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思永 行书七言 对联 笺本
黄思永百 行书七言 对联 笺本
笺本 对联 款识:书田菽粟饶真味,心地芝兰有异香。筱庭七兄大人雅属,恒之黄思永。 钤印:[黄思永印] [庚辰状元度]
说明:黄思永,字慎之,号亦版瓢,休宁人,光绪六年庚辰年状元,先后任翰林院修纂,权军机处章京,右春坊右中允等职,后开办北京工艺商局。
2.涛 字 行书怎么写
原发布者:百度—百家号
'涛'的连笔字体怎么写?1)【连笔字】即行书,草书的俗称,凡笔画首尾相连皆是连笔字。2)【涛】草书的几种写法【涛】字的方正字迹-邢体草书简体写法【涛】字的钟齐流江硬笔草体写法【涛】字的书体坊米芾体写法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3)【涛】字行书的几种写法【涛】字的德彪钢笔行书写法【涛】字的方正硬笔行书简体写法【涛】字的经典繁行书写法【涛】字的全新硬笔行书简写法【涛】字的叶根友毛笔行书简体写法行书的特点: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本文内容由百度知道网友weizhengVictor贡献)本文作者:百度知道知科教
3.禾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是怎样的
禾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如下图所示:禾一般做名词使用:1,本义,名词:粟的植株,谷类植物的统称,结穗的谷类作物的总称。
组词如:禾稼,禾谷,禾粟 ,禾畴,禾颖,禾绢,禾,禾稿,禾菽,禾卉。2,名词,特指初生没有吐穗的水稻。
组词如:禾场,禾秆,禾苗,稻禾,禾把,禾米,禾头生耳。扩展资料文言版《说文解字》:禾,嘉谷也。
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木也。
木王而生,金王而死。白话版《说文解字》:禾,嘉谷。
二月开始生长,八月成孰,处四季之中,得阴阳之和,所以称它为禾(和)。禾,属木,因此它的地理木旺而生,金旺而死。
组词解释:1,禾头生耳,读音为hé tóu shēng ěr,禾头:农作物的顶端;耳:耳状物,指谷物经雨而长出的芽。庄稼顶部出芽,那么这种庄稼也就报废了。
此为灾年的征兆。唐·杜甫《秋雨叹》:“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意思是庄稼顶部出芽,稻谷也黑了,农夫和田妇都没有了消息。2,禾粟,读音hé sù,汉语词汇,解释为谷粟。
《左传·襄公三十年》:“聚禾粟,缮城郭,恃此二者而不抚其民。”意思是他们积聚粮食,修理城郭,靠了这两条而不安抚百姓。
3,禾田,读音为hé tián,是汉语词语,解释为稻田。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这些日子街市上泥鳅落禾田,乱成一片。”
4,禾黍,读音为hé shǔ,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5,禾秧,读音为 hé yāng,稻的秧苗。
许地山 《蜜蜂和农人》:“禾秧要水养,各人还为踏车忙。”。
4.100个喜字书法的不同写法 谢谢
1.楷书写法:2.行书写法:3.草书写法:4.篆书写法:5.隶书写法:扩展资料:字形演变:词意:①本义,动词:在庆祝中欢笑,本义由“嘻”代替 ②形容词:可庆贺的,得意的,快乐的。
组词:喜剧、喜乐、喜悦 、喜气 、喜事 、喜雨 、喜冲冲喜洋洋、喜滋滋例句: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舞斯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礼记 • 檀弓》释义:人的喜愠之情,分别有不同的层次:喜有陶、咏、犹、舞;愠有戚、叹、辟、踊。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诗 • 小雅 • 菁菁》释义:莪蒿葱茏真繁茂,簇簇生长在小洲。已经见到那君子,我的心里乐悠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 • 范仲淹《岳阳楼记》释义: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③动词:爱,欢迎。 组词:喜爱、喜好、喜欢、喜新厌旧例句: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汉书 • 黄霸传》 释义:黄霸年轻时学习律度法令,喜欢做官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史记 • 货殖列传》 释义:(这些物品)都是中原人民所喜爱的,是百姓们衣着饮食与养生送死所必备的东西。宽仁喜儒术。
——《淮南子 • 宪王钦传》释义:宪王宽厚仁爱,喜欢儒学。④名词:可庆贺的事。
组词:喜报,喜酒, 喜出望外 ,双喜临门⑤副词:高兴地,乐意地。 组词:喜闻乐见、喜笑颜开、喜看稻菽千重浪 字源解说:“喜”是“嘻”的本字,喜的甲骨文,表示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欢笑,有的甲骨文强调庆典中的鼓乐声。
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喜”的“欢笑”本义消失后再加“口”另造“嘻”代替。
5.七言生日对联,急
荷莲香送清和月,棠棣祥开吉庆花。
双星共献齐眉寿,二老欢承益寿杯。花果重新娱晚景,寿星双庆颂遐龄。
梅竹平安春意满,椿萱昌茂寿源长。园林娱老儿孙好,夫妇同耕日月长。
风和璇阁恒春树,日暖萱庭长乐花。瑶觞春介齐眉寿,锦砌晖承绕膝花。
南极星辉牛斗度,北堂萱映凤凰枝。并蒂花开瑶岛树,合欢酒进碧筒杯。
椿萱并茂交柯树,日月同辉瑶岛春。父母双寿增五福,儿孙云集祝百龄。
百寿图中昭日月,长生座上敬爹娘。青山不老双新寿,绿水长荣一世人。
菽水承吹儿女孝,义方是训严慈亲。椿萱并茂儿孙喜,兰桂齐芳父母欢。
