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极”的行书写法
“极”的行书: 一、极的读音:jí 二、汉字释义: 1、顶端,最高点,尽头。
2、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 3、尽,达到顶点。
4、最高的,最终的。 5、国际政治中指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和国家集团。
6、准则。 7、疲乏。
8、副词:表示最高程度。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木 五、相关词组: 积极、极点、极端、极其、终极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横、竖、撇、点、撇、横折折撇、捺 二、词语释义: 1、积极 努力进取的。
2、极点 极坐标系统中角坐标的顶点。 3、极端 事物发展所达顶点。
4、极其 非常;极端。 5、终极 穷尽。
2.“极”的行书写法
“极”的行书:
一、极的读音:jí
二、汉字释义:
1、顶端,最高点,尽头。
2、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
3、尽,达到顶点。
4、最高的,最终的。
5、国际政治中指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和国家集团。
6、准则。
7、疲乏。
8、副词:表示最高程度。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木
五、相关词组:
积极、极点、极端、极其、终极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横、竖、撇、点、撇、横折折撇、捺
二、词语释义:
1、积极
努力进取的。
2、极点
极坐标系统中角坐标的顶点。
3、极端
事物发展所达顶点。
4、极其
非常;极端。
5、终极
穷尽。
3.巧字楷书怎么写好看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字体分类
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但这仅仅是笼统的分法,实际上,现实生活里很少出现过小于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小楷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大楷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
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学习方法
中楷比较适合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陈槱《负暄野录》)
楷书临习章法
其一,整齐一律。
其二,多样统一。
钢笔书法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讲究用笔
笔画分明
结构方整
4.在田字格里“中”字的楷书怎么写
如图所示,是“中”的楷书写法。
拼 音: zhōng zhòng
部 首 :丨
笔 画 :4
释义:
[ zhōng ]
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2.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3.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4.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5.特指“中国”:~式。~文。
6.适于,合于:~看。
[ zhòng ]
1.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2.受到,遭受:~毒。~计。
3.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组词;
1、中枢
造句:这还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女人的笔迹要比男性的更清晰可辨??因为女人特定的语言中枢是预先就设定好的,所以说话和书写的语言能力更佳。
解释:在一事物系统中起总的主导作用的部分:电讯~|交通~。
2、鼻中隔
造句:许多耳鼻喉科医师施行鼻中隔成形术时对鼻甲要么进行手术要么不作处理,而且手术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外科医生的临床判断。
解释:把鼻腔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组织,由骨、软骨和黏膜构成。
3、地中海气候
造句:马德里此番是连续第二次申奥,希望借助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经验和宜人的地中海气候,来赢得2016年奥运主办权,但外界普遍认为马德里的胜算不大。
解释: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多出现在纬度30度至40度左右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最典型,故名。
4、初级中学
造句:如今,她的女儿就读于私立寄宿学校,正在为进入一所顶尖初级中学准备入学考试。陈女士本人已经重返工作岗位,在一家石油公司担任中层经理。
解释:我国实施的前一阶段的中等教育的学校。简称初中。
5、中碳钢
造句:该方程不仅适合微合金中碳钢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而且也适合高碳微合金钢的珠光体组织和低碳微合金钢的铁素体组织。
解释:碳素钢的一种,含碳量在0.25??0.6%之间,主要用于制造钢轨和机器零件。
6、中生界
造句:该研究探索了中生界油藏的成藏规律,形成了老油田新层系的研究模式,具有指导辽河盆地内部中生界的勘探的意义。
解释:地层系统上的第四个界,是中生代所形成的地层,分为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参看〖中生代〗。
7、卒中
造句:结论??:我们的数据表明:有选择的阻断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关键性信号通路,会带来不同的关于卒中后果和出血并发症方面的影响。
解释:见〖中风〗。
其他组词:
中容、中极、中断、中藏、中练、中游、中畿、中参、中欧、中朝、中轩、中长、中支、中保、中衣、中变、中户、中指、中型、中期、中微、中邪、中鸣、中衰、中古、中毒、中准、中斩、中通、中士、中饮、中孚、中县、中服、中停、中文、中清、中祚、中贺、中害、中阪、中计、中失、中境、中秩、中试、中皇、中格、中隐、中旬。
5.毛笔字九的楷书怎么写
九的楷书(如图)
一、释义
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冬练三~,夏练三伏。~尽寒尽。
3、表示多次或多数:~霄。~泉。三弯~转。~死一生。
4、姓。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凡九之属皆从九。
白话版《说文解字》:九,阳的最大变数。字节像事物曲折变化直至穷尽的样子。所有与九相关的字,都采用“九”作边旁。
三、字形演变(如图)
四、造字本义
动词,伸手往洞里掏摸、试探,以求确定情况。
扩展资料
组词:九月、十九、交九、牌九、数九、九霄、九泉、九鼎、重九、出九、九州、九族、九天、九归
一、九霄[jiǔ xiāo]
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豪情冲~。
二、九泉[jiǔ quán]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之下。含笑~。
三、九归[jiǔ guī]
珠算中用一到九的九个个位数为除数的除法。
四、三九[sān jiǔ]
