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群王的古诗《赠人》翻译
作品原文编辑赠人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2] 2作品格律编辑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
其韵脚是:下平七阳(平水韵)。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3] 3作品鉴赏编辑这首《赠人》诗,所赠之人虽不可考,但从内容可知,对方是一位失恋的多情男子。
全诗借用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写出。但作者将这个典故的情节弄错了,而下面这篇赏析自然对这个典故的表述也是有错误的。
据《高唐赋》与《神女赋》:楚怀王在游览云梦泽台馆时,曾经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神女告诉怀王,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后人便根据神女的话,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又都曾在梦中会过神女。
《赠人》诗开头两句即用宋玉梦遇神女之事。诗人将失恋男子比成宋玉,将他所爱女子比成神女。
首句以“衣裳”喻文采,暗示受赠者的文采风流一似宋玉。次句接着说,“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
神女因宋玉之文采风流而生向往之情,入梦自荐。然而,美人的心是变化难测的,就说这位巫山神女吧,她先倾心于怀王,后来又钟情于襄王。
“惹得”二字很有意味,也很有分寸感,又照顾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议论,出语真诚,在旷达的劝说中见出对朋友的深情。
“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尽管偏颇,但对于失恋中的朋友却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失为一剂清热疏滞的良药。这首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典故的运用。
写诗向一位失恋的朋友进言,最易直露,也最忌直露。这首诗由于借用典故写出,将对失恋友人的劝慰之情说得十分含蓄,委婉得体,给诗情平添了许多韵味作品原文编辑赠人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2] 2作品格律编辑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
其韵脚是:下平七阳(平水韵)。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3] 3作品鉴赏编辑这首《赠人》诗,所赠之人虽不可考,但从内容可知,对方是一位失恋的多情男子。
全诗借用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写出。但作者将这个典故的情节弄错了,而下面这篇赏析自然对这个典故的表述也是有错误的。
据《高唐赋》与《神女赋》:楚怀王在游览云梦泽台馆时,曾经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神女告诉怀王,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后人便根据神女的话,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又都曾在梦中会过神女。
《赠人》诗开头两句即用宋玉梦遇神女之事。诗人将失恋男子比成宋玉,将他所爱女子比成神女。
首句以“衣裳”喻文采,暗示受赠者的文采风流一似宋玉。次句接着说,“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
神女因宋玉之文采风流而生向往之情,入梦自荐。然而,美人的心是变化难测的,就说这位巫山神女吧,她先倾心于怀王,后来又钟情于襄王。
“惹得”二字很有意味,也很有分寸感,又照顾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议论,出语真诚,在旷达的劝说中见出对朋友的深情。
“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尽管偏颇,但对于失恋中的朋友却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失为一剂清热疏滞的良药。这首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典故的运用。
写诗向一位失恋的朋友进言,最易直露,也最忌直露。这首诗由于借用典故写出,将对失恋友人的劝慰之情说得十分含蓄,委婉得体,给诗情平添了许多韵味作品原文编辑赠人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2] 2作品格律编辑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
其韵脚是:下平七阳(平水韵)。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3] 3作品鉴赏编辑这首《赠人》诗,所赠之人虽不可考,但从内容可知,对方是一位失恋的多情男子。
全诗借用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写出。但作者将这个典故的情节弄错了,而下面这篇赏析自然对这个典故的表述也是有错误的。
据《高唐赋》与《神女赋》:楚怀王在游览云梦泽台馆时,曾经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神女告诉怀王,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后人便根据神女的话,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又都曾在梦中会过神女。
《赠人》诗开头两句即用宋玉梦遇神女之事。诗人将失恋男子比成宋玉,将他所爱女子比成神女。
首句以“衣裳”喻文采,暗示受赠者的文采风流一似宋玉。次句接着说,“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
神女因宋玉之文采风流而生向往之情,入梦自荐。然而,美人的心是变化难测的,就说这位巫山神女吧,她先倾心于怀王,后来又钟情于襄王。
“惹得”二字很有意味,也很有分寸感,又照顾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议论,出语真诚,在旷达的劝说中见出对朋友的深情。
“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尽管偏颇,但。
2.李群王的古诗《赠人》翻译
作品原文编辑赠人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2] 2作品格律编辑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
其韵脚是:下平七阳(平水韵)。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3] 3作品鉴赏编辑这首《赠人》诗,所赠之人虽不可考,但从内容可知,对方是一位失恋的多情男子。
全诗借用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写出。但作者将这个典故的情节弄错了,而下面这篇赏析自然对这个典故的表述也是有错误的。
据《高唐赋》与《神女赋》:楚怀王在游览云梦泽台馆时,曾经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神女告诉怀王,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后人便根据神女的话,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又都曾在梦中会过神女。
《赠人》诗开头两句即用宋玉梦遇神女之事。诗人将失恋男子比成宋玉,将他所爱女子比成神女。
首句以“衣裳”喻文采,暗示受赠者的文采风流一似宋玉。次句接着说,“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
神女因宋玉之文采风流而生向往之情,入梦自荐。然而,美人的心是变化难测的,就说这位巫山神女吧,她先倾心于怀王,后来又钟情于襄王。
“惹得”二字很有意味,也很有分寸感,又照顾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议论,出语真诚,在旷达的劝说中见出对朋友的深情。
“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尽管偏颇,但对于失恋中的朋友却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失为一剂清热疏滞的良药。这首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典故的运用。
写诗向一位失恋的朋友进言,最易直露,也最忌直露。这首诗由于借用典故写出,将对失恋友人的劝慰之情说得十分含蓄,委婉得体,给诗情平添了许多韵味作品原文编辑赠人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2] 2作品格律编辑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
其韵脚是:下平七阳(平水韵)。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3] 3作品鉴赏编辑这首《赠人》诗,所赠之人虽不可考,但从内容可知,对方是一位失恋的多情男子。
全诗借用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写出。但作者将这个典故的情节弄错了,而下面这篇赏析自然对这个典故的表述也是有错误的。
据《高唐赋》与《神女赋》:楚怀王在游览云梦泽台馆时,曾经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神女告诉怀王,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后人便根据神女的话,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又都曾在梦中会过神女。
《赠人》诗开头两句即用宋玉梦遇神女之事。诗人将失恋男子比成宋玉,将他所爱女子比成神女。
首句以“衣裳”喻文采,暗示受赠者的文采风流一似宋玉。次句接着说,“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
