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塑造法的介绍
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型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行为塑造法的应用不仅要求病人的积极参与,而且也需要所有有关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的接近或朝着最终目标的变化能得到及时而又适当的强化,并使病人的行为愈来愈逼近最终的目标
2.行为塑造的方法有哪些,并简单解释
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型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
许多人都从电视上或亲眼观看过动物表演,许多动物的精湛表演令人惊叹不已。例如,海豚钻火圈,鸽子会按观众的要求啄击写有相应文字的木牌,黑猩猩能在电子计算机的面板上回答提问者提出的简单问题,并能用聋哑人的手势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判断和情绪体验等。
这些复杂的行为反应并不表明这些动物真正懂得人的语言,更不意味着这些动物生来就有或可以在其生活中自然形成它们;,而是在特殊环境中经过人的精心训练而学习得来的。训练这些动物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便是行为塑造法,或称作“连续逼近法”。
例如,要训练一只鸽子按训练者开亮的色灯颜色去啄击标有相应颜色字样的木牌,训练者通常要设置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在一个小房间的天棚上安装不同颜色的色灯(如红、黄、绿和蓝色灯),在房间的一侧立放着一块木板,木板的后边的木槽中盛着食物。 还要准备四块白色小木牌,上边用黑墨水分别写着红、黄、绿、蓝四个字。
训练者可以通过下述步骤使鸽子学会按出示的灯光颜色啄击标有相应字样的木牌:(1)将一个小木牌(如写有“红”字的木牌)挂到木板上,把一只禁食8—12小时的鸽子放人小房间内。 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使鸽子学会通过啄木牌而获取食物。
(2)待鸽子已牢固地掌握这一工具式反应后,加入辨别刺激:只有在开亮红灯时啄木牌才出现食物,使鸽子“明白”开亮红灯是通过啄木牌取得食物奖励的条件。(3)增挂写有“黄”字的小木牌,使鸽子学会在黄灯开亮时啄此木牌以获取食物,红灯开亮时啄原先的木牌得到食物,不开灯时或开灯时啄错木牌都得不到食物。
(4)再增挂写有“绿”字的小木牌,训练鸽子在开绿灯时啄此木牌获得食物,同时巩固对红灯和黄灯的习得反应。(5)最后将写有“蓝”字的小木牌也挂到木板上,使鸽子学会在蓝灯开亮时啄此牌,并继续巩固以前学会的复杂反应。
这样,鸽子就逐渐地学会了一整套复杂反应,一种新的行为型式就被建立起来。 自然,这整个学习需要坚持很长时间,每一步骤又需精心地再细分为若干小步骤,每一小步骤都有自己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都为最终的目标服务,是逼近和达到最终目标所必需的。
人类具有比动物高得多的学习能力。就人类的学习能力来说,许多新行为甚至无需通过复杂的行为塑造过程即可直接掌握。
然而具有高度的学习能力不等于就一定能掌握新的行为型式。关于人类学习的许多研究表明,学习的效果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
例如,动机便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使一个人具有学习能力和适当的动机,也不是想学什么就能学会什么。
掌握新的行为型式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何况人的许多新行为型式的建立往往意味着必须破除旧有的、习惯的行为型式。 一个人的习惯行为,作为他的生活方式或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不良的习惯行为是不易一下子消除的;新的健康的行为型式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便形成;更不可能一经出现便巩固下来、成为个体生活风格的一部分。
在临床上,病人的新的健康行为必须在逐渐摆脱不健康行为(疾病行为)的同时一步步地加以培育和巩固;这就需要采取许多措施以促进这一过程,行为塑造法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临床上行为塑造法的采用,要求治疗者与病人一起首先确定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而后选好为实现此最终目标所需要塑造的靶行为、选好塑造的起点和逐渐逼近最终目标应采取的步骤与每一步骤的子目标。
此外,还需要确定达到每一个子目标的有效强化物或奖励。 例如,对于一个由于长期进食过多和少活动而患肥胖症的病人,他虽然有减肥的强烈愿望或动机,但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改变自己不健康的行为、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行为塑造法帮助他实现减肥的愿望。对于这个病人来说,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恢复正常体重,达此目标的最切实可行的手段是降低进食量和增大体力活动量,因此进食和体力活动是我们要加以改变和塑造的靶行为。
我们可以将病人现在的每天平均进食量和体力活动量作为起点或基线,分几个步骤减肥。开初阶段可以将他每天的食入量和运动量作为是否给予强化的依据。
如,凡是食人热量比前一天减少20卡或者散步距离比前一天多50米,就给予表扬或奖励,否则不予强化。之后随着塑造过程的继续,逐渐提高奖励或表扬的行为标准。
自然,随着行为标准的提高,强化物也应当越来越对病人有吸引力。到了塑造过程的后几个步骤,强化的标准应逐渐变为实际的体重减少量。
比如说,凡体重较前一周减少500克便可得到1张游泳票,减少量达1000克得到1次游园机会,等等。这样,通过 系统地强化病人的合乎要求的行为、撤除对不合要求行为的强化,病人就能逐渐地学会健康的行为型式,恢复正常体重的目标就可实现。
