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呼的由来
呼姓,姓氏之一。该姓氏可能是起源于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中的部落因属以部落名称的汉化时而得此姓。
第一个渊源
源于匈奴族,出自古代匈奴族呼衍儿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匈奴四族呼衍氏,入中国改为呼延氏”。在史籍《汉书》中也提及“匈奴四族有呼延氏。” 古代匈奴族呼衍部落以部落名称为姓氏,称呼衍儿氏,为古代匈奴族四大贵族姓氏呼延儿氏、卜氏、兰氏、乔氏之一。相传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讨伐,呼氏家族首领呼百彦(可能百彦是音同字不同)率兵相助。从东汉末期及魏、晋、南北朝、唐、宋朝时期逐渐迁入中原后,随汉族习惯,改为汉字复姓呼延氏。 后匈奴呼延氏族人因避封建王朝之祸难,逃迁到陕西地区(一说逃往北国投亲避难),省文简化为单姓呼氏。
第二个渊源
源于鲜卑族,出自古代鲜卑族呼衍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汉书》的记载,呼延为古代鲜卑族姓氏之一,按唐朝学者颜师古的注释,即今天所称的呼延氏。后鲜卑呼延氏族人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呼氏者。 呼延氏有部分族人融于回回民族,故回族中亦有呼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三个渊源
源于满族,出自古代女真族呼伦觉罗部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呼伦觉罗氏,满语为Hulegiolo Hala。呼伦,满语为“十小斗粮”之意,是善于务农的觉罗。世居黑龙江、叶赫(今吉林梨树)、辉发(今吉林辉南)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呼氏、赵氏。 ②满族瑚呼氏,满语为Huhu Hala,瑚呼满语为“酒麴”之意,世居虎尔哈乌拉(今黑龙江牡丹江),后改汉字单姓为呼氏。
第四个渊源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古代达斡尔族达呼哩部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达呼哩氏,世居黑龙江地区,后有满族亦用其姓氏,后改汉字单姓为呼氏。
第五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八旗通志》记载: ①蒙古族呼吉雅氏,蒙语为“儿子的命运”之意,其汉姓有为呼氏者。 ②蒙古族呼克苏勒氏,蒙语为“祭祀司仪”之意,其汉姓有为呼氏、傅氏者。 ③蒙古族呼勒都氏,蒙语为“冻”之意,据说是奥矣·毛都氏的一个分支,其汉姓有为呼氏、傅氏者。 ④蒙古族呼和淖如得氏,蒙语为“青色的湖”之意,其汉姓有为呼氏、何氏、和氏者。 ⑤蒙古族呼和绍布氏,蒙语为“青色的大鸟”之意,其汉姓有为呼氏、和氏、傅氏者。 ⑥蒙古族呼勒都古德氏,蒙语为“冰雪中的雄鹰”之意,其汉姓有为呼氏、胡氏、董氏者。 ⑦蒙古族呼热特氏,亦称呼热图氏,蒙语为“长寿”之意,其汉姓有为呼氏、袁氏者。 呼延复姓的族人多在山西,不过,其中有一支迁到陕西后改姓单字“呼”氏。呼氏有部分族人后来在元朝初期融于回回民族,故回族中亦有呼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2.满族八旗现在都姓什么
满族汉字姓氏简述1.满族姓氏数量 满语称姓氏为哈拉(hala )“哈拉”为满语,汉译就是“姓氏”。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载了645个姓,《皇朝通志.氏族略》又增补了33个姓。刘庆华先生又从各地方志、满族各氏族家谱、碑铭、有关图籍、走访调查全国各地满族老人及全国各地满族同胞来信来函提供的姓氏资料等,又集得官书外满洲八旗姓氏315个,至此,满洲八旗姓氏可考者共993个。
