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对植物病害进行标本采集和鉴定
通过采集和制作标本,了解植物病害标本采集要求,学会标本的采集与记录,掌握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进一步巩固病害知识,每人抽签完成1份病害标本。
材料和用具 标本夹、吸水纸、塑料袋、纸袋、标签、铅笔、记号笔、小刀、枝剪、手锯、标本缸、酵酸铜、硫酸铜、95%乙醇、甲醛溶液、亚硫酸、甘油、蒸馏水等。 内容与方法 (一) 病害标本的采集 1 标本采集基本要求 采集完整的标本,最好是先摄影然后再压制或浸渍保存,拍照越清晰越好,要求拍正常植株和病害部位。
每号标本,样本数量应至少采集2-3份。 2 取样部位 (1)标本上有子实体的应尽量在老叶上采集 因为它比较成熟,许多真菌有性阶段的子实体都在枯死的枝叶上出现,而无性阶段子实体大多在活体上可以找到。
(2)柔软多汁的子实体或果实材料,则应采集新发病的幼果。 (3)病毒病应尽量采集顶梢与新叶。
(4)线虫病害标本应采病变组织,为害根部的线虫病害标本除采集病根外还应采集根围土壤。 (5)表现蔫萎的植株要连根挖出,有时还要连同根际的土壤等一同采集。
(6)对于粗大的树枝和植株,则宜削取一片或割取一截。 (7)如果病害在叶、果实和枝干上都有表现时,尽量采集全面。
(8)寄生类应和寄主一起采集。病害症状很特殊病害,要连同植株的枝叶或花一起采集,以便鉴、定其寄主名称。
3 标本数据记录和标本编号 要求记录准确、简要、完整。完整的记录与标签同样十分重要,要有寄主名称、 采集日期与地点、采集者姓名、生态条件和土壤条件等。
4 标本采集 方法 (1)枝干类、根部病害标本的采集 取其得病部位,用锯、枝剪或高枝剪采取,切勿用手折断,影响标本的美观,对纤维长而强韧的枝干等,尤应注意。 (2) 叶部病害标本的采集 大型叶植物,它们的叶子和花序均很大,采集标本时可采一部分或分段采集,以同株上幼小叶加上花果组成一份标本(同时标明叶实际大小);或把叶、叶柄各自分段取其一部分; 对于像菟丝子、列当这样的寄生植物应连同寄主一起采集,并记录寄主的名称。
(3)肉质或多汁植物(花、果实)病害标本的采集 应将其纵切或横切,有时需将其内部的组织挖出,还要考虑是否将一半的材料浸泡在保存液中保存。在野外干燥时,要在切开的茎表面洒大量食盐,用盐包裹的材料应置于夹有多层报纸的标本夹中,24小时后要把浸有盐水的报纸移去,或者用开水将材料烫死,然后放置在薄纸板-铝板的三明治层中烘干。
(二)病害标本的制作 从田间采回的标本,除一部分用作分离鉴定外,对于典型的病害症状最好是先摄影然后再压制或浸渍保存。压制或浸渍的标本尽可能保持其原有性状,微小的标本可以制成玻片,如双层玻片、凹穴玻片或用其它小玻管小袋收藏。
(三) 病害标本的保存 1 干燥法 适用于一般含水较少的茎、叶等病害标本的制作,最简单、最经济、应用最广。 将采集的标本夹在吸水纸中,同时放入写有采集地点、日期和寄主名称的标签,再用标本夹压紧后日晒或加温烘烤,使其干燥,干燥愈快愈能保持原有的色泽,标本质量亦愈高。
夏季采的标本在温湿度高的情况下,容易发霉变色,换纸宜勤,通常在压制的最初三、四天每天换纸l-2次(视标本含水多少,及温湿度情况而定),以后每二、三天换一次,至完全干燥为止。在第一次换纸的同时,应将标本加以整理,因经初步干燥,标本变软易于铺展。
烟草、蚕豆、梨、马铃薯的茎叶等很易发黑变色,都是很难保存颜色的标本,在制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快速干燥。需要保持绿色的干制标本,可先将标本在2-4%硫酸铜溶液中浸24小时,或经过醋酸铜溶液(配方及方法见浸渍法中醋酸铜的浸渍法)处理后再压制。
也可以在叶面抹一层液体石蜡后再压,可以保持鲜绿色2-3天。 2 浸渍法 适用于 多汁的病害标本, 如果实、块根或担子菌的子实体等,必须用浸渍法保存。
浸渍液体种类很多,有纯属防腐性的,亦兼有保持标本原色的,现介绍数种常用及效果较好的方法。 (1)防腐浸渍法:此类浸渍法仅能防腐而没有保色作用,如萝卜、甘薯等,不要求保色的标本,洗净后直接浸于以下溶液中。
①5%福尔马林浸渍液。 ②亚硫酸浸渍液:l000ml水中加5%-6%亚硫酸15ml(一般市售的亚硫酸含量为5— 6%)或用亚硫酸钠10.5g,浓硫酸8ml,水500ml配成混合液。
