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阅读的教案怎么写
望月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应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感情,激发兴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学生背诗句。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和同桌小声讨论解决字词障碍。
2、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读音。
结合学生读情况,提醒易读错的生字读音: “甥”是翘舌音,后鼻音;“仁”是前鼻音,声母是“r”不是“l”;“偷”和“崐幽”的韵母是“ou”和“iu”;“欠”的韵母是“ian”;“眨”念“zha”,不念崐“zha”,不念“zha”;“挑战”的“挑”是多音字,在这里读“tiao”。 4、学生质疑词义,理解词义。
通过联系上下理解“清辉、凝望、瞳仁、绘声绘色”。 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瞳仁:黑眼珠。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通过工具书理解“云絮、剪影、不假思索”。
云絮:絮,像棉絮的东西。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通过讨论理解“晶莹、隐隐约约”。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楚。 5、存疑。
学生画出的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留待学习课文时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明确: 课文除了描写月光下的景色,还写了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的事,以及小外甥对月亮奇特的想象。 3、我们应该怎样给课文分段?段意怎么概括?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
5个左右结构的字“甥、瞳仁、偷、锁”应该写得左窄右宽,安排好比例。 2、用钢笔字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 惊奇( ) 封锁( ) 4、读一读,再抄写。 清辉 流动 封锁 不假思索 隐约 挑战 剪影 绘声绘色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学生在小黑板上练习。
2、齐读这些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下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没关系,老师是“画家”,我来帮你画。
不过你得告诉我,画什么,怎么画。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图画”中的景物有月光、江面、芦荡、树林、山峰。 景物的特点: 月光---淡雅清纯 江面---浮光跃金 芦荡、树林、山峰---镀上花边 4、出示事先绘制好的国画或水彩笔。
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6、指图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学生回答。 从这句花中你看出小外甥的什么特点?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那么,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又体现在哪里? 分角色朗读第5~11自然段。 4、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一、三两句。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继续解二、四、五、六句。
“明日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端着酒杯。
此句为倒装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低,比---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乌啼,乌鸦叫。眠。
入睡。解释时补上谁“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秋,解释时放在句首。
平羌,平羌江。 5、指导读诗,背诗。
我们在读古诗时,可以不必过多地考察它的意思,重要的是根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画面帮助理解和背诵。 学生读背,背诗。
6、教师口述,引人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无比舒畅,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在一起,沐浴着我们,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会词义、意,会当时的意境。 7、谈话,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幻。
2.阅读识字上学怎样写教学教案
《识字8》-教学教案
1. 认识“初、眉”等十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 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4. 教学时间:2课时。
5. 教学准备: 识字卡。小黑板。
6.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7. 小声地讲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再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8. 同桌互读互听。
9. 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号方法;教师注意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
10. 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抢读。
做找字游戏:将本课的识字卡摆在桌上半部,教师发字音,请小朋友赴快找出来。(小组做这个游戏)最后,开火车读字。
11. 再读课义,要求认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课文。
三、写字教学
12. 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如,“北”宁,谁来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3. 北的反义词是什么?(南)你会写吗?你觉得哪里最容易写错?(注意学生描红、书写。
14.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总结、表扬写得好和进步大的孩子。
四、自读课文
五、布置课下收集谚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5. 自读生字。
16. 教师指名、齐读。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7. 整体感知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整体感知谚语的特点:这些谚语读起来押韵,有节奏,像诗一样,很美)
2. 自己读一读,感受感受。
3. 理解课文内容。
1. 多媒体演示;夜空月相变化的过程。课文中哪一句说的是这个情景(师解释农历、娥眉、团圆)