其中不含满洲八旗内的蒙古、各类汉、高丽姓氏。2.“改姓”并不是始于清朝灭亡 满族先世冠以汉姓早在靺鞨、渤海时期就已经有记载,金朝中后期和清末民初是盛行时期。
清朝中期冠汉姓就有出现,《清稗类钞》中记载:乾隆皇帝多次告诫满族人要保持“国语骑射”,“对满洲旧族,有命名如汉人,以钮祜禄氏为郎者,深鄙之,恐忘本也”。但是,此风并未禁止得了,反而越来越盛行。
满族姓氏研究专家刘庆华先生认为:通常所说的“满族冠汉姓”之语不确,称为汉字姓较为妥当。其理由,一是现满族中的图、德、大、暴、呼、阿、恒、布、西、肇、仓、海等姓氏为汉族所无,二是满族中的沮特赫氏简姓温,富察氏简姓富,赫舍哩氏简姓赫,宁古塔氏简姓宁,那木都鲁氏简姓那等等,这些简称姓氏,虽然汉族姓氏中亦有,但却不是汉姓,而是原满族姓氏的简称。
3.清亡后的皇族姓氏 清亡后,皇族并没有都改姓。溥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户口本上仍然写的是“爱新觉罗溥仪”。
1990年代我在北京上大学,同学中有爱新觉罗氏,学籍上就是“爱新觉罗恒某”,同学和老师有时候称呼他的名字“恒某”,有时候昵称为“爱新”,反正除了点名都没有称呼全名过,都觉得6个字拗口。皇族在清亡后,多以“金”为汉字姓氏,因“爱新”在满语中就是“金”的意思。
还有以赵、罗、艾、肇、毓、骆等为姓氏的。满族汉字姓氏的规律1.沿用金代旧姓。
满族的先人冠以汉字姓从文献中看盛行于渤海国及金代时期,到清代盛行冠汉字姓时,有些就是沿用金代所冠之姓。如完颜氏在金代冠以王姓,至清代仍冠以王姓;清代的伊喇氏,就是金代的移剌氏,冠以刘姓;清代的尼玛哈氏,就是金代的尼忙古(亦写作尼庞古)氏,金代冠以鱼姓,清代冠以俞或于姓(音同字异);金代的温迪罕氏,即清代的温特赫氏,同冠以温姓;金代的女奚烈氏,即清代的钮祜禄氏,同冠以郎姓;金代的徒单氏,就是清代的都善氏,同冠以杜姓。
2.谐音取姓。即依满族的多音节姓氏,取其中一个音节作为姓氏,或与某汉姓音相近而取以为姓,或数音节相切求其相近汉字作为姓氏。
如“他塔拉切音为唐”(《他塔拉氏家谱》重修序)。瓜尔佳,“切音为关”(《吉林他塔拉氏家谱》),或“瓜尔佳即关姓之转音耳”(《黑龙江库雅喇氏宗谱》满洲氏族渊源考),由此而冠以关姓。
达尔充阿氏冠以戴;墨勒哲埒冠以葛;乌勒锡氏冠以呼;墨克勒氏冠以孟;锡玛喇氏冠以纪;布雅穆济氏冠以阎;都勒氏冠以杜;西克特哩氏冠以西;栋鄂氏冠以董;倭彻赫氏冠以魏;辉和氏冠以何;富察氏冠以富;舒穆禄氏冠以徐、舒、宿等;赫舍哩氏冠以何、赫等;乌苏氏冠以吴;叶赫那拉氏冠以叶、那等;敖济氏冠以敖;布尔察氏冠以卜;文札氏冠以文;奇德哩氏冠以祁;珠锡哩氏冠以朱;恒吉哩氏冠以恒;佟佳氏冠以佟、董;马佳氏冠以马等。在满族改为汉字姓氏中,这种情况是最多的。
3.以父祖辈的名字为姓氏。以父祖之名字为姓氏,从资料中看,可能是满族入关后出现的情况,往往取名字的第一个字作为本家族的姓氏。
西林觉罗氏的四世祖鄂拜,在康熙初年官国子监祭酒,其子孙俱以鄂为姓,如鄂尔泰、鄂容安、鄂实、鄂津等等。礼部尚书顾八代,本姓伊尔根觉罗氏,因其父名顾纳禅,其子孙即取顾为氏,如顾苏、顾俨、顾琮等等。
4.译义求相近字为姓氏。根据满语姓氏的含义,以求相近之汉字或汉姓作为姓氏。
如巴颜,汉译为富有之意,故取富字为姓;倭赫,汉译为石头,即取石字为姓;沙拉,汉译为边角之边,即取边字为姓;哈斯呼,汉译为左右之左,即以左字为姓;毕拉,汉译为江河的河,故求与河音相同之何字为姓;阿克占,汉译为雷电之雷,即取雷字为姓;敖托,汉译为槽盆(即整木制的槽盆),取其音相同之曹字为姓;萨察,汉译为盔甲之盔,而取音同之隗字为姓;尼玛哈,汉译为鱼,取其音同之于或俞字为姓等等。5.复用原汉姓。
早期加入满族共同体的汉族人,由于受满族文化的影响,基本满化,因此,在姓氏上,也慕效满族的多音节姓氏,就在自己原姓后加上“佳”字或“尔佳”字。清末文廷式认为“凡满洲人姓马佳、王佳、李佳等字皆借用作家”。
“虽奉旨不许妄增,然莫能禁也”(《纯常子枝语》载)。后来满族盛行冠以汉字姓时,这些人又去掉“佳”或“尔佳”字,而复姓其原姓氏。
如孙尔佳氏姓孙;郑佳氏姓郑;崔佳氏姓崔;庞佳氏姓庞;苏尔佳氏姓苏;蒋佳氏姓蒋;范佳氏姓范;姜佳氏姓姜;陈佳氏姓陈;方佳氏姓方;丰佳氏姓丰等等,在满族姓氏中此类姓氏有八十余姓。6.明朝所冠姓氏的沿用。