(2)保持绿色标本的浸渍液及浸泡法: ①醋酸铜保(绿)色浸渍法:往50%的醋酸中逐渐加入醋酸铜结晶溶解至饱和作为母 液(大约1000ml50%的醋酸中加入l5g醋酸铜即可达饱和),使用时兑水稀释1-4倍(稀 释倍数视标本颜色而异,色深者稀释倍数可小些)。将此液加热煮沸,投入标本,开始时标本的绿色被漂去,再经数分钟后标本又恢复绿色,此时立即将标本取出,用清水洗净,保存于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此法称为热处理。
冷处理的办法是将标本置于上述稀释液中浸3小时后标本退色,再经72小时后标本恢复绿色,此时将标本取出,取水冲净,保存于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此法保持色泽时间较长,其保色原理大致是铜离子与叶绿素中的镁离子发生置换作用。
所以,溶液经多次处理标本后,铜离子会逐渐减少。如要继续使。
2.如何对植物病害进行标本采集和鉴定
园艺植物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一、目的要求 学习采集、制作和初步鉴定植物病害标本的方法,了解当地园艺植物常见病害种类、症状特征和发生情况,为识别园艺植物病害,安全保存植物病害标本奠定基础。
二、材料和用具 标本夹、标本纸、采集箱、锯子、剪刀、小刀、镊子、放大镜、塑料袋、铅笔、记录本、标签、体视显微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挑针、标本瓶、大烧杯、酒精灯、滴瓶及常用植物病害标本保存液等。 三、内容和方法 1.采集用具 (1)标本夹 主要用于夹压各种含水分不多的病害叶片标本,多为木制或铁制的栅状板。
(2)标本纸 应选用吸水力强的纸张,可较快吸除枝叶标本内的水分,要保持纸张干燥和清洁。 (3)采集箱 采集较大或易损坏的组织如果实、根、茎、块根、块茎以及在田间来不及压制的叶片标本。
(4)枝剪、小刀、放大镜、麻纸袋、塑料袋、记载本、标签等物品。 2.采集方法 (1)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尽可能采集到不同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标本。
(2)采集有病征的病害标本,以便进行病原物鉴定工作。真菌病害的病原一般有无性、有性两个阶段,应尽量在不同的时期分别采集。
有些真菌的有性子实体常在地面的病残体上产生,也要注意采集。 (3)避免病原物混杂,采集时对病原物容易混杂、污染的标本,如锈病、黑粉病、白粉病等要分别用纸夹(包)好,以免观察病原物时发生差错。
(4)随采集随压制,或用湿布包好,防止变形、干燥卷缩,给标本制作造成困难。 (5)随采集随记载,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标本编号、寄主名称、病害名称、病害危害情况、采集地点、采集环境、采集日期、采集人等项目。
标本应挂有标签,标签上的编号与同一份标本在记录本上的编号必须相符,以便查对。 (6)每种标本采集的数量不能太少,一般叶斑病类标本应在10张以上。
3.蜡叶标本的制作 对于含水量少的标本,应随采集随压制,以保持标本的原形;含水量多的标本,应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后,再进行压制;有些标本制作时可适当加工,如标本的茎过粗或叶子过多,应先剪掉一部分再压制,防止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而变形。有些全株性的标本,可将标本折成适当形状后再压制。
压制标本也应附有标签。为避免压制的标本变形,并使植物组织中的水分易被标本纸吸收,标本夹好后,要用绳子将标本夹捆紧,放到干燥通风处。
要注意勤换标本纸,使标本尽快干燥,以保持原有色泽,并可避免发霉变质。一般前4d每天早晚各换1次,以后每天更换1次,直至干燥为止。
干燥后的标本移动时应十分小心,以防破碎。对于茎秆、枝条等粗大标本,可放在通风处自然干燥,但注意不要使其受挤压而变形。
