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食推荐怎么写(关于奶茶的)
天河体育东南方证券大厦负一楼,有着一间地道的奶茶店,名字就叫地道,号称有着地道的香港丝袜奶茶…由于在美团上团购了这里的奶茶,于是辗转来到这里,发现店面很小,问了老板,才知道他们主要是外卖供应附近的写字楼和银行…虽然不主要供应街客,但是买奶茶时,几个员工的态度都非常好。两杯香港丝袜奶茶,原价20元,团购才仅仅6.8元。
曾经我很好奇,这奶茶为什么要叫丝袜奶茶呢?是因为它是用丝袜冲出来的?还是因为它的杯子上会套上一层丝袜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丝袜奶茶是用一只像丝袜的冲茶袋冲出来的,这袋子原来是一个布袋,被茶水反复冲刷就变成啡色,远看就似丝袜了,因此就有这个名称。和真正的丝袜,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事实上,我并不知道地道的丝袜奶茶到底是什么味道,不过,当奶茶店的师傅用娴熟的撞茶技巧,不断的在两个壶之间来回撞茶,我对这奶茶就有了很大的兴趣。真正捧在手心,看着里面绯色的奶茶,轻嗅着奶茶散发出来的香味,再轻轻喝上一口,锡兰红茶被奶和糖滤掉一丝苦味后,味蕾能够感受到的,就只有一股香甜。
看着我一脸幸福的样子,牛牛笑话我:你就是一个爱吃鬼。我很不赞同,在我看来,我只是比较善于去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罢了
这是模板
2.一百字左右的美食攻略怎么写
这份名单很适合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当作指南,吃一家勾一家:)亲们无聊时,可以挨着 去试哈。
1,交大西门“好口福米线”好吃。 2,交大北门“翘脚牛肉”的汤鲜美。
3,九里堤公交站往右边的1个小路口进去,有家“富顺荤豆花”好吃,但她们的沾碟很 辣哈。 4,科华北路的“自贡好吃客,跳水蛙”味道好。
5,玉林有家“子姜王”,里面的青蛙和很多炒菜味道都不错。 6,游乐圆旁边有家“晶晶火锅兔”很好吃,一定要点芋儿。
7,彩虹桥旁边有家光大银行,旁边有家烧烤味道非常好,我们都喊她光大烧烤。8,新华公园正门对到有家爆竹鸡,味道不错。
9,双流乔一乔兔头。那个味道才叫安逸。
10,内光荣小区生资市场附近的清真牛肉面很好。 11,新南路空军礼堂附近的徐老八原汁面不错(脆绍、怪味、鸡杂、白味元子面推荐) 12,商业场后面华兴街上的雨田烧菜。
13,龙江路交通饭店旁边的非常泰泰国菜不错(刺生很好)。 14,宽巷子画院那边出来的三岔路口的味道宽的香辣蟹不错。
15,长顺街那边的牛蛙火锅“太安居”不错。 16,天府广场附近的小街金家坝的清真馆子回堂春的菜味道很好。
17,九眼桥苏活对面的素民海鲜烧烤不错。 18,方正东街和北书院街交叉那儿的小路上的三哥田螺相当好吃。
19,抚琴路小巷子里面有家牛杂火锅多不错的,8点钟切绝对没牛杂了。 20,成大这边的富顺酸菜豆花和韩国小火锅还是可以。
21,盐市口法式签名饼屋 奥普拉。 22,人民南路 亚非拉 忘了本来叫啥子名字,喊它“酸奶水果沙拉披萨”,好吃。
23,芳草东街顺姐水饺的水饺,番茄牛肉面。 24,大世界家乐福那边阿玛尼韩国烧烤、眼肉。
25,双桥子家乐福对面的肥肠粉。 26,新华公园后门 公交车站背后的那家店牛肉火锅粉超级推荐。
27,大世界家乐福对面有个砂锅居。 28,电子科大第五大道里面的那家李记烧烤,他们家的烤五花肉味道巴适得很。
29,九眼桥后面有家老千手提串串的火锅粉好好吃。
3.推荐美食作文
美食推荐 我很喜欢美食哟! 呵呵,所以也胖胖的! 喜欢发明创造呢~~ 以下是为亲们推荐的一顿自制西餐(本人发明)~ 一.美味土豆泥 材料:土豆两个,黑胡椒少许,酱油少许,盐少许,开水一碗,高汤一份. 1.把土豆煮熟,捣成泥状(一边捣一边加水、高汤) 2.取少许土豆泥,和入酱油、黑胡椒、盐、高汤与水,充分搅拌,制成土豆泥酱 3.将土豆泥酱淋在土豆泥上 二.酱汁鸡胸肉 材料:鸡胸肉两份,土豆泥酱少许 1.把鸡胸肉煮熟,捞出 2.将土豆泥酱淋在鸡胸肉 三.蔬菜汇 材料:玉米粒,豌豆粒各少许,胡萝卜半根,沙拉酱少许 1.胡萝卜切丁,备用 2.分别将玉米粒,豌豆粒,胡萝卜丁煮熟 3.装盘,淋上沙拉酱 这样,一顿丰盛的西餐就做好了,而且美味、营养、快速。
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作变动呢! 可以配上法式小面包、香槟/葡萄酒等……。
4.美食的作文怎么写