15世纪后,明朝对女真人首领多有赐姓,除赐李姓居多外,尚有张、郭等姓氏,这对下层女。
3.满族八旗哈思呼氏是什么旗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哈思呼氏,亦称哈斯虎氏,满语为Hasihu Hala,汉义“左”,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清朝中叶以后即冠汉姓为左氏。
正白旗姓氏 哈思琥氏
图门氏、亨奇勒氏、韩楚哈氏、瑚琥氏、哈尔吉氏、洪达理氏、胡锡氏、何齐拉氏、桓泰氏、瑚尔哈苏氏、恒吉理氏、杭佳氏、瑚尔泰氏、洪果奇氏、哈巴氏、洪衮氏、哈尔拉氏、瑚塔氏、浑达奇氏、瑚鼎氏、瑚佳氏、瑚图理氏、瑚图氏、韩楚氏、瑚尔佳氏、瑚尔哈喇氏、黑赫穆氏、哈苏理氏、哈萨喇氏、哈思呼理氏、瑚德勒氏、瑚鲁氏、哈思琥氏、鹤尔苏氏、赫哲氏、哈尔塔喇氏、和尔氏、赫鲁克氏、海佳氏、黄古台氏、都拉格尔齐氏、耿音氏、郭尔罗特氏、郭尔罗斯氏、公吉喇特、龚吉尔氏、功格喇普氏、龚吉特氏、精奇理氏、觉禅氏、济礼氏、吉鲁氏、精吉氏、嘉普塔喇氏、贾佳氏、姜佳氏、嘉哈玛氏、嘉穆瑚氏、嘉瞻氏、济拉喇氏、吉礼图氏、济喇敏鄂玛特氏、济鲁特氏、江吉氏、精吉集氏
正白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就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此后清代就成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 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清末代皇后婉容(达斡尔族)都是正白旗人
4.满族姓氏解释
一、付氏老姓:
1、付特哈氏(Furha Hala)本赫哲姓氏,见于《八旗满洲姓氏通谱》,又作富勒哈、伏尔哈,后改汉字姓富、付、杨。
2、富尔库鲁氏(Fulkulu Hala)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富勒库噜,世居松花江,后改汉字姓付、富、瑞等。著名人物有:云骑尉安奇。
3、富察氏(Fuca Hala)郡望:满洲。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傅察”,“富尔察”。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蒲察。金旧姓“蒲察”,以部为氏。详见《满族八大姓》。名人:富察额色黑, 富察额师泰, 富察托庸。文献:沙济富察氏族谱, 沙济富察氏宗谱。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富、傅、付氏。
--------------------------
二、韩氏老姓:
1、哈思呼哩氏(Hacihuri Hala)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伯都讷。锡伯族姓氏亦有哈思呼理,世居不详,后改汉字姓韩、哈等。
2、韩尔佳氏(Hanrgiya Hala)北京市满族有此姓,世居不详,后改汉字姓韩。
3、韩佳氏(Hangiya Hala)见于《八旗满洲姓氏通谱》,世居不详,后改汉字姓韩。
4、韩氏(Han Hala)本汉族(尼堪、抚顺尼堪)姓氏,见于《八旗满洲姓氏通谱》,世居中后所、沈阳,著名人物有:云骑尉韩大。
5、韩氏(Han Hala)本朝鲜姓氏,见于《八旗满洲姓氏通谱》,世居易州、开城府,著名人物有:开国勋臣韩云、韩尼兄弟。
6、罕吉拉锦氏(Hangilajin Hala)北京市满族有此姓,世居不详,后改汉字姓韩。
7、罕扎氏(Hanja Hala)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语“廉洁、清洁”, 世居巴颜和罗地方,后改汉字姓韩,著名人物有:云骑尉台弼图。
8、翰颜氏(Hanyan Hala)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赫林台、嫩河(黑龙江省嫩江市附近)等地,后改汉字姓韩。
