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写牒文
通关文牒为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我们现在称为出国护照,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
玄奘的通关文牒的内容:
牒云: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上有宝印九颗)
2.道教《城隍牒》是什么
写给城隍的文书已颁布告命。
城隍牒
内容
混元宗坛
本坛为移请照验事
今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某省某某县地方居住奉
道修斋诵经施食度亡生方焚修弟子某某某是日投词涓今某某月某某日仗
道虔就本处设立法台判放
青玄妙斋一筵,追荐亡故某洎本音门中先远三代宗亲等魂并及三教九流有主无依男女老幼五音十类一切孤幽甶孑等众超生仙界以今启事之初是以本坛预备牒文仰告隍司案下祈令指挥通谕冥司光肃庭宇清除路径庶蒙慈尊降鉴证享斋修仍希神驭同赴法筵
须至牒者
右牒上
本县城隍土地里域尊神
准此
谨牒
天运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吉时 发
发城隍牒科仪
功说场白:“城隍主宰,掌握万民之祸福;天曹真师,判断生死之路之吉凶。凡申祈祷,必叩威灵。”举:“威灵感应天尊。”挂吊:“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静自然香。宝香焚在金炉内,香云缭绕达上苍。奉请高真临法会,迎迓众圣赴道场。保佑众等增福寿,合家信士保安康。香供养威灵感应天尊。”
功说文:“伏以,恭祝宝香玉炉焚,瑞气祥光满太空。迎请威灵来降鉴,广布神华赴坛庭。恭炷宝香,虔诚上启。奉请本市(县)城隍土地,威灵有感尊神座前。三十六曹、七十二司,速报司、现报司、赏善司、罚恶司。牒文到时,速赴青华宝坛,监发牒文、符差符使、冥资等项,合庙侍从,一切威灵,悉仗真香,普同供养,向申启请,谅沐光临。今有城隍牒文,谨当宣读。”表白宣牒毕说:“向伸牒文,宣白云周。”提科接:“就于坛前,用凭火化。”功起:“志心皈命礼证盟奕吏,县邑主宰。掌阴府往劫之事,判阳间善恶之神。赫赫有感,明明无私。察众生之暗昧,体大道之慈仁,存鉴功过,毫厘无失。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县邑主宰,威灵感应天尊。”功提纲:“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深”。表白接:“欲免轮回苦,大众称天尊”。功起天尊板:“太乙救苦天尊。”(至灵前)刹板。
功说文:“法是道中玄,毫光照大千。寻声来救苦,亡者早升天。”提科举:“升天得道人。”功叹文:“伏以,云散天光无影,风来水面拂尘,人生幻化自古今,皆因情欲所困;奉劝真灵速醒,须向体前寻真,承此经功道力深,好把轮回躲尽。以本月某某日斋主某某某延仗黄冠羽士,就于本处设立法台,判放萨祖铁罐斛食一筵,祈恩超度当斋正荐某某某一位真性形(淑)魂,付度本音门中先远三代宗亲,并及此境界内,四维上下,五音男女,一切无祀孤魂滞魄。惟愿,闻经一声之召请,勿辞千里之遥闻,来赴法筵,闻经受度,华幡召请,来临法会。”
毕功接说文:“伏以,云愁雾惨露更长,今日追荐痛哀伤。肃肃帘幕安灵位,寂寂深堂彻孝床。霞衣童子站两厢,黄冠羽士诵灵章。慈悲真人来接引,亡魂从此返仙乡。羽众慈悲,称扬引导。”起天尊板:“太乙救苦天尊。”至孤魂堂前刹板,功说提纲:“出离地狱到天堂,此处登高莫可量。”提科接:“任是王候并宰相,也来参礼见法王。”起“风交雪”韵:“太微回黄旗,无殃命灵幡,摄召长夜苦,开度受生魂。九幽拔罪天尊”。(此即《道藏•灵宝领教济度金书》所称:“生神偈”。)
毕,功说文:“伏以,根盘阆苑,枝运蓬壶。得之者枯骨更生,闻之者飞潜随性。香焚炉中,腾空供养。供养沃焦山下,幽冥教主,冥司面然,鬼王大士麾下。惟愿,众魂今夜承白简,灵光一点聚丹田。恭望恩光,俯垂证监。”举:“九幽拨罪天尊”。功说提纲:“十方救苦放祥光,照破铜城铁壁墙。”提科接:“亡者随光旋转动,出离幽冥赴道场。”功起《柳枝雨韵》洒食:“柳枝雨遍酒法筵中,慈云拥在霄汉宫,幽魂咽喉悉润通,九头狮子下九重,青华境,真人来鉴炼度功”。功放幡,执水、米盂、天目书救苦讳。米盂水盂各书有秘讳,盖以金光篆踏罡洒之毕,执幡、刹板说提纲:“救苦天尊誓深,甘露洒开狱门。若要亡魂升仙界,大众回坛称天尊。羽众恭虔,引导回坛”。念天尊板:“太乙救苦天尊”,至焰口法台前《上救苦表》。
