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蜻蜓"的拼音怎么标声调
"蜻蜓"的拼音声调是这样标的:[qīng tíng],为第一声和第二声。
1、释义
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一般体型较惖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稚虫水虿,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2、造句
美术小组的同学今天午后练习画蜻蜓。
一路上,小红忽而捉蝴蝶,忽而追蜻蜓,高兴极了。
做学问要静下心来深入研究钻研,蜻蜓点水是不会有所收获的。
蜻蜓捕食蚊子、苍蝇等害虫。
小猫钓鱼很不专心,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2.蜘蛛的拼音怎么写
蜘蛛的拼音:[zhī zhū]。
蜘的声母是zh,韵母是i,音调是一声;
蛛的声母是zh,韵母是u,音调是一声。
蜘蛛体长从0.05毫米到60毫米不等。身体分头**和腹部。部分种类头**背面有胸甲(有的没有),头**前端通常有8个单眼,排成2~4行。腹面有一片大的胸板,胸板前方两个额叶中间有下唇。
腹部不分节,腹柄由第1腹节演变而来。腹部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有的具各种突起,形状奇特。
腹部腹面纺器由附肢演变而来,少数原始的种类有8个,位置稍靠前;大多数种类6个纺器,位于体后端肛门的前方;还有部分种类具4个纺器,纺器上有许多纺管,内连各种丝腺,由纺管纺出丝。感觉器官有眼、各种感觉毛和跗节器。
扩展资料
蜘蛛是许多农、林业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中起重要作用,保护和利用蜘蛛已成为生物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少数蜘蛛如黑寡妇(间斑寇蛛和红斑寇蛛)的毒液对人畜有害。狼蛛科的穴居狼蛛分布于欧、亚两大洲,在中国新疆常见。
到了19世纪中期后,蜘蛛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世界共有蜘蛛110科3859属42751种(亚种)。由于全球地理条件、生态条件各异,蜘蛛的分布极不均匀。
这些蜘蛛大致可分为游猎蜘蛛、结网蜘蛛及洞穴蜘蛛三种:
第一类会四处觅食。
第二类则结网后守株待兔。
而人们作为宠物饲养的大多是第三类:洞穴蜘蛛。它们喜欢躲在沙堆或洞里,在洞口结网,网本身没有黏性,纯粹用来感应猎物大小。
3.洪亮,害虫,灾害,铁匠,灾情,灵巧,通行,能工巧匠拼音怎么写的
您好,洪亮,害虫,灾害,铁匠,灾情,灵巧,通行,能工巧匠拼音写法如下:
洪亮:hong liang 二声 四声
害虫:hai chong 四声 二声
灾害:zai hai 一声 四声
铁匠:tie jiang 三声 四声
灾情:zai qing 一声 二声
灵巧:ling qiao 二声 三声
通行:tong xing 一声 二声
能工巧匠:neng gong qiao jiang 二声 一声 三声 四声
4.攀组词和拼音字母怎么写
攀 [pān]
〈动〉
(形声。从手,樊声。本义:拉,牵)
同本义 [draw]
攀,引也。——《广雅》
右手攀右趾。——明· 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攀恋(攀住车辕,恋恋不舍);攀辕(拉住车把)
攀援,指用握住或抓住某物的方法爬或登 [climb]
将士皆攀木援崖,鱼贯而进。——《三国志·邓艾传》
攀草牵棘,…石崖侧削则援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攀引(攀援);攀延(攀附他物延伸);攀沿(犹攀缘);攀云(攀附青云而上升。后比喻仕进);攀倚(攀援依傍);攀进(攀缘行进)
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高攀 [seek connections in high places]
两府攀陪十五年,郡中甘雨幕中莲。——唐· 罗隐《乌程》
又如:攀教(高攀求教);攀风(比喻结交比自己高一等的人);攀亲托熟(认作亲戚熟友)
攀比 [compare unrealistically]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杜甫《戏为六绝句》
又如:攀引(犹攀比);攀追(攀比追随;攀高追远)
依附 [depend on]
又如:攀依(攀附,依附);攀陪(依附);攀违(谦词,谓有违于依附);攀鳞(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功名)
援引 [cite]。如:攀引(援用;引用);攀扶(援引扶助);攀例(援引为例)
牵涉;牵扯 [implicate;involve]
攀指(诬供牵连);攀染(诬供牵连);攀连(诬供牵连);攀诬(犯人诬供以牵连他人);攀害(诬供陷害)
追;赶 [pursue]
摘取 [pick;pull down and break off]
又如:攀玩(折取玩赏);攀搴(折取)
5.“曱甴”怎么读音
一、曱甴的拼音yuē yóu,是一个汉语词语。
二、释义:
1、多用于方言,“曱甴”多指“蟑螂”的意思。
2、曱释义:取物。
3、甴yóu zhá释义:
[ yóu ]
古同“由”。
[ zhá ]
义未详。
三、一共2个汉字,共计笔画:10画
扩展资料:
一、曱甴的笔顺:
二、“曱甴”在吴语、闽南语、粤语和客家话中均有使用,但发音、意义却不尽相同。
粤语里常用的对“蟑螂”的称呼就写作“曱甴”,这两个字普通话读音是yuēyóu。而粤语里的发音却大相径庭,作(gad zad), 在拼音输入法里“曱甴”是采用普通话读音(yuēyóu)。而微软全拼音输入法却是用粤语拼音(gad zad)输入。
吴拼:cuoka(音同“促掐”)
吴语词汇,多形容为人阴险恶毒,令人憎恶。该词写法始见于民国时期的上海话小说文学中。也可写成“曱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曱甴
6.蝴蝶的拼音怎么写
蝴蝶 [ hú dié ]
hú:声母h,韵母u,读第二声。
dié:声母d,复韵母ie,读第二声。
基本释义:昆虫,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立在背部,腹部瘦长。吸花蜜。种类很多,有的幼虫吃农作物,是害虫,有的幼虫吃蚜虫,是益虫。简称蝶。
英文翻译:butterfly
扩展资料:
“蝶”组词:
一、连蝶 [ lián dié ]
基本释义:并飞之蝶。
二、彩蝶 [ cǎi dié ]
基本释义:彩色的蝴蝶。
三、玉蝶 [ yù dié ]
基本释义:
1、蝴蝶的美称。
2、喻雪花。
3、指玉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