行为塑造法的应用不仅要求病人的积极参与,而且也需要所有有关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的接近或朝着最终目标的变化能得到及时而又适。
3.行为塑造法的基本简介
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型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就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
许多人都从电视上或亲眼观看过动物表演,许多动物的精湛表演令人惊叹不已。例如,海豚钻火圈,鸽子会按观众的要求啄击写有相应文字的木牌,黑猩猩能在电子计算机的面板上回答提问者提出的简单问题,并能用聋哑人的手势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判断和情绪体验等。这些复杂的行为反应并不表明这些动物真正懂得人的语言,更不意味着这些动物生来就有或可以在其生活中自然形成它们,而是在特殊环境中经过人的精心训练而学习得来的。训练这些动物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便是行为塑造法,或称作“连续逼近法”。
4.浅谈如何利用行为塑造法进行有效教学
利用行为塑造法进行有效教学:
一、为学生塑造一个起点,运用了恰当的技巧。
上面案例中,魏老师了解学生每天说脏话的情况后不是和我们普遍教师一样带到办公室,苦口婆心的对学生劝说:“xx同学!你不知道说脏话是不对的吗?以后不要说脏话哈,我让同学们来监督你哦”。 如果你和普遍教师一样叫他明天就不说,可能吗?而魏老师是为该学生塑造了一个起点,你每天要说120句,从明天起就说119句吧。这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119句这个起点,让孩子首先就充满自信心。想我少说一个应该能行,这样就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付诸行动。
二、制定逐级目标,循序渐进,加强监督和反馈。
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目标的高、空只能使任务难以完成。行为塑造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目标,所以要求我们要制定适当的逐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完成。在这案例中,魏老师充分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也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所以让该每天少说一句脏话。而要想达到目标,并不是个体独立完成就行的,还需要对每个目标完成的过程进行监督,并及时反馈总结。所以魏老师指定几个学生每天负责给该学生进行记录,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这就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情况,教师掌握目标实现的效果,并加以肯定。
三、塑造的关键-持之以恒。
为学生确立了奋斗目标,树立了自信心,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成为个体的一部分,还需要我们长久坚持下去,有恒心、毅力坚强、坚持不懈。这是学生、教师多共同努力才能的实现的,不是单方面能成功的。如果老师在一个月或一年后,没有继续坚持关注该学生的发展,及时制定相应的目标;魏老师制定了目标,学生不去执行,都是不能纠正学生说脏话的习惯而达到目标的。所以魏老师和学生通过2年的努力才基本达到目标。
用行为塑造法来推进有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时间,经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目标,教师持之以恒的引导,学生持之以恒进行转变的过程,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如:江津区向阳小学的邱娟老师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纠正粗心”的案例。当学生在做算术题粗心大意时,邱老师并不是直接给学生说那道题错了。如果学生是第1题错了,邱老师就会告诉学生你仔细看下前面3道题,有道题是错的哦,学生就会去检查前3道并改正。如果学生是地3题错了,邱老师就会告诉学生你仔细看下前面5道题,有道题是错的哦,学生就会去检查前5道并改正,依次类推。训练了一学期下来,全部学生都养成了完成作业后自觉检查每道题的习惯,改掉了粗心的毛病。
当然,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何利用行为塑造法进行有效教学,还需要我们大家积极的探索,大胆进行探究。
5.人物塑造的方法
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小说从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一)、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下面就肖像描写的特征、方法、民族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1、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含情目。态生两靥,娇柔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柔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肖像描写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2、肖像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要极省俭地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表现性格特征。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极为成功。作者通过她眼睛的变化,反映她精神的变化,表现她被害的过程,揭露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压迫至死的不幸遭遇。