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我对这句话非常赞成。我可以封自己为“小小美食家”,因为我对菜颇有一番研究。光菜名,我就可以滔滔不绝的说上百种。北京的烤鸭、内蒙古的小肥羊、西安的羊肉泡馍、山西的刀削面……在这么多香甜可口的美食中,最让我喜爱的,便是山城重庆的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不仅吃起来麻辣鲜香而且颜色五彩缤纷。嫩白的豆腐丁排着整齐的“队”站在盘中,穿上了用鲜红的辣酱做成的“衣服”,看上去火红火红的一片,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红色火焰,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外酥里嫩的肉沫,绿色的葱花散落在盘中,就如同一片片绿叶,沾着辣酱的豆腐丁成了一朵朵盛开的红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不时,从盘中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真令人垂涎三尺!
看上去,麻婆豆腐的做法是十分复杂的,其实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一个正正方方的小块,让它们一个个“跳”入热气腾腾的水中热热“身”,再把它们捞出来,一会在用。接着,把肉切成极小的块,用植物油把肉块抄酥。然后,向锅里倒入适当的油,打开开关,向油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在七、八十度时放入豆腐丁,再加上适量的淀粉,翻抄几下,再加入适当的盐、黄豆酱、豆瓣酱,点上一点白酒,最后用小火慢慢烧两分钟,在快起锅时加入少许的味精,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吃麻婆豆腐也是很有讲究的。吃时,先夹上一块豆腐,多沾一些盘中的辣酱,把它轻轻地放入嘴中慢慢地咀嚼,吃上去,麻麻的,辣辣的,这种味道一下充满了嘴的任何角落。我吃的时候,喜欢先把豆腐上的辣酱舔一舔,顿时,辣酱的麻和辣味一下“扑”入嘴里,再吃豆腐,嫩嫩的豆腐从嘴里一过,顺滑爽口,这样的吃法,吃到了麻婆豆腐别具一格的风味。如果你幸运的话,还能够吃到一点点的肉沫,外酥里嫩,更一步增添了麻婆豆腐的风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怎么样,听到了我的介绍,对麻婆豆腐有了一定的了解吧。它算不算是一道美味佳肴呢?唉哟,不跟你聊了,一盘麻婆豆腐出锅了,我这个“小小美食家”要去品尝品尝了,再见
5.关于美食的作文
以下介绍了很多美食,lz可以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和喜欢程度,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美食来写这篇作文。
美味的小笼包 常听人们说小笼包美味可口,我却从没尝过,也不知是啥味道。这天下午,爸爸妈妈带我来到小笼包子店让我开开眼界,饱饱口福。
那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小笼包一个个白生生,皮薄薄的,里面好象有一包汁水在,小笼包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宝塔顶上一阵阵香气随风四溢,形状也和包子差不多,难怪叫小笼包。小笼包以上一般都是一笼里面有十个,每个都是圆鼓鼓的像一个个小雪球似的,只不过上面有一个凹凸不平的地方,还没上来我就被这香气熏得如痴如醉了。
真恨不得把整个蒸好的小笼包一口吞掉。 一笼小笼包上来了,我坐在椅子上,刚蒸完的小笼包发出了一丝淡淡的香气息。
一闻到这种香气息,我就忍不住要去大口大口的吃它了。刚夹起一个 “小胖墩”塞进嘴里,它就开始反 抗。
我这时肚子正饿得咕咕叫,恨不得将嘴巴变大,把四笼小笼包一口吞下去。于是我就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小笼包,因为轻咬了一小口,汁水就像千军万马往我嘴里奔跑。
我把它沾一点醋,轻进我的嘴里,肉馅又松又软,只要一嚼,它的肉就一下子松了下来,鲜美无比 妈妈说:“吃小笼包应该先醮点醋,轻轻咬一个洞,把里面鲜美的汤汁吸干,再吃皮和肉。小笼包的美味精华就在汤汁里。
我按照妈妈的方法吃,汤汁鲜、皮薄肉嫩,真是好吃极了。果然,小笼包一会儿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
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它的肉非常十足,咬一口鲜鲜的,浓浓的,咸咸的,让你吃了还想吃。
