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论文怎么写
写好论文,应该做到: 动态地看,可按下面的顺序进行: 1ر拟订提纲。
这要把握“先粗后细、先大后小”的原则,提纲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修改完善,但不能没有,即便暂时没有形成文字的提纲,起码要有个“腹稿”。 2ر撰写初稿。
这是填充提纲框架的过程,也是论文写作的关键一环;要做到表述清楚、有理有据、结构严谨、不出“硬伤”,另外,初稿最好一次完成。 3ر反复修改。
初稿完成之后,可以放一放,等头脑冷时再来审看和修订,同时,也可把初稿送请同行老师征求意见,这样反复修改,一可防止疏漏,二可充实提高。 静态地看,论文写作要尽量做到三“新”,即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
1ر观点新,就是要阐述独到的见解、新颖的看法。 2ر材料新,主要是指文章中所列举的理论或和事实材料别人没有引证或较少引证过。
3ر方法新。这是当前搞学术研究的一种新趋势和新特点,也是现在撰写论文最常用的一种技巧,它适合于大多数教师的教研工作。
总之,写论文要做到三“新”,可以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别人没说的我来说,别人说过了我接着说,别人说错了我纠正着说,别人说对了我辩着说。当然,还要说明的一点是:三“新”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往往形成互动、相辅相成,这里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才将它们分列开来。
可以说,任何一篇论文只要做到了其中一“新”,就是一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2.大学论文怎样写
毕业论文说的简单一点就是————选好毕业论文的方向(选论文的指导老师)————选题——收集相关资料——成文的过程(其他按照要求来就可以了)如果你上刚开始就比较茫然,我建议你先从自己的专业课入手,感觉自己哪一方面学的比较好,对哪方面的比价感兴趣,从那入手选好要写的方向。
选方向的同时选好自己论文的指导老师(建议你选指导老师之前,最好与老师事先沟通一下,因为每个教授、老师他带的学生都是有限的)选题——这步比较关键,你可以先拟订几个要写的方向,多选几个,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最后敲定。尽量选参考资料好找的论文题目。
(题目别选的太偏,不然写的时候会很吃力)选题后记得和你的论文指导老师及时进行沟通,这样是避免你在写的过程中走弯路,指导老师也会给你一定的提点。查资料————选题之后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目(还有图书馆有资料室,到那的电脑 里 去搜索相关的参考资料,找到后查资料目录索引,根据目录索引就可以在资料室找到你在的资料,那里一般是不外借的但可以在那打印)。
还可以在网络里收集相关资料!之后要做的就是动笔写了。其实你写上就有感觉了,千万别原地不动。
3.大学论文怎么写啊
这个指导老师不给教么??
一般,第一个步骤下载大量学术界论文回来看(中国知网上比较多)
然后,总结出个大纲,就是开题报告,就是一、二、三、四、…… 写个框架,
然后具体每个部分,参考别人的,写出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一般,首先写引言,分为三部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
然后写你的研究内容,(学文的就是逻辑理论型的论述为主,学理就是模型构建解释应用为主),分为,静态,动态分析,静态就是发展现状,动态就是发展特点。
最后,对策建议,这是很重点的,从这儿就可以看出你论文的用心程度了,主要是针对自己的研究内容 ,写出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大学生了么,都有自己的见解,这个时候就是到了发挥的时候,选自己感兴趣的题,看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最后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就行了,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如果没学过习 在大学里,那就拿别人的论文当模板,照着做一遍,可以换个地区,或者更新下时间段,总之有自己的新东西且具有专业性就行啦。 就这些基本要点了,呵呵 ,也没啥,两下就完了, 加油儿~。~
4.1000~1500字的大学论文格式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
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
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
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5.大学论文该怎么写比较好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
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
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
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
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
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 本文来自: 一流设计吧() 详细出处参考: /onews.asp?id=2332。
6.大学语文论文怎么写
读到大学,为什么还要开“大学语文”课,有些 人颇感困惑。
其实根本不足为怪,因为世界上所有 国家的人们无不以毕生的精力学习各自的母语和传 统文化。世界各国很多大学至今仍沿袭开设语文课 的通例。
一 我国人民学习语文有悠久的历史。按《周礼》的规定,儿童八岁入小学,“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 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六艺”之五是“六书”,“六 书”即语言文字之学。从周秦到晚清,历时近三千 年,期间读书人皓首穷经,在研习儒家经典和传统文 化的同时,无不研习“小学”。
“小学”是指包括文 字、音韵、训诂的传统语文学。封建时代的读书人治 “小学”,目的是通经,通经的目的是致用,致用就是 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带有很浓厚的 功利色彩,但对我国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也起到了传承作用。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曾国 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在办洋务实业的同时,也办洋务 教育,他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教育方针,设 立各类学堂,一面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一面学习 外国语文和科学技术,促进了清末学制和教学内容 的改革。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诞生,各类高等学堂 也都开设语文课,名为“国文”。
1952年,我国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院系调整,将 一些综合性大学拆并成单科院校,理、工、农、医、法、商等单科院校强调自己的专业性,砍掉了“大学语 文”,实际上,就是用专业技能教育挤掉文化教育和 素质教育,使得高等学校仅有的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学交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校 园文化氛围的基础课程中断了二十馀年。相反,外 国的大学却非常重视人文科学。
据我国一位到美国 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的学者说,他想在哈佛旁听几门 社科方面的课,问他所在机构的秘书,有没有社科方面的课程清单,没想到那位秘书递过来厚厚的一本,仅本科和文理学院的课程表及课程简介(一门课一 般三至五行介绍)就列了一千多页,真令人惊讶。而我们的大学本身没有几门人文课程,现今仅有的 一门“大学语文”还濒临夭折,这实在不可理喻。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经过十年浩劫后入学的 第一届新大学生,有的文化素质较差。有理工科的 学生做了实验后,不会写实验报告,有文科学生动辄 写错别字。
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率先呼吁 在大学重开“大学语文”,得到南京、上海两地一些 高校的响应,发起成立了“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组编了《大学语文》教材,各类院校开设“大学语文” 蔚然成风。此后,不仅各类全日制本、专科院校开设 “大学语文”,而且,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 员会还将“大学语文”列为大学本科、专科各类自学 考试(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必考的公共课程。
1999年6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第 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决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 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
此 前,国家教委高教司曾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 级重点教材《大学语文》的《出版前言》中指出:“大 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 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 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 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 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 个重要方面。”高教司“希望有条件的学校,要为大 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并把这门课程的建设作为 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最 后强调“各有关高校,要认真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 建设工作,更深入地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 作。”2007年1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的意见》规定支持“大学语文”网上考试系统研发与 相关标准建设100万元,“大学语文”网上考试题库 建设支持100万元,可以看出教育部和财政部对 “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
我省高校历来重视“大学语文”教学,很早就成 立了“湖南省大学语文学会”(挂靠在湖南师范大 学),合作编写了《大学语文》教材,起初开设一学 年,每周4课时。实行周五工作制后,改为开设一学 期,每周4课时。
湖南师范大学的“大学语文”还是 省教委立项的重点课程,由省教委向师大中文系大 学语文教研室划拨专项经费,以加强教研室建设和 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