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一副对联,怎么写
对联怎么写,说来话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官室 、草木 、飞禽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如:“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应平仄相反。二是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对联中有一种形式叫“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上下联意思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的趣味性。成名于清末民初人称怪才的何淡如以广州方言俗谚“一头雾水不知宗”对唐诗名句“四面云山谁做主?”就很有特色。
2.收集一幅有趣的对联
历史上最经典有趣的对联大全1、诸葛亮联斥周瑜 相传,周瑜自命不凡, 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有目也是瞅(“瞅”应为古汉语的写法,左偏旁为“目”,右边为“丑”,因电脑没有此字,故作解释),无目也是丑,去掉瞅(同上解释)边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诸葛亮听罢略略一笑,即刻对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桥,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 听罢大怒,诸葛亮还是胜了一筹。
2、宦官自讨没趣。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仗势借酒醉出言道: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读来令人痛快。
3、唐寅嘲商人。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 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4、进退两难。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5、穷秀才改联抱不平。
从前有位富翁,父子花钱均买了“进士”,一年春节,为了炫耀门庭,贴出了这样一幅春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 对联贴出后,乡亲们很愤怒。有个穷秀才因无钱行贿,年年落榜,故在夜里将春联改了几个字,为: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6、郑板桥联辱知府。
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 横批:前程金修7、舒铁香讽李鸿章。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
一日,舒游黄鹤楼题一联于楼壁:同榜贵人多,饶他坐稳青牛,懒向人间谈道德 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难从天上觅神仙8、“混”、“球”联句。湖南军阀谭延铠一生的处世哲学集一“混”字,最后混到了国民党的行政院长,由于处世圆滑,又得了一个“水晶球”的绰号。
他死后,有人给他写了一副对联: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能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9、上下“凭”等。针对封建社会“上尊下卑”官气十足,有人戏一联:上司开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对对对 下级陈词达千言,始终嗯嗯嗯,噢噢噢 横批是:上下“凭”等10、王毅之接对联。
一年除夕,王家大门口对联几次贴出几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计,贴出一副对联: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对联不吉利就没人揭了。第二天凌晨,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为: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11、针砭人情冷暖。
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 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12、三国名人入对。四川内江有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有一联说景,实则谐音含三国六个人名: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在笼中,心思槽巢,狠关羽不得张飞13、乾隆出谜联。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与群臣猜谜,出一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相仿,既非家禽,又非 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
对东西南北摸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在场的纪昀道出谜底,为“猜谜”。14、“老”字没一点。
有个农民欠财主的债无法偿还,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是:借新账,还旧账,借账还账,账还账 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墙补墙 横批只写了一个“老”字(没有里面一“点”)。财主上门讨债见联,不觉诧异,自语道:“这横批的“老”字,说“考”又不象,说“老”又没有一点?”话音未落,只听农民说:“**(字)要是有一点,早就还你了。
15、郑板桥见联济贫,郑板桥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的对联是: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是:又是一年 郑板桥见联,忙令随从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户主得济含泪道谢。16、明代戏联。
男无假,女无真,为何无人嫌假 你不来,我不来,怎么不请自来17、“不如不说”与“何必多说”。清初,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
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主事听了心理不服,针锋相对答一下联:管官之官。
3.收集十副对联写一篇作文700字左右
这样的作文就是写中国春联的来源以及特点,有关的资料奉上,请参考:
一、对联的起源:
春联,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期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传统春联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现在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每幅春联都有横批。
二、举例:
1.碧野青蛙叫;黄山松鼠鸣。
2.丙辉觇瑞应;子庶庆丰登。
3.丙辉腾瑞气;子庶乐丰年。
4.苍松随岁古;子鼠与年新。
5.春潮传喜讯;鼠岁报佳音。
6.春风拂绿柳;灵鼠跳松青。
7.春燕鸣暖树;金鼠跳青松。
8.鹊语红梅放;鼠年喜气浓。
9.人欢为体健;鼠硕因年丰。
10.豕去呈丰稔;鼠来报吉祥。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我收集了一副对联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