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炎帝故里作文
今天,阳光灿烂,我们一起去了炎帝神农故里游玩。它位于湖北省厉山镇,炎帝姓姜,神农氏,名叫石年,出生于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出生地在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
车刚刚到风景区外,我远远就看见一座高大而雄伟大的雕像,这一定是我们的始祖—炎帝。进门口刻着“始祖佑平安,祈福到烈山”。我们首先来到神农庙,庙里有许多功德碑,导游说“要站在右边,右脚跨过去。”神农庙旁边有一个神农洞,传说是炎帝神农曾经住过的地方,洞口上面用甲骨文该着神农洞几个字。接着来到了百草园,又有一个神农雕像,刻着尝百草,是说炎帝吃了一种毒草,后来就觉得肚子巨痛无比,好像肠子一节一个节断掉了,人们就把这种毒草叫做断肠草。然后又来到天门,里面有一个池子,有两条金光闪闪的大鱼,旁边有四个小动物,分别是羊、马、乌龟和小鹿,只要把硬币投进鱼的嘴巴里,旁边每个小动物都会喷出神仙水来。最后我们来到祭拜始祖炎帝的地方,每人手里拿着一根香,恭恭敬敬地鞠躬作揖。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炎帝神农故里。我了解到炎帝如何培五谷、尝百草、化万民等等事迹。能有这样的祖先,我心里无比的骄傲。
2.炎帝故里作文
今天,阳光灿烂,我们一起去了炎帝神农故里游玩。
它位于湖北省厉山镇,炎帝姓姜,神农氏,名叫石年,出生于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出生地在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车刚刚到风景区外,我远远就看见一座高大而雄伟大的雕像,这一定是我们的始祖—炎帝。
进门口刻着“始祖佑平安,祈福到烈山”。我们首先来到神农庙,庙里有许多功德碑,导游说“要站在右边,右脚跨过去。”
神农庙旁边有一个神农洞,传说是炎帝神农曾经住过的地方,洞口上面用甲骨文该着神农洞几个字。接着来到了百草园,又有一个神农雕像,刻着尝百草,是说炎帝吃了一种毒草,后来就觉得肚子巨痛无比,好像肠子一节一个节断掉了,人们就把这种毒草叫做断肠草。
然后又来到天门,里面有一个池子,有两条金光闪闪的大鱼,旁边有四个小动物,分别是羊、马、乌龟和小鹿,只要把硬币投进鱼的嘴巴里,旁边每个小动物都会喷出神仙水来。最后我们来到祭拜始祖炎帝的地方,每人手里拿着一根香,恭恭敬敬地鞠躬作揖。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炎帝神农故里。我了解到炎帝如何培五谷、尝百草、化万民等等事迹。
能有这样的祖先,我心里无比的骄傲。
3.《游神农故里》作文
五月二号的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因为今天要游黄帝故里和始祖山. 首先把人聚齐,然后我们就开着车向新郑的黄帝故里出发.一路上我看见了绿油油的麦田和来来往往的车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就到了始祖山.在景区门口我就看见了高大威猛的黄帝和炎帝的头相,然后,我们就进入了始祖山,一进去就闻到了一股清凉的空气,接着我们就开始登山了.山路像走独木桥一样难走,到了嫘祖洞,看到嫘祖为后人造蚕生丝,为后人织衣做出了发明.接着我鼓着勇气继续登山,在山的中间有个鹰嘴石,看着真像老鹰的大嘴,后山像老鹰的两翼在翱翅飞翔.越过鹰嘴石来到了山顶,我看到山下的人像蚂蚁那样的小,这时我想起了一首诗;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是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再望远处看,能看到很远很远的的地方!说来也是,登高望远吗!我们继续往里走,看到了天心,举说是天的中心,是黄帝在此屯兵打仗的地方.展览中心还有黄帝的成长的展说和百家姓,黄帝当时用的指南车。
等等.再看看远方,微风吹拂着我的脸庞,心情好舒服啊!我们开始下山了,来到了黄帝故里,那里有日归和六龙戏珠.还有那刻上字的石碑躺在地上,石碑的上面流着水,这就叫做我们中华民族源源流长.我又看见了有三只熊头上顶着一个三足两耳的鼎,举说这就叫做'有熊'.是黄帝当时建的国都.接着来到了拜祖大典广场,广场上有庄严而威猛的黄帝像,是我们的老祖先.我也参加了拜祖大典.是他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统一. 今天我虽然玩的很累,但是我和高兴.因为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是我更加感觉到我们祖国的伟大。
