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全诗拼音是什么
bú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
这句诗出处是《已亥杂诗》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1839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写成了三百一十五首短诗,并总命名为《己亥杂诗》。
作者介绍
龚自珍,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其祖、父皆为进士,在北京做官。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曾写到“官吏士民狼艰狈厥,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又或餐烟草,习**,取诛戮或冻馁以死,终不肯治一寸之丝,一粒之饭以益人。”认为清王朝是“衰世”。他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只做了几任小京官,后辞官。他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专制,要求进行社会改革,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气势磅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一八三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题为《己亥杂诗》。
出名的诗句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译文)
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注释〕
1.龚自珍:近代杰出文学家。
2.浩荡句: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3.吟鞭句:吟鞭,即马鞭;东指,出城门向东;天涯,天边。本句说当自己出了北京城门,便从此与朝廷隔绝,也就如远至天涯屯。
[思想感情]
诗人以落红化作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为了后人的有所成就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情怀。
还有已亥杂诗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二、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己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3、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穈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
译 文
看看一条缆索用尽十多个纤夫的力气,细细想想漕河上有千多艘运粮的船只。
惭愧啊,我也曾经领取过太仓的漕粮,夜半听到纤夫的号子怎能不卧枕泪湿!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不拘一格的拼音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