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尼迪克特试剂的介绍
本尼迪特试剂,也称班氏试剂、本尼迪克试剂、本尼迪克试液,班乃德试剂或本尼迪特试剂,是一种浅蓝色化学试剂,为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
2.本尼迪克特试剂的本尼迪特试剂
本尼迪特试剂,也称班氏试剂、本尼迪克试剂、本尼迪克试液,班乃德试剂或本尼迪特试剂,是一种浅蓝色化学试剂。
本尼迪特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它与醛或醛(酮)糖反应也生成Cu2O砖红色沉淀。它是由硫酸铜、柠檬酸钠和无水碳酸钠配置成的蓝色溶液,可以存放备用,避免斐林溶液必须现配现用的缺点。
反应原理:
柠檬酸钠和Cu2+生成铬离子,此铬离子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
配置:
173克柠檬酸钠和100克无水碳酸钠溶解于800毫升水中。再取17.3克结晶硫酸铜溶解在100毫升水中,慢慢将此溶液加入上述溶液中,最后用水稀释到1升,当溶液不澄清时可过滤之。与还原糖反应加热生成红黄色沉淀。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班氏试剂)的区别: (1)其配方与斐林试剂不一样,其配方为:
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
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
③把溶液倒入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2)其反应原理与斐林试剂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应生成Cu(OH)2,Cu(OH)2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本尼迪特试剂中Cu(OH)2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OH-,与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时,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Cu(OH)2与还原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产生Cu(OH)2,Cu(OH)2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本尼迪特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碳酸钠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OH-数量有限,与CuSO4溶液混合后产生的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4)本尼迪特试剂与斐林试剂只适用于还原性糖(如葡萄糖)的鉴定,不用于非还原性糖(如蔗糖)的鉴定。
当然,无论用本尼迪特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Cu(OH)2与醛基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两者反应现象一样,这就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3.本尼迪克特试剂的本尼迪
史丹利·罗斯特·本尼迪(Stanley Rossiter Benedict)(1884年3月17日-1936年12月21日) ,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是美国著名的化学家。1911年,他发现了本尼拉特,其功能在于检验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并借此检查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糖分。
4.斐林试剂和本尼迪克特试剂有什么区别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的区别 (1)班氏试剂的配方与斐林试剂不一样,其配方为: 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 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 ③把溶液倒入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2)其反应原理与斐林试剂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应生成Cu(OH)2,Cu(OH)2和可溶性林本宇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Cu(OH)2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OH-,与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时,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Cu(OH)2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产生Cu(OH)2,Cu(OH)2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碳酸钠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OH-数量有限,与CuSO4溶液混合后产生的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4)班氏试剂与斐林试剂只适用于还原性糖(如葡萄糖)的鉴定,不用于非还原性糖(如蔗糖)的鉴定。 当然,无论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Cu(OH)2与醛基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两者反应现象一样,这就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满意请采纳
5.本尼迪克特试剂的如何鉴定
首先,将需测试的样本溶解于水中,加入少量的班氏试剂,摇匀后将此混合物在沸水中加热。反应时间约为3分钟。如果测试样本是还原糖,混合物中会形成砖红色的沉淀物。这是因为还原糖会将硫酸铜中的二价铜离子(Cu2+)还原成一价铜离子(Cu+),并以氧化亚铜(Cu2O)的形式沉淀出来。如果溶液中还原糖含量较低,产生的氧化亚铜便会相应减少,因此试验后可能只会出现绿色、混浊的黄色或橙色沉淀物。
鉴定还原性糖过程
1 取一支试管,注入2mL待测样品
2 向试管内注入2mL本尼迪克试剂
3 将这支试管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分钟左右。
4 观察溶液颜色
结果
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呈阴性
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呈阳性
6.本尼迪克特试剂的本尼迪特试剂
本尼迪特试剂,也称班氏试剂、本尼迪克试剂、本尼迪克试液,班乃德试剂或本尼迪特试剂,是一种浅蓝色化学试剂。
本尼迪特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它与醛或醛(酮)糖反应也生成Cu2O砖红色沉淀。它是由硫酸铜、柠檬酸钠和无水碳酸钠配置成的蓝色溶液,可以存放备用,避免斐林溶液必须现配现用的缺点。
反应原理:
柠檬酸钠和Cu2+生成铬离子,此铬离子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
配置:
173克柠檬酸钠和100克无水碳酸钠溶解于800毫升水中。再取17.3克结晶硫酸铜溶解在100毫升水中,慢慢将此溶液加入上述溶液中,最后用水稀释到1升,当溶液不澄清时可过滤之。与还原糖反应加热生成红黄色沉淀。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班氏试剂)的区别: (1)其配方与斐林试剂不一样,其配方为:
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
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
③把溶液倒入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2)其反应原理与斐林试剂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应生成Cu(OH)2,Cu(OH)2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本尼迪特试剂中Cu(OH)2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OH-,与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时,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Cu(OH)2与还原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产生Cu(OH)2,Cu(OH)2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本尼迪特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碳酸钠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OH-数量有限,与CuSO4溶液混合后产生的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4)本尼迪特试剂与斐林试剂只适用于还原性糖(如葡萄糖)的鉴定,不用于非还原性糖(如蔗糖)的鉴定。
当然,无论用本尼迪特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Cu(OH)2与醛基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两者反应现象一样,这就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7.本尼迪克特试剂的如何鉴定
首先,将需测试的样本溶解于水中,加入少量的班氏试剂,摇匀后将此混合物在沸水中加热。
反应时间约为3分钟。如果测试样本是还原糖,混合物中会形成砖红色的沉淀物。
这是因为还原糖会将硫酸铜中的二价铜离子(Cu2+)还原成一价铜离子(Cu+),并以氧化亚铜(Cu2O)的形式沉淀出来。如果溶液中还原糖含量较低,产生的氧化亚铜便会相应减少,因此试验后可能只会出现绿色、混浊的黄色或橙色沉淀物。
鉴定还原性糖过程1 取一支试管,注入2mL待测样品2 向试管内注入2mL本尼迪克试剂3 将这支试管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分钟左右。4 观察溶液颜色结果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呈阴性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呈阳性 。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本尼迪克特试剂英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