4.写一篇神农故里游记
这个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不少地方游玩。但让我感到最美的地方,那就是美丽的人间天堂——杭州西湖。
湖堤两岸长满了翠绿的柳树,虽然已是夏天,柳树仍然像春天那样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一阵微风吹来,杨柳摇曳,柳枝就像一位美丽的舞者,随着微风跳起了优雅的华尔兹,翩然起舞,随风飘扬。那柳枝又好似几根琴弦,微风像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悦耳的歌谣。放眼望去,一切都是绿的,给人一种很清爽的感觉。
西湖还有许多有名的景点,如断桥。雨雾朦胧,从远处看,断桥中间像被巨斧砸断了一般,那断桥还有一个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白娘子于断桥邂逅许仙,一见钟情,于是使尽浑身解数终于将许仙追到手。但人蛇之隔终究不能突破,在法海老和尚维护正统的义举下,两人历经磨难终归生死相隔。苏堤春晓、曲院风荷、三潭印月等这些景点也十分美丽。
西湖旁边还有一个景点,那就是“花港观鱼”。正值夏季,观鱼池里开满了荷花,在池塘里,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头上戴着黄色的莲蓬,静静地站在那里。一阵风儿吹来,荷花和荷叶左右摇来摇去,像一位位仙女在水面上翩翩起舞。荷花的花瓣上有一层一层的纹理,看起来更加生机盎然。你瞧,那含苞欲放的荷花,真像一位腼腆的小姑娘,把自己包裹在层层花瓣中,不肯探出头来,半开的荷花,像一位纯洁的少女,用双手托住脸庞。完全盛开的荷花更是美丽动人,她开心地向人们露出灿烂的笑容。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以它特有的魅力名扬四海,每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为之流连忘返。这次西湖之游这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5.湖北随州神农故里作文五百字以上
我早早的起了床,因为今天要游黄帝故里和始祖山. 首先把人聚齐,然后我们就开着车向新郑的黄帝故里出发.一路上我看见了绿油油的麦田和来来往往的车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就到了始祖山.在景区门口我就看见了高大威猛的黄帝和炎帝的头相,然后,我们就进入了始祖山,一进去就闻到了一股清凉的空气,接着我们就开始登山了.山路像走独木桥一样难走,到了嫘祖洞,看到嫘祖为后人造蚕生丝,为后人织衣做出了发明.接着我鼓着勇气继续登山,在山的中间有个鹰嘴石,看着真像老鹰的大嘴,后山像老鹰的两翼在翱翅飞翔.越过鹰嘴石来到了山顶,我看到山下的人像蚂蚁那样的小,这时我想起了一首诗;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是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再望远处看,能看到很远很远的的地方!说来也是,登高望远吗!我们继续往里走,看到了天心,举说是天的中心,是黄帝在此屯兵打仗的地方.展览中心还有黄帝的成长的展说和百家姓,黄帝当时用的指南车。
等等.再看看远方,微风吹拂着我的脸庞,心情好舒服啊!我们开始下山了,来到了黄帝故里,那里有日归和六龙戏珠.还有那刻上字的石碑躺在地上,石碑的上面流着水,这就叫做我们中华民族源源流长.我又看见了有三只熊头上顶着一个三足两耳的鼎,举说这就叫做'有熊'.是黄帝当时建的国都.接着来到了拜祖大典广场,广场上有庄严而威猛的黄帝像,是我们的老祖先.我也参加了拜祖大典.是他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统一. 今天我虽然玩的很累,但是我和高兴.因为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是我更加感觉到我们祖国的伟大。
6.描写家乡的作文,突出炎帝的文化
我的家在蓬中乡,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格外清新,是一个可爱的地方。尤其是我们学校前面的公园。
春天,小草从大地妈妈的怀抱中探出嫩绿的小脑袋。被风一吹,它们就像喝醉的小伙子一样。在小草的旁边种着许许多多的花:茉莉花、菊花、夜来香等等。其中最美丽的就是夜来香。夜来香的叶子翠绿欲滴,形状还想爱心桃似的,不仔细看,还以为叶子破了洞呢!夜来香刚长出来的花骨朵儿,样子像小花生似的,十分可爱!黄色的小花渐渐展开了笑脸。风姑娘用她那轻飘的衣袖拂过,夜来香们摆动着柔软的身躯,随风舞动,是那么美丽,是那么自然啊!