标本经压制干燥后,需进行选择整理,并填写好标签一并放入蜡叶标本袋或蜡叶标本盒中保存,在标本袋或标本盒上也要贴上标签,然后按寄主或病原分类存放。存放时要避光照、潮湿、灰尘,防止虫蛀。
4.浸渍标本的制作 柔软多汁的果实、块茎、块根及肉质的菌类子实体,不适于干制,必须用浸渍液保存,以便保持标本的色泽和症状特征。浸渍液的配方很多,常根据浸制标本的色泽和浸制的目的进行选择。
(1)防腐浸渍液 ①5%福尔马林50ml,95%酒精300ml,水2000ml;②70%酒精;③5%福尔马林。此液用于防腐,而不要求保持原色。
用于保存肉质果实、鳞茎、块根,也可用于保存肉质的高等菌类子实体。浸渍时应将标本洗净,使浸渍液淹没标本,若标本上浮,可用线将标本固定在玻片或玻棒上。
若浸泡标本量大,浸泡数日后再换一次浸渍液。(2)保持绿色浸渍液 ①醋酸铜液 将结晶的醋酸铜逐量加到50%的醋酸中,直到不溶解为止,配成饱和溶液,然后将饱和液稀释3~4倍后使用。
先将稀释液加热至沸,投入标本。当标本原来的绿色被漂去,经3~4min,待绿色恢复后,即将标本取出,用清水洗净,然后保存于5%福尔马林液中,或压成干标本。
此种方法保色能力较好,但标本必须煮过。棉铃、葡萄和番茄的果实等不能煮的标本就不能采用。
②硫酸铜-亚硫酸浸渍液 将标本浸在5%的硫酸铜溶液中6~24h,取出用清水漂洗数小时,然后保存在亚硫酸溶液中。亚硫酸溶液的配制,可用含5%~6%二氧化硫的亚硫酸溶液15ml,加水1000ml,或以浓硫酸20ml,加在1000ml水中,然后加入亚硫酸钠16g即配成。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能煮沸的棉铃、水果等。(3)保存黄色和橘红色标本浸渍液 含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果实如杏、梨、柿、黄苹果、橘桔或红辣椒等,用亚硫酸溶液保存为适宜。
注意浓度不宜过高,因亚硫酸有漂白作用。浓度过低防腐力不够,影响保存,可加少量酒精。
果实浸渍后如发现崩裂,可加少量甘油。(4)保存红色浸渍液 红色标本中主要含有花青素,用瓦查(Vachs)的红色浸渍液较好。
其配方为硝酸亚钴15g,氯化锡10g,福尔马林25ml,水2000ml。将洗净的标本完全浸没在上述溶液中,浸渍两星期后,取出保存在福尔马林10ml,亚硫酸饱和溶液30~50ml,95%酒精10ml,水1000ml的浸渍液中。
标本瓶应加盖密封,并贴上标签。 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物还可制成玻片标本永久保存,作为鉴定病害种类之用。
四、实训作业 1.每人采集、制作园艺。
3.如何对植物病害进行标本采集和鉴定
操作方法: 采集完整的标本.取样部位:(1)尽量采集老叶 (2)采集新发病的幼果。
(3)应尽量采集有病毒的新叶。 (5)蔫萎植物需连根挖出。
(6)若树枝和植株较大,则削一片或割一截为标本。 (7)如病害在叶、果实和枝干上都有时,应全部采集。
(8)寄生类应和寄主一起采集。要记录准确、简要、完整。
要有寄主名称、采集日期、地点、采集者姓名、生态条件和土壤条件等。枝干根部标本采集:(1)取其病部位,切勿用手折断。
叶部病害标本的采集:(1)大型叶植物: 叶子和花序均很大,采集时可采一部分,或把叶、叶柄各自分段取其一部分。(2)对于像菟丝子、列当这样的寄生植物应连同寄主一起采集,并记录寄主的名称。
。
4.植物观察记录怎么写
首先记录下植物的名称(可能的话包括拉丁名)、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单位,植物园大概一般会写XX科XX属XXX)、生长环境(水生/陆生),还可以写一些有关形态的描绘(草本/木本;叶对生/互生;X状花序等等)。要特别注意花、果——特别对花的各部分特征要描写清楚。
如果是植物园中观察的,那么对于如温室中栽培的那些不同气候带的植物还要记下它们的生长地区(比如沙漠植物、热带雨林植物)。
如果是要比较专业的我也帮不了忙,这个应该是观察植物都要写的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5.小学生植物标本制作作文怎么写