9、吉喇特氏(Gilate Hala)本蒙古姓氏,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察哈尔,后改汉字姓韩。著名人物有:二等子班第思奇普。
10、金米特氏(Ginmte Hala)北京市满族有此姓,世居不详,后改汉字姓韩。
11、卡格依尔氏(Kageyir Hala)本鄂伦春姓氏,后改汉字姓韩。
目前满洲族基本上使用了汉姓,如:爱新觉罗(肇、金、罗、德、洪、依、海、艾、铁)、依尔根觉罗(赵)、佟佳(佟) 、瓜尔嘉(关、白、汪、鲍)、马佳(麻、马)、盛佳(沈)、兀扎喇(吴、乌)、委赫(石)、富察(富、傅)、索卓罗(索)、纳喇(那、南)、宁古塔(宁、刘)、赫叶勒(何、赫)、尼玛察(杨)、良嘉(粱)、果尔勒斯(高)、舒穆禄(舒、宿)、钮咕噜(纽、郎)、齐佳(齐)、喜塔拉(祖、图、希)、他塔喇(唐)、完颜(汪、王、完)、西林觉罗(鄂)、鄂佳(鄂)、扎库塔(张)、库雅喇(胡)、阿克占(雷)、扎思乎里(贾)、萨科达(仓)、徒萨(徒)、宏佳(宏)、锁吉(锁)、鄂托(曹)、沙垃(沙)、库奔(库)、惠何(惠)、英佳(英)、洪额奇(洪)、伊喇厘(李)、墨尔迪勒(孟)、白额吉吉特(白)、文扎(文)、巴约特(高、巴)、万琉哈(万)、朱舍狸(朱)、郭洛奔(郭)、乌苏里(武)、伊图玛(伊)、余乎鲁(余)、尼玛哈(于、俞)等等。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满洲族姓氏辑录
5.有“呼”这个姓吗
一、寻根溯祖
1、源出于匈奴。古代匈奴族呼衍部落以部落名为姓,称呼衍氏
为古代匈奴族四大姓之一。东晋时,呼衍部落进入中原后,改为呼
延氏。
2、为鲜卑族姓氏之一。
3、晋代时有稽明楚被赐姓呼延。
二、郡望分布
呼延复姓的人多在山西,其中有一支迁到陕西后就改姓呼了。
呼延复姓望族居安定、新蔡。
安定郡:汉武帝时置郡。相当于甘肃省平凉地区的一部分及宁夏
西部。治所是高平,相当于现在宁夏省固原县。
新蔡郡:晋惠帝时将汝阳郡分出一部分置新蔡郡,相当于现在河
南省新蔡县一带地区。
呼延灼,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祖籍河东人氏,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法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因其善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故人称“双鞭”呼延灼。
呼延灼上梁山的缘由:
梁山义军为救柴进,打破高唐州,杀了奸臣高俅的侄子高廉,高俅闻信大惊,上奏徽宗举荐呼延灼带兵征剿梁山,徽宗准奏,并赐呼延灼名马“踢雪乌骓”。呼延灼奉旨,带领副将韩滔、彭汜率连环马军出征梁山,阵前交锋不胜则放出连环马大败梁山军将。汤隆献钩镰枪之计,宋江使时迁盗甲请徐宁上山教使钩镰枪大破连环马。呼延灼单骑败走青州以图报复,于路夜宿桃花山下,被李忠、周通盗走宝马。至青州见慕容彦达,知府命其率兵征剿境内桃花、二龙、白虎三山,答应功成后助其官复原职。呼延灼攻打桃花山,寨主李忠不能敌,求救于二龙山,鲁智深、杨志、武松来援,呼延灼与鲁、杨二人交锋不分胜败,带兵回城并于城下走马活擒白虎山寨主孔明。其弟孔亮败走途中遇武松,听其义赴梁山求救,宋江带兵下山,设计擒得呼延灼,呼延灼感其义气归降山寨,献计打破青州,三山聚义,众好汉同归水泊。英雄排座次呼延灼为百单八将之八,成为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四。
呼延灼的结局:
梁山全伙受招安后, 呼延灼参与了平定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的全过程,曾力擒辽帅兀颜光之子兀颜延寿,平南归京后被授予御营指挥使,每日随驾操练。后领大军,破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出军杀至淮西阵亡殉国。一说为救宋高宗,八十岁与金兀术大战,不敌,马陷吊桥被金兀术斧劈马下(说岳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