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满文胡怎么写
不懂的别胡说好不?
满蒙文字比较接近,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这个时代创造的满文是借用了蒙古文字母来拼写满语的读音,俗称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后来因为满语和蒙古语的不同,老满文的字母不能区别所有的读音,在一些词上可能造成歧义(比如keke gege hehe这三个词是不同含义的,但是老满文写出来却是一样的),所以后来皇太极就命令达海改进文字,在文字的右侧加上了圈点(主要是区分k g h; a e; o u; t d字母)。
所以想要区分满文、蒙古文,就看文字的右侧有没有圈或者点就可以~有的话就是满文,没有就是蒙古文(当然单个词也有没有圈点的,所以最好是看一句话,或者一篇文章)。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看字体(如果是清代写的东西),两者的字体是不一样的——这种方法需要熟悉的人才能看出来。
以上均是文字。总的来说新满文(也就是现在看到的满文)发明者应该算是达海~
语言上蒙古语和满语同属一个语系,因此有很多同源词,但是语言读音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最起码两者不能相通
2.文言文《桂》怎么翻译
文言文《桂》翻译如下:
秋天里面最最香的东西,就是桂花了。树是月亮上的树(传说吴刚就在月亮上砍桂树),香味也是天上的香味道啊。但它有缺憾的地方在于,它要开就整棵树都开了,不留一点余地。我写了一篇较《惜桂》的诗里面说“把万斛(虚词)的黄金碾作灰尘(这里黄金应该指代桂花),西风一阵总吹来(西北风重要吹来的,指的是冬天总会到的)。 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早点知道花过几天都会凋谢的,为什么不将一些花留到以后再开呢)”(诗人脑子都有点秀逗,别介意)。事物到了极繁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是天地万物的常理,有些人富贵荣华一蹴而成(暴发户),他们(指的就是那些暴发户)都是春天里的玉兰,秋天里的丹桂。
文言文《桂》的原文: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
释义:
1.斛(hu):容量单位。古代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一斛。
2.盈虚:盈满或虚空,指发展变化。
3.莫:没有。
4.如:比得上。
5.但:只是。
6.处:地方。
7.狼藉:散乱的样子。
8.次第:依次。
9.盛:旺盛。
10.极:到极点。
11.理:规律。
3.满文宝泉怎么写
1、满文“宝泉”的写法如下图所示:
2、“宝泉”是清朝朝廷造币局(户部工部)制作的铜钱。
3、“泉”通“钱”,宝泉就是宝钱的意思。
4、古币中还有“大泉当五十”之类的字,意思是一枚大钱可当五十枚小钱。
扩展资料:
古代铜钱也称作“宝泉”。如清代古铜钱背后的满语多为“宝泉”字样。
满清入关后,首先在工部和户部设立宝源和宝泉两个中央造币厂,这两个造币厂铸造了清代历朝钱币。 随后在各地又建立了一些地方造币厂,大量铸造铜钱。
明清时管理铸造钱币的官署。元末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于应天府设宝泉局,掌管铸钱之事。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同铸“洪武通宝”钱,并禁止私人铸钱。清承其制,以宝泉局属户部,宝源局属工部。参阅《续文献通考.钱币五》。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宝泉局
4.的满文写法
“吉祥如意”的满文写法是:
满文是用来拼写满语的文字,满文的创制主要借鉴了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加上圈点,形成了符合满族本民族语言表达要求的新满文。
满族作为曾经建立过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民族,不仅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满文,而且将满文作为清朝的法定文字来推广和使用,形成了大量的满文古籍文献,包括图书、档案、碑刻、谱牒、舆图等等。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满文古籍文献都属于最多的一种。它在中国文字史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领域,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