3、常见的肖像描写方法。
概括起来,中外小说家在肖像描写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种形式。即整体的描绘,局部性的描绘和烘云托月式的描绘。
所谓整体式的描绘,是作家对所写人物的全面介绍。即并不局限于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写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着、手脚、神态等等。例如:鲁迅在《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绘,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没系裙带,两脚张开,像圆规。
所谓局部性的描绘,是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征性部位的着意描摹。有点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绘。
所谓烘云托月式的肖像描写,是作家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是言论、行动来曲折地加以表现,这样写不仅省力甚至有时比正面描写的效果更好。
6.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⑶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
⑷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
⑸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
⑹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7.行为塑造法是什么
这是塑造新行为的一种过程和方法,它的原理是操作条件反射。
行为塑造法采用逐步晋级的方法,并在患者出现或完成期望的动作时,给予奖励,以增加出现期望行为的次数。通过这种方法来塑造新的行为,取代不良行为。
有一个患有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在他住院的整个19年所中,完全哑口无言,心理活动极少,治疗学家简直找不到任何一种进行行为塑造(也就是进行正强化)的起点,这个患者一直无动于衷,两眼向前呆视,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 有一次,治疗学家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一包口香糖,病人的眼睛对口香糖看了一眼。
于是治疗学家就把这个小反应作为形成条件反射的起点。在开始的几次尝试中,治疗学家在他面前出示一块口香糖等待他的眼睛朝它移动时,就马上把糖给他。
两星期后,当糖出现时病人眼睛朝它移的反应频率增加了。 这时就把强化的下一标准提高到嘴唇的运动。
等待自发的唇动而予以强化的时间花了一个疗程。然后又提高一个标准。
只在病人做出某种发音的同时才给糖,大约一周之末一举起糖就引起了病人的眼动、唇动和一种嘶哑的声音。 在随后的两星期内,治疗学家举起糖的同时提示患者说:“糖,糖”。
当病人多次发声后,治疗学家反复提示词音,但是逐次地提示要求只有在病人的发音逐渐接近糖这个词时,才给予强化。在第六周的最后一次治疗时,治疗学家提示说“糖糖”,病人突然回答“请给糖”。
其他语词很快也接着恢复了。 在19年的哑口之后,病人终于重返语言社会。
行为塑造就是这样把期望行为分成若干部分,以便更具体地分别对各个部分进行积极强化。以期达到确定的行为和改善不良行为的目的。
这个例子具有重大的意义,用行为疗法塑造患者良好的行为,首先要找到一个激发点或者叫做强化点,也叫做成长点,以此引导患者不断成长,达到治疗目标。 这是行为疗法矫正来访者不良行为,培养来访者自信,或者训练来访者某种能力常用的方法。
8.心理学上塑造行为的四种方法中的负强化和惩罚有什么区别
惩罚:个体作出某一行为,该行为后立即跟随一个结果,导致该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 负惩罚:行为发生 伴随正性刺激物的消除 行为的概率降低
例子:比如孩子贪玩,每当发生这一行为时,你就不让他晚上看电视。
强化:个体作出某一行为反应,得到一个紧随行为的结果,该结果又反过来提高行为以后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行为发生 负性刺激的消除或者强度降低 行为概率增加
例子:比如在劳教中心,里面改造的人每天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劳动,有一个人某天表现很好,结果管教人员让他第二天可以休息半天。
两者的区别你可以比较一下他们发生的条件,不多赘述。
9.行为塑造法的塑造依据
人类具有比动物高得多的学习能力。就人类的学习能力来说,许多新行为甚至无需通过复杂的行为塑造过程即可直接掌握。然而具有高度的学习能力不等于就一定能掌握新的行为型式。关于人类学习的许多研究表明,学习的效果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例如,动机便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使一个人具有学习能力和适当的动机,也不是想学什么就能学会什么。掌握新的行为型式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何况人的许多新行为型式的建立往往意味着必须破除旧有的、习惯的行为型式。一个人的习惯行为,作为他的生活方式或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不良的习惯行为是不易一下子消除的;新的健康的行为型式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便形成;更不可能一经出现便巩固下来、成为个体生活风格的一部分。在临床上,病人的新的健康行为必须在逐渐摆脱不健康行为(疾病行为)的同时一步步地加以培育和巩固;这就需要采取许多措施以促进这一过程,行为塑造法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行为塑造的方法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