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教孩子写字快
一是写字太早。许多父母三岁四岁就教孩子写字,幼儿园也把教、写字作为重要任务,孰不知写字可不是小事,它涉及到多种感觉的协调、平衡,以及肌肉的力量、精细动作等问题,由于大脑的这些机能发育还不成熟(感觉统合失调,大脑网络未形成),看似简单的写字实则与画画涂鸦、写数字是完全不同的。过早,孩子往往需要使出全身的劲才能写好一个字,笔迹也就非常重。而孩子的思维发育却非常超前,脑子里有一段话了,字却才写一两个,孩子无法加速动作,孩子只能放慢思维,时间一长,不但动作慢,思维也慢。听、说、读、写,这是大脑四大语言中枢发育的顺序,每一个中枢的成熟都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虽然不是连贯的,但也一定要顺着中枢发育的规律,任何提前都会产生恶果。
二是行为发育太差。现在独生子女一切都被父母替代了,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发展均被剥夺,延长或加重了感觉统合失调,导致统合障碍。比如儿童握持太少,就会出现感觉和精细动作太差,再如说哭笑太少,口腔肌肉缺乏锻炼,甚至语言表达差。儿童的思维发育是依赖动作的,太多父母喜欢剥夺孩子的行为发育,甚至一个13岁的孩子还在被喂饭!
三是橡皮擦综合症。由于儿童思维比动作快,缺笔、写错、漏写、跳字是正常的,可是老师、父母却不懂,要求用橡皮擦,写了擦,擦了写,经常把本子擦破,还停留在那个字上,孰不知儿童思维的流畅性比正确美观更重要,想像力比智力更重要,求标准求完美不单阻碍了思维的发育,也加重了动作的延缓。
四是儿童时间观念没建立。写得快写得慢在孩子看来是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如何改变?改变的重点其实首要是父母自己的教育行为,然后是亲子情感,最后才是写好字这个问题。
家长先来做写字游戏,如木、林、森,爸爸写十遍,妈妈写十遍,读秒记时,孩子一看也愿意来试一试,并给予适当奖励,他就知道了写得快与写得慢是不一样的。同时让孩子自己安排生活,绝不再包办,提高整体行动力,如果不从这里开始,一切方法都不会有什么效果。我建议多让孩子劳动,多干活,这样会好一些。
2.如何教孩子写字
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讲故事的时候,你指着每个字读给宝宝听。因为宝宝喜欢看故事书上的图片,也就跟着认字了。现在我家宝宝大了,我就鼓励他自己看、自己学,但仍离不开好的故事。
我在淘宝上买了个“点字书”,一个幼儿识字软件,里边有很多带漂亮插图的小故事,我家宝宝很喜欢。它带有声朗读,最主要的是有文字可供宝宝自学。遇到不会的点一下,除了发音、组词、还能一笔一划教宝宝如何书写。
我觉得这能帮宝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东西不能一知半解只学表面。像学字就不能只知道怎么读,还应学会怎么写,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宝宝入学后融入正规学习有好处,我家宝宝刚上学那阵就适应得很快。
3.如何教孩子写好字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汉字又是这种艺术的物质载体和重要的社会交往工具,写字教育还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字写得清楚、工整,能够加深尊重别人的修养。写得美观,能使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小学是基础教育,人的一生字写得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小学阶段。而小学时期把字写好了,就可以使学生受用一生。在小学时期如何想办法指导孩子]写好字,
一、激发兴趣。1.
故事激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以故事激趣是个好办法。自古至今有许多书法家练字的轶事趣闻,如:王羲之从小勤学苦练书法,终于成为杰出书法家的故事;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看到两晋古碑,在碑前观摩了三天才离开的故事
等等。在写字教学中,注意穿插讲述这些给人启迪的故事,于学生无疑能励志、激趣。2.
竞赛激趣。
经常开展写字竞赛,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但在写字竞赛中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评价要注意因人而异。我是采用分类评比法:即根据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按写字质量的好坏,把学生分成三类(优、良、一般),同类的学生写字水平接近,让他们和自己同类的伙伴开展竞赛,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发奖给以鼓励。3.
榜样激励。
二、指导方法。1、要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与规范的运笔方法。这是提高学生写字技能的基本保证,所以从学生一开始练字,我就很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但要注意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2、要立定门户,不要“见异思迁”。
所谓立定门户,即给学生选帖,我给他们选择的是简明易学的由卢中南编写的字帖。我认为字帖选得好,入门则快,否则事倍功半,甚至误入歧途。然而一经定帖,就不能朝令暮改、见异思迁,应教导学生“立定门户”,专心致志地“沉”下去临写,求得“入帖”。如果时颜时柳,时楷时行,时晋时唐,四面出击,结果只能将写字写不得不伦不类,正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3、要反复临摹,不要“走马观花”。
定帖后,应讲究临帖方法。不少学生初学书法,每天要临写几十个不同的字,一本字帖没几天就临完了,但如此“行云流水、走马观花”般地临写,收获甚微,一旦离开字帖,依然故我。这是临帖方法不对头所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写字是一种习惯培养,书写习惯既是行为动作,又是行为记忆。临帖的作用则是通过行为动作受范字运笔和结构的制约,来改变原来不良书写习惯,达到掌握某种字体结构和用笔的法则,逐渐养成新的书写习惯的目的。如果每天临写的都是不同的生字,字帖中范字在人的记忆中印象淡薄,一瞬即逝,这种“暂时记忆”如不加以复习、再记忆,就会很快遗忘。因此,我要求学生必须每天对相同的字进行反复临写,使范字在记忆中由“暂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只有这样,使他们才能获得重视范字的能力。4、要学会观察。不要"埋头写字"。
写字从感觉途径上说是一种视觉艺术。古今书法家大多倡导练字先练眼力。所以在写字指导中,我还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也即学会读帖。
一是写前观察。我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字的点画形态和结构布局的特点。学会"看"
例如学写"地"字。要让学生观察到"地"字中的土字旁和"土"字在写法上是不同的(一个是"提"
一个是"横");"食"字的最后一笔是"长点"而不是"横
等等。这种"看"就是写前的准备,写前观察越仔细,范字在头脑中的印象就越深刻,书写起来自然就准确,规范了。
二是写中观察。书写中我指导学生力求把范字点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清楚,在书写时做到眼到手到,不要写一笔,看一笔。在写字练习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有助于他们逐步养成严谨的学风,敏锐的眼力。
三是写后观察。即要求学生把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当即进行修改。学生在这样的比较中,就能不断提高观察力、审美力和书写能力。
总之,我在指导学生练字中,不让学生光"埋头"写字,更注重指导学生"抬头"读帖。这样,眼"读"越熟,心记越牢,手写起来才会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