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繁体:乐
乐,拼音:lè,yuè
笔划:15
五笔:XRXS
部首:木
结构:上下结构
简体:乐
笔顺:撇、竖折/竖弯、竖钩、撇、点
释义:
[ lè ] 1.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施。 4.笑:这事太可~了。
[ yuè ] 1.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a.音乐与歌曲;b.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姓。
组词:声乐、快乐、安居乐业、安贫乐道、哀乐
1、声乐[shēng yuè]:指歌唱的艺术,可以有乐器伴奏。
造句:声乐考室内考生在进行听琴模唱,考官在帘后打分。
2、快乐[kuài lè]:欢乐。指感到高兴或满意。
造句:蝴蝶在花丛中快乐的跳来跳去。
3、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造句:经过多年的艰苦劳动,他终于在岛上安居乐业。
4、安贫乐道[ān pín lè dào]: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造句:很多人把安贫乐道理解成固执的一种表现。
5、哀乐[āi yuè]:用于丧葬或追悼的悲哀乐曲。
造句: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2.乐的繁体字怎么写
乐的繁体字如图:
一、释义
读音一[ lè ]
1、快乐:欢乐。乐事。乐不可支。心里乐得像开了花。如:乐嬉嬉(喜悦貌)
2、乐于:乐此不疲。如:乐助(乐意助成);乐用(乐于用命)
3、笑: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
4、姓(与Yuè不同姓)。
读音二[ yuè ]
1、音乐:奏乐。乐器。如:乐悬(指钟、罄之类悬挂的打击乐器);乐品(乐器)
2、姓(与 Lè 不同姓)。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乐,五声八音緫名。象鼓鞞。木,虡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乐,五声八音的总称。像鼓鞞的样子。木,表示鼓鞞的支架。
三、字形演变(如图)
四、造字本义
动词,和着演奏歌唱。
扩展资料
一、读音一[ lè ]组词:乐观、快乐、安乐、欢乐、可乐、玩乐、乐园、乐趣
1、乐趣[lè qù]
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工作中的乐趣是无穷的。只有乐观的人才能随时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2、可乐[kě lè]
一种饮料,用可乐果树的子实为原料加工配制而成,含二氧化碳,不含酒精,味甜,呈棕色。也指其他类似的饮料。
3、快乐[kuài lè]
感到幸福或满意:快乐的微笑。祝您生日快乐。
二、读音二[ yuè ]组词:民乐、乐理、乐手、军乐、音乐、乐队、声乐、器乐
1、军乐[jūn yuè]
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因为军队中常用而得名:军乐队。
2、音乐[yīn yuè]
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基本表现手段是旋律和节奏。分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
3、乐器[yuè qì]
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如钢琴、胡琴、笛子、板鼓等。
3.乐繁体字怎么写
乐繁体字:
乐拼音:lè、yuè
释义:
lè
1、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3、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
4、笑:这事太可乐了。
yuè
声音,和谐成调的。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乐得[lè dé]
某种情况或安排恰合自己心意,因而顺其自然。
2、作乐[zuò lè]
取乐。
3、作乐[zuò yuè]
制定乐律。
4、乐子[lè zi]
快乐的事。
5、乐于[lè yú]
对于做某种事情感到快乐。
6、乐天[lè tiān]
安于自己的处境或认为将来就会自然好起来因而无忧无虑。
4.惠字繁体字怎么写
惠字的繁体与简体写法相同,繁简对照图片如下:
惠的拼音:
huì
惠的注释:
(1)(名)好处;恩惠:小恩小~|施~于人|受~于人。
(2)(动)给人好处:互利互~|平等互~。
(3)(副)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临|~顾|~存。
(4)(Huì)姓。
5.田字繁体字怎么写
田的繁体字写法就是:田
田
拼音:tián
繁 体:田
部 首:田部
结 构:单一结构
笔 画:五笔
笔 顺:竖横折横竖横
字意五行:火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标准字。
近代成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最早在太平天国,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19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反对而搁置。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
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汉字文化圈诸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