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弟弟写一封信
初中的孩子正值逆反心理最重的时候
你要写这样一封信,要考虑到的就不仅仅是这些实际情况了。
首先你要确定你的话你的信对他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他信任你,愿意听你,这是前提。
其次,你写这封信是站在什么立场?站在卫道士的立场绝对是行不通的,他在情绪上就直接把这封信Pass了,至始至终让他觉得你站在他的立场是必须。
最后,你要将道理讲得浅显易懂,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融在整封信件中。
另外,如果有自己的经历的,同样写进去会让他觉得更可信,你的信被采纳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2.立论和驳论该怎么写
立论——即为了证明论点(本方观点)确立分论点,以支持本方观点。
立论不能太少,否则根基不稳,独木难支;也不宜过多,否则战线太长,首尾难顾。一般3~4个较好,形成鼎足之势。
作为分论点,首先必须是无懈可击的,站得住脚的。分论点是为了支持观点的,分论点本身就漏洞百出,非但不能支持观点,还会成为负担,成为对方攻击的对象。
其次,分论点对于观点的支持,越直接越好。例如让你论证某个东西是鸡蛋,你的分论点是“它是圆的”,这就离题太远了,虽然也可以论证,但是太间接;如果你的分论点是“这东西是母鸡生的”,这就非常直接了。
驳论,是以反驳别人(或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宣传真理。范荣康在《新闻评论学》一书中,对驳论是这么说的:“驳论是把论点推向前进的一种很重要的论证方法。
有矛盾、有交锋,才有发展。‘真理越辩越明’,这是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
特别是在论战型的新闻评论中,驳论用得很多。**的一些著名的评论,如《评战犯求和》、《唯心历史观的破产》,就是通过逐一批驳敌对的论点,来发展自己的论点。
恰当地运用驳论的方法,可以使评论尖锐泼辣,波澜起伏,富有生气。不懂得运用驳论的方法,文章就难免坐而论道,平铺直叙,读来乏味”。
这可说是经验之谈。 驳论除了具有立论的一些论证特点外,它往往从侧面、反面,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中,选择论点,驳斥对方,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一般来说,立论是目的,驳论是为了证明立论的正确性,是证明自己的立论的一种手段。 新闻评论的驳论,包括揭露、批驳、剖析、辩论等方面,是在政治、思想、理论和学术上驳斥谬论、澄清是非、扶正祛邪的一种重要方法。
驳论的原则要求是: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对于思想领域的问题,坚持采取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也就是用教育和疏导的方法去解决。
这些原则要求,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都是明确规定的。 新闻评论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
驳论方法,只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的三方面之一,就达到了驳倒对方的目的。 驳论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 如果对方观点违背公理,我们则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学常识与公共道德伦理等对它进行驳斥,倘若能引起“群起而攻之”的格局,错误观点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有些错误观点是由于概念模糊、判断错误引起的,我们则可以从澄清概念、辩明是非着手,如若通过区别概念、划清了是非界限,那么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改革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俗称“包产到户”),当时农村一些人怀疑这是搞单干,是搞资本主义。
《辽宁日报》较早地于1980年11月6日发表了评论《单干辩》,指出—— 把这样的责任制斥为资本主义的单干,实际上把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和劳动方式混为一谈,把责任制和所有制混为一谈。概念上混乱,造成判断上错误。
接着分析—— 单干并不是资本主义的特征,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使用雇佣劳动剥削剩余价值。就劳动方式来说,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有集体劳动和单独劳动的不同方式。
这就说清楚了单干不等于资本主义的道理。 2.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 这是驳倒对方论点赖以支撑的论据,论据倒了,论点也随之倒了。
在驳斥对方论据时,可以用既有个性特点又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实,驳斥对方的论据不足和虚假,也可以从分析危害性着手批驳其错误的说法。实际上,用实践(客观效果)来检验错误言行,往往批驳的说服力更强。
《解放日报》1990年5月15日发表的短评《勿让老实人吃亏》,在批驳一种流行的说法“会哭的孩子多吃奶”、“老实人被当马骑,会吵会闹抢第一”时,列举了“敢吵敢闹的邪气”导致人心涣散、企业销蚀凝聚力、领导威信丧失、工作被动、生产滑坡等危害性,从而驳倒了谬论,阐明了“勿让老实人吃亏”的重要性。 3.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其论点 1987年春天,各地科技报就铝制品是否会引起铝中毒,进行了一番争论。
《科技日报》著文批驳“恐铝症”,指出从一例“铝中毒”得出铝是有毒元素不合乎逻辑推理。因为铝制品16世纪就应用于人类生活,如果铝有毒,人类在四百多年中的中毒事故将屡见不鲜,而目前只发生一起,且尚需论证。
因此,从逻辑推理看,铝不可能有毒。有位科技人员为了证实铝有无毒性,每天吃一克氧化铝粉末,连服70天,即共服了70克氧化铝,也未发生中毒或病变。
可见,用铝制品烧菜、煮饭等不会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驳论,除上述三种具体方法外,常用的还有反证法和归谬法。
先说反证法。顾名思义,反证法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论证论题,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论证论题。
这种方法有时表现为:以事实、事理证明同自己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错误的,从而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有时又表现为:为了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