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的律字怎么写
拼 音 lǜ
部 首 彳 笔 画 9 五 行 火了 五 笔 TVFH
基本释义
1.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
2.约束:~己。
3.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4.旧诗的一种体裁:~诗。
5.姓。
相关组词
纪律 律师 法律 律动 规律 旋律 七律 律宗 定律 节律韵律 诗律 律令 禁律
2.“南”字篆书怎么写
一、“南”字篆书写法如下:二、释义:[ nán ]1、方向。
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针。
~方。2、指中国南方:~货。
~味。[ nā ] 〔南无〕梵语音译词。
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阿弥陀佛。
无(mó)。三、相关组词:南瓜 南京 南北 河南 南面 南边 江南 南方 华南 南极 岭南 济南 南齐 中南 南无 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南”是“喃”的本字;而“諵”是“喃”的异体字。
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简体甲骨文字形对“舟”的误写。南,甲骨文 (像系挂的绳结 ) (舟,木船),表示用于水上祭祀、系吊于舟中的小鼓。
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流行于闽越水域的船上吊鼓,祭祀时用来伴奏巫师的说、唱、颂、念。文言版《说文解字》:南,艹木至南方,有枝任也。
从 ,声。,古文。
白话版《说文解字》:南,草木到了南方,则花繁叶茂,有枝茎可胜任。字形采用“ ”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南”字。二、词组释义:1、中南[zhōng nán] 一般包括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五省区。
广义的还包括河南、江西两省。2、南胡[nán hú] 二胡,因原先流行在南方得名。
3、南戏[nán xì] 古典地方戏的一种,南宋初年形成于浙江温州一带,用南曲演唱。到明朝演变为传奇。
也叫戏文。4、南乐[nán yuè] 南音5、南无[nā mó] 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3.律字笔画顺序怎么写
笔画数:9;
部首:彳;
笔顺:撇撇竖折横横横横竖
律 lǜ
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约束:律己。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旧诗的一种体裁:律诗。
姓。
4.南的草书怎么写
南的草书各写法如下:
扩展资料: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它出现较早,从汉代初期,书写隶书时有时才“草率”地书写而形成的,由于汉章帝喜好草书,因此被称为“章草”,是一种隶书草书。章草字字独立,接近于行草,但对难写之字简化不多,书写不变。
后来楷书出现,又演变成“今草”,即楷书草书,写字迅速,往往上下字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每个字一般也有简化的规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时不易辨认。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草书称为今草。
今草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楷书的部首采用简单的草书符号代用,代入繁体楷书中(尽管草书出现得不比楷书晚),往往许多楷书部首可以用一个草书符号代用,为了方便,字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较难辨认。草书符号的整理可以查阅《标准草书》。
到唐朝时,草书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因此演变成为“狂草”,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经减弱,成为一种艺术作品,讲究间架、纸的黑白布置,是否让人能认清写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在狂草中,有“词联”符号,就是把两个字(常见词组)写成一个符号。由于当时书写多是从上到下地竖行书写,词联符号的设计也类似。“顿首”“涅盘”等都有草书词联符号。
现代人学习草书一般以今草为起点。普遍认同的草书写法有于右任先生编著的标准草书(有同名字帖)。但书法大家、引碑入草开创者、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不赞成于先生搞标准草书,依他之见,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应多彩多姿,不必强求划一。
品读古今作品,也“最忌偏于一好而排斥众美”。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草书
5.律字右边是什么字
yù
聿 <;名>
(指事。从聿一一者,牍也。秦以后皆作笔。本义:毛笔。笔的本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笔)同本义
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说文》
又如:舌聿(即“口笔”。用口所说的,用笔所写的)
聿 <;助>
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诗·大雅·文王》
聿,循也。――《后汉书·傅毅传》注
又如:聿女(养女);聿遵(遵循。聿,发语词);聿追(聿本助词。后人往往训聿为述,因以“聿追”谓追述先人德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