夏天,树叶翠绿欲滴,树叶长得密密麻麻,远远望去,好像一把碧绿的大雨伞。拿把“雨伞”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挺身而出,为我们遮阴。孩子们有的在下面下象棋,有的在下面追逐玩耍……如果下起蒙蒙细雨,它们又能为我们遮风挡雨,就像一位位战士似的保护整个公园。
秋天,树叶变黄了。被风一吹,好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有的落到小河里变成了小船;有的落到草地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张金黄色的地毯。许多花都凋谢了,只有菊花开得那么灿烂。
冬天,玉树琼枝倒挂在水边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小河静静的,仿佛也在冬眠。嘘!不要吵醒她们__但愿它们做个好梦!
我家乡的公园一年四季景色宜人,请你有空来我的家乡公园游玩吧!
7.炎帝故里美如画 大美高平万象新作文800
炎黄二帝与尧舜禹的传说黄河和她的儿女们,是如何从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时代的门槛的,要揭开这个谜底,除了依靠考古文物资料外,还要利用古籍记载的许多远古神话传说。
炎黄二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便可帮助我们探明黄河及其儿女从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时代的某些轨迹。黄帝和炎帝其实并不是皇帝,而是古书记载中黄河流域远古时代的两个部落首领。
黄帝和炎帝都出生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当时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时代。传说他们都是“有熊国君”少典氏的后裔,“昔少典娶于有氏,生皇(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里所说的“生”,并非说黄帝和炎帝是少典氏亲生,而是说他们都是少典氏的后裔。
“黄帝以姬水成”,是说他在姬水岸边长大,因而以姬为姓。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县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县汇入渭河。
姜水为渭河支流歧水下游的一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陕西宝鸡汇入渭河。这就是说,炎黄两个部落,最初的活动地区都在黄河的支流渭河的上游地区。
传说黄帝原姓公孙,因长于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因是有熊国君之苗裔,又称有熊氏。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伶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后来被推举为部落首领,率部迁徙到陕西北部定居。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寻找更加平坦、开阔、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达今陕西的大荔、朝邑一带。那里的黄土地给了他们发展农业的便利条件,但不时出现的干旱又困扰着他们,迫使他们去继续寻找理想之所。
于是,黄帝又率领族人从大荔、朝邑东渡黄河,顺着中条山和太行山麓进入汾河谷地,再向东北迁移,到达今河北涿鹿附近。那里有由桑干河、洋河冲积而成的适宜农耕的宽阔谷地,附近还有可供狩猎的山林,他们觉得环境非常优越,就定居了下来。
就在黄帝率领他的部落东迁的时候,炎帝也率领他的族人开始长途跋涉。炎帝又称赤帝,一说他降生于厉(烈)山即今湖北随州市厉山镇,一说他降生于常羊即今陕西宝鸡神农乡常羊山,“育于姜水,姜姓,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
同是为了寻找理想的定居之地,他也率领部落东迁。但走的路线与黄帝不同,他们先是沿渭河东下,到达今河南西南部,再顺黄河东下,到达现在的豫东地区,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那时候,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领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权。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为了互争雄长,经常发生战争。
一些部落首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也发动掠夺财富、奴役其他氏族部落的战争。这种战争加剧了社会的分化,给正常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但氏族制度调节社会矛盾的习惯法此时又已丧失作用,对此显得无能为力。
面对日益增多的战争,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部落便互相联合起来,结成联盟,进而结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炎、黄两大部落这时也都使用武力征讨四方,扩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冲突。
