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刚形成一点雏形”的成语是什么
1.雨后春笋
【拼音】: yǔ hòu chūn sǔn
【解释】: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出处】: 宋·张耒《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2.雏鹰展翅
【拼音】: chú yīng zhǎn chì
【解释】: 雏:幼鸟。幼鹰展开翅膀飞翔。比喻青年人开始独立生活、工作。
3 初学涂鸦
【拼音】: chū xué tú yā
【解释】: 涂鸦:比喻书法拙劣或写作水平不高,涂抹修改的地方很多。形容刚开始研究学问。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
4.草创未就
【拼音】: cǎo chuàng wèi jiù
【解释】: 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5.初露锋芒
【拼音】: chū lù fēng máng
【解释】: 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
【出处】: 《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2."在刷牙"的拼音怎么写
"在刷牙"的拼音:zài shuā yá
在刷牙 是一个动作。
刷牙的意思是 使用牙刷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自我口腔保健方法;也是人们自我清除菌斑,预防牙周病发生、发展和复发的最主要手段。
选择合适的牙刷、牙膏、刷牙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控制牙菌斑,维护口腔健康或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如果刷牙方法不适当,不但达不到刷牙的目的,反会引起各种不良后果,最常见的是牙龈萎缩和牙齿颈部的楔状缺损。
如果不是因为要接吻,“刷牙”这一行为的出现,肯定要推后几百年。我们就简单溯源一下刷牙的历史。
刷牙简史:
5000 BC :牙齿清洁剂首次出现
埃及人将马蹄,蛋壳,没药(myrrh),浮石碾磨成粉,用水混合,接合抹布的使用,来清洗牙齿。这种牙齿洗洁精虽然不能除菌,但是去除牙垢,还是很有成效。
3500-3000 BC :刷牙工具的首次出现
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开始用树枝,清理牙垢。这些“树枝”曾作为陪葬品,出现在埃及某个墓室。很多个世纪后,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中国人开始通过咀嚼一些有芳香气味的草叶,来清新口气。
500 BC :口味革命
为改变牙膏的气味,中国人开始在牙膏的成份中加入人参,薄荷,还有盐巴。而意大利人使用的则是木炭粉和树皮膏。
1500 AD :要有毛
初创是猪鬃。但是这个小东西传到欧洲,很快就出现了马鬃,还有羽毛制作的版本,并且更为流行。
1780 :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牙刷
英格兰的 William Addis 使牙刷看上去像那么个样子:牛骨手柄+猪鬃。直到1938年使用合成纤维(大部分是尼龙)材质的刷子毛诞生,现代牙刷的雏形才基本奠定。
1850 : 牙膏包装
1850年,牙膏的包装才变成我们熟悉的这种样子。
1914 : 氟化物
1900年,牙膏中开始使用氟化物,它在消灭蛀虫上卓有成效。但牙膏中究竟是否应该添加氟化物,却一直为人争论。
1939 : 电动牙刷
第一款电动牙刷,于1939年诞生在瑞士,不过美国将它发扬光大。在1960年,美国开发出了第一款具有普世意义的电动牙刷:The Broxodent。
2046 : 颜色革命
人们改变了牙齿就该是白色的观念,开始使用各种添加了无害颜料的牙膏,从而改变牙齿颜色,展现自己个性。市面上最流行的一款颜色,竟然是屎黄色。
2047 :向经典致敬
口腔清洗液面世。这种清洗液无色无味,从此每天再也不用刷牙,只需要拿它漱口就可以。
2048 : 手机牙刷
自从手机上有时间显示以来,它就展现出一种取代一切的趋势。终于,中国山寨手机厂商和超声洗牙设备公司合作,开发出一种手机,超声洗牙是它的主打功能。
2049 : 360安全卫士
每天激活这个软件,他能够扫描全身的器官肾脏,当然还包括头发,皮肤,牙齿。如果细菌太多,点击一键清理即可。
TODAY : A.I.
我们身体内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软件,现在回想起几十年前,人类还需要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抹在头上,脸上,牙齿上,身上,的那个时代,真是觉得他们好辛苦。
3.一台机器拼音怎么写
yī tái jī qì。
一是整体认读音节yi,声调是第一声。
台的声母是t,韵母是ai,声调是第二声。
机的声母是j,韵母是i,声调是第一声。
器的声母是q,韵母是i,声调是第四声。
一读作yī ,解释: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
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
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
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
台,tai,从厶从口。胎的本字,意为胚胎的雏形(刚形成口鼻)。
汉语汉字,有两种发音,意思不同。
1、发音:tāi,指地名、山名,天台,在我国浙江省 。
2、发音:tái,最初含义是一种建筑形式,形状高且平,后来多有引申,意义众多。也可作台湾的简称。简体字合并为一字。
扩展资料
一台为量词
什么量词同什么名词相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如凡是小而圆的东西,如珍珠、米、葡萄、小石子等,可用量词“颗”;凡是细而长的东西,如竹竿、长枪、香烟等,可用量词“支”、“根”。使用这些量词,不仅表示单位,而且表示出事物的形状来,显得具体形象。
文学家利用量词这个特点,创造出“一轮明月、一钩残月、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缕笛声”等简洁形象的语言来。有的量词还具有褒贬色彩。如:“两位青年工人协助民警抓住了一伙歹徒。”量词“位”具有尊敬的感情色彩;而量词“伙”,却具有鄙视的感情色彩。
大多量词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它们跟哪个名词相搭配,完全是根据说话的习惯,例如“把”,可以说“一把刀、一把米、一把扇子、一把锁、一把年纪”等等。
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词语拼音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冉冉:慢慢的。
苦熬:忍受着痛苦过日子。
雏形:未定形前的形式
丰硕:果实又多又大。
稀疏:事物之间的距离大,空间远
累累:果实成串的样子。
低回:留恋。
沉甸甸:沉重。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弦,弦乐器。关,管乐器。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也形容人聪明伶俐。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不可磨灭:形容功业、道理永远不可能消失。
回味无穷:吃过东西后余味无穷。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拼音就不写了
5.请问:“秋千”的拼音怎么打
秋千拼音:[qiū qiān]
1、qiū,声母q,韵母iu,音调阴平。
2、qiān,声母q,韵母an,音调阴平。
秋千的运动类似于单摆的运动。当秋千从最低点荡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做负功,系统的动能转化为系统的势能,当秋千从最高点荡回到最低点时,系统的势能又转化为系统的动能,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秋千将做等幅摆动。
如果要让秋千越荡越高,就必须借助外力,自己荡秋千,就没办法借助外力了,系统也就无法从外界获得能量。只有通过荡秋千的人自己与绳子的内力做功将自己的内能转化为系统的机械能,而人的内力做功又只能靠人在秋千上站起或蹲下来实现。
扩展资料:
秋千的起源: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需要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
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当时拴秋千的绳索为结实起见,通常多以兽皮制成,故秋千两字繁写均以“革”字为偏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