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句半道具鼓、锣、
三句半由四个人表演,每个演员手中有一件打击乐器。可以用小扁鼓,小钹、锣、小锣。即:第一人用小扁鼓,第二人用小钹,第三人用锣,第四人用小锣,用表演时从第一个人开始,每人说一句,还可以进行动作表演,增加气氛。
演员上台表演前要打一个简单的前奏,即: 咚咚咚,呛呛呛, 咚咚咚,呛呛呛, 咚咚咚,呛呛呛, 咚,呛, 词员出场时可敲连续的快节奏上场,即「呛……呛」。然后,在敲前奏,接着就停下锣鼓,甲讲第一句词,乙、丙、丁顺序接上。
表演时每说完一句,中间要四个人同时敲击一下手中的乐器。当第四句的半句讲完后,则要敲击一遍前奏。这样反复将几段或十几段辞演完,在敲击连续快节奏下场。
拓展资料:
三句半常见问题:
初学写作三句半的人,由于不得要领,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常常存在很多问题,现列举如下。
1.不用韵或乱用韵,尤其是最后的半句。这样写起来很快,但效果自然是很差的。
2.字数混乱。前三句长短不一,或是“半句”字数过多。听起来感觉不到是三句半,而像长短不一的散文诗。
3.后面的半句太随意。最后的半句是三句半的精髓,要求最高,有人图省事,对这半句不仔细推敲。可以说,这个半句是所写三句半的成败关键。
4.后面加上一句“合”,这是典型的画蛇添足。本来“丁”说完半句,这一段就结束了,听众会被这半句强烈感染,后面加上“合”,半句的韵味就全无了,还叫什么三句半呢?
2.钹和镲有什么区别
铙和钹的区别在于,铙的碗部较小,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钹的碗部较大,发音较浑厚,余音较短。
铙与钹在民间常配合使用,用于民间吹打乐和戏曲伴奏。除汉族外,钹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也流行。
拼音:bó ;chǎ
造句:
钹
(1) 在中国古时候的夜晚,人们每隔两个小时打一个铜钹报时。
(2) 敲打铜钹可以训练手指灵活性和力量。
(3) 小喇叭、伸缩喇叭、低音大喇叭、萨克斯风、五弦琴、铜钹和鼓,这些都是早期爵士乐团普遍使用的乐器。
(4) 这样,派歌唱的希幔,亚萨,以探敲铜钹,大发响声。
(5) 作为高超的音乐会演出乐队的成员之一,我轻快地走过初中和高中,四年来,与铜钹,响弦,和低音鼓做伴前行,把它们用皮带绑在我纤弱的身体上,我喜欢极了。
镲
1、如果你没有正确的演奏,镲片将会被你损坏,选择合适的镲片的重量,尺寸,和摆位,你立即减少拆镲的几率!
2、如何正确使用镲片?
3、镲片坏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