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芭蕾舞的基训有那些
芭蕾基训的训练方式有地面素质训练(勾绷脚、压腿、踢腿等等)、把上练习(把杆练习)、把下练习(脱把训练/中间练习)等。
芭蕾基训具有完备的科学的训练体系,每一个组合都有不同的训练价值。是一套科学完整的训练教材。
芭蕾基本功训练课程,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芭蕾基础训练具有规范性、系统性与科学性,同时具有特定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和统一完善的审美标准。对舞者来说,进行芭蕾基训是非常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舞者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的。
扩展资料
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芭蕾舞的风格就一直在发展。早期,古典芭蕾舞主要是因为地域起源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例如俄罗斯派、法国派及意大利派。
后期的变化则分别包含了古典芭蕾舞及非传统技术及舞姿,如当代芭蕾舞及新古典主义芭蕾舞。最为人熟悉及最常演出的风格则是浪漫芭蕾,它是一种以女舞蹈员及脚尖技术为中心的古典风格,以流畅及准确的舞姿见称,时常用来象征女舞蹈员穿着短白色芭蕾舞裙的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芭蕾舞
2.舞蹈的基训.详细
一 压腿 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
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意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
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过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姿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
特别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 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
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意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伴奏带:选用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 二 压肩 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
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
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伴奏带:中速,节奏舒缓2/4。
三 推脚背组合 脚背的好坏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活动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
1-2拍 单脚脚后跟抬起,五个脚趾紧扒地面 3-4拍 脚尖绷直,向墙内推,使整个脚背绷成月牙型 5-8拍 换另一只脚,动作相同 双脚背练习亦同。年龄小的学生在做此类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易低头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动作 ,在做推脚背时,双脚容易打开,脚背推不起来,需要时刻提醒和规范动作。
四 把杆训练组合 少儿舞蹈培训与专业舞蹈训练有很大区别。在做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不可能像专业学员那样的强度和难度。
除非是经过若干年业余训练,自身条件可以达到专业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难度和强度并举的动作组合。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喜爱好玩有趣的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这类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注意结构简单易学,学生有能力做到。
好玩好学,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在教学中不断给予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和赞许,学生接受的就快。 基本的把杆动作组合: 1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擦地组合 2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蹲组合 3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划圈组合 4 五位脚,单手扶把 小踢腿组合 5 五位脚,单手扶把 移重心组合 6 (双手/单手)转腰组合 这些组合,适宜于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随着学生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变换花样,达到舞蹈训练的要求。
五 踢后退 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视前方。在踢后退的过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
切忌身体前倾。如果在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做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先单一的联系控后腿即双手扶把杆,把一条腿向后抬起来,纠正学生的姿态,然后再过度到踢后退。
六 劈腿跳 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意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过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快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 七 大踢腿 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眼睛注视前方.踢腿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够.这样做,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姿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在学生取得微小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有些学生回家也经常自己练习,到课堂上教师可以明显的感到她的变化和提高,则更要适当的给予称赞,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身体和腿要注意外,两只手臂也不能忽视.在踢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手臂端平,不能放松下来。 八 下腰 年龄偏小的学生腰的柔韧性不错,但是手脚都没有力量,支撑不住身体,常常是用头顶住地面下腰.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保护她们,纠正下腰的姿态,告诉她们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方法. 双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眼睛看脚后跟. 对年龄偏大,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让她们做甩腰训练,加大训练强度.结束后注意做回腰练习:双脚并拢蹲下来,双手抱住双膝,头埋下来.教师顺着脊柱给学生做按摩,保护她们的脊柱不受到伤害. 九 劈腿 有利于拉伸学生腿部韧带.在训练时,注意脚背不能松弛.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训练: 1 左脚在前劈腿,双手抱住左脚,控1-2分钟,然后腿不动,身体向后仰.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让右手撑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 2 左脚在前的竖叉不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变胯,变为横叉.双脚背不要趴倒在地面 .上半身和脚背都要立起来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钟. 3 横叉不动,再向右转,变为右脚在前 的竖叉.重复动作。
十 。
3.写一篇芭蕾舞心得,200字左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不是不无道理。在我的舞蹈生涯中,课上,我跟随老师的脚步陶醉于音乐中,寻找舞蹈的感觉;课下,我刻苦练习基本功,多次想要放弃却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台上,无论是否主角,我都尊重这场演出,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在舞台上绽放。
从我开始学习芭蕾舞到现在,我就是一直保持著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赢得了家长的以我为傲,换来了老师的认同,与观众们的喝彩与掌声。
确实,我对芭蕾舞有著不一样的喜爱。
(完全属於自己的体会心得,毫无抄袭!仅供参考!)
4.关于芭蕾基训(基本功)
我一项一项给你解释
基本功:就是一些芭蕾里基本的一些东西:手位脚位,擦地,小踢腿。也就是单腿蹲等等;
形体比例观察:就是测量你身体、脖颈、手臂、腿长的比例是否协调。如上身比下身长,就会显得很难看。舞蹈里讲究三长一小一高。三长即胳膊长,腿长,脖颈长,一小即脑袋小,一高即脚背高,这样显得脚背会很好;
软开度:横竖叉扳腿等等。即胯、腿、肩、腰的开度。
肌肉:就是看你的肌肉线条是否漂亮,这决定了你之前的训练是否正确,正确的训练会有好看的肌肉线条及完美的肌肉力量,来支持你的弹跳力亮和腿部的控制力量
回答完毕~
5.踢毽子的舞蹈笔记怎么写
上下飞舞,手舞足蹈,手忙脚乱,灵活,灵敏,摆动,一起一落,稳稳当当、上下纷飞,麻利,步伐矫捷、身轻如燕、敏捷 也有踢毽子的,他们步伐矫捷、身轻如燕、踢的非常多,接连不断。
林丽君的眼睛一刻不离开毽子,像被用绳子拴住一样。那毽子下来了,可总被林丽君踢上去,她脚上像装了弹簧一样。
林丽君一听台下的呐喊声,立刻来了劲。她集中注意力,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希望。
瞧,我班的“毽子王”踢得多轻巧,多自在,手脚轻快的她依然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小毽子上下飞舞着,像着了魔似的,如一只牵在脚上的小燕子快活地飞来回去,每当毽子快落地的一刹那,她总能敏捷地用脚一勾,接着又自在地踢了起来。
看,它在我眼前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就像一个调皮的娃娃正存心和我作对,我逐渐招架不住了,连连失利,再抬头看看老师那严肃的脸庞,我顿时变得不知所措,真是急得我满头大汗。 这时,妈妈走过来,拿起毽子,踢了起来。
毽子好像非常听妈妈的话。妈妈踢到哪儿,毽子就跟到哪儿,还不时地踢几个花键。
只要一有空闲,我就拿出来玩。毽子像听我的话一样,在我的脚上像小鸟一样忽高忽低,忽左忽右。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芭蕾舞基训笔记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