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爱作文怎么写,怎么写
“三爱三节”是我们小学生必不可少的一大重要部分。三爱指的是爱劳动、爱学习和爱祖国,而三节指的是节约水、节约电和节约粮食。
每天早晨,我们迎着朝阳来到校园,坐在充满书香味的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听着老师讲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踊跃发言,课前认真预习,课后认真复习,这些不都是爱学习的表现吗?
人人都说“劳动最光荣”,可你们知道它的真正意义吗?弯腰捡起一张碎纸片扔进垃圾桶,随手从墙上撕下一张小广告,拿起扫帚扫扫教室里的灰尘,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劳动,你总该做过吧?为何不如把劳动做大、做多一点,那么我们的光荣会不会越来越大呢?发现了劳动如此简单,我们会不会更爱劳动呢?
祖国是我们大家的,是我们大家努力的结果,是我们必须要爱、要保护的一片天,是我们的伟大母亲!这几十年来,祖祖辈辈的人们曾不怕死亡的奋勇抗战极力保卫,为的不就是我们的祖国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爱祖先们用生命换来的祖国吗?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水源就等于爱惜生命,我们大家应该都觉得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其实现在地球上的但水原已经随着人口的增加急剧减少,所以我们要节约水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用洗菜的水浇花,用洗脸的水洗脚,用脏水冲马桶等,都能保护水源。你知道了吗?
粮食是我们成长的必需品,没有了粮食,我们怎么长的健康?一顿不吃个馒头一天就饿得慌,所以说这对我们多么重要啊,但它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洒了半年的汗水才长出了粮食,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粮食吗?我们能践踏吗?
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电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位置,但每一度电都需要许多资源才能发出来,大家想一想,全世界都在用电,需要多少度电呀,多用一度电不就等于地球上少一份能源吗?如果少用电能节约地球资源,我们何尝不节约电呢?
“三爱三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你可以吗?
2.有我所爱与爱我所有 为话题的议论文
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爱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3.三爱作文怎么写啊
阅读书籍显然来不及了
最重要培养语感,多读一些报纸,给予一定的评价,
没有事情的时候看一些杂志,光看是没有用的,学会摘抄
适当的时候把他们背下来,平时可规定时间阅读短小的篇目.有灵感了将此时的心情写下来,汇集成册,对你也有好处!
中考语文改革已明显倾向于读写考查,作文得分高是语文得优分的关键。因此如何辅导学生临场作文技巧,是值得毕业班语文教师研究的问题。
一、命题要新颖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富有新意的标题是写好作文的开端。平时训练时,教师要让学生重视文题对作文的重要性。要鼓励学生尽最大可能创造出新颖的作文题目,以争取作文得高分的第一良好印象。如,面对题目《_________的一幕》,有的学生填写“尴尬”,就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若是材料、话题类作文,要在认真读懂材料的前提下,拟出一个好题目,如,话题作文:情节感人的文学作品使人如醉如痴;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使人心旷神怡;精彩激烈的体育比赛使人激动不已;充满真情的电影电视使人回肠荡气……请从下题中任选一题作文,补全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1)《读_______我真______》(2)《听________我真_______》(3)《看_______我真_______》。学生在认真分析话题提示时,明白了“读”、“听”、“看”的内涵,于是陕西一考生拟写《读我真痴迷》,便使作文拥有了一个成功的作文题,也使这篇作文在阅卷者眼中留下第一个“满分”印象。
二、开头要引人
好开头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效果。考场作文,应慎写开头,认真对待第一句,第一段的写作,最好先在稿纸上写出开头的段落,然后再自我感受几遍,若能让自己激动起来,那么也定能感动别人。如考生写《人生最需要掌声》的开头:“人生最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感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就是人生中的鼓掌者吗?”这是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这是个能激动自己的开头,如同刚打开水闸门一样,使自己的写作如洪水般一泻千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开头,也便留给了批阅者“成功的一半”的印象。
三、内容要情真