秋色浓浓,现在正是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的时节,最适合做树叶标本了!我这个小小生物狂怎么能够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呢? 周末,我戴上手套、护目眼镜,拿上瑞士军刀、《植物大全》,以及用来存放树叶的腰包,全副武装,来到小公园,这儿的树种类真多呀!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树、翠绿的松柏……让人目不暇接。
我定了定神,跑到一棵银杏树下,仔细挑选了一片完整、无虫蛀的“完美”叶子,小心翼翼地用瑞士军刀割断它的叶柄,放到了腰包里。接着我又选中了一片红透了的枫树,叶子红得似火,美极了!我忍不住多采集了几片枫叶……不一会儿,我的腰包就鼓鼓的了。
正当我准备满载而归时,突然发现脚下有一片黄中带绿的枫叶。我想:这个季节,枫叶不是早就红了吗?带着疑问,我抬头望去——只见一棵树干粗短、叶子巨大、黄绿相间的怪树矗立在我面前。
根据这些,我可以断定,这绝不是枫树,可它的叶子形状却和枫叶差不多。我再也按捺不住了,从背包中抽出《植物大全》就地查阅起来——原来这是梧桐树。
我开心地采了一片梧桐叶。 回到家,我要开始制作标本了。
虽然这是精细活,但可难不倒我!先拿来一个盘子,接满水,把叶子放进去,用旧牙刷轻轻刷掉它们身上的尘土,然后拿出来,耐心地等它们自然风干。也许因为花了精力、时间在它们身上吧,叶子的颜色变得更鲜艳了,红的更红了,黄的更黄了。
把它们放在重物下压一晚上,第二天,它们就变得平整了。这时,取出一个小本,把叶子贴上去,再通过查资料获得详尽的信息,写在旁边当注释。
这样,独一无二的叶子标本就做好了! 这次做标本,我又多了解了一些植物的知识。以后,我还要多观察,探索更多的大自然的奥秘。
6.关于作植物标本
(一)准备 采集前应先收集有关采集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状况方面的资料,以便周密安排采集工作。
同时应准备采集必需的用品,主要有:标本夹(45*30cm方格板2块,配以绳带)、标本纸(吸水性强的草纸,折成略小于标本夹的3~5张一叠若干)、采集袋(塑料袋)、枝剪、标签、野外记录纸、照相机、海拔仪、罗盘、望远镜、地形图等。采集方法及要求按植物类别加以分述。
二、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一)采集标本的要求 1.标本单株选择 从同种众多单株中,应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具该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力求有花有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及种子。
草本植物要挖出根,植株高的可以反复折叠或取代表性的上、中、下3段。一次采不全,应记下目标,以备下次再采。
如果是供教学、科研用的标本就要精细一些了。即使是同一种植物,也要考虑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的个体。
比如说同一种植物会有的异性叶(比如构树就有缺刻状分裂的和心状卵形的两种不同形态的叶片)、雌雄异株等等都要做成不同的标本以便于教学示范。2.采集步骤 按预定目标,选择合要求的单株,剪取具代表性枝条25~30cm(中部偏上枝条为宜),依次完成下列步骤: (1)初步修整。
如去掉部分枝、叶,留下分枝及叶柄一部分。 (2)挂上标签,填上编号等(一律用铅笔。
下同)。标准的采集签应包括采集号 采集时间、年 月 日、采集者、采集地点。
(3)填写野外记录。注意与标签编号一致,标准的野外记录应包括采集号 采集时间、年 月 日、采集者、采集地点、海拔高度、树高、胸高直径、树皮、树枝 叶、花、果、习性、生态环境、用途、俗名、正名、学名、科名、备考。
当然实际操作也未必要填这么多的,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填写。 (4)暂放塑料采集袋中,待到一定量时,集中压于标本夹中。
