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中字的繁体与简体写法相同,繁简对照图片如下:
中
拼 音 zhōng zhòng
部 首 丨 笔 画 4 五 行 火 五 笔 KHK
[ zhōng ]
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央。华~。居~。
2.指中国:~文。古今~外。
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水~。山~。心~。队伍~。
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指。~锋。~年。~秋。~途。
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农。~学。~型。~等。
6.不偏不倚:~庸。适~。
7.中人:作~。
8.适于;合于:~用。~看。~听。
9.成;行;好:~不~?。这办法~。饭这就~了。
10.姓。
[ zhòng ]
1.正对上;恰好合上:~选。猜~了。三枪都打~了目标。
2.受到;遭受:~毒。~暑。胳膊上~了一枪。
扩展资料
组词
一、中用 [ zhōng yòng ]
1、合用;有用。
《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 汉 郑玄 笺:“白华於野已沤,名之为菅,菅柔忍中用矣。”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衣服不中制,器械不中用,不粥于市。”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这一座 荆州 ,直恁的中用。”《红楼梦》第六九回:“ 贾赦 十分欢喜,说他中用。” 萧红 《生死场》八:“ 王婆 思想着女孩怎么会这样烈性呢?或者是个中用的孩子?”
2、中间人的佣金。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内里又扣了他那边中用二十三两四钱银子。”
二、中午 [ zhōng wǔ ]
白天十二点左右的时间。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农民协会要早晨捉土豪劣绅,知事不敢捱到中午,要中午捉,不敢捱到下午。”
三、中原 [ zhōng yuán ]
1、原野之中。
《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郑玄 笺:“中原,原中也。”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 鲁迅 《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2、地区名。广义指整个 黄河 流域,狭义指今 河南 一带。
《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 秦国 ,天下孰弗患?”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文选·谢灵运》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 注:“中原,谓 洛阳 也。” 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
3、泛称 中国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2.“夏”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夏的繁体字还是夏
1、季节名[1] :一年的第二季。也称夏季、夏天、夏令,用英文表示为summer。
2、朝代名:夏朝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封建世袭王朝,其第一代天子是夏禹;夏朝、夏代、夏历、夏禹、夏族。英文表示为HSIA(在英文里指中国〈汉〉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左右。)
3、指代中国:华夏。
4、氏称:夏后氏、后来演变为夏氏。
5、另有同名小说《夏》,作者为沐子,在新浪读书首发连载中。
6、夏官正: 官名,掌司四时之官。唐至清皆置,隶司天台(监)、太史院或钦天监。
夏,汉语汉字,音xia,从夊从页从臼。
页,头也;臼,两手;夊,两足也。
释义:
(1)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人头。臼( jù),两手,攵( 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夏族,汉民族本称。
(2)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Chinese]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3) 泛指中国 [China]
本意应该指季节,夏季四季之中,气候最为温暖,动植物生长繁衍最为繁盛的时候,大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时,取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夏作为国家部落标志,寓意强大繁荣之意。夏朝的分天下为九州,铸九鼎作为国家象征,夏朝认为自己生活统治着世界的中心,万民人心所向之地,应为世界之主,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夏朝统治地区,被称为中原,中国就是中原之国。以后的王朝更替,都有入主中原,定鼎中原之说。许慎《说文解字》夏,中国之人也。
3.原的繁体字怎么写
一、原的繁体字是原,写法如下:
二、释义:
1、最初的;开始的:~始。~人。~生动物。
2、属性词。原来;本来:~地。~作者。~班人马。~有人数。
3、没加工的:~棉。~煤。~油。
4、姓。
5、原谅:~宥。情有可~。
6、宽广平坦的地方:平~。高~。草~。~野。
7、同“塬”。
三、相关组词:
原因 草原 原煤 原来 原件 原作 原始
中原 原野 原理 原谅 原著 原委 原罪
扩展资料:
一、字源解说:
造字本义:名词,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
文言版《说文解字》:厵,水泉本也。从泉出厂下。原,篆文从泉。
白话版《说文解字》:厵,泉水的本源。字形采用“泉”作边旁,像泉水从石崖下流出。篆文字形灥,采用“泉”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病原[bìng yuán]
病因。
2、原由[yuán yóu]
见〖缘由〗。
3、原意[yuán yì]
原来的意思或意图:有背~。不要曲解~。
4、原主[yuán zhǔ]
原来的所有者:物归~。
5、原初[yuán chū]
起初;原先:她~不像现在这样爱说爱笑。
4.中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中字的繁体与简体写法相同,繁简对照图片如下:中拼 音 zhōng zhòng 部 首 丨 笔 画 4 五 行 火 五 笔 KHK[ zhōng ]1.方位词。
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央。华~。
居~。2.指中国:~文。
古今~外。3.方位词。
范围内;内部:家~。水~。
山~。心~。
队伍~。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指。
~锋。~年。
~秋。~途。
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农。~学。
~型。~等。
6.不偏不倚:~庸。适~。
7.中人:作~。8.适于;合于:~用。
~看。~听。
9.成;行;好:~不~?。这办法~。
饭这就~了。10.姓。
[ zhòng ]1.正对上;恰好合上:~选。猜~了。
三枪都打~了目标。2.受到;遭受:~毒。
~暑。胳膊上~了一枪。
扩展资料组词一、中用 [ zhōng yòng ] 1、合用;有用。《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 汉 郑玄 笺:“白华於野已沤,名之为菅,菅柔忍中用矣。”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衣服不中制,器械不中用,不粥于市。”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这一座 荆州 ,直恁的中用。”
《红楼梦》第六九回:“ 贾赦 十分欢喜,说他中用。” 萧红 《生死场》八:“ 王婆 思想着女孩怎么会这样烈性呢?或者是个中用的孩子?”2、中间人的佣金。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内里又扣了他那边中用二十三两四钱银子。”二、中午 [ zhōng wǔ ] 白天十二点左右的时间。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农民协会要早晨捉土豪劣绅,知事不敢捱到中午,要中午捉,不敢捱到下午。”三、中原 [ zhōng yuán ] 1、原野之中。
《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郑玄 笺:“中原,原中也。”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
鲁迅 《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2、地区名。
广义指整个 黄河 流域,狭义指今 河南 一带。《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 秦国 ,天下孰弗患?”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文选·谢灵运》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 注:“中原,谓 洛阳 也。”
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
3、泛称 中国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5.“原”字繁体字怎么写
“原”的繁体与简体相同。
笔画:横、撇、撇、竖、横折、横、横、竖钩、撇、点 读音:yuán 释义: 1.最初的,开始的:~本。~告。
~稿。~籍。
~理。~料。
~色。~始。
~著。 2.本来:~样。
~型。~址。
~主。 3.谅解,宽容:~宥。
~谅。 4.宽广平坦的地方:~野。
平~。 5.同“塬”。
组词:原因 原来 原作 原煤 原件 原始 草原 原理 造句: 1、他这种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2、恩施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脉与大巴山之间,独特的土壤与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魔芋生长。
3、因此,企业可能选择保持原状,而不是在进行“更具战略性的”计划时冒险毁掉它们的运作,并在项目上花费时间和金钱。 4、他们还从原则上反对对野生动物进行商业化的利用并就南非对野生动物进行的"罐式狩猎"表示义愤填膺,南非人的做法是对狮子与其它野生动物进行引诱或下药来让它们成为枪眼上的活靶子。
5、我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直抵长江北岸,解放了中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