于是我又缠着妈妈去买一客,当阿姨笑盈盈端来后,我又怎能放过呢?吃了一个又一个,在吃得满口流香,砸咂嘴,不住称赞道:“美!真是美味之极。”一眨眼,又被我消灭了,摸了摸鼓鼓的小肚子,添添嘴,余兴未了。
怎么样,心动了?西东不如行动,去吃吃你们家乡的小笼包吧! 油炸臭豆腐 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小的时候,一放学就往街上跑,当然,这是在口袋里有几个钱的时候。
穿过小巷,翻过小桥,就可闻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经营油炸臭豆腐的是个瘦瘦的老人,眉毛胡子全白了,他总是挑一副担子,担子其实是木头做的箱子,前面一个箱子放着臭豆腐、酱油、辣椒酱和一叠小盘子,还有一个罐头瓶,里面插着几双筷子。
后面一个箱子安放着一只小煤炉和一口锅。 老人总是站在街的拐角,专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
从没有听过他的吆喝声,但总有许多食客寻着香味而来,在他的小担子前站成一圈。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别的臭豆腐没有什么两样,但一入锅再一出锅,就变得金灿灿、香喷喷,涂上一层酱油或辣椒酱(他的辣椒酱是自制的,红艳艳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黄黄红红,煞是好看。
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因为非常烫),外黄内白,外酥内嫩,香辣刺激,此时已不是在吃而是舌头打着卷往下吞。 老人一次总是只炸几块,炸好几块卖几块,所以等的人都是一个吃,其他的人共同行注目礼。
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一到这担子前就都变成“辣妹子”了,辣椒酱涂了厚厚的一层还要涂,女人此时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红,涕泪交加,热汗直冒。老人只是不住地说:辣得结棍,勿要吃得格许多。
说归说,他也不去阻挡。所以,老人的辣椒酱每天都要消耗一瓶。
那时,我父亲每月给我五毛钱,至少有一半的钱是贡献给臭豆腐了。一块臭豆腐一分钱,吃完一块,这一天才能安静下来。
有时候没有计划好超支了,那么,我就克制住自己不往那里跑,怕自己的眼睛里会长出钩子来。不过,那样的时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担子前,老人总会洞察一切,好象发现了我的口袋里没有半分钱,就会笑眯眯地炸一块最脆最嫩的送给我吃。
不好意思白吃,等下个月父亲寄钱来的时候,我马上就去还给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一块臭豆腐给我。 离开那个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没有吃过那样美味的油炸臭豆腐(虽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过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总是差了一点)。
它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和它一起出现的还有那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肉骨头粥 我只吃过一次肉骨头粥。
那是江南冬日的一个星期日的早晨,一向节俭的舅母突然提出带我去吃肉骨头粥。我受宠若惊,一路屁颠屁颠地紧跟在她身后,生怕她又突然改变主意。
沿着青石板路,穿过熙熙攘攘的菜市,拐进一条小巷。远远看见一个小铺子飘出阵阵白雾,还听到铁勺敲锅沿的声音。
舅母领着我走进这间铺子,铺子里已经座无虚席。大家都在唏哩哗啦地喝这叫肉骨头粥的东西,好象这东西真的很好吃。
老板娘把我们领进里间的灶旁,满脸歉意地说:“就在这里吃吧。”老板娘是一个40来岁的女人,头发齐耳,一丝不苟地用黑色的发卡别在耳后。
我生怕舅母临阵脱逃,赶紧自做主张说:“可以可以。”结果招来舅母两个白眼。
“好吧,来一碗肉骨头粥。”老板娘一手抄起大铁勺,一手揭开大锅盖,顿时一股热浪席卷着肉粥的香味扑鼻而来。
她用大铁勺在锅里搅了。
6.美食作文怎么写
提起我最喜欢的美食,我想起了关于这种美食的一则谜语:“河里一群鹅,漂的漂,落的落。”这是什么呢?