构思内容,要做到以真情感动人。切勿内容假、大、空,切勿写自己并不了解的内容,不能感动自己当然便不会感动别人,因此在选择写作内容时,要选择自己受感动的内容,这感动自己的内容往往是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而且往往是一些琐屑的小事件,小细节;或者是自己曾阅读过的有很深印象的书刊登载,写作时可以将旧内容换新角度使用。写自己的真感,如《尴尬的一幕》。考生写一细节:走廊上,与老师擦肩而过,自己试着努力想对老师说声“老师好”,可终于没有说出来,面对老师的微笑,自己低头而匆匆逃过,感到尴尬至极。这是一个真切动人的小细节,是作者的实情流露,更是文章内容的精华细节。真情的细节内容构成文章的血肉躯体,是好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分作文的关键,因为好细节才能打动批阅者心。
四、结构要创新
精心布局,创新结构框架,在阅卷者面前树立完美的整体形象,并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如:反复排比式、日记体式、剧本形式、小标题式、镜头组合式、问答式、应用文体式等,都是有创新意义的结构体,且这种新框架极利于考场作文获取优分印象。如考生写《吴诚信的就症报告》,结构上以“病情”“病因”“处方”的体式布局谋篇,给阅卷者以新颖的结构感,因此这篇作文在考场中获得了满分。
五、书写要工整
工整、流利的书写给人的印象是:如同步入卫生清洁的场地。读一篇书写工整的作文,如见到漂亮的罗敷,使“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工整的书写是考场作文给评卷者的良好直观印象。并且,工整的书写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书写工整,如同出门做客时整洁的穿着,是一种自重、尊人的表现。
4.三爱征文怎么写
三爱
三爱就是指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做到三爱。
我们要爱祖国,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她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一个温馨的家,我们的祖国就像是一个大花园,而我们就是花园中的花朵,所以我们要爱祖国。我们要爱劳动,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学校里,要按时值日,打扫卫生,让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美丽;在家里,要多帮妈妈干家务活,分担一些家务;我们要爱学习,因为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只有一个祖国,我们应懂得珍惜,保护我们亲爱的祖国,让“三爱”传遍中国。
5.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写议论文
提纲
第一段用比兴开头:母鸡想像雄鹰一样翱翔,却只能在墙头挣扎;玫瑰想像苍松一样挺拔,却丢失了自己的芳香;我们有时会无谓的比较,无谓的奢求,却只能饱受煎熬,迷失自我
第二段,一句话说明主旨:生活中,痛苦总来自无谓的比较
第三段,举例说明痛苦源于比较:廉颇,将自己与蔺相如快速的成功相比较,因忌生恨自寻烦恼
第四段,举例说明不比较则能得到幸福:美国一位画家在家里挂了一幅画,白色的纸面上只有一个黑点,每个到他家来的人都会盯着黑点看上许久,不知画家有什么用意,最后画家告诉他的朋友们,黑点就是那些你常与他们比较,但总让你闷闷不乐的人,而白色的纸,则是你生活的幸福背景,如果你们不去比较,则会感受到身处无尽的幸福之中。
第五段,深化主题,深化到社会与国家层面: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总有些人不满足于自己与发达国家的生活质量,不但心存不满,而且扰乱治安,比如301昆明暴力事件。只要做好自己,便能远离痛苦,感受幸福。
最后总结:无谓的比较会带来无尽的痛苦,与其庸人自扰,不如放弃奢望,拥抱幸福。
Ps,愿楼主看我码字这么辛苦得分上采纳,急用分啊。。。。。拜托了
6.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怎样写
写作目标:学会关爱,学会爱的表达。
写作设想:没有爱的世界是死寂的,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没有了亲情与友情,缺少了真诚与倾心。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多自私自利,对周围的人与世界漠不关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通过本次训练学习,呼唤他们的爱心,让他们懂得爱亲人、爱他人、爱社会是一种幸福,给他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写作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积累以“爱”为话题的名言警句、歌词、诗句等。
2、访问、收集给亲人、给他人、给社会送温暖、关爱的感人事迹。 3、教师与学生同时积累,并准备好歌碟与有关光碟。
二、倾诉爱心 1、激情导入:课前放《爱的奉献》歌曲,渲染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 然后教师用激情的过渡语导入新课。
是啊,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共创一个美好人间。 2、交流积累 交流以关爱为话题的名言警句、歌曲、诗句等(教师将自己积累的投影出来让学生摘抄) 讲述自己或他人给亲人、给他人、给社会以关爱的感人事迹。
(师生同讲,先在小组内讲,然后推荐感人的事迹在全班交流) 师生同说听了这些事迹后的感受 3、列举反面现象,说感受、说策略。 丢弃亲子、虐待老人、家庭暴力、多个惨案还时有发生,你目睹、亲听过这些事吗?当你看到或听到这些事时,你想说点什么呢?你认为应该如何制止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
