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花夕拾的繁体字
“朝花夕拾”的繁体字还是“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zhāo huā xī shí,早晨盛开的鲜花,(经过一天)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比喻重拾往事,旧事重提。
出自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作品简介:《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分篇简介:⑴《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⑵《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⑸《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⑺《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⑻《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⑼《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⑽《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2.“目录”的繁体怎么写
“目录”的繁体为目录造句:一、书籍是知识的一台电脑,题目是主机,目录是键盘,文字、标点是书籍的内存。
二、豪情是人生的一部分:亲情是序文,友谊是目录,爱、恨、恋、想是豪情故事的主题。三、感情是人生的一部分: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
四、书本是常识的一台电脑,标题是主机,目录是键盘,文字、标点是书本的内存。五、但是由于预算有限军方被迫每年都要从他们的产品目录上砍掉一些内容以减少现金流动,这一数量级的增加计划通常也要被推迟到"猴年马月"。
六、我曾经患得患失,我现在列了目录,如果我做了只会受到一点点伤害。七、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
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八、那时也没有电邮地址或者可迁移电话号码,而目录查询服务也不过尔尔。
九、我把自己的藏书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建立起了检索目录,这下子就一劳永逸,用起来非常方便了。十、在前面示例的框架集中使用此示例来显示目录。
十一、你能给我们寄来一份胶靴的目录,连同告诉我们付款方式吗?十二、请惠寄样品及目录,并将寄费记在我们帐户上.十三、同名目录中是展开的WAR文件,所以请进入这个目录到处看看。十四、如果不愿逛商店逛得腰酸腿疼,也许您会愿意使用商品目录。
十五、传统金石目录学作为中国金石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其近千年的深厚积累,为石刻拓片书目控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借鉴价值。十六、添加一个新的转换规则与将XSL程序放入目录中一样简单。
十七、描述一个已分配数据集或文卷的一种32字节的目录项。.。
3.朝花夕拾写法
《朝花夕拾》与一般的自传或回忆录的写法不同,它不是个人生活的编年史,而只是从生活回忆中选取若干有意义的片段,写成一组既各自独立又具有连续性的系列散文。
鲁迅的生活阅历相当丰富,即使在本书所反映的青少年时代,可写之事也很多,但他只从中选取了10个题目,这与他一贯主张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谨严的写作态度有关。这10篇散文,每篇都有很深的思想意义和很高的艺术水平,在回忆散文中,属上乘之作。
鲁迅写作《朝花夕拾》时,五四运动早已退潮,但是鲁迅却仍旧锲而不舍地坚持五四精神,提倡人的解放。儿童解放是人的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五四时期,鲁迅就写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则及精感录》25、49、63等文章,对儿童解放问题加以深入地探讨,《朝花夕拾》既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回忆儿时生活的,这个问题必然成为重要内容。
书中所写儿童读物的匮乏、儿童教育的悖情,都与此有关。《二十四孝图》一文开头,作者以极其急切的口气说:“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原因也就在于,自从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提倡白话文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鲁迅把这些人比做蒸吃小儿的麻叔谋,甚至认为他们的为害远甚于麻叔谋,“因为麻叔谋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而“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鲁迅回忆他小时候与他的小同学们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多么想要看看那种有图有说的书啊,但是,凡是有图的书都被老师禁止。
他所得到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他一人所独有,使他高兴极了。
但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这是一本孝子教科书,里面所说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多有暌情违理之处。
幼年鲁迅觉得,其中有些自然也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而“哭竹生笋”就可疑,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而最使他反感的,则是“老莱娱亲”和“郭巨理儿”。
前者写一个70岁的老头,为了娘亲,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堂上,诈跌仆地,作婴儿啼。这一个“诈”字,就违背了儿童纯真的心理。
而后者却说郭巨家贫,为了养亲,要将儿子埋掉,更是残忍之至。鲁迅批评这本孝子教科书道:“正如将‘肉麻当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他就以儿童的纯真心理,揭穿了封建孝道的虚伪性和残酷性。而这种儿童心理,却是封建社会的家长和教师们所不能体察的。
《五猖会》写父亲在他兴高采烈地将要上船去看赛会之前,却要他上新课,背新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虽然终于背出来了,大家都为他高兴,工人将他高高地抱起,仿佛祝贺他成功一般,快步走在前头,但是,他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而且在文未还写着:“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可见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是隔膜之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又写出了塾书生活的乏味和压抑,那时候,老师只让学生终日读书、习字、对课,连发问也不允许。
这怎么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怎么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呢?他们自然只好趁先生不注意时,溜到后园去玩,或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画画或做游戏。——鲁迅正是以自己切身的感受,写出了旧时儿童教育的不合理性,以唤起人们的注意。
4.绍的繁体怎么写呢
绍绍shào<动>(形声。
从糸(mì),召声。本义:继承;紧密连续)同本义 [inherit;continue]绍,继也。
——《说文》绍庭上下。——《诗·周颂·访落》弗念厥绍。
——《诗·大雅·抑》使寡君之绍续昆裔。——《国语·晋语》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
——《韩非子·难三》以此绍殷,是以乱易暴也。——《吕氏春秋·诚廉》绍复先王之大业。
——《书·盘庚》又如:绍真(继承正统;统一天下);绍天明命(承受上天之命);绍衣(承服奉行先人的德化和教言);绍兴(继续发扬光大;另县名)介绍,为人引见,使相互认识 [introduce]绍我周王见休。——《孟子》胜请为绍介。
——《史记·鲁仲连传》士为绍摈。——《仪礼·聘礼》缠绕 [twine;wind]。
如:绍缭(缠绕)绍绍Shào<名>中国浙江绍兴市的简称 [short for Shaoxing]。如:绍剧;绍酒;绍鸭绍介shàojiè[introduce] 介绍;为人居间引见(设立朝花社)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