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拼音yi的格式是什么样式的
汉语拼音yi的格式如下:
y占中下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右斜,第二笔左斜,第二笔要长。i占上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点。
yi在汉语拼音中属于整体认读。一般是指添加一个韵母后读音仍和声母一样(或者添加一个声母后读音仍和韵母一样)的音节(yuan比较特殊),也就是指不用拼读即直接认读的音节,所以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读出。
16个整体认读音节分别是:zhi 、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 、yun、ying。发音口形舌位不好掌握,把这16个音节当做整体来读。
扩展资料
韵母笔顺笔画:
ɑ:占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左半圆,第二笔竖右弯。
o:占中格,由一笔写成。
e:占中格,由一笔写成,从中间起笔。
i:占上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点。
u:占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右弯,第二笔竖。
ü:占上中格,由四笔写成,第一笔竖右弯,第二笔竖,第三笔点,第四笔点。
2.拼音“yi”都有哪些字
一 乙 已 义 亿 弋 以 刈 忆 艺 失 仪 台
仡 议 伊 衣 圯 夷 钇 亦 屹 异 医 沂 诒
佁 矣 苡 佚 呓 役 抑 译 邑 依 祎 宜 怡
迤 饴 佾 峄 怿 易 绎 诣 驿 择 咿 咦 姨
荑 贻 舣 蚁 奕 弈 疫 羿 轶 眙 胰 酏 倚
悒 挹 益 谊 訑 猗 铱 痍 移 埸 翊 翌 逸
诒 壹 揖 遗 椅 焱 颐 意 溢 缢 肄 裔 漪
疑 旖 瘗 蜴 毅 熠 镒 噫 錡 劓 殪 燚 薏
嶷 翳 翼 臆 黟 彝 癔 镱 繶 瀷 懿
3."yi"的拼音字有哪些
1. 一:一定 [ yī dìng ]
2. 乙:乙酸 [ yǐ suān ]
3. 艺:文艺 [ wén yì ]
4. 忆:回忆 [ huí yì ]
5. 以:以后 [ yǐ hòu ]
6. 弋: 游弋 [ yóu yì ]
7. 亿:亿万 [ yì wàn ]
8. 意:意义 [ yì yì ]
9. 已:已往 [ yǐ wǎng ]
10. 宜:相宜 [ xiāng yí ]
一、含有拼音yi的诗句:
1.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释义: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2.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 唐 · 王维《终南山》
释义: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3. 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 唐 · 牛殳《琵琶行》
释义:现在才知道此种演奏技艺其他地方是没有的,人间做很多事都是靠一双巧手而为。
4.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南北朝 · 佚名《木兰诗 / 木兰辞》
释义: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
5.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汉 · 曹操《观沧海 / 碣石篇》
释义: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二、含有yi的成语:
1. 武艺超群 [ wǔ yì chāo qún ]
释义:武艺:武术上的本领。 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
2. 亿万斯年 [ yì wàn sī nián ]
释义:斯:语助词,无义。亿万年。形容长远的年代。旧时多用于祝国运绵长。
出处:《诗经·大雅·下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3. 事不宜迟 [ shì bù yí chí ]
释义: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
4. 诗情画意 [ shī qíng huà yì ]
释义: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出处:清·毛祥麟《墨余录》:“诗情画意;尚可言传;惟此一片深情;当于言外领味。”
5. 一言为定 [ yī yán wéi dìng ]
释义: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贾琏笑道:‘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4.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怎么写
小学一年级的拼音在四线格里的写法如下:
拼音字母,有的占一格,有的占两格,有的占三格,注意各个字母在四线格里的位置。
例如a、o、e、u、ao、ou、er、an、en、un、m、n、x、r、z、c、s、w都是占一格的拼音;
i、ü、ai、ei、iu、ie、üe、iu、ün、ang、eng、ing、ong、b、p、f、d、t、l、g、k、h、q、zh、ch、sh、y、zhi、chi、ri、zi、ci、si、yi、yu、ye、yue、yuan、yin、yun、ying是占两格的拼音;
j是占三格的拼音
扩展资料: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这个草案共有31个字母,其中有5个新字母(无点的i;长脚的n;带尾的z,c,s),以便实现“一字一音”,不用变读和双字母。草案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的讨论,甚至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