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怀来)进行了三次大战,黄帝指挥属下的熊、罴、貔、貅、、虎六个氏族,与炎帝部落杀得天昏地暗,炎帝部落遭到惨败,只得缴械投降。由于这两个部落有血缘亲属关系,黄帝没有屠杀炎帝部落,而是和他们结成部落联盟,黄帝便成了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
炎黄部落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雏形。后来,定居在山东曲阜地区的九黎首领蚩尤扩展势力范围,又引发了与炎帝部落的战争。
九黎即九夷,属于东夷族。传说蚩尤领有9个部落,81个氏族,他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如同妖魔,这可能是出自炎黄子孙对其他部落首领的故意丑化。
“蚩尤作冶”,“以金作兵”,制造兵杖、刀、戟、大弩,英勇善战,威震天下。他率领9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西进豫东,进攻炎帝部落。
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居地尽失。蚩尤紧追不舍,炎帝向黄帝寻求援助。
黄帝于是率部迎击,与蚩尤在涿鹿展开激战。这场战争进行得极其惨烈,据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不胜,蚩尤放出大雾弥漫了三天三夜,黄帝的部落看不清方向,黄帝之 “臣”风后受北斗星座的启示发明了指南车,他们才得以冲出大雾。
黄帝在困境中还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大鼓,用东海神兽夔的皮蒙鼓,用雷兽的骨头作鼓槌,在战斗中擂响,声闻500里。战斗延续了很长时间,最后在冀州进行决战。
黄帝派应龙向蚩尤进攻,应龙蓄水,摆下水阵。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一时风雨大作,冲垮水阵,使黄帝再次陷入了困境。
黄帝又请来天女旱魃阻止风雨,使天气突然转晴。蚩尤不知所措,部下惶恐不安,黄帝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最后的胜利,蚩尤和他请来的风伯雨师都投降了黄帝。
黄帝便进入东夷活动的地区,他“驾象车而六蛟龙,毕言(兆火鸟)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凰)覆上”,至泰山之顶大会鬼神,并演奏了他亲自作的一支激越悲凉的《清角》乐曲,以纪念涿鹿之战的胜利。蚩尤后来被杀,一部分九黎人加入炎黄部落联盟,融入了华夏族;一部分南下,融入南方的苗。
8.谁有描写神农架风景的作文
上午七点左右,我们离开宜昌,沿路看了晓峰风光、高岗睡佛山、香溪河风光。中午在木鱼镇吃饭。在车上,导游讲了木鱼镇的优美故事。
下午一点半,我们离开木鱼镇,沿着香溪河旁的盘山公路到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览。刚进入神农架,就见到一块大奇石上写着“神农架”三个大字,旁边还有神农炎帝、屈原和王昭君的头像。对于神农架,导游讲了三种传说。
一是架木为梯。炎帝神农为了不让自己的臣民病死、饿死,他在山上架梯采药,亲尝百草,寻找五谷。
二是架木升天。神农下山的时候,发现梯子不见了。原来梯子因时间太久,变成了茫茫林海。突然天上飞来几只仙鹤,把神农接到天山做神仙了。
三是架木为屋。以前炎帝的臣民都住在岩洞里。因为岩洞阴暗潮湿,人们很容易生病。炎帝就组织修建了吊脚楼,使他的臣民结束了岩洞生活。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共有景点十六个。我们游览了其中的神农谷、板壁岩、金猴岭和小龙潭。
进入保护区,第一站来到海拔2820米的神农谷。一下车就感到非常热,可当走到神农谷观景台,就感到一阵阵的凉气扑面而来。再看神农谷下面,真是万丈深渊,悬崖峭壁,看得我心惊胆战。再一看,那些凉气就是一阵阵的雾,从山谷中升起来,越升越高,在山顶上弥漫。
板壁岩有很多奇怪的石头,比如美女照镜、会仙门、金蛇戏玉兔等。听说板壁岩里还有野人栖息,有时可以看到野人的粪便、毛发和脚印。
在金猴岭,我们游览了金猴溪,其中最壮观的是金猴飞瀑。
小龙潭里面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我们看到了雄猴贝贝和雌猴乔乔,以及他们生的一个婴猴,名叫神女。我们还看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
第二天,我们继续游览了神龙洞和香溪源。
中午,在昭君故里吃饭,品尝了昭君家宴的美味>
9.炎帝陵的考察作文
真正的炎帝陵坐落在陕西宝鸡市南七公里处的古神农城遗址常羊山上,天台山为其枕,清姜河似玉带,绿树掩映中,殿台亭阁的火红色调象征着炎帝火德。
游人登上高耸的常羊山上,拜谒炎帝陵,放眼四望,山城宝鸡美景尽收眼底。 宝鸡为炎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远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以炎帝神农为首领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这里。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龙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的场所。