(5)采集中应注意同株至少采两份,用相同的采集号标记。如有的植物需要开花结果后再采,应记下所选单株座标方位,留以标记。
同种不同地点的植物应另行编号。散落物(叶、种子、苞片等)装另备小纸袋中,并与所属枝条同号记载,影像记录与枝条所属单株同号记载。
有些不便压在标本夹中的肉质叶、大型果、树皮等可另放,但注意均应挂签,编号与枝相同。 (6)注意有毒性、易过敏种类。
如蝎子草、漆树等,应慎重。大戟科、毛艮科等等都是比较有名的毒科。
当然,在野外也不要乱尝试没吃过的植物。 (7)注意爱护资源,尤其是稀有种类。
这个不用多说了吧,破坏环境和资源可不好。(二)腊叶标本的压制与装帧 压制是标本在短时间内脱水干燥,使其形态与颜色得以固定。
标本制作是将压制好的标本装订在台纸上,即为长期保存的腊叶标本。压制与制作标本须注意以下各点: 1.顺其自然,稍加摆布,使标本各部,尤其是叶的正背面均有展现。
可以再度取舍修整,但要注意保持其特征。 2.叶易脱落的种,先以少量食盐沸水浸0.5~1分钟,再以75% 酒精浸泡,待稍风干后再压。
3.及时更换吸水纸。采集当天应换干纸2次,以后视情况可以相应减少。
换纸后放置通风、透光、温暖处。捆绑标本夹时,松紧要适度,过紧易变黑,过松不易干。
标本间夹纸以平整为准。如球果、枝刺处可多夹些。
换下的潮湿纸及时晾干或烘干,备用。 标本压制干燥后即可装订,装订前应消毒和做最后定形修整,然后缝合在台纸上(30~40cm重磅白版纸)。
将野外记录贴左上方,定名签填好贴右下角,此签不得随意改动。对定名签鉴定的名称有异议,可另附临时定名签。
照片、散落物小袋等贴在另角。贴时均不要用浆糊,以防霉变。
标本布局应注意匀称均衡、自然。装订后的标本再经过消毒,夹纸或装入塑料袋保存于专门的标本柜中。
缝合的时候一般取一些茎或枝,用线固定在白版纸上,叶子就要粘贴了(我们是用毛笔蘸白胶涂在叶子背面粘贴)。原则是叶片之间尽量不重合。
谈谈本人的经验,粘羽状复叶的时候建议从上往下粘,因为可以保证叶片不重合,如从下往上很可能贴到中段两片叶子的角度就近乎0度了,再下去就要重合了。当然,我们博物组比较讲究标本的美观,所以在装订和整形上还是比较注意植株在白版纸上排一个怎样的形状比较好看。
(三)其它标本处理 有些不易上台纸装帧成腊叶标本的种类或器官,可参照下列方法处 1.常绿、针叶带球果标本,如云杉、油松等,可待其干燥后托以棉花放入标本盒中。 2.树皮标本可干燥后钉、贴于薄板上,存于塑料袋中。
3.不宜压制的果实、花及含水高的枝叶,可制成液浸标本。程序为:清洗标本,缚于玻璃棒(条)上;放入药液标本缸中,药液应浸没标本;蜡封瓶盖;贴上标签。
药液配方主要有: (1)普通浸制 目的在防腐。70%酒精或5~10%甲醛水溶液。
酒精浸制可以长期保存,但易脱色;甲醛水溶液价廉,也能保存一定颜色,但药液易变黄。大的果实应切开,以达彻底防腐目的。
溶液浓度试定。 (2)保存绿色浸制法 醋酸铜粉末加入50% 冰醋酸中,渐至饱和。
将饱和液加清水1∶4稀释,加热至85℃,放入标本,少时标本变黄绿色或褐色,继而转绿,重现原有色泽。约10~30分钟后,将标本取出,用水清洗,放入50% 甲醛水溶液。
7.植物标本怎么做
(一)采集标本的要求 1.标本单株选择 从同种众多单株中,应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具该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
力求有花有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及种子。 草本植物要挖出根,植株高的可以反复折叠或取代表性的上、中、下3段。
一次采不全,应记下目标,以备下次再采。 如果是供教学、科研用的标本就要精细一些了。
即使是同一种植物,也要考虑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的个体。比如说同一种植物会有的异性叶(比如构树就有缺刻状分裂的和心状卵形的两种不同形态的叶片)、雌雄异株等等都要做成不同的标本以便于教学示范。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植物病虫害标本的记录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