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文主题词的写法
公文主题词的写法 主题词又叫关键词。
它是指公文中代表其内容特征的、最能说明问题的、起关键作用的词。主题词是办公现代化的产物,它主要供制作公文索引和电子计算机检索之用。
《中国**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八条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条第十二项都明确指出,上报的公文,应按照上级要求和公文主题词表的规定标注主题词。因此,任何单位在上报公文时,除了参照自身的公文主题词表外,更要按照上级机关的主题词表来进行标注;如是下发公文,还得使用自身的主题词表。
从数量上来看,一份公文除类别词外,最多不超过5个主题词。以《**公文主题词表》为例,选用主题词的原则和方法是:从“类别词”到“类属词”,从内容到形式。
《**公文主题词表》把“词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主题词区域的分类,如‘综合经济’、‘财政、金融’类等。
第二层是类别词,即对主题词的具体分类,如‘工交、能源、邮电’类中的‘工业’、‘交通’、‘能源’和‘邮电’等。”从这个意义上看,类别词有点儿类似于公文内容所在的行业划分。
《**公文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主表》的第一层划分有综合经济,工交、能源、邮电,旅游、城乡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13类。第二层是对13类中每一类的具体分类。
如农业、林业、水利、气象这一类下就具体地分为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四个小类。我们要给自己撰拟的公文标引主题词,首先就要找到公文所在第一、二层中的“行业”主题词。
如某市妇联撰拟一份通报,要标注主题词,首先就要在主题词表中找到第一层分类所在的“综合党团”(这一层分类只起引导作用,要选用的主题词还在下面),然后再在下面找到第二层所在的“党派团体”。这就是类别词,也是我们在这份公文中要标注的第一个主题词。
接着我们在“党派团体”下找出与公文主题相符的“妇女”、“儿童”,这就是“类属词”,也是我们在这份公文中要标注的第二、第三个主题词。再如《**关于发布的通知》,其主题词的类别词是“文秘工作”,它的第一层分类是“秘书、行政”;“类属词”是“文秘工作”下的“公文”。
类属词一般就在类别词(第二层)下。它是能够概括反映公文主题概念的词。
如《**关于发布的通知》,标注的第二个主题词是“公文”。这个主题词就在“文秘工作”下附的主题词表内。
类属词也可以在其他类别词下选用或“根据需要,可将不同类的主题词进行组配标引”。如《**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标引的类别词是“农业”,类属词却是在“水利”这个类别词下选用的。
《**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技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类别词是“科技”,但类属词“体制”却在“民政、劳动人事”下的“机构”这个类别词下面,“改革”在“综合经济”下的“经济管理”这个类别词下面。 如果一份文件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可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再对第二个主体内容进行标引。
如《**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便先标了反映第一个主题内容的类别词“经济管理”,再在这个类别词下找到类属词“企业”、“破产”;然后标了反映第二个主题内容的类别词“劳动”,再在“劳动”这个类别词后找到“就业”这个类属词。 当词表找不出准确反映文件主题内容的类属词时又怎么办呢?这时,你可以在类别词中选择适当的词标引。
同时将能够准确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标在类别词的后面,并在该词后面加“?荭”以便区别。 相对来说,标注类属词难度最大。
它首先要求标注者必须了解公文的主题内容,确定主题概念。其次还要熟悉主题词表的内容并通过查阅主题词表,将词表中能够准确反映主题概念的主题词挑选出来进行标注。
说它难,一是因为它的数量多。《**公文主题词表》第一层仅分了15类,但属于类属词的主题词就有1049个。
其次是找到类别词后,并不是在每种类别词后都能找到相应的类属词,有些还要到其他的类别词下去找,就如前面提到的《**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一样。因此我们前面说“要熟悉主题词表的内容”。
公文中标注的最后一个(或两个)主题词(也即“形式”,此前的都属“内容”)最好找,因为它就是该公文的文种,而且就在公文的标题上。如《**关于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的决定》,标题中的“决定”,既是该公文的文种,也是该公文要标注的最后一个主题词。
值得注意的是,在批转、转发、发布文件时,主题词中的文种,是标批转、转发、发布文件的文种,还是标被批转、转发、发布文件的文种呢? 如果只选择一个主题词来标文种,可选择被批转、转发、发布文件的文种。如《**关于发布的通知》,其主题词是“文秘工作 公文 办法”,标注的就是被发布文件的文种“办法”,而不是发布文件的文种“通知”。
如果想要完整反映文件的形式,也可将前后两个文种同时标注;但如果是用“通知”转发“通知”,为避免文种上的重叠,只标一个“通知”即可。
2.如何写好公文主题词
主题词又叫关键词。
它是指公文中代表其内容特征的、最能说明问题的、起关键作用的词。主题词是办公现代化的产物,它主要供制作公文索引和电子计算机检索之用。
《中国**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八条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条第十二项都明确指出,上报的公文,应按照上级要求和公文主题词表的规定标注主题词。因此,任何单位在上报公文时,除了参照自身的公文主题词表外,更要按照上级机关的主题词表来进行标注;如是下发公文,还得使用自身的主题词表。