炎帝,号神龙氏,为神龙氏族始祖,始生地在姜水;黄帝为轩辕氏族的始祖,始生地在姬水。《国语》中记载,大约在5000年前西秦大地上活动着一支母系氏族部落--有蚶氏,后产生双胞族炎帝和黄帝,黄帝部落生活在渭河下游,后迁移至中原地区。
炎帝部落生活在宝鸡一带,以经营农业著名。 在宝鸡市姜城堡地区,清姜河从旁流过,姜城堡背依秦岭,隔渭河与北首岭相望,地势更为开阔,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土地资源。
在姜城堡地区发现的姜氏城遗址,面积大约有49万平方米。遗址中最大的房子长10.7米,宽10.5米,面积约124平方米,而北首岭遗址中最大的房子面积仅88平方米,出土的生产工具和陶器与北首岭的相似,并且相对先进。
由此可见,姜城堡遗址时期是北首岭氏族部落的繁荣和发展时期,这正是母系氏族公社向父氏族公社的过渡时期,与传说中的炎帝时相吻合。目前在宝鸡已发现古文化遗址40多处。
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反映了炎帝部落繁衍生息,发展状大的过程。 炎帝部落以宝鸡为中心,沿渭河向四周扩展,向西发展到中原大地,此处土地平坦肥沃,气候湿润,原始农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部落开始定居,开始建都陈,再迁往鲁,建都曲阜,后来炎帝部落与南方的蚩尤发生战争,求助于黄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以后炎黄两部落联盟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
后来,炎帝部落一部分南迁,足迹两湖,一部分仍留于黄河流域融合于其他氏族部落之中,仍奉炎帝为祖。现在湖南的酃县也有炎帝陵,湖北的随州也称为神龙故里,但以宝鸡的炎帝陵为最早。
宝鸡是炎帝的发祥地。炎帝生于宝鸡天台山的蒙峪沟,长于姜水,是农业之神,医药之圣,因以火德王,故名炎帝,号神农氏。
《白虎通.号》中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 市区渭河南有浴圣九龙泉,泉上有唐建神龙祠。
祠南蒙峪口的常羊山上,就有炎帝陵。近年来众多海内外同胞多次成批来宝鸡姜水流域寻根祭组,但已祠陵损毁失修。
于是,当地在神农炎帝的出生、创业与丧葬之处重修神龙祠和炎帝陵,又在市中心建炎帝园,为炎黄子孙拜祖谒陵祭奠炎帝提供了场所。 炎帝陵分为陵前区、祭祀区、墓冢区3部分。
陵前区从姜城堡地区至天台山入口的蒙峪建有多处古式牌坊,上书"炎帝故里"、"神农之乡"、"神农门"、"人杰地灵"等。 进入山门,即进入祭祀区,沿百米台阶而上,来到陵台,陵台处为山门,门外竖立一块石碑,上刻"常羊山"三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吴三大的手迹。
登上山顶,便到了仰首亭,亭内和亭旁各有一块清代碑石,碑上刻有"常养育炎"和"山海镇 ",其中后者为清嘉庆三年重修城池的遗石。 炎帝庙,大殿面阔5间,左右两边的对联为书法家茹桂所书"创始定有人千载歧黄崇炎帝,流传安天据八方稼穑念神农",表达了对炎帝的崇敬之情。
殿前为祭祀广场,可容纳千人祭祀。广场两侧分别建有鼓亭和钟亭。
正殿面积400平方米,高12米,为清式庑殿。殿堂正中为炎帝座像,像高4.5米,目光炯炯,庄重慈祥。
殿内两侧壁上分别绘有有关炎帝的大型壁画,分别为常羊育炎、浴圣九龙、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医药之神、炎帝结盟,讲述了炎帝的生平和功绩。 炎帝神农氏,母曰安登。
游于华阳有神龙感女登(安登),于常羊山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炎帝在九龙泉沐浴后,头上牛角隐去,天资更加聪颖,后来做了姜氏部落的首领。
炎帝教民制陶,始作耒耜,降牛耕田,教民耕穑,使原始时代由采集狩猎进步到农业,人们尊其为"农业之神"。 炎帝得到嘉禾后,因阴阳有差,种下只开花不结果,于是炎帝乘五色鸟从东海抱回太阳,从此五谷丰登,万民安乐,有因炎帝创立"日中为市",开原始农业之先河,被世人誉为"太阳之神"。
他首创"日中为市"的地方叫做"太阳市遗址",现在天台莲花峰西一山谷中。炎帝遍尝百草,研制医药,据说他一日遇七十毒,140岁时,上天台山采药,误尝了"火焰子"(断肠草),而为民捐躯,后人因此而整理出《神农百草经》。
穿过祭祀区,便进入墓冢区。沿着长长的陵道拾级而上,两边塑立着百代帝王石像,总共16位,依历史顺序依次排列为:尧、舜、禹、启、夏桀、成汤、般庚、纣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郑庄王、齐桓公、秦穆公、宋襄公等。
沿着陵的道一直向上,便来到了气势雄浑、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前。这里就是炎黄子孙拜谒先祖的圣地。
"炎帝陵"三字飘逸洒脱,为全国书协名誉主席启功所题。 每年农历7月7日及清明节的炎帝祭日,海内外。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炎帝神龙故里的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