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的书法如何
1、曹操的文艺素养很高,《三国志·武帝纪》载:“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才力绝人……及造作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曹操的文学成就、文艺才能是不亚于的他的军事才能的。所以曹操的书法很可能颇有造诣。
这也是普遍的说法,如楼上引述的“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论”等言辞。
2、但是,反过来说,即便当时社会重视书法,曹操的书法也很可能并不高明。为什么呢?
因为曹操,有一种超越时代的务实精神。非常务实,从生活习惯到用人方针,都非常务实。曹操的名言就是“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就是曹操更看重的是实在的内容,他是很务实的一个人。甚至他的婚姻都是很务实的,曹操的第二任夫人卞夫人出身就是出身倡家,但是曹操知道她非常贤惠,人品非常好,所以义无反顾地把她扶正。
在这种务实精神下,曹操很可能不去追求书法如何飘逸,如何漂亮,只要工整,别人不要认错字了就行。因为那时都是手写的,没有打字,很可能因为认错字误了大事(这种事民国中原大战时还发生过)。
3、我个人还是倾向“曹操的书法很不错”的,因为他的文学素养和造诣。
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里说曹操的字迹是“非常漂亮的字迹,飘逸中体现刚毅果敢,但是却潜藏着一股凶险之相”,是很靠谱的猜测。
4、宋郑樵在所著《通志·金石略》中,仅收录曹操书写的一篇《大飨碑》;现留存于世的只有两个字了,即曹操在征汉中时,写在石门南褒河一块大石上的“衮雪”二字,现已迁入汉中博物馆内。
由于未见原本,古人的称颂也只是看到网上的转载,故而在没有进一步的证据之前,不应该妄下结论,
2.曹操的诗写得怎么样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著名诗歌列举如下:
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5、《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
《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资料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3.如何评价曹操
随着《三国演义》的普遍流行和戏剧舞台上的人物造型的脸谱化,曹操被视为“乱世之奸雄”,可以说已在中国成为妇孺皆知的事。**则主张对曹操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地加以肯定。他在一部裴松之注、卢弼集解的《三国志》中,对《魏书·武帝纪》、《魏书·文帝纪》《魏书·刘表传》有关曹操部分,作了不少圈画和批注。**曾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议论曹操时说:“曹操结束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为后来西晋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还有一次在北戴河时他充满感情地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其实,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在五十年代读此文时,用红笔对这段论述画着重线,表示他对鲁迅有关曹操的看法,是非常赞同的
【史书评论】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后世名人对曹操的评论】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曹瞒传》评价曹操: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
裴松之写过:“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
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刘备评价曹操:“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
陈琳评价曹操:“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千王莽。”——《史通·探赜》
洪迈评价曹操:“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容斋随笔》
王夫之评价曹操:“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读通鉴论》
古人评价曹操:“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辩亡论》
李宗吾评价曹操:“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厚黑学》 ”
顾炎武评价曹贼:“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三国志(注)》评价曹操: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司马光评价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 ..再删减删减,拜托支持我一下,好嘞,谢谢
4.曹操的字是什么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中文名: 曹操
别名: 曹孟德,阿瞒
国籍: 东汉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出生日期: 155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 220年3月15日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信仰: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主要成就: 实行屯田制,统一北方
代表作品: 诗《观沧海》、《龟虽寿》等
谥号: 武王、武皇帝
父: 曹嵩
庙号: 太祖
陵墓: 高陵
目录
人物生平出身
早年
元年纪事
崭露头角
三战徐州
官渡之战
远征乌桓
赤壁之战
平定关中
建立魏国
相争汉中
击退关羽
壮士暮年
成事条件
选官标准
历史功绩
作品一览短歌行(二首)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苦寒行
薤露行
蒿里行
轶事典故
历史评价史书评论
古今评说
后人赞诗
政治成就
亲眷直系亲属
妻妾
儿子
继子
女儿
亲族
魏武王高陵
影视形象
影视图集人物生平 出身
早年
元年纪事
崭露头角
三战徐州
官渡之战
远征乌桓
赤壁之战
平定关中
建立魏国
相争汉中
击退关羽
壮士暮年
成事条件
选官标准
历史功绩
作品一览 短歌行(二首)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苦寒行
薤露行
蒿里行
轶事典故
历史评价 史书评论
古今评说
后人赞诗
政治成就
亲眷 直系亲属
妻妾
儿子
继子
女儿
亲族
魏武王高陵
5.曹操是怎样的人,请用几个字形容..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是个很有霸气的人。在那个动乱纷呈的时代,也只有他那种魄力,魅力才能吸引众多人才效力于他,才能在许多关键时刻果断的作出决策。
其次,曹操是个有文采的人。他的许多著作都流传于世。如"短歌行"。
再次,曹操也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正因为如此,才有他赤足见许攸的事迹,才有他割须弃袍的举动从而免被马超杀死,才有他接受导致自己儿子死亡的张绣的投降,从而拥有了鬼谋的贾诩。
此外,曹操还是一个能接受属下意见的人,所以他在官渡才能击败袁绍,也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
同时,曹操是一个自私的人(至少不如大耳表面那么大仁大德)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杨修一句话也因招来嫉妒而被杀。
曹操也是一个好色的人。"铜雀春生锁二乔",在某种意义上间接导致了蜀吴联盟最终导致了赤壁的失败。他的好色也导致了张绣的反叛从而败走宛城,自己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被杀。
平心而论,曹操是个令人敬佩的大英雄。身在那个时代,难道要他当宋襄公那样的人吗。所谓奸雄,只不过是英雄在特定环境下的另一种称呼罢了。孰能无过?李世民还不是有杀死自己亲兄弟从而登基的事迹。
其实我认为曹操曾经也有过效忠汉室的想法,不然也不会接受王允的七星宝刀。只不过后来他发现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所以才加入了十八路同盟共讨国贼。不料在攻陷洛阳后发现诸侯都各顾自己或不愿再追击或心满于此。他才愤然出击,被击败后深感这个联盟没有前途毅然退出,开展了自己的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