其实,这种美食也并不特别,只不过,平常时间,我们都很少能够品尝,可是一到春节,尤其是大年初一,每家每户可都是少不了的呢!
它就是汤圆。
我爱吃汤圆,也爱看它漂在水中的样子。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做汤圆,只见妈妈先把糯米面倒进盆里,用开水调和后,把它揉成一个面团,然后每一次从面团上抓起一小团面,在手里圆成一个窝窝头的样子,然后往中间放糖,再把它们圆成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形状,待锅里的水开了之后,就全部放下去。妈妈盖上盖子,便只剩下焦急而漫长的等待了。贪吃的我,常常偷偷揭开盖子看着,只见那一个个白色的小球摆放在水底,不一会儿,却有几个先漂了上来,接着又是几个,渐渐的,便漂的漂,落的落了,煞是可爱。
不知不觉,妈妈用沾满了面粉的手点了一下我的鼻子。原来,看着锅里的汤圆,我早已经“垂涎三尺”了。于是,妈妈找来碗筷,从锅里挑拣起几个漂着的汤圆,汤圆上冒着热气,可我顾不了那么多了,赶紧用筷子夹开一个只往嘴里塞,烫是烫,可那软绵绵,香甜甜的感觉实在是好极了。我不由得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妈妈告诉我,汤圆还可以包许多种馅,有的把蔬菜包在汤圆芯里,说是可以防止上火,有的喜欢吃甜的,就往汤圆芯里放些红糖末。至于大家喜欢在新年里吃汤圆,妈妈说,汤圆象征着幸福团圆,它的名字更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7.请大家推荐些描写美食的文
送你一些我自己的珍藏 希望喜欢 ================================================================ 入川小记(贾平凹) 我们五人,皆关中汉子,嗜好辣子,出门远走,少不得有个辣子瓶儿带在身上。
入了四川,方知十分可笑。第一次进了饭店,见那红油素面,喜得手舞足蹈,下决心天天吃这红油面了,没想各处走走, 才知道这里的一切食物,皆有麻辣,那小吃竟一顿一样,连吃十天,还未吃尽。
终日里,肚子不甚饥,却遇小吃店便进,进了便吃,真不明白这肚皮有多大的松紧!常常已经半夜了,从茶馆出来,悠悠地往回走,转过巷口,便见两街隔不了三家五家,门窗通明,立即颚下就陷出两个小坑儿,喉骨活动,舌下沁出口水。灯光里,分明显着招牌,或是抄手,或是豆花面或是蒸牛肉,或是豆腐脑;那字号起得奇特,全是食品前加个户主大姓,什么张鸭子、钟水饺、陈豆腐什么的。
拣着一家抄手店进去, 店小极,开间门面,中间一堵墙隔了,里边是家室,外边是店堂,锅灶盘在门外台阶,正好窗子下面。丈夫是厨师,妻子做跑堂,三张桌子招呼坐了,问得吃喝,妻子喊:“两碗抄手!”丈夫在灶前应:“两碗抄手!”妻子又过来问茶问酒,酒有泸州老窖,也有成都小曲,配一碟酱肉、香肠,来一盘胡豆、牛肉,还有那怪味兔块,调上红油、花椒、麻酱、香油、芝麻、味精。
酒醇而柔,肉嫩味怪;立即面红耳赤,额头冒汗。抄手煮好了,妻子隔窗探身,一笊篱捞起,皮薄如白纸,馅嫩如肉泥,润化渣,汤味浑香,麻辣得唏唏溜溜不止,却不肯驻筷。
出了门,醉了八成。摇摇晃晃而走,想那神也如此,仙也如此,果然涌来万句诗词,只恨无笔无纸,不能显形,回旅社卧下,彻夜不醒,清早起来,想起夜里那诗,却荡然忘印,一句也不能做出了。
丰子恺《吃酒》 ================================== 酒,应该说饮,或喝。然而我们南方人都叫吃。
古诗中有“吃茶”,那么酒也不妨称吃。说起吃酒,我忘不了下述几种情境: 二十多岁时,我在日本结识了一个留学生,崇明人黄涵秋。
此人爱吃酒,富有闲情逸致。我二人常常共饮。
有一天风和日暖,我们乘小火车到江之岛去游玩。这岛临海的一面,有一片平地,芳草如茵,柳阴如盖,中间设着许多矮榻,榻上铺着红毡毯,和环境作成强烈的对比。
我们两人踞坐一榻,就有束红带的女子来招待。“两瓶正宗,两个壶烧。”
正宗是日本的黄酒,色香味都不亚于绍兴酒。壶烧是这里的名菜,日本名叫tsuboyaki,是一种大螺蛳,名叫荣螺(sazae),约有拳头来大,壳上生许多刺,把刺修整一下,可以摆平,象三足鼎一样。