3.怎么写牒文
通关文牒为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我们现在称为出国护照,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 玄奘的通关文牒的内容: 牒云: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
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
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
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
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上有宝印九颗)。
4.圣旨和懿旨 怎么写
宋代公文上承唐代体制,种类更趋繁杂。元代公文略有变化,如诏令称圣旨,命令称令旨,指令称懿旨,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文体,如行移、申状之文。
所以对于皇帝的诏令称为圣旨,对于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或指令称为懿旨.
懿旨:我国历代统治者对公文都有明确的规定。秦代上行文为奏,下行文为制、诏。汉代上行文区分为四品:章、奏、表、议;下行文分为四类:策书、制书、诏书、戒书。魏晋南北朝公文同前代大略相似。隋代公文大都是梁代定制。唐代下行公文有六:制、敕、册、令、教、符;上行公文也有六:表、状、笺、启、辞、牒;平行公文有三:关、移、刺。 宋代公文上承唐代体制,种类更趋繁杂。元代公文略有变化,如诏令称圣旨,命令称令旨,指令称懿旨,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文体,如行移、申状之文。
圣旨: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圣旨是诰命和敕命的俗称。此次展出的圣旨墨迹珍品中有乾隆二十八年的诰命,康熙四十二年的敕命,顺治十四年诰命和道光二十一年诰命。与此同时展出的还有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慈禧太后颁发的懿旨和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童试试卷、乡试试卷、会试试卷和殿试试卷等墨迹珍品。
据史料记载,圣旨始自西周。皇帝封赠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时,颁发诰命和敕命。
诰命和敕命不同于一般文书,它是写在比较贵重的绫锦丝织物上面的,由江宁织造制成。诰命一般为黄、红、蓝、白、青5种颜色(亦见3色),丝织成,文曰“奉天诰命”;敕命用纯白绫织成,文曰“奉天敕命”,均用升降龙盘绕。
诰命和敕命由翰林院撰拟,经内阁大学士奏定以后,按品级填发。明朝圣旨只有一种汉文书写,而清朝圣旨采用满汉合璧书写,满文行款从左至右,汉文行款从右至左,合于中幅而书年月日。书写圣旨者称为“庶吉士”,而“庶吉士”则是在进士中择最优秀者,由皇帝亲自评点的人。所以,每道圣旨文字均书写得端庄秀丽、圆润飘逸、立体感特强。其行文用词、用句的洗练几乎达到了增一字嫌其累赘,少一字则显达意不确的地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钦承宝命,绍缵鸿图,霈纶綍之恩,诞敷庆赐。朕之嫡福晋钮祜禄氏惠玉德才兼备,名门佳媛,诞钟粹美,含章秀出。先皇赞之有柔明之姿,懿淑之德,敬慎持躬,树芳名于椒掖。人品贵重,性资敏慧,训彰礼则,幽闲表质。仰承先皇遗命,册封为中宫懿贤贞敬皇后,赐居坤宁宫凤仪殿。钦此!
