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续性枕后位是怎么回事
建议:枕右后位1.临床表现 临产后胎头衔接较晚及俯屈不良,由于枕后位的胎先露部不易紧贴宫颈及子宫下段,常导致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及宫颈扩张缓慢。
因枕骨持续位于骨盆后方压迫直肠,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致使宫口尚未开全时,过早使用腹压,容易导致宫颈前唇水肿和产妇疲劳,影响产程进展。持续性枕后位常致第二产程延长。
若在**口虽已见到胎发,但历经多次宫缩时屏气却不见胎头继续顺利下降时,应想到可能是持续性枕后位。 2.腹部检查 在宫底部触及胎臀,胎背偏向母体的后方或侧方,在对侧可以明显触及胎儿肢体。
若胎头已衔接,有时可在胎儿肢体侧耻骨联合上方扪到胎儿颏部。胎心在脐下偏外侧听得最响亮,枕后位时因胎背伸直,前胸贴近母体腹壁,也可以在胎儿肢体侧的胎**位听到。
3.肛门检查或**检查 当肛查宫颈部分扩张或开全时,若为枕后位,感到盆腔后部空虚,查明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上,前囟在骨盆右前方,后囟(枕部)在骨盆左后方则为枕左后位,反之为枕右后位。查明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上,后囟在骨盆左侧方,则为枕左横位,反之为枕右横位。
若出现胎头水肿、颅骨重叠、囟门触不清,需行**检查借助胎儿耳廓及耳屏位置及方向判定胎位,若耳廓朝向骨盆后方,即可诊断为枕后位;若耳廓朝向骨盆侧方,则为枕横位。 4.B型超声检查 根据胎头颜面及枕部的位置,可以准确探清胎头位置以明确诊断。
持续性枕后位可导致难产的发生.建议遵当地医生医嘱处理.。
2.持续性枕后位的介绍
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jpg" esrc="http://b.hiphotos凡正式临产后,经过充分试产(积极处理后产程仍无进展),当分娩以任何形式结束时,不论胎头在骨盆的哪个平面上,只要其枕部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者,即称为持续性枕后位。
帝舞7431
|
发布于2016-05-30 13:12
评论
3.谁知道什么是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
持续性枕后位;有因胎头俯屈不良呈不同程度仰伸的面先露
额先露;还有高直位前不均倾位等
总计约占6%~7%
胎产式异常的臀先露约占3%~4%肩先露已极少见
此外还有复合先露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
在下降过程中
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5°或90°转成枕前位而自然分娩
若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
直至分娩后期仍然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
4.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怎么处理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容易导致第二产程延长,出现新生儿窒息及产妇的软产道裂伤,对新生儿及产妇造成严重的损伤。
那么,专家为您介绍下。1、第一产程,严密观察产程,注意胎头下降,宫颈扩张程度,宫缩强弱及胎心有无改变,应估计到产程要长,需保证产妇充分的营养与休息。
让产妇朝向胎背的对侧方向侧卧,以利胎头枕部转向前方,若宫缩欠佳,应尽早静脉滴注催产素,宫口开全之前,嘱产妇不要过早屏气用力,以免引起宫颈前唇水肿而阻碍产程进展,若产程无明显进展,胎头较高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应考虑行剖宫产结束分娩。2、若第二产程进展缓慢,初产妇已近2小时,经产妇已近1小时,应行**检查,当胎头双顶径已达坐骨棘平面或更低时,可先行徒手将胎头枕部转向前方,使矢状缝与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或自然分娩,或**助产(低位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
若转成枕前位有困难时,也可向后转成正枕后位,再以产钳助产,若以枕后位娩出时,需作较大的会阴侧切,以免造成会阴裂伤,若胎头位置较高,疑有头盆不称,则需行剖宫产术,中位产钳不宜使用。3、第三产程,因产程延长,容易发生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故胎盘娩出后应立即肌注子宫收缩剂,以防发生产后出血,有软产道裂伤者,应及时修补,新生儿应重点监护,凡行手术助产及有软产道裂伤者,产后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总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怎么处理一定要重视,以免难产带来的伤害。同时要了解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出现的症状,及早做好防治措施,尽量避免伤害。
5.枕后位怎么调整
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分娩时枕前位(正常胎位)约占90%,而胎位异常约占10%,其中胎头位置异常居多,因胎头在骨盆腔内旋转受阻造成的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可以影响自然分娩率。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如给予适当处理可转成枕前位而自然分娩。
按产程常规处理,产妇精神紧张、疲乏无力,给予心理疏导,鼓励产妇增强分娩信心,必要时给予镇静、补液,及时排空膀胱,查清胎方位,未破膜者行人工破膜,如为左枕横位、左枕后位者,取右侧俯卧位,右腿后伸,左腿屈曲于腹前。右枕横位、右枕后位者,取左侧俯卧位,左腿后伸,右腿屈曲于腹前。使胎背依靠重力作用沿较短途径旋转至枕前位。同时必须加强宫缩,依靠产力和二重力作用迫使胎儿旋转,当胎位转正后,胎头会有明显下降,肛门括约肌松弛,产妇便意明显,再保持体位约2~3次阵缩后,即可摆正体位用力分娩,若内诊仍有少许宫颈未退缩,可于宫缩间歇时用手指上推宫颈至耻骨弓后方,宫缩后退出手指,宫口即随之开全。观察记录产程进展和胎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