2. 第二句:出台观察课文插图,了解“北斗”,简介北斗星的指向v
3. 读第三、四句,知道“蜻蜓低飞”、“大雁北飞”、“‘燕子南归”都与天气变化有联系。让学生通过读文,自悟上述现象各预示了哪些变化。
4. 让学生自读领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5. 朗读全文。
6. 积累
1. 记背本课谚语。交流收集到的其他谚语,并说说谚语的意思。
附:谚语
十雾九晴。(这里的雾指的是辐射雾,即日落后由于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的一种雾。) 雨过天晴。(天空纯蓝,往往出现在雨后,比较纯净而显青。)
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
《识字8》-教学教案到。(因星光闪耀往往反映出大气不稳定。)
东虹日头西虹雨。(天气系统一般自西向东移动。虹在东面说明阴雨天气移过此地,该地天晴;反之,虹在西面预示坏天气科来。虹是“日照雨”的产物,即内紫外红光弧。) 人黄有病,大约有雨。(天黄一般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尘埃较多,预示将要下雨。) 朝霞暗红雨凄凄,晚霞青白行丁里。(由于朝晚霞的色彩鲜艳程度与空气中水汽含量密切相关。空气中水汽多时,呈暗红;水汽少时,呈青白。)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是指的是由卷层云而形成的晕圈。)
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意思是说,当早上出现有棉絮状的高和云时,往往预示着将有雷雨天气的降临。)
3.教案怎么写
1.教学目的。
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
教学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一般应选定1~3个教学目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
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4.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课堂导语。
课堂导语是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的桥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5.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为备课的其他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
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稳步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6.训练内容。练习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更是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因此无论所讲授的知识内容是何性质,都应在课堂上安排练习时间,而不应满堂灌。
7.小结和作业。一个好的教案应有始有终。
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又是强化教学重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业则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所布置的课后习题,以便于学生复习、理解、消化授课内容,为学好下一节课的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 《教师教案怎么写》 文章《教师教案怎么写》正文开始>> ---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 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
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 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
4.教案中教学内容怎么写
1.教学目的。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教学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一般应选定1~3个教学目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4.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课堂导语。课堂导语是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的桥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5.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为备课的其他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稳步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6.训练内容。练习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更是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因此无论所讲授的知识内容是何性质,都应在课堂上安排练习时间,而不应满堂灌。
7.小结和作业。一个好的教案应有始有终。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又是强化教学重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业则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所布置的课后习题,以便于学生复习、理解、消化授课内容,为学好下一节课的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5.幼儿园阅读数九歌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1、以故事形式让幼儿快乐的认识字宝宝\"洪赛克、狗、公鸡、母鸡、山羊、米粒、骨头、三叶草、猫、温暖。
2、启发幼儿动脑筋,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学重点:通过老师和幼儿编故事从中快乐学习字宝宝:\"洪赛克、狗、公鸡、母鸡、山羊、米粒、骨头、三叶草、猫、温暖。
\"教学难点: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描述故事中的情节。教学准备:字宝宝卡片若干,大挂图。
教学过程:老师自我介绍一下:\"小朋友你们知道何老师是哪里人吗?\"幼儿回答说:\"你是黑龙江人。(在场的家长笑了!孩子们也乐了!)师:\"对了,于老师是黑龙江省牡丹江人。
\"师:\"你们是哪里人\"?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向客人阿姨,老师介绍自己--我们是中国黑龙江省林口县奎山乡中心幼儿园大二班的小朋友。\"师:\"字宝宝在干什么?\"幼儿:\"(说话气氛又热闹起来)字宝宝在休息,睡觉躲起来,不见了。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由谁来讲呢?幼儿:\"(七嘴八舌)老师讲、小朋友讲、爸爸妈妈讲。\"师:\"今天的故事是由老师的嘴,小朋友的脑,字宝宝还有这幅图画来讲好吗?\"二、老师和幼儿一起编故事。