神女因宋玉之文采风流而生向往之情,入梦自荐。然而,美人的心是变化难测的,就说这位巫山神女吧,她先倾心于怀王,后来又钟情于襄王。
“惹得”二字很有意味,也很有分寸感,又照顾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议论,出语真诚,在旷达的劝说中见出对朋友的深情。
“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尽管偏颇,但对于失恋中的朋友却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失为一剂清热疏滞的良药。这首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典故的运用。
写诗向一位失恋的朋友进言,最易直露,也最忌直露。这首诗由于借用典故写出,将对失恋友人的劝慰之情说得十分含蓄,委婉得体,给诗情平添了许多韵味作品原文编辑赠人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2] 2作品格律编辑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
其韵脚是:下平七阳(平水韵)。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3] 3作品鉴赏编辑这首《赠人》诗,所赠之人虽不可考,但从内容可知,对方是一位失恋的多情男子。
全诗借用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写出。但作者将这个典故的情节弄错了,而下面这篇赏析自然对这个典故的表述也是有错误的。
据《高唐赋》与《神女赋》:楚怀王在游览云梦泽台馆时,曾经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神女告诉怀王,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后人便根据神女的话,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又都曾在梦中会过神女。
《赠人》诗开头两句即用宋玉梦遇神女之事。诗人将失恋男子比成宋玉,将他所爱女子比成神女。
首句以“衣裳”喻文采,暗示受赠者的文采风流一似宋玉。次句接着说,“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
神女因宋玉之文采风流而生向往之情,入梦自荐。然而,美人的心是变化难测的,就说这位巫山神女吧,她先倾心于怀王,后来又钟情于襄王。
“惹得”二字很有意味,也很有分寸感,又照顾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议论,出语真诚,在旷达的劝说中见出对朋友的深情。
“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尽管偏颇,但。
3.写送别的古诗有什么
1、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4、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6、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表示送人的古诗有哪些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 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 春流绕蜀城 升沈应已定 不必问君平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朱大入秦 王 维
避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郭司仓 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
夜送赵纵 杨 炯
赵氏连城璧 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 明月满前川
赠乔侍郎 陈子昂
汉廷荣巧宦 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 白首为谁雄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 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5.如何写古诗写自己的古诗
谈起诗词,大家都不陌生,对仗工整,讲究格调。诗在与音律,音节。无论你挥洒万千,终脱不出格调,诗词的每一个子都要注重自己 位置。诗的 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一定要压韵,第三句则可以自由奔放。诗有古代和现代之分,本人不喜欢现在的散文诗和白话诗,那没深度。还是更喜欢古代的诗篇。诗词其实每个字都有深远的意义,是古代文人的苦思冥想和真情实感。诗词有的 予情,有的予景。此处切记诗词其实有很多种表达。
一种是把神情含蓄在 对 景的 欣赏 里,表面看不 出 写情的 痕迹,却又让人回味。例如
风中落叶江南
天风乍起,水练无尘,寒露凝霜叶失翠;离愁满怀摇欲坠。似蝶飘舞翩翩飞,依依难舍,点点心泪。碧波涵影永相随,画涤去满心疲惫,一池清幽令人醉。
6.如何写如何写古诗
古诗做法:一、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
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
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荠,去声寘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咸俭豏,去声勘艳陷。
入声可分为八类:第一类:屋沃。第二类:觉药。
第三类:质物及月半。第四类: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类:陌锡。第六类:职。
第七类:缉。第八类:合叶洽。
二、分类 概述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 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
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五言体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
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
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软题(文选动便说:“李陵、苏武,五言皆伪。”
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
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
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六言体 六言诗属古风类诗文,已不多见到了。
六言诗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在《诗经》中已有萌芽。
其后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 六言散句最早散见于《诗经》。其中有单句,亦有偶句。
如“室人交遍谪我”、“室人交遍摧我”(《邶风·北门》),“行役夙夜无已”、“行役夙夜无寐”(《魏风·陟岵》),“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豳风·七月》),“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魏风·伐檀》)。正是因为《诗经》中有这么多的六言句,挚虞和刘勰论六言诗的起源,才追根溯源到这里。
但是,《诗经》中的六言诗仅是散句,既比较少见,又没有两句以上的六言句连续出现的情况。所以,如果以为在《诗经》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完整的六言诗,显然缺少足够的证据。
到了《楚辞》,六言句不仅较为常见,而且有连续四句以上的情况出现。《离骚》 的基本句式是上七下六,如“驷玉虬以乘笲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玄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珥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这样一种句式,如果去掉上句的“兮”字,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六言诗的雏形。
《九辩》中甚至出现了连续的六言句:“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因为,作为一种诗歌体式,如果能够独立成为一首诗,至少应该有四句以上,否则只能算是诗句,而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诗歌。
可以说,《离骚》的上七下六句式及《楚辞》中。
7.写1首送别的古诗
挑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浆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如何,
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
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
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人东游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
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
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
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
樽酒慰离颜。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选一首〕
细草摇关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给分哦楼主
8.含有送字的古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