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确定欧体字的中心点
在书法中,并不强调字的中心点,为什么呢?因汉字千变万化,结构多样,在中心点并不一定有笔划,那样,确定了中心点也很难掌握字形稳定。
我们可以将一个字写得好,尤其是讲究字态的欧体字,就要确定它的重心。何谓重心,我举个例,十字,重心在中间一坚上,要是这个十字写扁些斜些,那可知中心点不在这十字的正中交叉上,那么中心点就没什么用了。
那么再来一个久字呢?重心在下面的交叉点上。一个字要保持平衡,要先给它定个中轴线,防止它倒了。
再举一例,如左右结构,字左边复杂,右边只有一点点,那就不能占格子的一人一半罗,重心就要归到左边来。总之,要根据字的形状来安排字的写法,让字看起来对称,不对称即失重心,字就写不好。
这就是重心的意义。
2.怎样确定欧体字的中心点
在书法中,并不强调字的中心点,为什么呢?因汉字千变万化,结构多样,在中心点并不一定有笔划,那样,确定了中心点也很难掌握字形稳定。
我们可以将一个字写得好,尤其是讲究字态的欧体字,就要确定它的重心。何谓重心,我举个例,十字,重心在中间一坚上,要是这个十字写扁些斜些,那可知中心点不在这十字的正中交叉上,那么中心点就没什么用了。
那么再来一个久字呢?重心在下面的交叉点上。一个字要保持平衡,要先给它定个中轴线,防止它倒了。
再举一例,如左右结构,字左边复杂,右边只有一点点,那就不能占格子的一人一半罗,重心就要归到左边来。总之,要根据字的形状来安排字的写法,让字看起来对称,不对称即失重心,字就写不好。
这就是重心的意义。
3.怎么样写好欧体字
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则,许多书法爱好者将欧字作为入门的范本,但练了几年,收效甚微,虽有形,却无神,观其字,味同嚼蜡。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
欧字法度森严,字存隶意,字形偏长,这些显著的特点与其它基本技法姑且不谈,以下说说几个容易忽视的方面。
(一) 用笔
欧字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其它如竖画的收笔处、横折的折处、取法于隶的竖弯钩的收笔处等,都带有圆意,都可用“揉笔”。
注意细微的粗细变化。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轻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比如垂露竖:一种是两头重,中间轻,在字中多有顶梁柱的作用,如“中”字等;还有一种是起笔轻,行笔较细,收笔重,常用于字中有多个长竖,如“涧”,“国”字的左竖等,力求多变。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活现起来。
(二) 笔势
有的习字者,写完一笔,停下来看一笔,再写下一笔,将一个个笔画“摆”在纸上,失去了内在联系,这就失去了笔势。所谓"势",就是笔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才能和谐统一,气息贯通,不然,笔画就会成为一个个符号,所以古人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以“其”字的下面两点为例,左边一点向右上方出锋,以便接着写右边的一点,而右边的一点带笔向左下出锋,以便接着写下一个字。再如“三点水”旁,第一点收笔后奔向第二点,第二点又同样奔向第三点,所以前两点都是向下俯势,收笔出锋也都向下,而第三点写完后的奔赴方向是右边的笔画,所以有上仰之势,其出锋也带笔向上。另外,在横画中,斜度大的,收笔较重,反之,则轻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明白了这些,笔画的俯仰,顿笔的轻重,出锋的方向等就不会是盲目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了。而笔势又与节奏,韵律关系紧密,每一笔都有快有慢,如起笔蹲驻蓄势时稍慢,行笔加快,收笔护尾略减慢,但较起笔略快,因为它既是一笔的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即将开始,就这样快慢,轻重,字字反复着。在用笔正确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笔呼应,连贯,字便有了活力。
(三) 结体
要收得住,但还要放得开。欧字的确中宫紧收,工整严谨,但也须有“疏可走马”之处,临习时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于伸展,如“九”,“成”二字的钩画,极力放开,对比强烈,不能写得缩手缩脚。
字字有“险”处。千万不可将欧字写得过于“平”,“均”。横画很少有水平的,上斜得厉害,但通过其他的笔画又化险为夷,如“怀”字,靠最后的长点求平衡。打破常规的处理,让该居中的偏侧,如“宫”的第一点,“千”的中竖等;应错开的却对齐,如:“长”的两竖等。看似平整的楷书,通过“险”的结体变化,使欧字有了各种各样的姿态。
