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毛笔字常常出现的四种毛病是什么
学习书法,一般都从正楷入手,毫无疑问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但当手拿毛笔,在临习碑帖时,某些点画总是不尽人意。这些不尽人意、有毛病的点画称之为“病笔”。
为了能识别这些病笔,这就需要我们找出原因,改变用墨、用笔或书写技巧上的不良习惯,从而克服病笔。这里归纳有十六种病笔,并一一加以分析,以便在临习或创作时,进行对照,避免这些不正确的点画出现。
1. 牛头。像牛头状。
主要是笔头墨水过多,造成涨墨过甚。或是笔锋转驻过重,下按之力太大,而出锋太快,提锋大疾所致。
故在书写时,笔头濡墨不宜过多,下按之力根据字的大小适可而止,笔锋逆入回返时速度略快于提锋出笔。 2. 鼠尾。
常出现在撇画上,似老鼠的尾巴,样子不好看。主要原因是用笔无力,轻浮在纸上,飘滑而去。
毛笔在运行时有提无按,不得撇画用笔要领所致。书写撇画应用笔沉着,向下的按力均匀,笔锋送到顶端,由粗向细的过渡要缓慢自然,中锋用笔。
3. 扫帚。指点画收笔时,散锋过多,无回锋之状,而散乱的出锋像扫帚一样,故而得名。
如果经过藏锋回出,笔锋送到末端,提锋收笔。仍不能改变“扫帚”之状时,建议改换毛笔。
4. 竹节。点画似竹节状。
这是因为对点画形质认识模糊,用笔不当所致。经观察可知,下笔逆入方位不够正确,笔锋转驻时大生硬,而中间运行过于上提,收笔应提锋时却下按,使点画失态,盲生圭角。
“竹节”在大多数楷书中系病笔,但在某些魏碑法帖中,有所应用。 5. 蜂腰。
这种病笔出现在弯钩、竖画及横画等笔画中。两头浑圆粗大,而中间细柔,像蜂腰式。
这种病笔的发生,常常是起笔和收笔下按过重,不注意中锋运行,造成中间和两头比例失调。故书写时,要提按平稳,用力匀称,出锋自然。
6.鹤膝。如图六,丹顶鹤的脚又长又细,而它的膝盖则圆而粗大,很有特性。
人们把点画线条细柔,而转折、驻笔处浑圆突出的病笔,称为“鹤膝”。为了避免这种状况,要求在起笔或收笔,转折或横钩时,惯性不能过大,不能有太多的圆转与下按之力,驻笔、顿笔时笔锋动作不能过大。
保持原帖上的姿态,见好即收。 7.钉头。
如图七,钉头与牛头不同,它宛如一颗钉子,头大身子小。一般系指力失控,随心所欲而致。
这种情形应尽力避免。 8.折木。
如图八,指笔画收笔处犹似折断的木头,参差不齐,圭角盲生,完全违背了点画收笔的法度与要求,用笔时没有作回锋处理,只是轻提飘扫而书。故书写时,要耐得住气,心思泰然,笔笔送到,该回锋时必定回锋,切不可偷工减料。
9.柴担。如图九,样子与蜂腰差不多,但又不是“蜂腰病”,确切地说是“柴担”,或叫“扁担”。
两头粗中间细,所不同的是-整个笔画有较大的弯势,这种病笔大都表现在横画。因此,应逆入折锋,往右运行,以平横为主,按力不要大下压,根据结体需要略作弯势时,适可而为,不能过甚,收笔顿笔回锋,注意法度。
10.锯齿。如图十,锯齿病笔一般是使用偏锋不当而致,以撇画者居多。
稍不注意,其它点画亦有可能出现“锯齿病”。它的主要特征是一边光滑,一边带齿状,也有两边带锯齿状的病笔。
要克服这种现象,必须强调中锋用笔。 11.尖棱。
如图十一,落笔过于露锋,致使点画呈尖角锐棱,张牙舞爪,失去了点画圆润含蓄的遒丽特点。要记住“逆入回出”的道理,可方圆兼备,但不能有“尖棱病”。
12.发丝。如图十二,在点画繁多的结体中,容易出现此病。
其点画过于纤细,柔如发丝,运笔只提不按,缺乏力度与变化。 13.垂尾。
如图十三,笔画的捺脚最后应顺势向上提,显得饱满有精神,充满形象与姿态。如果笔力向下,倒垂滑出,则会造成“垂尾”病。
捺脚在楷书中是很重要的主笔,当毛笔在驻笔趁势踢出时,转捻下按的动作不能过大,在顿按提锋过程中,上边保持平直,下边裹锋上提,笔力要到位,保持捺脚的造型美。 14.耸肩:如图十四,与鹤膝不同的是,耸肩以方折为主,虽然有楷书的“折味”,但过于高扬,故作姿态,与下方的竖画过于悬殊,不能自然过渡。
与左方的横画亦失去比例,不能达到协调与一致。故在书写时应予以重视,防患未然。
15.脱肩。如图十五,转折处脱开,笔断意断,互不关联,既“脱肩”又“塌肩”,与“耸肩病”恰好相反。
脱肩病笔字形字貌上严重失真,系缺乏读帖与缺乏临帖所致。对结体的形质缺乏认识,故在书写时必须认真读帖,懂得布白,掌握间架组合技巧,避免这样的病笔。
16.柳叶。如图十六,笔画似柳叶形状,俗称“柳叶病”。
一般来说这在楷书中是不允许的,在颜真卿的《勤礼碑》帖中,有些长撇呈两头尖中间粗状,但它过渡自然,反差不大,具有长撇的特点与优美形象,两者之间有根本性的区别。点画成了柳叶状,也就成了病态。
所以在临习时,要入帖,在出帖创作时,点画要更刚劲遒丽,形质优美。
2.怎么使毛笔笔头使用时不分叉