把这大螺蛳烧杀,取出肉来切碎,再放进去,加入酱油等调味品,煮熟,就用这壳作为器皿,请客人吃。这器皿象一把壶,所以名为壶烧。
其味甚鲜,确是侑酒佳品。用的筷子更佳:这双筷用纸袋套好,纸袋上印着“消毒割著”四个字,袋上又插着一个牙签,预备吃过之后用的。
从纸袋中拔出筷来,但见一半已割裂,一半还连接,让客人自己去裂开来。这木头是消毒过的,而且没有人用过,所以用时心地非常快适。
用后就丢弃,价廉并不可惜。我赞美这种筷,认为是世界上最进步的用品。
西洋人用刀叉,太笨重,要洗过方能再用;中国人用竹筷,也是洗过再用,很不卫生,即使是象牙筷也不卫生。日本人的消毒割箸,就同牙签一样,只用一次,真乃一大发明。
他们还有一种牙刷,非常简单,到处杂货店发卖,价钱很便宜,也是只用一次就丢弃的。于此可见日本人很有小聪明。
且说我和老黄在江之岛吃壶烧酒,三杯入口,万虑皆消。海鸟长鸣,天风振袖。
但觉心旷神怡,仿佛身在仙境。老黄爱调笑,看见年轻侍女,就和她搭讪,问年纪,问家乡,引起她身世之感,使她掉下泪来。
于是临走多给小帐,约定何日重来。我们又仿佛身在小说中了。
又有一种情境,也忘不了。吃酒的对手还是老黄,地点却在上海城隍庙里。
这里有一家素菜馆,叫做春风松月楼,百年老店,名闻遐迩。我和老黄都在上海当教师,每逢闲暇,便相约去吃素酒。
我们的吃法很经济:两斤酒,两碗“过浇面”,一碗冬菇,一碗十景。所谓过浇,就是浇头不浇在面上,而另盛在碗里,作为酒菜。
等到酒吃好了,才要面底子来当饭吃。人们叫别了,常喊作“过桥面”。
这里的冬菇非常肥鲜,十景也非常入味。浇头的分量不少,下酒之后,还有剩余,可以浇在面上。
我们常常去吃,后来那堂倌熟悉了,看见我们进去,就叫“过桥客人来了,请坐请坐!”现在,老黄早已作古,这素菜馆也改头换面,不可复识了。 另有一种情境,则见于患难之中。
那年日本侵略中国,石门湾沦陷,我们一家老幼九人逃到杭州,转桐庐,在城外河头上租屋而居。那屋主姓盛,兄弟四人。
我们租住老三的屋子,隔壁就是老大,名叫宝函。他有一个孙子,名叫贞谦,约十七八岁,酷爱读书,常常来向我请教问题,因此宝函也和我要好,常常邀我到他家去坐。
这老翁年约六十多岁,身体很健康,常常坐在一只小桌旁边的圆鼓凳上。我一到,他就请我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
站。
8.推荐一道有特色的美食作文
宁海有条美食街
去一个地方,最爱打听的恐怕是风景名胜和美味小吃了。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休闲的项目恐怕也离不开这两样,而且两者之间好像越来越相辅相成,享受口福的同时不忘满足眼福,所谓色香味俱全,当然还有来自气氛的热闹与否。日前去宁波的宁海县,发现原来作菜市场的北大街已经改弦易辙成了美食一条街。每至晚上18点,70来个摊位便开始张灯搭棚摆桌椅起炉灶,红红火火的夜宵直至凌晨4点左右。据说将分散于大街小巷的简易小吃摊点集中经营,最初是出于整洁、美观的考虑。细细浏览后,觉得美食街的地方特色的确鲜明。一方面表现在摊位的招牌上,多数冠以本地镇乡的地名,像竹口、大路、佳河、水车、西店、桥头胡等,有的还特意强调进入美食街之前的老摊点,以吸引老顾客。另一方面表现在菜肴出样上,突出生猛海鲜,带壳的螃蟹、江白虾、虾蛄、蛤蜊、蛏子、泥蚶、牡蛎……鲜活可人;鱼的种类就更多了,黄鱼、带鱼、鲳鱼、鳗鱼、剥皮鱼、香鱼、鲞鱼,以及养在水里的弹堍和小小的溪坑鱼等等,还有好些名称连摊主也只会用方言。当然,另辟蹊径的也不少,像“天津涮羊肉”,摊主自我介绍说在天津呆了10多年,言下之意不言而喻,羊肉每盆10元,一人一个小火锅,热气腾腾的;“重庆鸳鸯火锅”迎合着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食客;“全鸭煲”据说蛮补身体的;5元一份的沙锅最是平易近人,除了粉丝、香肠、蘑菇、青菜、水饺这些大路配料外,自然不忘得天独厚的蟹、虾、蛤,不过模样上都属迷你型;面点似乎是清一色的兰州拉面和刀削面,据说位于门首的1号摊位当初竞拍时竞争最激烈,19200元的成交价也是最高的,而1号摊位恰恰经营的是拉面和刀削面。