(或写或说,或小组交流或全班同享,师生同写同说) 三、关爱广泛 1、播放或讲述人们在优美环境中愉快晨练、散步、谈心、工作等场面,“留下一片绿荫”“保洁一汪潭水”“纯净一片蓝天”……这也是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的一片关爱,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你有怎样的感受?(师生同谈) 2、讲述被污染、被破坏的镜头:河水在变黑、垃圾在乱扔、树木在砍伐、动物在被猎……你做过哪些?你看见别人做过哪些?你认为这样会为别人带来些什么?(师生同说) 四、爱的永恒 1、听《爱的奉献》,让学生再次感受充满爱的世界是多么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爱的情感。 2、爱,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
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因为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光…… 请你以“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面对这道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放飞联想,搜寻自己生活、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然后根据占有的材料和自己的特长选择文体。 写 记叙文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
当你从亲身经历中选取某一事件展开叙述时,可以就近联想相类似的其他事件,用其他事件的细节丰富完善作文的内容;或者用相反事件进行反衬,强化文章的表现力。其次要讲究结构的安排。
可以只写一件事,按情节发展推进故事;也可撷取若干事件,以片段组合的形式,表现“爱”的主旨。写议论类的文章,除了论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的思路清晰之外,最好能写出一定的文采。
话题作文虽然范围极大,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说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围绕话题,选取材料。(选材) 话题作文对同学们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已经连续的出现在好几年的中考作文之中。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由某个设想好的“话题”所引出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
也可以这样理解:话题好比一个圆的圆心,从圆心到圆周上的任何一点连起来的线都可视为一个话题作文的写作角度。 话题“爱”的选材非常的广泛。
选材的依据就是你自己认为最熟悉的,最有把握的,有话可写,较新颖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话题作文一定要紧扣话题选材,虽然话题作文的范围广,可并不是广而无边。
其限制就是话题范围,所以在写作时万万不可偏离话题,另起炉灶,随便写一篇文章来。如话题作文“呼唤”,有的同学写了爷爷与他是好朋友的故事,全篇中没有一个词或没有一件事与呼唤这个话题有关,实在有偏题的嫌疑。
学生思考、交流选材 2、围绕材料,明确中心。(立意) 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在三大特征中,立意的开放性、多样性、创新性是关键所在,发散思维是话题作文最显著的特质。
请学生围绕“爱”谈立意 3、取一个吸引人的标题。(题目) 作文题目其实好比人的衣裳,就象报纸的标题一样,往往起到抢眼的作用,有很多同学不重视,相当一部分同学是作文写完了之后才草草地拟一个标题,有时候甚至忘记了,没有标题,这是一个误区,要吃很大的亏。
有人说好的标题等于一篇文章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构思文章的时候,把精力多用一点在题目上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就爱话题作文而言,可以考虑拟如下题目,大家一起来比较筛选。
一种方法是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修饰语,把大题变小;另一种方法是标题中不出现话题,而是作文内容或中心的体现。 请同学发散思维拟标题话题作文的要求往往是文体不限的, 记叙文 、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日记、书信等都可以。
这就给了同学们自由选择的机会。一般来说我们。
7.急.一个材料作文
一日,天气炎热,有结伴同行的三个人走进商店,想要买点饮料解渴.第一个人迅速的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第二个人稍加犹豫,便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第三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三个人买了三种不同的饮料,我们本来是不须干涉的.但是,这三个人的选择,却发人深思.第一个人的选择,是马上尝到那既解渴又甘甜如蜜的果汁.这一种思维方式和选择,本是没有任何差错的.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等到呆会儿,自己又渴了,却没有果汁供你解渴,你又会作何感想?还会继续赞美那甜甜的滋味吗?第二个人的选择,是那刚入口时十分苦涩,但细细品味就会清香无比的咖啡,这固然也是一种选择.苦尽甘来啊!这在我国古代和印度的瑜伽派中,是非常盛行的.这本来也是无可挑剔,只是,当你苦尽,甘也离你飘然逝去时,你又会作何感想?第三个人选择了一瓶平淡的矿泉水,这种选择看似意外却又平常,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这是许多人的通病.当你在路上再次受渴时,99%的人是绝对不会责怪他那瓶平淡的矿泉水的.反之,却会感谢那瓶矿泉水给他带来的时间并不长久的久旱逢甘霖.也许这种选择让大多数人感到不屑,但却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三个人,三种选择,三种性格,三种未来.。
