应声答辩,全部解决了困惑郭祚很长时间的问题。后来太守范阳人卢尚之、刺史河东人裴桓一同征聘刁冲担任功曹主簿。
这不是刁冲愿意做的,只是挂个名而已,不关心事务,只以讲学为中心。四方的学生拜他为师求他传授学问的,一年就有好几百人。
刁冲虽然是儒家书生,却心性刚烈,不畏惧强权势力。延昌(北魏宣武帝年号)期间,皇帝的舅舅司徒(官职名)高肇执政专权,刁冲于是上述抗议极力表达自己的看法。
言辞恳切刚直,文章忠心愤怒,太傅、清河王刘怿看到以后赞扬叹息。
2.诸葛之瑜之驴 文言文 译文
〖原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一场闹剧、转危为安的。从侧面烘托出诸葛恪的聪明。
3.罗祥鑫用古文怎么写
小篆
大篆
4.朱朝波三个字用古文怎么写
(小篆)
(甲骨文)
(小篆)
(甲骨文)
(小篆)
这是“朱朝波”三个字的小篆形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都属于古文字。没有找到““波”的甲骨文形体。
5.翻译古文、、、、、、卢公达为侍郎之孙,不幸无子,遂养同姓人卢君
卢公达是一个侍郎的孙子,不幸没有儿子,因此就收养了与他同姓的一个名叫卢君用的儿子卢应申为嗣子。
但很不幸的是卢应申又非常不孝,凭借侍郎在当地遗留的声势,在乡邻中惹是生非,背弃了他养父的养育之恩,而跟着他的生身父亲,犯了赃盗的罪名,他所在的州府判处他决脊杖、编管抚州的刑罚处罚。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卢应申还能够作为侍郎的后代来侍奉其香火吗?如果不能为侍郎的后人,那么在名义上还能成为卢公达的儿子吗?父亲之所以生养儿子,是为了在有生之年能够有人扶养,死后能够有人来埋葬自己。
现在卢应申说自己与养父卢公达吃饭和睡觉都不在一处,是没有扶养自己的父亲。卢公达死后,他的义子陈日宣向县里提出状词,说卢应申不出钱埋葬卢公达。
活着的时候儿子不扶养他的父亲,父亲死了,又不肯出钱埋葬,父子之道难道应该是这样的吗?人伦天理做到这种地步真可以说是全都没有了!现在根据卢应申、陈日宣各自拿出的卢公达生前的遗嘱,这些遗嘱都是卢应申没有犯罪之前所写的,今年六月、七月的遗嘱和诉状中所写的内容相互矛盾,都是卢公达临终前胡乱所写,不可以凭信。现在只用人伦大义来裁判,这样,卢应申既然和他的生身父亲卢君用一同受刑,就决不能玷污和辱没了侍郎一家的声名。
况且卢应申在养父活着的时候不扶养,死了之后不埋葬,实在不能符合作儿子的名分,应此判决卢应申仍旧回到原来的宗族,作为卢君用的儿子。卢公达的家产,交给房长卢景愈等,从本宗中找出辈分和血缘方面都相适合的人,作为卢公达的后人,将册封侍郎诰敕等交给他掌管。
卢应申卖过的田业、用过的钱物,都不再追问。陈日宣是个外姓人,是他的母亲嫁给卢公达后跟随过来的,因此所有卢公达名下的物业,陈日宣都不得干预,也不得向官府提起词讼。
申州提举司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