东西诱人只是一方面,至关重要的还有手艺。每到晚上十点多,前来消夜的顾客就会熙熙攘攘的多了起来,多是三五成群,好些都是熟门熟路的直奔某个摊位,想来摊主的手艺和人缘都不赖。一番招呼一番商量,叮叮当当煎炒烹炸便开始了。摊主介绍,每天22点到凌晨2点左右是生意最热火的时段,常常是两三个灶头左右开弓一齐上,一条美食街一晚上少说也有几千人的流量,要是在周末、双休日,多到万人以上一点不希奇。随之前来凑热闹的还有擦皮鞋的、唱歌的、卖花的……和一走南闯北的食客聊天,他说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人总是有时间陪着打发工作之余的时光,难免孤独、无聊。觉得去品尝当地的消夜,不仅能果腹,还能消磨时间,更能让人很好地去了解那个地方,听当地的方言,和当地人吃一样的家常小吃,从中熟悉风土人情,渐渐的甚至会把自己也想象成当地人似的。看他点的菜,红烧溪坑鱼上加了一点红辣椒,六七个盐水虾蛄,一盘炒面,还烫了一壶蛋酒,的确挺地道。他还觉得,美食街还可以加强点品牌意识、广告意识,比如可以开列出菜单,对有些不常见的海鲜进行简要的特性、烹饪方式、口味说明等,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外地人点菜,还方便记忆,向其他朋友介绍时也可以头头是道了。和他边吃边说着,竟有些口渴了,忽然对一边的水果摊可惜起来,如果摊主们能将水果洗净、削好、切片,串起来或是放在快餐用的碗盒中挨摊去卖,生意想必不会差。事实上,更多的人还是喜欢美食街的热闹,吃的其实就是家常菜,但平易近人、亲切欢愉的气氛总能令人心情轻松,人们在大排挡上的谈笑也像一改白天的生硬、严谨、世俗,显得更随和更真挚,很多工作、生活上的烦恼也会在边吃边聊间烟消云散。
选抄吧~~~~
9.求写美食的作文(可摘抄,必须很完美)
美味的小笼包 常听人们说小笼包美味可口,我却从没尝过,也不知是啥味道。
这天下午,爸爸妈妈带我来到小笼包子店让我开开眼界,饱饱口福。那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小笼包一个个白生生,皮薄薄的,里面好象有一包汁水在,小笼包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宝塔顶上一阵阵香气随风四溢,形状也和包子差不多,难怪叫小笼包。
小笼包以上一般都是一笼里面有十个,每个都是圆鼓鼓的像一个个小雪球似的,只不过上面有一个凹凸不平的地方,还没上来我就被这香气熏得如痴如醉了。真恨不得把整个蒸好的小笼包一口吞掉。
一笼小笼包上来了,我坐在椅子上,刚蒸完的小笼包发出了一丝淡淡的香气息。一闻到这种香气息,我就忍不住要去大口大口的吃它了。
刚夹起一个 “小胖墩”塞进嘴里,它就开始反 抗。 我这时肚子正饿得咕咕叫,恨不得将嘴巴变大,把四笼小笼包一口吞下去。
于是我就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小笼包,因为轻咬了一小口,汁水就像千军万马往我嘴里奔跑。我把它沾一点醋,轻进我的嘴里,肉馅又松又软,只要一嚼,它的肉就一下子松了下来,鲜美无比 妈妈说:“吃小笼包应该先醮点醋,轻轻咬一个洞,把里面鲜美的汤汁吸干,再吃皮和肉。
小笼包的美味精华就在汤汁里。我按照妈妈的方法吃,汤汁鲜、皮薄肉嫩,真是好吃极了。
果然,小笼包一会儿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它的肉非常十足,咬一口鲜鲜的,浓浓的,咸咸的,让你吃了还想吃。于是我又缠着妈妈去买一客,当阿姨笑盈盈端来后,我又怎能放过呢?吃了一个又一个,在吃得满口流香,砸咂嘴,不住称赞道:“美!真是美味之极。”
一眨眼,又被我消灭了,摸了摸鼓鼓的小肚子,添添嘴,余兴未了。 怎么样,心动了?西东不如行动,去吃吃你们家乡的小笼包吧! 油炸臭豆腐 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小的时候,一放学就往街上跑,当然,这是在口袋里有几个钱的时候。穿过小巷,翻过小桥,就可闻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
