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及预防一览表怎么填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注意以下步骤:
1.确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
对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确定中有哪些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状况等综合资料。
2.确定危险、危害因素的内容
为了便于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防止遗漏,宜按厂址、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危险几部分,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
3.确定伤害(危害)方式
伤害(危害)方式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例如,机械伤害(危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中毒的靶器官、生理功能异常、生理结构损伤形式(如,黏膜糜烂、植物神经紊乱、窒息等),粉尘在肺泡内阻留、肺组织纤维化、肺组织癌变等。
4.确定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
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是通过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如,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道、皮肤黏膜等)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的空气损伤听觉的。
5.确定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对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基础。
6.确定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分析时要防止遗漏,特别是对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危害因素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不得忽略。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时的危险、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危害因素。
2.如何写危险因素辨识评价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方法是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工具,选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采定。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两大类。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目前,国际上是根据危险、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出发来确定重大危险源。例如,欧共体的塞维索法令中列出了一些危险、有害物质的名称及限量。
在我国,有无重大危险源应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进行识别。
/2005/ketang/050517-03.htm
3.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当前管控状态怎么填
的危险因素可能来自多方面,比如说物理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危险因素、生物性危险因素和心里危险因素等。
提高危险因素防范能力应将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融入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中,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指导、源头管控、标本兼治、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抓基础建设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将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的责任和措施逐级落实到岗位,抓实抓细,促进提升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具体危险因素如下: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危害;
运动物危害;
明火;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
其他。
(5)行为性危害因素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
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其他;
监护失误;
其他。
(6)其他。
4.安全检查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和安全评价方法的区别
安全评价,国外也称为风险评价或危险评价,它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评价既需要安全评价理论的支撑,又需要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风险评价: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过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危害因素辨识表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