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2.靖江话的特点
靖江话属于吴语。
先说靖江话的特点,靖江话和靖江的猪肉脯、金波酒一样,具有独特的风味。(一)靖江话具有浊音。
靖江话中有许多发音时声音颤动的声母。如果你用手指按着喉头用靖江话读“抱/bau31/、乏/vɑʔ[34]/、道/dau31/、助/dzu31/、造/zau51/、桥/dʑiau223/、绍/ʑiau31/、跪/ɡui31/、豪/ɦau223/”这些字,手指就会感到有轻微的震动。
它们各是一个浊音声母的代表。靖江方言具有全套的浊声母,这是隶属于吴语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区别于普通话的一个基本特征。
靖江人绝不会把“照相”说成“照像”,也不会把“地”写成“的”,就是因为“像”和“地”是浊音声母,“相”和“的”是清音声母,在靖江话里读音不同。非吴语区人学说靖江活,往往会把“水稻/dao31/”说成“水到/tao51/”,“喜剧/ɕij334dʑiɑʔ[34]/”说成“洗脚/sij334tɕiɑʔ[55]/”。
书报上常把该用“说道”的地方写成“说到”,就是因为那些作者的母语里声母不分清浊的缘故。(二)靖江话没有卷舌音。
靖江话没有卷舌音,有定量翘舌音痕迹,但是翘舌音比普通话少,“诗/sɿ433/人”、“私/sɿ433/人”无别,“木材/zæ223/”、“木柴/zæ223/”不分。(三)靖江话区分尖团音。
靖江方言尖团音分清,不会把“老酒/tsiu334/”说成“老九/tɕiu334/”,“妻/tsʰij433/子”说成“欺/tɕʰij433/子”,更不会以“泰星/sin433/”用作“泰兴/ɕin433/的谐音。(四)靖江话“n”、“L”不混。
不会像南京人把“脑子”说成“老子”,也不会像扬州人“篮子”和“男子”不分。(五)靖江话“胡吴”不分,“黄”“王”不分。
但靖江话“吴”、“胡”不分,“王”、“黄”不分。如果问一位先生:“您贵姓?”他说:“敝姓wang。”
你定会追问一句:“三横王还是草头黄?”此外,靖江话“川”与“圈”、“书/ɕyʮ433/”与“虚/ɕyʮ433/”分别同音,这既不同于苏州、无锡话,也不同于泰州、泰兴话,是靖江话的又一独特之处。(六)靖江话不分前后鼻音。
“人民”的“民”与“光明”的“明”同音,“树根”的“根”与“耕田”的“耕”同音。靖江人学说普通话,往往把“丰收”说成“分收”,就是由于“en”、“eng”不分的缘故。
靖江话韵母方面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将”、“尖”同音,“枪”、“千”同音,因此,人们说到“十年”,总要改说成“十载”,以免“年”与“娘”同音造成听觉上的粗俗。(七)靖江话韵母。
有人有喜庆之事,亲朋好友在电视里为他点歌祝贺,往往不用“贺”字,就是因为靖江话“贺/ɦou51/”与“祸/ɦou51/”同音。靖江话“楼”、“头”、“偶”、“侯”等音节中间有一个介音:“I”,靖江侯韵字除精组和影组声母之外都带有i介音,是靖江话韵母方面的一个特点。
(八)靖江话具有七个声调。我们试以“通”、“同”、“统”、“痛”、“洞”、“秃”、“毒”这七个字各作一个声调的代表,用靖江话读,它们的高低升降是各不相同的。
靖江话里有两个短促的声调,如:“秃”和“毒”,这叫入声。普通话没有入声;扬州话有一个入声,即“秃”与“毒”同音;沙上话也有两个入声,但“毒”的声调比“秃”的声调略高,与老岸话正好相反。
(九)靖江话声母韵母较多。靖江话有29个(一说31个)辅音声母,比普通话至少多7个;有54个(一说50个)韵母,比普通话多十几个。
靖江话有567个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基本音节,比普通话多161个。这样,音节多,同音字相对减少,语音的表述也就更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