经营油炸臭豆腐的是个瘦瘦的老人,眉毛胡子全白了,他总是挑一副担子,担子其实是木头做的箱子,前面一个箱子放着臭豆腐、酱油、辣椒酱和一叠小盘子,还有一个罐头瓶,里面插着几双筷子。后面一个箱子安放着一只小煤炉和一口锅。
老人总是站在街的拐角,专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从没有听过他的吆喝声,但总有许多食客寻着香味而来,在他的小担子前站成一圈。
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别的臭豆腐没有什么两样,但一入锅再一出锅,就变得金灿灿、香喷喷,涂上一层酱油或辣椒酱(他的辣椒酱是自制的,红艳艳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黄黄红红,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因为非常烫),外黄内白,外酥内嫩,香辣刺激,此时已不是在吃而是舌头打着卷往下吞。
老人一次总是只炸几块,炸好几块卖几块,所以等的人都是一个吃,其他的人共同行注目礼。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一到这担子前就都变成“辣妹子”了,辣椒酱涂了厚厚的一层还要涂,女人此时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红,涕泪交加,热汗直冒。
老人只是不住地说:辣得结棍,勿要吃得格许多。说归说,他也不去阻挡。
所以,老人的辣椒酱每天都要消耗一瓶。 那时,我父亲每月给我五毛钱,至少有一半的钱是贡献给臭豆腐了。
一块臭豆腐一分钱,吃完一块,这一天才能安静下来。有时候没有计划好超支了,那么,我就克制住自己不往那里跑,怕自己的眼睛里会长出钩子来。
不过,那样的时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担子前,老人总会洞察一切,好象发现了我的口袋里没有半分钱,就会笑眯眯地炸一块最脆最嫩的送给我吃。不好意思白吃,等下个月父亲寄钱来的时候,我马上就去还给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一块臭豆腐给我。
离开那个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没有吃过那样美味的油炸臭豆腐(虽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过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总是差了一点)。它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和它一起出现的还有那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肉骨头粥 我只吃过一次肉骨头粥。 那是江南冬日的一个星期日的早晨,一向节俭的舅母突然提出带我去吃肉骨头粥。
我受宠若惊,一路屁颠屁颠地紧跟在她身后,生怕她又突然改变主意。 沿着青石板路,穿过熙熙攘攘的菜市,拐进一条小巷。
远远看见一个小铺子飘出阵阵白雾,还听到铁勺敲锅沿的声音。舅母领着我走进这间铺子,铺子里已经座无虚席。
大家都在唏哩哗啦地喝这叫肉骨头粥的东西,好象这东西真的很好吃。 老板娘把我们领进里间的灶旁,满脸歉意地说:“就在这里吃吧。”
老板娘是一个40来岁的女人,头发齐耳,一丝不苟地用黑色的发卡别在耳后。我生怕舅母临阵脱逃,赶紧自做主张说:“可以可以。”
结果招来舅母两个白眼。“好吧,来一碗肉骨头粥。”
老板娘一手抄起大铁勺,一手揭开大锅盖,顿时一股热浪席卷着肉粥的香味扑鼻而来。她用大铁勺在锅里搅了搅,盛了一大碗粥递给我。
这碗粥是灰白色的,米已经煮得不见原形,粥面上还点缀着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