虚实要得当。欧字中一些衔接的地方,诸如“雨”,“门”等字的方框,其左上角或内部不能“焊死”,要留有空隙,与室必有门窗一般,取透气之意,避免沉闷。
当然,以上强调的几点,都必须要先有纯熟的基本功,但这也只是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还需要在品德修养,意境构思诸方面下工夫,才能表现出神采,“字外功”的道理就在于此
4.田蕴章书法右点写法
田蕴章的书法托生与欧体字的,点,是书法中点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欧阳询著名的书帖《九成宫醴泉铭》中,带点划的字占了相当的部分。
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了重复,如“之”字就重复出了三十七次之多,字重书不重,而字字之间都有差异,体现了大家的风范。在欧体中点划最常见有:右点、左点、竖点、挑点、撇点、长点、相向点、相背点、上下点、两点水、横三点、三点水、横四点、聚四点。
另外,根据个人经验,欧体中还有一些其它的笔划也演变成了点划,掖点(“年”字的短横、时、“丹、甘”字的中点“正”的中横等)反上点(如:“以”字的中点,“上”的短横,为的上点等),了解这些对写好点划也有一定的帮助。
5.初学欧体字的几种笔画书写方法
颜体楷书书法书写规则是,法度严谨,楷则井然。结字方正,向背有序,撑足园满。用笔使锋,藏锋入笔,中锋行笔。笔力雄键,力秃纸背,入木三分。
基本笔画写法很多,简单说几句。以多宝塔为例:
点如坠石。独立的点多为方笔,其大小、粗细,斜正富于变化。如唐、京字的点。顶点多作半蚁型,如密、宝字的点。相背点左园右方,方园互见,如其、与字的点。三点水,第一点回锋收笔,第二、三点萦带,三点连成一线,或直或斜,狐度不大。
画如厦云。横画长横狐度较大,俩端粗,中间细,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业、果字。竖画首端方正,一般不长。如中、生字。悬针的末端稍偏向左方。如车,邪字。撇捺一般加长撇的长度,且撇高捺低,如天、夫字。
钩类,左钩较长但仍显敦厚。如木、于字。竖钩作直向上方和锋挑出。如也,犯字。
戈如发娄,直钩多向上方挑出,如成,武字。中锋行笔。
还有很多,靠书写者自己去琢磨。
6.初学楷书一般字写大点还是写小点好
应该写小一点。
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苏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以上这些话怎么讲呢?因为我们通常写大字时,以为地位(面积)宽阔,可以任意挥洒,结果字体变成了松散空阔。写小字则正好相反,因为地空间太小,担心写不下就越难免要尽力局缩,往往局缩过当,反而变成蜷促。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现象,极易触犯的毛病。所以苏公“大小难能”这句话,正是针对这种神情而发,更是经验老到之谈。
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小字运笔要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大字下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 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譬如写一横,起笔处或尖而收笔处则圆; 写一竖,起笔或略顿,收笔则尖;撇笔则起笔或肥而收笔瘦:捺笔则起笔或瘦而收笔肥,同时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笔画生动而有情致;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运笔灵活多变,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却又一直在一条线上,如是则行气自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
小字为古代日用必需的书法,以前科举应试时,阅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后再看文章。字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响。朝考状元、翰林,尤注重书法。是故凡状元、翰林的小字,都是精妙的。一般读书,也都善写小字。如今硬笔盛行,用毛笔写小字的人不多,但用硬笔临写小楷字帖有事半功倍的明显进效,因此想写好硬笔字,不妨找本好的小楷字帖,加工练习。定能打下坚实基础,裨益终身,受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