毛笔出厂时,笔头通常用鹿角菜粘着。使用的时候,用手轻轻地把笔毛捏开后,用清水(凉水)将笔毛浸透,把笔头全部泛开,把笔中的菜液涮净,去掉根部没有胶住的浮毛,然后挤净水,把笔毛捋直顺,就可以着墨使用。 毛笔初次使用时,要把笔头放在墨液中浸泡一会儿,让笔头吸足墨再用。毛笔使用完毕后,立即用清水把笔头内所含的墨冲涮干净,挤净水再用手轻轻地把笔毛捋直顺,挂起晾干,以备再用。 毛笔再次使用的时候,还需用凉清水把笔头浸透,挤净水,才可以着墨使用。如果不先用清水把笔头浸透就直接入墨,笔头内部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墨浸透,使笔头内部留有空隙,笔尖就容易开叉,使用完毕也难以涮洗。
估计是你第一次用后没洗,里面的墨干了,再次用的时候就会变成毛的根部出现鼓起现象,前端吸墨,后部还是硬的,就容易开。办法是把整个笔头的墨都重新清洗,再使用。注意要用凉水,多洗几次,至看不到根部有墨溶出!
3.刚买的毛笔毛笔头太硬怎么办
拿温水泡一泡,毛笔要注意保养。有以下方法
一、开笔:将新笔用手指从笔的顶部一点点将毛慢慢揉开,然后把些断毛弄掉。然后放在常温的水里面浸泡(浸泡时水温最好是常温下的水,冬季温度较低可以用温水泡但水一定不能热,温水即可!时间不可过长)一般浸泡的时间为3到5分钟为最好,但也可根据笔的材质和大小而定,但总体来说时间不要太长,泡笔是毛笔应该是悬在水里或者平放在容器底,不要让笔毫碰到别的物体!以免时间长了笔毫变形!
二、润笔: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万不可拿起笔蘸墨就去写。这种方式对笔不好,既然对笔不好,那么当然写字时的效果也不是最好。真确的方法是应该在写字之前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然后拿出笔来将用吸水纸把水吸干然后把笔挂起,等待大约7到10分钟,笔毫充分吸水之后,才能写字。
三、入墨:入墨也有着很大的学问,在这里我们只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为求均匀,墨汁能更好的渗入笔毫,在润笔后,用吸水纸将笔毫上的水吸干,但也并非干燥,只要把水去掉能良好吸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入至毫弱无力也”墨少则过干,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都不好用。谈到入墨还应该说一下用墨,用墨也是很关键的,墨用不好,也会在书写时不得以完全发挥,加纳我们常用的墨汁来说,当写楷书时应该兑入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清水为最宜,当写行书时应兑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的清水,另外兑水的多少还和写的字的大小和书体有关。
四、关于何时应该戴笔套!
一般笔套的用途是在运输途中来保护笔毫不受伤害,当然我们还可以加以利用使用笔套来保护毛笔。但是何时应该戴上笔套呢?毛笔套一般是在我们来不及清洗或有急事必须要放下笔去办事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用到笔套,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戴笔套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哦!要把笔锋给整理平整以后再戴,不要折到笔毫,这样在你忙完之后拿起笔就可以继续写,不必担心时间长了墨汁会在笔毫上凝固,从而对毛笔造成的伤害。此方法仅限于毛笔经常使用的情况下。切记,长时间搁置不用的话一定要清洗干净保存!
五、清洗:因为墨汁里面含有杂质另外墨汁有粘性,久而久之会使笔毫积聚大量的杂质,使毛笔失去韧性,对使用造成不便,对毛笔也不好。所以毛笔要经常给予清洗。当然可能有些人要说经常清洗对毛笔不是也会造成伤害么?会使毛笔失去弹性失去光泽。但这个问题是避免不了的!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也有办法解决的,什么办法呢?先别急,下文会详细说明!最后告诉大家应该怎么样是毛笔解决干燥没弹性,首先的还是先洗净,在洗的时候借助于水把笔毫给理顺,注意洗笔的时候不要用香皂洗,肥皂水属碱性,会去油,用肥皂洗后会使笔更干更脆更易折断。解决这个方法就是洗过之后再用我平时用的洗发水和护发素在洗一下(原理:我们的头发和笔毫一样,笔毫也是动物的毛发做成的。再想想我们的头发是为何会乌黑光亮呢?当然是因为保养的好,当头发几天都不洗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感觉很不爽,出现打结等情况。再想想天天和墨汁打交到的毛笔,更是如此了。所以没有好好清洗保养当然更不行了。)洗的时候要慢慢的洗顺着笔毫轻轻的按压,一般洗个3到5分钟就可以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毛笔头写的时候总是花开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