8.以《有我所爱》为题的600字的作文
人生一世,殊为不易。有许多人生活一生却不知道如何去感受。总是奔波一生却只是得到疲惫与操劳。从未得到人的喜悦与快感。其中的原由在我看来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懂得自己所拥有,更不懂得拥有的幸福。
记得从前我看过一个故事:“三个爬山者在途中发生了争执,他们找来山中的老者评判。老者问他们为何发生口角,他们一起回答老者是因为他们在人生该拥有什么,应该喜爱什么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以致后面的争执,老者略微点了点头。问第一个人,那人说:‘我什么都喜欢,只要看到别人所拥有,而我没有便想得到,可得到后依旧要为更新的事物去奔波。’老者告诉他:‘你要从其他人的目光去看待自己所有的,其实自己的也可以比他人的要更加优秀,不要盲目的追求所有的事物,你的感受可以用四个字来表达——那就是我爱所有。’随后,老者问第二个人,那人说:‘我总觉得自己的物品不及他人的好,但得到后却也变得平淡无奇。’老者告诉他:‘你的感受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有我所爱,你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要总是随从于众,那样你不会有所作为的”,说罢,老者便问最后一人,那人说:“其实,我并不像他们一样,我珍惜我所有拥有的,去改善他们,珍惜他们。”老者听后对他说:“你的行为可以用四个字包括——爱我所有。懂得的人自会懂得,我便不作解释”。
结果很是明显,第三个人是快乐的人。第一个人,是奔波一生的人,无头无绪;第二个人,是没有主见的人,随波逐流;而第三个人,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人,快乐安心。生后就是如此,知足者常乐,珍惜自己拥有的人永远是快乐的人。
9.急,各位学霸帮帮忙,,以《爱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如果说一个人不仁不义,必定是贬斥他人格的低劣和道德的败坏。
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以仁义来严格律己,孟轲“舍生取义”,谭嗣同“杀身成仁”,他们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仁义”二字,可见,这如千斤巨石之重的两个字是支撑人的两块基石,做人,就要做仁义之人。“仁”是大圣人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孟子对仁的理解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那么何谓恻隐之心?如果你看到东风无力百花残,原本绚烂的事物在一个湿冷的夜在记忆中离去,只剩满地残破的躯体,你是否心中有所触动,戚戚然若有所失;如果你看到有人衣衫褴褛,眼神因为饥饿而黯然无光,双眸深深地凹陷,你是否顿生怜悯,不禁要伸出援手,如此,就是恻隐之心在暗中怂恿,而人之为人,是不可离了这颗恻隐之心的。没有恻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仁”,人,就成了高山上无法融化的永久冰雪,冷漠代替了热心,社会也就永远处于冰冻状态,没有情感,没有光明,没有温暖,试问这样的世界怎么会惹人留恋?都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既然人是人,而非草木,就应当胸怀仁心,让人间有情。
“义”的本义是“仪”,中国人习惯于以平衡的原则来处世,所以也把“正义”作为行为的准则之一。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何谓羞恶之心?《诗经》有言:“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所以人之为人,要懂羞恶,顾廉耻。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也正是指的这一点。
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是能抵抗诱惑肯坚持自我,做到为人有“义”的?今年四月震惊全国的邯郸农行金库特大盗窃案结案,金库被盗款数达5100万之多,然而犯罪嫌疑人初起贪念是为了买彩票,小中了几次之后就频频向金库伸出黑手,而这两个人竟都是该银行现金管理中心管库员,难怪结案后街巷老人要连骂他们“不顾廉耻”了。义,应当成为做人的根本立足点和价值取向,这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积淀的精蕴。
仁和义向来是相辅相成,形影不离的,作为儒家文化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人生理想,它不仅是这千年的回音,也要成为当今社会中人们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坚持仁义,做仁义之人,才能成就坦荡荡凛然大丈夫,才能使人格升华,社会才有桃源之和谐。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三人各有所爱怎么写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