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风唤雨的世纪小练笔怎么写
今天,我为爷爷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爷爷告诉我:“以前的农业,一亩地最多能出150公斤水稻;而现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培育的种子,一亩地少说也有500公斤水稻。以前,中国有八亿人口,粮食不够吃;现在,中国有13亿人口,粮食却够吃。以前的衣服,简陋而不舒适;现在衣服都是用高科技材料制成的,耐用又美观。”
爷爷还说:“以前的信,从县城送到乡里,又要骑自行车,还要托人送信,多麻烦呀!现在,只要用电脑和电话,很快就可以联系了。这个时代的发展是靠科技。科学越发达,发展的速度越快。”
我听了感触很深,原来的生活比现在差多了!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今天,我给妈妈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妈妈听后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对我说:“妈妈小的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只有姥爷亲手做的一辆小三轮车。我经常骑着我的小车在胡同里玩儿,别家的小孩子可羡慕我了。那时候谁家要是有‘三转一响’就是大富翁了,就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半导体。要是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写信,收到信的时间快的要三四天,慢的要十天半个月的。哪像现在这么方便,打个电话或者在网上发个E-mail就可以了。”妈妈看我听得津津有味,笑眯眯的问:“你说现在有‘几转几响’呀?”我想了想,回答道:“有汽车、电脑、MP4、手机、空调,液晶电视,哎呀我也数不过来了。”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2.《乌塔》读后感怎么写
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感触颇深。从乌塔身上,我收获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
现在的中国孩子,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护,什么事都不让做,而文中的乌塔却大不一样。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儿乌塔,自己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
课文中讲到乌塔为计划这次旅游,整整花了3年的时间来准备,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还要给家里寄张明信片或打个电话报平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可我们呢?有的同学不仅自己不敢出远门,甚至连上学、放学都不愿自己走,更别说像乌塔那样游历欧洲了。乌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强,是因为她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时,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周末时又是否遵守了呢?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渐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 课文中还提到乌塔的旅费全部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打工挣的,没有拿家里一分钱。可我们却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钱,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没有攒钱,这实在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 乌塔曾经说过“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们写完作业后,能看一会儿电视,读一会儿课外书,就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同学都是把笔一挥,直接就出去玩了。而从来不会想到去亲身体验一番。光从一些课外读物和电视节目中了解世界,是比不过亲身体验完美的,而且亲身经历总比听说到的记忆要深刻,所以,只有亲自体会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从《乌塔》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了解一个和我年龄相仿,但行为却大不一样的小女孩儿乌塔。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自立、自强的好学生。
3.妙答一字诗怎么写
1、一字诗 清 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因诗中含有十个“一”,所以叫“十个一古诗”。
2、“一”字诗 清代女诗人 何佩玉
一花一柳一鱼矶,
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
一林黄叶一僧归。
3、纪晓岚亦吟过一首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连用十个一字,文句清爽,琅琅上口,描绘出一幅恬静的渔舟晚景,却无累赘之感。
4、元代有人写过一支散曲《“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写人生的凄苦:“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