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卧繁体字怎么写
1. 读音:wò
2. ”卧“字的繁体字: (卧 | 卧)
3. 组词:
卧海 卧碑 卧镇 卧甲 卧隐 卧翻
卧射 幄卧 卧理 卧伏 卧蚕 卧房
仰卧 吟卧 硬卧 卧起 卧瓜 卧游
安卧 卧倒 卧内 卧吹 卧病 卧疾
卧鱼 卧轨 卧揖 卧底 卧酪 卧兔
卧辙 卧椅 卧护 被卧 踣卧 侧卧
倒卧 顿卧 恶卧 伏卧 俯卧 酣卧
4. 释义:
1.睡倒,躺或趴:~倒、~铺、~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
2.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3.坐
5. 出处及用法
【动】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同本义〖lieproneupon〗
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
一生伏案卧。——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躺;卧而不眠〖lie〗
弛然而卧。——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卧听风吹雨。——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陆游《示儿》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
卧冰(卧于冰上。古孝子卧冰事母的故事);
卧碑(规矩。原指明清两代在明伦堂立的石碑,上面刻着约束生员的条文);
卧佛(横卧的佛像。即释迦的涅槃像);
卧治(躺着治事。指无为而治);
卧理(躺着理事。同“卧治”);
卧苫枕块(卧于草垫上,以土块作枕头。指人子守父母之丧而言。同“寝苫枕块”);
卧甲(不解甲而卧。有枕戈待敌之意)
眠,睡〖sleep〗
暮卧则梦闻。——《论衡·订鬼》
又如:卧不安席(睡不安宁。形容心事重重);卧处(指睡卧起居;寝卧之所);卧起(寝卧和起身。多指日常生活诸事);卧榻之侧(床铺旁边。比喻距离很近或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倒伏;横陈〖fall〗
长桥卧波。——唐·杜牧《阿房宫赋》
横卧一楫。——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卧辙(卧于道路上阻止行车。后用作挽留去职官吏的用语);卧骨(谓死于沙场);卧翻(将牲兽翻倒)
舍弃〖abandon〗。如:卧鼓(将战鼓弃置不用,使之废卧地上,表示时局清平无战事)
燠,暖〖heat〗
屈木为棬,以张生绢袋子,滤热乳,著瓦瓶子中卧之。——《齐民要术》
又方言,专指用开水煮熟鸡蛋。如:卧个鸡子儿
隐居〖liveintheseclution〗。如:卧云(卧于高山云海深处。比喻隐居);卧隐(隐居);卧龙(喻隐居或尚未崭露头角的杰出人才);卧龙凤雏(指诸葛亮与庞统。后引申指未为世用的英才)
伏藏〖hide〗。如:卧虎(伏藏的虎);卧龙(卧睡之龙);卧蛋(替强盗提供线索的人)
停息〖stop〗。如:卧鼓(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
趴伏〖crouchdown〗
卧右膝。——明·魏学洢《核舟记》
【名】
寝室〖bedroom〗。如: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比喻自己的地盘不容许别人插足);卧内(卧室、内室)
2.室字的繁体怎么写
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到”和“倒”的本字,表示倒卧、躺下。室,甲骨文(宀,房屋)(至,躺下),表示倒卧睡觉的房屋。造字本义:夫妻的卧房,即正屋。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宀,房屋)(两个连一起倒卧的人)(二,夫妻俩),用“二”强调夫妻共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至”写成。在古代,妻子住的屋子叫“室”,妾住的屋子叫“房”。
3.“曲”的繁体字怎么写
“曲”的繁体字这样写:曲。
曲
[ qǔ ]
1.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话。
2.歌的乐调:~调(diào)。~谱。异~同工。~高和(hè)寡。
[ qū ]
1.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笔(a.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b.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肱而枕。~尽其妙。
2.不公正,不合理:~说。~解(jiě)。委~求全。
3.弯曲的地方:河~。
4.偏僻的地方:乡~。
5.姓。
6.“曲”的简化字。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霉。
“曲”还可以组词为:弯曲,歌曲,曲调,乐曲,曲目,戏曲。
弯曲[ wān qū ]
不直
歌曲[ gē qǔ ]
合乐的词曲
曲调[ qǔ diào ]
1.指歌曲。
2.歌曲或戏曲的调子。
乐曲[ yuè qǔ ]
音乐作品
曲目[ qǔ mù ]
剧本或歌曲目录。 亦指歌曲和其他音乐作品等的名目。
4.炯繁体字怎么写
该字即为“炯”字的繁体字。
炯[jiǒng]
一、基本释义:
光明,明亮:~心(心地光明)。~介。~戒。~然。
二、组词:
1. 炯介[jiǒng jiè]
光明正大。南朝 宋 颜延之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诗:“存没竟何人?炯介在明淑。” 唐 皎然 《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四十二韵》:“ 颜生 炯介士,有志不可越。”
2. 炯尔[jiǒng ěr]
明显貌。唐 柳宗元 《披沙拣金赋》:“欲盖而彰,炯尔见素,不索何获,遂昭然而发蒙。”
3. 深炯[shēn jiǒng]
形容目光深邃而明亮。茅盾 《复杂而紧张的生活、学习与斗争上》:“﹝作者﹞没有观察人生的一副深炯眼光和冷静头脑。”
4. 炯朗[jiǒng lǎng]
明亮;光亮。晋 张华 《瑰材枕赋》:“何众文之炯朗,灼鯈爚而发明。”
5. 炯冷[jiǒng lěng]
闪烁而带有寒意。唐 温庭筠 《遐水谣》:“犀带鼠裘无暖色,清光炯冷黄金鞍。”
5.午的繁体字怎么写
答案:繁体字为:午
午
详细释义
通“仵”。违反
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礼记·哀公问》
朝臣舛午。——《汉书·刘向传》
通“迕”。抵触,相遇
视可午其军、取其将…若是则为利者不攻也。——《荀子·富国》
纵横相交
度尺而午。——《仪礼》。郑玄注:“一纵一横曰午。”
又如:午午(交错杂沓的样子);午道(纵横交贯的要道);午贯(十字形交叉贯穿);午割(交叉切割)
(象形。本义:御马索)
同本义
[甲骨文“午”字]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地支的第七位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午曰敦羊。——《尔雅》
用以纪月。即农历五月
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说文》
用以纪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谪。——《左传》
用以纪时,即十一时至十三时;正午,白天十二时
午战于彼。——《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时已过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午枕(午睡);午牌(午时);午晌(晌午);午炮(正午的号炮);午火(正午烈日);午天(中午);午斋(中午的斋食);午暑(中午的暑气);午漏(午时滴漏);午际(午初);午上(中午前);午潮(正午的潮水);午茶(午饭后的茶水)
十二肖属马,因亦为马的代称 。
如:午日三公(马)
干支逢五日午。亦特指五月初五 。
如:端午;重午;午月(五月);午节(端五节)
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午为正南,因以为南方的代称 。
如:午上(南方的上空)
组词
午睡 正午 上午 午间 下午午觉 中午 午时 午休 傍午亭午 端午 午前 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