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
教学准备:PPT课件、米尺三把
一、情境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同桌吗?
2、小结
2.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案
身高1米 以上要 买票.1米有多 长呢?(3)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尝试解答。寻找更多 "2013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
很高兴为您解答
祝你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什么疑问,请追问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如果满意记得采纳哦·
3.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在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后认识“千米”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体验,才能更好地感知我们的数学,运用好我们的数学,特别是像“千米”这种抽象又难理解的长度。备课时,我想通过实践活动完成本课教学活动。我计划让学生在“手拉手”活动中体验1米、10米、100米分别有多长,从而推理1000米有多长;再实际走一走,感受实际长度。 因此,我将本课分成了3大部分。
一、复习导入。
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已学过的长度的单位的空间观念。接着提问如果要表示从你的老家到晋江的距离需要选用什么单位呢?学生思考着好像选用这些长度单位都不行,于是引入新课。
二、体验感知。
(1)手拉手活动:让学生思考并到操场上手拉手体验,从小到大、循序渐进,让学生的行为与思维一步步靠近我们需要的大数。
1、一个同学把手张开大约1米长,那需要几个人才能手拉手站成大约10米长的一排呢?
2、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
3、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长?
4、沿着100米长的路线走10圈就是1000米,还可以表示成1千米。即千米=1000米,用字母表示是1km=1000m。
(2)走一走:学生通过走一走体验到千米真的很长。
1、让学生沿着1米的米尺走一走,需要几步?
2、10米需要走几步?100米呢?1000米呢?
3、下课时间可以去操场上来回走10圈看用了多少时间。
这里学生通过体验,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才会灵活。
三、生活中的运用与单位互换。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学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部分学生学完后还不能够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导致生活中运用错误、单位呼唤错误,因此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义。因此在教室里可以利用张开的手大约长1米这种学生容易直观的现象入手,一步步延伸到千米。
有些数学知识必须让学生感受、体验,不能嫌麻烦,学生没有理解的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在做题就不能灵活运用好知识。从这里,我更进一步体会到,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1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2014-11-27 11:44:16)
转载▼
在这节课中我尽量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观察、操作、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这样设计并实施数学教学活动:
一:引入环节,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前面刚刚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那试试用我们手中的直尺来测量我们的黑板,学生迟疑了,我询问:怎么了?(太不方便了,太小了,太短了),那怎么办呢?(用长一点的尺子),为学习1米做好了铺垫
二、情境创设,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习新知
1、播放小棒摆的动画,让学生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100根合起来是1米),1根1厘米,100根几厘米(100厘米),引出100厘米=1米;
2、直观感觉1米有多长:拿出米尺,学生观察,并和上一节课用过的直尺比较;
估计1米大概从地面到老师身体哪个部位,同学们的呢?估计完后实际测量;伸开双臂,看看1米有多长;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前后站成一排,多少人有1米;
三、巩固练习,加深1米的印象并实际应用
1、说说教室里的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孩子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说桌子的,有说窗台的……,有些孩子说的比较准确,有的说的比较模糊,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慢慢培养说话的条理性,让学生进行观察,孩子们在相像、观察、比较中逐渐修正自己的认识,建立起1米的认识;
2、你说我答,门高约2( ),学生填单位,刚开始,有个别同学填错,慢慢练,学生全部都能答正确,所以在做练习时,学生完成的很快,这节课效率较高。
5.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拉一拉、走一走、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提问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用手势表示一下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它们有多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一般我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教学:[
1.体验1千米的长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