从数量上来看,一份公文除类别词外,最多不超过5个主题词。以《**公文主题词表》为例,选用主题词的原则和方法是:从“类别词”到“类属词”,从内容到形式。
《**公文主题词表》把“词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主题词区域的分类,如‘综合经济’、‘财政、金融’类等。
第二层是类别词,即对主题词的具体分类,如‘工交、能源、邮电’类中的‘工业’、‘交通’、‘能源’和‘邮电’等。”从这个意义上看,类别词有点儿类似于公文内容所在的行业划分。
《**公文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主表》的第一层划分有综合经济,工交、能源、邮电,旅游、城乡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13类。第二层是对13类中每一类的具体分类。
如农业、林业、水利、气象这一类下就具体地分为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四个小类。我们要给自己撰拟的公文标引主题词,首先就要找到公文所在第一、二层中的“行业”主题词。
如某市妇联撰拟一份通报,要标注主题词,首先就要在主题词表中找到第一层分类所在的“综合党团”(这一层分类只起引导作用,要选用的主题词还在下面),然后再在下面找到第二层所在的“党派团体”。这就是类别词,也是我们在这份公文中要标注的第一个主题词。
接着我们在“党派团体”下找出与公文主题相符的“妇女”、“儿童”,这就是“类属词”,也是我们在这份公文中要标注的第二、第三个主题词。再如《**关于发布的通知》,其主题词的类别词是“文秘工作”,它的第一层分类是“秘书、行政”;“类属词”是“文秘工作”下的“公文”。
类属词一般就在类别词(第二层)下。它是能够概括反映公文主题概念的词。
如《**关于发布的通知》,标注的第二个主题词是“公文”。这个主题词就在“文秘工作”下附的主题词表内。
类属词也可以在其他类别词下选用或“根据需要,可将不同类的主题词进行组配标引”。如《**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标引的类别词是“农业”,类属词却是在“水利”这个类别词下选用的。
《**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技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类别词是“科技”,但类属词“体制”却在“民政、劳动人事”下的“机构”这个类别词下面,“改革”在“综合经济”下的“经济管理”这个类别词下面。 如果一份文件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可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再对第二个主体内容进行标引。
如《**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便先标了反映第一个主题内容的类别词“经济管理”,再在这个类别词下找到类属词“企业”、“破产”;然后标了反映第二个主题内容的类别词“劳动”,再在“劳动”这个类别词后找到“就业”这个类属词。 当词表找不出准确反映文件主题内容的类属词时又怎么办呢?这时,你可以在类别词中选择适当的词标引。
同时将能够准确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标在类别词的后面,并在该词后面加“?荭”以便区别。 相对来说,标注类属词难度最大。
它首先要求标注者必须了解公文的主题内容,确定主题概念。其次还要熟悉主题词表的内容并通过查阅主题词表,将词表中能够准确反映主题概念的主题词挑选出来进行标注。
说它难,一是因为它的数量多。《**公文主题词表》第一层仅分了15类,但属于类属词的主题词就有1049个。
其次是找到类别词后,并不是在每种类别词后都能找到相应的类属词,有些还要到其他的类别词下去找,就如前面提到的《**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一样。因此我们前面说“要熟悉主题词表的内容”。
公文中标注的最后一个(或两个)主题词(也即“形式”,此前的都属“内容”)最好找,因为它就是该公文的文种,而且就在公文的标题上。如《**关于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的决定》,标题中的“决定”,既是该公文的文种,也是该公文要标注的最后一个主题词。
值得注意的是,在批转、转发、发布文件时,主题词中的文种,是标批转、转发、发布文件的文种,还是标被批转、转发、发布文件的文种呢? 如果只选择一个主题词来标文种,可选择被批转、转发、发布文件的文种。如《**关于发布的通知》,其主题词是“文秘工作 公文 办法”,标注的就是被发布文件的文种“办法”,而不是发布文件的文种“通知”。
如果想要完整反映文件的形式,也可将前后两个文种同时标注;但如果是用“通知”转发“通知”,为避免文种上的重叠,只标一个“通知”即可。 1.了解主题词的体系结构 公文主题词,一般由类别。
3.公文主题词的词表
(1997年12月修订)
**办公厅秘书局
为适应办公现代化的要求,便于计算机检索和管理公文,特编制《**公文主题词表》(以下简称词表)。词表主要用于标引**、**办公厅印发的文件和各地区、各部门上报**及其办公厅的文件。
编制原则
(一)词表结构务求合乎逻辑,具有较宽的涵概面,便于使用。
(二)词表体现文档管理一体化的原则,即词表中主题词的区域分类和类别词可分别做为档案分类中的大类和属类。
体系结构
(一)词表共由15类1049个主题词组成,分为主表和附表两大部分,主表有13类751个主题词,附表有2类298个主题词。词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 层是对主题词区域的分类如“综合经济”、“财政、金融”类等。第二层是类别词,即对主题词的具体分类,如“工交、能源、邮电”类中的“工业”、“交通”、“能源”和“邮电”等。第三层是类属词。如“体制”、“职能”、“编制”等。第二层和第三层统称为主题词,用于文件的标引。
(二)1988年12月和1994年4月修订的词表中曾列入本词表中而不再继续用作标引的主题词,用黑体单列在区域分类的最后部分。
标引方法
(一)一份文件的标引,除类别词外最多不超过5个主题词。主题词标在文件的抄送栏之上,顶格写。
