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篮球英语单词怎么写
打篮球的英文表达:play basketball
读音:英 [pleɪ 'bɑːskɪtbɔːl] 美 [pleɪ 'bæskɪtbɔːl ]
play后接表示球类或牌等名词时,其前不加冠词the; 而接乐器时则必须加冠词the,在美式英语中the有时也可以省略。当play用于一般现在时时,宾语前不加冠词,表示经常或定期进行某项娱乐或活动。
例句:
1、We will not play basketball tomorrow.
我们明天不打篮球。
2、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你喜欢打篮球吗?
扩展资料:
相近词义单词
1、football
读音:英 ['fʊtbɔːl] 美 ['fʊtbɔːl]
n. <;英>;足球;<;美>;橄榄球
例句:Several boys were still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waste ground.
几个男孩还在那片废弃的空地上踢足球。
2、hockey
读音:英 [ˈhɒki] 美 [ˈhɑ:ki]
n.曲棍球;冰球
例句:She played hockey for the national side.
她在国家队打曲棍球。
3、rugby
读音:英 ['rʌɡbɪ] 美 ['rʌɡbɪ]
n. 橄榄球
例句:Rugby is another popular winter sport.
橄榄球是另一项流行的冬季运动。
4、tennis
读音:英 ['tenɪs] 美 ['tenɪs]
n. 网球
例句:I'm just a rabbit at tennis.
我网球打得很差劲。
2.美国篮球文化中英文简介,100字左右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
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市面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
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
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
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
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英语中,篮球basketball这个词是由basket(篮子)和ball(球)两个词合成的。
篮球怎么会和篮子有联系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 早在上一个世纪的1891年12月21日,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所基督教青年会学校里,一位叫詹姆斯·奈史密斯的教授为了使学生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参加体育活动,就想了个办法,把竹篮子钉在室内十英尺高的墙上,让学生向篮内投球。
篮球运动就这样开展起来了。 最初的篮子是有底的,球投进后,还要架梯子把球取出来。
后来把篮底去掉了。可竹框毕竟不牢呀,于是铁圈就代替了竹篮。
但是光一个铁圈,对球究竟有没有投进,有时候判不清。到了1896年,铁圈上装上了有拉绳的兜底线网。
球被投进网后,拉动拉绳,篮球便翻滚出来了。最后,人们把篮网的兜底的拉绳去掉,这就更方便了。
篮球的篮圈是由篮子发展而来的,篮球basketball也就和篮子basket结下了不解之缘。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
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
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
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
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
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
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
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
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
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美国打篮球英语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