赏赐
==============XX懿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名字__,因……(写明赏赐
的原因),故赐……(写明物品)
================================
惩罚
==============XX懿旨===============
职位名字___,妇行有亏,骄纵无礼,再三出言冒犯君上,
此乃大不敬之罪,(惩罚)____望尔今后诚心悔过
=================================
==============XX懿旨===============
职位名字___,疏悉礼仪,懈怠不工,不思敬仪,(惩罚)_
望尔今后诚心悔过,
5.道教开光疏文怎么写
道教文疏牒文分为:
1、表文
2、状文
3、关引
4、札案牌
5、榜文
6、牒文
疏文:即文疏、奏疏,疏文者,则信徒对众神疏通之意。
文体明辩云:按奏疏者,群臣论谏之总名也
奏御之文、其名不一,故以奏疏括之也
道教科仪,用处最广,通称疏文或称文疏有时仅谓之文
用纸则依所奏之事、神而别之,通常以黄、红最多
章奏:
斋醮仪式中给帝尊的文书。章奏原是世俗文章,汉书杂事:凡群臣之书通于天子者 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
文心雕龙释:章以谢恩,奏以案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章者明也,奏者进也
章者是道教徒遇事情,祭酒奏章,乞恩求福
写奏章,臣字不得为头,鬼字不得居首,不得悬生露死及抽破人姓名
表:下言上,曰表。思之于内,施于外也,表者、白也,言以情旨表于外也,原为章奏之属,标着事理,使之明白,以晓主上,得尽其忠者,旨在陈情,内容公开, 故不惮被人所知
申:申述之意,下级对上级的官府行文为申
状:向众神陈述、概用状仅焚化,不用宣读为下司对上司陈述事实之文字,谓之状呈
牒:.建修斋醮牒文,系指问天廷之呈文禀式,及神与神所行移文
原为旧时官文书之名,系指上司移文。
郑字通云:说文,札也,广韵,书版曰牒, 古人书板手简,许词皆曰牒,宋元丰以后,始改讼词为状,神前誓词曰:誓状,惟官府公移曰牒
在道教神霄玄雷坛中正奏、预告之中,向一系列神灵发递文书,问这些神灵报告举行斋醮,请其协助,因神格之高低,故分为奏状、申状、牒状
奏状:神霄玄雷坛向发奏状之神:三清、玉皇,勾陈星官,紫微大帝,东极太乙,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地祇,九幽 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十方灵宝天尊,洞渊三昧三洞天尊,九天采访君,灵 宝自然九天生神上帝,三十二天帝君,五灵五老五帝天君,木公尊神,金母元君等
申状:
神霄九师、三官、日宫太阳帝君、月宫太阴皇君、五星四曜五斗、南斗六司星君、北斗九天星皇君、黄箓院知院真君、正一三师、四相、四圣、灵宝监斋大法师真君、九天、天曹太皇万福真君、三洞经箓符命上圣高真仙灵将吏,三清上境天真皇人,三元真君,十真人,五府真宰,南昌上宫受炼司府真宰,玉府玉枢五雷院使真君,十方无极飞天真王,北阴玄天酆都大帝,十宫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三元水府真宰,蓬莱都水监真人,五岳、五岳上真司命佐命储副真君,清虚洞天仙官,地府九垒土皇君,龙虎君功曹金童玉女香官使者,太岁尊神等
牒状:
天下都大城隍、州城隍、县城隍、九州岛社令、诸狱主者、十方道都大主者、冥关幽路主者、五岳蒿里相公,土地里域真官,酆都六道都案,三界直符神虎使者等神
申状不称臣,不贴签
表申 之类在道教仪式中,是给付日月星辰、天曹、山川、地狱等官府文书的总称
关:神霄玄雷坛建修斋醮,神霄大法司所发牒、表、疏等文件,委功曹使者投递于众神时,如件数多少必作目录,向其使者点清,并嘱其投递妥当为要,切勿延误失落等情,而将此旨 写为文件者,谓之关
原为官府所用公文之一种,百官互相质词用之
