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辞体的诗都有哪些,我需要3首~~急~
离骚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 通: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2.求一首楚辞体诗,字数两百字左右,内容不限,谢谢
于此地而无乐兮,寒风难以侵袭。
犹不得众人之所爱兮,难表心中苦闷。
随日笑而无虑兮,深夜辗转反侧。
望天之极远兮,思其上之寒冷。
月皎皎而惨白兮,直映余之心态。
流年不可回首兮,不如醉卧云端。
烟波轻绕江岸兮,五更红烛将暗。
世间情爱多戏兮,山盟海誓难信。
应养吾身之正气兮,不染污秽于身。
远离世俗之异道兮,善自身而不离。
悔明之此以日暮兮,恐心明而言异。
抛金钱而散玉兮,济天下以养气。
隐田园而自乐兮,不为斗米折腰。
权贵不能让余所好兮,独齐家而修身。
历天下之奇山兮,品道法之自然。
虚中而尽日劳作兮,叹民生之多苦。
贵贱之分别兮,应剔除而忧民。
3.楚辞体诗为什么诗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严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4.楚辞体 乐府 歌行体 绝句 律诗 词体诗
怀乡、行旅诗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作者: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解】:
1、和:指用诗应答。
2、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3、淑气:和暖的天气。
4、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韵译】: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
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
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
晴朗的阳光下绿苹颜色转深。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
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评析】:
5.楚辞体 乐府 歌行体 绝句 律诗 词体诗
怀古诗 李白 【岘山怀古】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杜甫 【蜀相(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韦应物 【阊门怀古】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 杜牧【江南怀古】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咏物诗 虞世南 【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李贺【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钱起【归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山水田园诗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 战争诗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 【凉州词】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旅行诗 王昌龄 【旅望(一作出塞行)】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王建 【初冬旅游】 远投人宿趁房迟,僮仆伤寒马亦饥。 为客悠悠十月尽,庄头栽竹已过时。
刘皂 【旅次朔方(一作贾岛诗)】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似故乡。
杜荀鹤 【春日旅寓】 满城罗绮拖春色,几处笙歌揭画楼。 江上有家归未得,眼前花是眼前愁。
李中 【旅次闻砧】 砧杵谁家夜捣衣,金风淅淅露微微。 月中独坐不成寐,旧业经年未得归。
—————————————————————————————————— 闺怨诗 王昌龄 【春怨】 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 寒雁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
李白 【春怨】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孟郊 【闲怨(一作闺怨)】 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 有笋未出土,中已含泪痕。
白居易 【闺怨词三首】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 不惯经春别,谁知到晓啼。
鱼玄机 【秋怨】 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 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
—————————————————————————————————— 送别诗 王勃 【秋江送别】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李白 【赠汪伦(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孟浩然 【送友人之京】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 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
6.求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怀
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咏物诗,'思乡诗,送别诗,怀古诗
按内容:
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争诗、抒情诗、叙事诗
按形式:
古诗分类 古体诗 乐府 律诗 绝句
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 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於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