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龙字怎么写
一、古代“龙”字的写法
龙,甲骨文=(辛,施刑,惩罚罪人)+(“虹”的竖写),表示像矗立的虹一样的神秘巨兽,它代表神的权威行刑杀伐,张着大口在天地间怒吼横行,吞噬一切有罪之人。这个恐怖的神兽,俗称“龙卷风”,现代科学称之为“热带气旋”,可在瞬间将人间变地狱。
简体甲骨文将矗立的虹简化成。有的甲骨文像身披麟甲、张开大口的吃人(辛,杀人)巨兽。有的甲骨文像深藏洞穴、张开大口的吃人(辛,杀人)巨蟒。
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口写成大口利齿的形状。有的金文误将大口利齿的写成“月”,并用“巳”(幼婴)代替扭曲的身躯形状,表示用幼婴献祭洞穴中吃人的神秘大蟒蛇。
有的金文加“兄”(即“祝”的本字,祭祀祈祷),强调以活婴献祭,祷告避灾。有的金文用“女”代替“巳”,表示用女童作牺牲品献祭。有的金文在“巳”(幼婴)上加“二”(多数),表示同时用多个幼童作牺牲品为天灾或大蛇献祭。
篆文用“三巳”代替金文字形中的“二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巳”写成了“匕”。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三匕”写成明确的“三巳”。
简体楷书省去正体楷书字形的左边,并依据草书字形的右边部分,将楷书字形右边的(三巳)简化成——龙。也就是说,正体楷书“龙”是“辛、口、虫、三、巳”的会义结构;而简体楷书“龙”是“三巳”的会义结构。
二、造字本义
名词,远古先民用幼童**作牺牲品献祭的热带气旋灾难或吃人的大蟒蛇。
文言版《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凡龙之属皆从龙。
白话版《说文解字》:龙,鳞甲动物之王。能变暗,能变亮,能变细,能变大,能变短,能变长;春分时刻而登天,秋分时刻而潜渊。字形采用“肉”作边
旁,一副飞腾造型,以有所省略的“童”作声旁。所有与龙相关的字,都采用“龙”作边旁。
扩展资料
“龙”的组词
一、龙虾 [ lóng xiā ]
节肢动物。体粗壮,圆柱形而略扁平,长30厘米以上,色鲜艳,常有美丽斑纹。头胸甲坚硬多棘,两对触角很发达,腹部较短。栖息于海底,肉味鲜美,是名贵的经济虾类。
二、喜得龙子 [ xǐ de lóng zǐ
非常高兴妻子生了一个儿子,“龙子''一词一般是对长辈,富贵人家得子的尊称。
三、群龙之首 [ qún lóng zhī shǒu ]
一群精明强干人中的头儿。
四、人中龙凤 [ rén zhōng lóng fèng ]
指人中豪杰的意思。
五、龙颜大悦 [ lóng yán dà yuè ]
龙颜: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后指皇帝的面孔。大悦:心情非常愉快。从皇帝的脸上看出皇帝心情非常愉快。意思:皇帝很高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 (汉字)
2.从古到今龙字的写法 要图片
设3行字分别为
1A 1B 1C 1D 1E
2A 2B 2C 2D 2E 2F
3A 3B 3C 3D 3E
则1A 1C 2E是最早的甲骨文和青铜铭文(金文)
3D是大篆
3B是小篆
2D是隶书
其余是草书
3.龙字行书怎么写 龙字行书写法图片大全
龙 王羲之行书写法:
龙 毛笔行书(繁体):
龙 毛笔行书(简体):
龙 硬笔行书写法:
4.龙字草书怎么写的
1)【龙】草书的几种写法
【龙】字的方正字迹-邢体草书简体写法
【龙】字的钟齐流江硬笔草体写法
【龙】字的书体坊米芾体写法
【龙】字的方正大草简体写法
2)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