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大枣的句子
1. 家乡的枣儿,皮很薄,熟透了简直就像一兜蜜,叫人越吃心越甜。
2. 邻居老奶奶家有一棵面枣树,红得早,我也顽皮的从胡同里,扒着墙头,偷偷地摘几个尝尝。
3. 我们在等待列队去课堂听课前的时间,偷偷用课本从枝头打下来一两颗圆熟的红枣,熟透的枣子掉在地上似乎听到“喀嚓”碎开的声音,同学们品尝的甜蜜和欢笑,多少年过去了依然历历在目。
4. 枝条上的青枣几经秋风吹过,就开始变成淡淡的金黄,霜一打就开始泛着微红色,少数经不住风雨吹打的枣会落在地上。
5. 很小的时候,常常去枣树下玩捉迷藏的游戏,看枣树长叶开花。特别是到了春天,几场春雨一下,枣树和其它树一样开始绽芽、长叶和开花。
6. 我们家乡人枣子见得多,吃得多,所以选吃枣子的经验也丰富。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知道最好吃的是那深红而又不裂开缝的枣子。
7. 到了夏末的时候,那树上一串串的,沉甸甸的,全红的、半红半不红的、深红的、淡红的、裂开缝的、不裂开缝的,随便摘一个放进嘴里,都是蜜甜蜜甜的。
8. 中秋节一到,枣儿长得真快,它们由小到大,由绿变黄,由黄变白。渐渐的,它的朝阳一面变成淡红色,我们管它叫“披红袍”。
9. 那些绿色的枣子渐渐变红了,一串串的像无数的小灯笼,火红火红的。
10. 枣园里展现出一片火红,红得耀眼,红得娇艳,好似巧手姑娘剪下的满天彩霞。
11. 枣树的生命力很强,它被誉为是江南的胡杨,它不怕天旱和涝,年年月月,月月年年生长着、延续着生命的魅力。
2.帮我写一段推销红枣的广告语,谢谢悬赏100
1、枣易生安,有口皆碑。
2、枣日一统,益生枣安。
3、枣去枣回,枣枣团圆。
4、枣去枣回,益生平安。
5、枣起的鸟儿有虫吃。
6、早吃枣健康。
7、益生枣安,早吃枣健康!
8、一日三枣,红颜不老。
9、小枣与梦想牵手,乐陵与世界同行。
10、相约生态乐陵,博览红枣世界。
11、相约乐陵,“枣”赢未来。
12、同聚中国枣乡,共享枣博盛会。
13、生态乐陵美,精彩“枣”知道。
14、舌尖上的金丝小枣,诗画中的生态乐陵。
15、如诗如画枣乡,枣来枣好乐陵。
16、排毒养颜就常吃大红枣!
17、南国有红豆,红豆最相思;乐陵有红枣,红枣更多情。
3.我爱故乡的大枣这编写话该怎么写
我爱家乡的红枣我的家乡在河西走廊,合黎山脚下,黑河水旁边。
我爱家乡的红枣。细雨如丝,一颗颗红枣树贪婪地吮吸着春雨的甘露。
它伸展着长满小刺的枝干。红枣树开满了黄色的小花,微风吹过,一阵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小嫩叶也悄悄地探出了头,一片片椭圆的叶子在春风中欢笑着。端午节过后,红枣树长出了绿豆大小的绿色的“小宝贝”,“小宝贝”渐渐地长大,树枝上的小刺依旧又尖又硬,像妈妈保护小宝贝一样,让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也望而却步。
到七、八月,枣儿长大了,但还是绿色的。摘一颗尝一尝,又酥又脆,但缺乏甜味。
这时太阳公公会来照顾她,枣儿最喜欢晒太阳,太阳把它晒得红彤彤的。这时的枣儿皮是红色的,果肉是白色的,枣核硬硬的,甜中带点脆,味道美极了。
人们忙着打枣,晾枣,做酒枣。酒枣的味道和鲜枣的味道差不多,一直吃到来年的枣树开花。
啊!我爱家乡的红枣。
4.形容红枣的词语
甜丝丝、脆生生、红彤彤、酥甜甜
描写枣的诗句:
红枣林繁欣岁熟,紫檀皮软御春寒。——[宋] 欧阳修《送襄陵令李君》
(释义:红枣树枝繁叶茂每年都长高很多,紫檀皮肤细软可以抵御御春寒。)
白鸥池沼菰蒲影,红枣村虚鸡犬声。——[宋] 杨万里《早炊高店》
(释义: 白鸥在池水中自由自在的游走,红枣村上传来鸡鸣狗叫声。 )
堰茗蒸红枣,看花似好时。——[唐] 贯休《士马后见赤松舒道士》
(释义:堰茗地区蒸熟了红枣,看见繁花似锦正是好时光。)
描写枣树的谚语:
四月八,枣树叶花麻。
枣儿塞鼻子,准备种糜子。
七月半,花红枣儿乱。
一天吃三枣,身轻不易老。
枣木案板,正好擀面。
枣木门槛,出入平安。
扩展资料:
红枣在我国的种植历史:
据史料记载,红枣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优特产树种。经考古学家从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枣核化石,证明枣在中国已有8000多年历史。
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红枣发酵酿造红枣酒,作为上乘贡品,宴请宾朋。红枣的营养保健作用,在远古时期就被人们发现并利用。
《诗经》已有“八月剥枣”的记载。《礼记》上有“枣栗饴蜜以甘之”(释义:“ 枣栗蜜糖以甜的
”),并用于菜肴制作。
《战国策》有“北有枣栗之利……足食于民”(释义:“北有枣和栗子的利益足够吃的”),指出枣在中国北方的重要作用。
《韩非子》还记载了秦国饥荒时用枣栗救民的事。所以民间一直视枣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一。
枣作为药用也很早,《神农本草经》即已收载,历代药籍均有记载,对其养生疗病的认识不断深化。
至今,枣都被视为重要滋补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有“日食三颗枣,百岁不显老”之说。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红枣
搜狗百科-送襄陵令李君
搜狗百科-士马后见赤松舒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