冬至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的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期:~天气。~严寒。
五、九陲[jiǔ chuí]
九边。指极边远之地。
6.毛笔字(正楷字)怎么写的好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
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
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
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
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
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
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
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
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
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
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
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
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
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
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
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
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
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
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
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
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
7.智永和尚千字文茶的楷书写法
僧智永,本姓王,名法极,生卒年不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
智永舍俗为僧,居会稽之永欣寺,人号“永禅师”。说起智永出家之永欣寺,并非一般寺院,此寺本是王右军旧宅,不知何时施为寺院,初名云门寺,亦有称原为嘉祥寺者。
据《会稽志》称:僧智永与其兄惠欣皆出家本寺,梁武帝以二僧德高,能崇释教,特以二僧之名,各择取一字,赐新额为“永欣寺”。名贤古风,加之寺名由梁武帝亲题,使永欣寺成为越中名刹。
智永自幼聪慧过人,尤喜书道,大有乃祖之风,毕生潜心书法,精勤此艺。常居永欣寺楼阁之上,临写兰亭,磨损毛笔无数。
所坏笔头,置大簏中,一簏可容石许,日往月来,七簏皆满。数十年间,智永书法亦达到了很高的造谐。
后人称其临书,登楼不下,四十余年。虞世南心慕,曾从智永学书,妙得其体,声名也由此而起,成为初唐大书法家。
智永以兰亭真迹在身旁,穷年累月,心追手摹,深得逸少风神,所书真草千字文,飘逸俊秀,字字珠玑,见者无不惊叹。乃择八百馀本,散施浙东诸寺。
及至宋时,或因岁月淹久,或因战乱,许多寺院已经不存,八百余本千字文也大多散逸,偶逢一本,值钱数万,寺院或以为镇寺之宝。智永长寿年高,几尽百岁乃终。
终前,将一生珍视之兰亭墨迹,秘授与弟子辩才。智永之所以传兰亭与辩才,盖辩才实是弟子中之翘楚。
辩才俗姓袁,为梁司空袁昂之玄孙,此人博学多才,琴棋书画,皆臻其妙,书法造诣,直逼其师。他对于兰亭序,比乃师更加珍视。
时天下窥视此宝者大有人在,他惟恐有失,暗将卧室梁上凿一秘槽,藏兰亭于槽内。此事绝密,无人知晓,只在无人时,方才关闭房门,把出玩味,私加临写。
他早年出家当和尚,后来云游到浙江省吴兴县善琏镇,就曾在永欣寺里住了整整三十年,人称永禅师。在这里,智永深居简出,每天雄鸡报晓即起床,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
智永是严守家法的大书法家。他习字很刻苦。
冯武《书法正传》说他住在吴兴永欣寺,几十年不下楼,临了八百多本《千字文》,给江东诸寺,各送一本。智永还在屋内备了数支容量为一石多的大簏子,练字时,笔头写秃了,就取下丢进簏子里。
日子久了,破笔头竟积了十大簏。后来,智永便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头都埋在土里,砌成坟家,称之为──退笔冢。
后人讲“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智永的书法终于写得抵势飞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了我国著名的书法家。
当时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门庭若市,以致寺内的木门槛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铁皮把它裹起来。后来,这故事变成了一个典故,叫──铁门限。
他晚年就曾以当时的识字课《千文字》为内容,用真,草两体写了一千多本,从中挑选最满意的八百本,分送给浙东的各个寺院。直到如今,智永的《千文字》墨迹和刻本还被视为学习书法的范本。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他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
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
王羲之谢世后,《兰亭集序》的流向就成了一个谜。王羲之有七子一女,究竟谁承担了保管传承的重任?历史一下变得模糊不清,直到七世孙智永和尚这里,《兰亭集序》传承的链条才连接起来。
据唐张彦远《法书要录》所收录唐人何延之《兰亭记》的记载,《兰亭集序》自写成之后,王羲之自己十分宝爱,决意将其传之子孙。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和侄子王孝宾(法号慧欣)一起出家,继承了王羲之的衣钵,精勤书法,常居永欣寺阁上临写《兰亭集序》,前后凡30年。
毛笔笔头用坏就扔进大簏中,每个大簏的容量都在一石以上,居然装满了整整五大簏!智永曾书写真草二体《千字文》八百多本,分施于浙东地区的各个寺院,今天尚有墨迹原本传世。二人刚刚落发为僧时,都住于会稽的嘉祥寺,嘉祥寺据说就是当年王羲之的旧宅。
后来,为了方便给王羲之扫墓,就移居到了永欣寺,并将王羲之的坟墓迁移到了山阴县西31里的兰渚山下。崇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因为智永、慧欣叔侄二人都落发为僧,就根据两人法号榜其寺为永欣寺。
据何延之的记载,直到唐代,当年智永临书的阁楼还存在。智永禅师一直活了将近百岁才去世。
临去世的时候,将《兰亭集序》墨迹传给了弟子辩才。辩才俗姓袁,是梁朝司空袁昂的玄孙,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无不妙绝。
得到《兰亭集序》后,十分珍视,密不示人,在自己居住的房间房梁上掏了一个暗龛,用来贮藏《兰亭集序》,对《兰亭集序》的宝重比之智永有过之而无不及。唐代初年,英明睿智的唐太宗十分崇拜南朝士族文化,尤其喜爱王羲之的书法。
他诏令天下,几乎访摹网罗了所有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只有《兰亭集序》没有得到。不久,唐太宗得知《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