希望楼主根据过生日的岁数选择,如果满意请采纳~。
6.评价王杰状元的书法,关于陆机那篇《文赋》的、
《陆柬之书文赋》,唐陆柬之书,行书。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陆柬之,生卒年不详,约初唐太宗、高宗时人,为虞世南的外甥,苏州吴县人,曾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
少时学书量从虞世南,后乃上溯魏晋而专攻王羲之,朱长文《墨池编》谓:“柬之以书专家,与欧、褚齐名,隶行入妙,草入能,隶行於今骀绝遗迹,尝观其草书,意古笔老,信乎名不虚得也。”其行书虽出于虞世南,而风气过之,笔法飘纵,妍媚动人,大有“晚擅出蓝之誉”(见《书史会要》)。
柬之所书《头陀贴》中载二十五字刻本。 我们看陆书《文赋》墨迹,亦如陆机《文赋》论文所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有逸气,逸笔,直追“二王。
《文赋》为纸本墨迹卷,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这是一幅陆柬之用心写的作品,因为《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所以陆柬之是以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写《文赋》的。
据说陆柬之年轻时读陆机《文赋》,极为倾心,想亲笔书写一篇,因怕自己书艺不精而“玷辱”前贤名作,始终未敢贸然动笔,直至他晚年书名赫赫时,才动笔了此宿愿。 《文赋》墨迹的章法和气韵,更多的是学习王羲之的。
全书 144行,1658字 ,字体以正、行为主,间参草字,虽三体并用,但上下照应,左右顾盼,配合默契,浑然天成。笔致圆润而少露锋芒,表现出平和简静的意境。
笔法飘纵,无滞无碍,超逸神俊,深得晋人韵味,从中透露出深厚的《兰亭》根底。 元代书法家揭溪斯曾评论此帖说:“右陆柬之之行书《文赋》一卷,唐人法书结体遒劲有晋人风格者,惟见此卷耳。
虽若隋僧智永,犹恨妩媚太多、齐整太过也。独于此卷为之三叹。”
元赵孟頫评价更高,曰:“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 (赵孟頫《文赋》跋)。
赵孟頫曾临学此帖,从中领悟晋人笔法和结体,受益非浅。孙承泽在给《文赋》墨迹所写的跋文上说:“赵文敏(孟頫)晚年书法全从此(指《文赋》)得力,人鲜见司谏(指陆柬之)书,遂不知文敏所自来耳” 。
此卷流传有绪,有赵孟頫、李倜、揭傒斯、危素、宋濂、孙承泽等人跋记。帖中“渊”、“世”等字均作缺笔,盖避唐代帝王名讳之故。
帖后无余纸,名款己失,卷前引首有明代李东阳篆题“二陆文翰”,及沈度隶书“陆机文赋陆柬之书”,真迹清时入内府,后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卷素笺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陆机《文赋》原文: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於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於此云。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於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於劲秋,喜柔条於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晣而互进。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於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
谢朝华於已披,启夕秀於未振。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暑者咸叩,怀响者毕弹。
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
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
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於形内,挫万物於笔端。
始踯躅於燥吻,终流离於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
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
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
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
在有无而黾勉,当浅深而不让。虽离方而遯员,期穷形而尽相。
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
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
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虽逝止之无常,固崎锜而难便。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泉。
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袟叙,故淟涊而不鲜。
或仰逼於先条,或俯侵於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
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於锱铢,定去留於毫芒。
苟铨衡之所裁,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