(二)标引顺序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在标类属词时,先标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最后标反映文件形式的词。如《**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先标类别词“水利”,再标类属词“水土保持”,最后标上“通知”。
(三)一份文件如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再对第二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如《**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先标反映第一个主题内容的类别词“经济管理”,再标类属词“企业”、“破产”;然后标反映第二个主题内容的类别词“劳动”, 再标类属词“就业”;最后标“通知”。
(四)根据需要,可将不同类的主题词进行组配标引。如《**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可标“科技、体制、改革、决定”。
(五)当词表中找不出准确反映文件主题内容的类属词时,可以在类别词中选择适当的词标引。同时将能够准确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标在类属词的后面,并在该词的后面“△”以便区别。
(六)列在区域分类最后,用黑体标出的主题词只供检索用,不再用作标引。
(七)附表中的主题词与主表中的主题词具有同等效力,标引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如果附表中所列的国家、地区的实际名称发生了变化,使用本表的各单位可先按照变化后的标准名称进行修改和使用。**办公厅秘书局将定期修订附表。
词表管理
(一)本词表由**办公厅秘书局负责管理和解释,具体工作由档案数据处承办。
(二)本词表自1998年12月1日起执行,1994年4月修订的词表同时废止。
4.红头文件主题词如何确定
主题词主要是帮助看文件的人先对文件内容有个大体概念,需要就细细看,只要将文件的几个关键词粘贴过来即可。
主题词以及印发单位、印发日期等统称为版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规定,“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面(封四),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比如,当正文三页半的时候,版记正好会与印章同在第四页上,但是正文占两页半的时候,印章在第三页,而版记仍然在第四页。
另外,不管是单体或多体,也不论有多少附件,只要是合并装订的,版记都在封底,或称封四,这个描述是唯一的。
扩展资料:
1、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为了规范规章、法规的制定程序,**颁布了《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许多部门也制定了本部门的规章制定办法,对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也应符合一定的操作规程,经历必要的程序和合理的步骤,使行政机关这种抽象行政行为做到针对性强,更加科学合理。
2、落实公开、公正制度。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涉及对外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还应当听取管理相对人的意见,增加规范性文件的透明度。规范性文件形成后还应及时公布,便于贯彻执行,更有利于群众的参与和监督。
3、严格划分制定权限。对不属本级管理的事务不得越权制定文件,对需要部门协调的及时相互沟通,对属于上级权限的应及时请示。
对本部门需要创立规章的不应以规范性文件代替,同时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应当加强内部职能部门的协调,建立严格的会签制度,对涉及法规性内容应当有法制工作部门的意见。
4、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检查。对于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有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上级行政机关应经常检查所属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对不合法的文件应当撤销或变更。行政机关内部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定期对本部门的文件进行清理,建立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头文件
5.(转)什么样的文种在公文尾处要写主题词
主题词是现代办公自动化的产物,它主要供制作公文索引和电子计算机检索之用。就其到底需要在哪些文种中标引,尚无十分明确的规定。只是《中国**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八条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条第十二项都明确指出,上报的公文,应按照上级要求和公文主题词表的规定标注主题词。因此,任何单位在上报公文时,除了参照自身的公文主题词表外,更要按照上级机关的主题词表来进行标注;如是下发公文,还得使用自身的主题词表。
主题标引时应有效把握主题词标引的深度,除类别词和类型词外,一般标注3-5个,不超过7个。一份公文主题词的排列顺序应先标注类别词,再标类属词,最后标注表明公文种类的类型词。公文主题词内容的类属词之间的顺序,一般按照概念大小从小到大排列。如果文件具有表示空间和时间的辅助因素,应标注在类属词后,公文类型词之前。主题词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之间空1字最末一词后无标点。
12.秘书、行政(74个)
12A文秘工作
机关 国旗 国徽 机要
印章 信访 督查 保密
公文 档案 会议 文件
秘书 电报 提案 议案
谈话 讲话 总结 批示
汇报 建议 意见 文章
题词 章程 条例 办法
细则 规定 方案 布告
决议 命令 决定 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