1、游戏:发和收 玩法:老师出示字卡,小朋友认,认得快和准就把字卡送给他。字卡发完后,再收回来,老师每收到字卡一张就问全体小朋友,对不对?并对送字卡的小朋友说"谢谢"!(此法最适合刚接触生字,词的开始游戏面广,整体气氛好)2、游戏:出示法或闪字法 玩法:老师左手拿一叠字卡,右手将字卡一张一张的出示给小朋友,小朋友认完一张后老师就很快的换一张。
3、游戏:照相 玩法:老师指着黑板的字,或手拿字卡,请小朋友给**字宝宝照相,小朋友做照相状"咔嚓"一下。4、游戏:踩地雷 玩法:请一个小组上台面向黑板,老师或一个学生在一叠课文生字卡里任意抽出两个或三个生字,展示给台下的同学看作为地雷,注意制止台下学生念出读音,然后放回生字卡里面。
面对黑板的同学来到生字卡前,轮流抽出其中一个生字,问台下的同学:"地雷是*吗?"抽不中的,台下的学生就回答:"地雷不是*。"抽中了,学生就齐声说:"地雷就是*,轰隆!"踩上地雷的同学回到座位。
台上的同学继续抽读生字,直到把所有的地雷找出来为止。这个游戏可以集体玩,也可以在小组里玩。
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口读各个生字,认识生字。5、游戏:抽大奖 玩法:玩法跟踩地雷一样,只不过把"踩地雷"更名为"抽大奖",学生读出了作为"大奖"的生字时,台下的学生就会说:"大奖就是*"。
玩的时候可以两个小组同时上场,抽到大奖的同学可以为小组加分作为奖励。6、游戏:滚皮球 玩法:准备小皮球若干个;用四个自合,做成门洞,门洞上分别写出"红""黄""蓝""绿"等字,横放在靠墙的一边。
先教孩子认读这几个字,然后教孩子将皮球依次滚进"门洞",每当一个球滚进门洞时,大人一方面喝彩,一方面教孩子认读门洞上的字。还可以规定球要进哪个门洞,如果球滚中立刻称赞孩子;如果滚到其他门洞,就要求孩子说出球滚到什么门洞里去了,这实际上是使孩子不知不觉地认读了所有的字。
7、游戏:小魔棒找朋友 玩法:准备字卡"小鸟、小马、小鸭、小鸡、小狗、青娃、熊猫、鱼、虾、白兔"等,用透明胶条将字卡贴在房间的四面墙壁上。关上灯或拉上窗帘,家长先持小手电,让孩子猜一猜小魔棒先找哪个动物做朋友。
然后用手电光照到一字卡上让孩子认。也可以让孩子持手电,让他来选择小魔棒找哪个动物做朋友。
8、游戏:种豆豆、收豆豆 玩法:准备字词卡(不要用太厚的纸)写上"爸爸、妈妈、我、宝宝、大人、娃娃、弟弟、朋友",将每个字词卡团起来。家长先领着孩子"种豆豆",即将每个纸团放在某物下面,然后再领孩子挨个找回"种下的豆豆",打开纸团,让孩子认读上面的字词。
9、游戏:看谁站得快又对 玩法:准备字词卡"起来、知道、洗脸、穿衣、洗澡、唱歌、睡觉、走路"。在地面上(室外更好)用粉笔画4-6个大圆圈,每个圆圈中放一张字词卡,家长和孩子一起说:"请到'起来'圈中站看谁站得快又对。
"留意将站过的字词卡换成新的。10、游戏:扔沙包 玩法:准备字词卡"爱、笑、叫、拿、喝、摇、开、来、去、翻",准备一个小沙包或小球。
将字卡摆在地上(面朝上),在1米左右的地方划一条线(或拉一条绳),让孩子说出沙包打到的字是什么字,或者说出一个字让孩子植物大战去打。(幼儿教育)。
6.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
提供一个语文的,仅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做好“两个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我校语文教师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特制订《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教学模式》及推进方案。
二、基本模式:
根据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研究整理了以下4种基本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分别为:
1.拼音教学“趣味模式”。
2.识字教学“导练模式”。
3.阅读教学“活动模式”。
4.作文辅导“说写模式”。
对这4种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我们还结合具体课文的教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案例(附后)。
三、推进方案:
1.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方法。特别是“操作方法”,须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说明。培训分为两级,先是对镇级学科教研组长进行培训,然后由镇级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全镇的培训,要求培训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2.活动。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来推进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如基本模式专题研讨、基本模式课堂教学比赛、基本模式教案设计、基本模式案例评比等。镇际交流活动的公开教学要成为展示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平台。
3.展示。校长室将通过整体教学展示活动推进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运用。展示活动将邀请市县级骨干教师进行公开教学,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围绕基本模式进行业务讲座,组织听课老师开展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教学沙龙。
4.提升。我们要求将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推进作为一种课题来进行研究,要做好教学日记,把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自己的反思及时记录下来,并收集整理,最后通过对这些教学日记的分析和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从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模式。
1.拼音教学“趣味模式”
教学板块活动安排相关说明
揭题引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时间1~2分钟。
趣味导学1.趣味认读。借助表音图领读,再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时间10分钟。
2.趣味记忆。借助表形图及拼音儿歌记住读音和写法。时间8分钟。
3.趣味练说。看图拼读音节,利用音节练习说话或创编故事。时间10分钟。
练习反馈1.范写。指出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要求注意书写姿势。
2.学生练写和点评反馈。教者要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发现共性的问题,要集体订正。时间10分钟。
附:《 j q x 》第一课时教案
一、揭题引入
1.看情境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和谁正在干什么?
2.小结图意,出示相关音节。
3.学语境歌:星期天,洗衣裳,洗衣机,嗡嗡响,妈妈洗衣我帮忙。
4.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跟星期天的“期”、洗衣机的“洗”和“机”有关。
二、趣味导学
1.趣味认读。
(1)(出示搭积木图、气筒图和表演图)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躲在这三幅图里,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书:j q x
(2)你知道哪个娃娃的名字?(引导学生联系情景图自己尝试发音,教师相机正音。)
(3)教师示范,让学生注意看口形,仔细听,然后模仿发音。
(4)开火车读,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