文体名辩公移云:诸司自相质问, 其议有三、一曰关:谓关通其事也故亦称关文
榜:道教斋醮仪式中,在坛前告贴之文书
意其告谕信众,法事节次,约束将吏、孤魂、罗列 斋醮典仪念诵演法全部经典,科仪程序,通知神将仙吏来坛供职,晓谕各路孤魂来神霄玄雷坛受度
悃意:即至诚之意悃愊、恳诚也
系道士备忘录,俗称手疏,每一科仪节次,向神申述 醮意
科仪范本中有注明入意、意文者皆是。
悃意内容,是简述信徒建醮酬神之恳诚至意,因系仅做备忘录之用,故非公文之 类,而与关、牒、表、疏回异,写于红纸,不用封套。
印:行法用印,犹人间行政施行必用官印,象征天界,神仙攘威的印章
灵宝玉鉴卷一:法者之为言,正也,正其邪也,亦犹德礼之有政刑以导之齐之也
故章表申关牒符 檄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信也
印则各有师传者,欲天地神祇人鬼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
故神印不仅代表仙界职司的威权,也是各道派传授有绪的信物,凡上章奏申、书符、制箓皆须依式用印
6.正一道超度表文内容格式怎样写
诸真疏文-度亡榜文 混元宗坛 本坛为追荐亡魂事
伏以
青华长乐界本无声无色之天
东极妙严宫有大慈大悲之主历浩劫以度人遍十方而救苦天人
仰赖凡圣皈依凡有投诚必先敷奏
今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县**地方 居住奉
道设醮诵经荐亡生方祭主***洎合家制服
孝眷人等是日沐手拈香哀诚上叩
慈造意者伏为当斋正荐亡过***一位真性*(男称形魂,女称
淑魂,道称霞灵)魂原命生于**年*月* 日*时建生享寿*十*
岁大限殁于**年**月*日*时天命告终一自幻化两隔幽冥思
形容而莫睹想恩操以难忘今修妙果以追资乞证仁天而脱化涓今*
月*日至*日延仗黄冠羽士就*观(或孝所)设立瑶坛坛中供列二
十四分神位跪诵
太上诸品度亡仙经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拜礼
玉皇宥罪锡福宝忏
奉行诸科于*日申文上表夜晚判放
青玄救苦济炼斛食一堂追荐正魂附度本音门
中先远三代宗亲等魂以冀闻经听法超升仙界伏愿东极慈尊放
祥光而接引
南丹真老指云路以超生往生极乐之境永离酆都之门更乞合舍
安泰人物咸宁本方迪吉六畜清平凡在圣光之下均叨无任之恩
须至榜者
谨榜张挂
天运**年*月*日 宣
榜示(榜字要大书
7.建城隍庙表文怎么写
城隍(城隍爷或城隍神),其前身是水庸神,兼管阴阳的神只,也是中国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城隍专司人间善恶之记录、通报、死者亡灵审判和移送之职。现被人供奉于庙宇称为城隍庙。城隍的崇拜盛行于中国和新加坡。
城隍的观念源自道教,其后与儒教结合相互影响。最早记载城隍的是《周易》:“城复于隍,勿用师”。最早祭城隍只筑土坛,无庙无像。正如《凤山县志‧祀典志》所载:“城隍庙无专祭,而水旱、疾疫必祷之,致敬、宿斋必告之;故立之庙,使神有所凭依也。”。设置城隍庙祭祀,大抵从道教成为民间信仰才出现。
城隍崇拜可追溯到周朝,是除夕要祭祀八个神之一——水庸。据《礼记》所载,古代天子祭祀“八蜡”中的“水庸”,就是祭祀城隍。
由汉代开始,城隍的祭祀活动不断提升,各地人民更尊封已死功臣英雄豪杰为城隍,其中有霍光与纪信等。
相传三国时代的吴国曾建城隍庙;另在《北齐书》记述,北齐大将慕容俨就曾于郢城拜城隍神祠而战胜了南梁敌军。而《隋书‧五行志》记载:“梁武陵王纪祭城隍神,将烹牛,忽有赤蛇绕牛口。”由此可知,在南北朝的城隍普遍为民间信仰。
唐代祭祀城隍为求晴祈雨、招福避祸、禳灾诸事,已出现祭城隍文。撰文的不乏著名人士,其中有:韩愈、杜牧和李商隐等。
到宋代,由于祭祀城隍列入国家祀典,故城隍庙普及各府、州和县。北宋欧阳修所写的祭城隍文:“雨惟神有灵,可与雨语,吏竭其力,神佑以灵,各供其职,无愧斯民”,显示了当时官吏们对城隍的敬重和互赖关系。
其后元朝,除在京都建城隍庙外,更封城隍为“佑圣王”。
到明代时,明太祖对城隍特别崇敬,曾亲诏刘三吾:“朕设京师城隍,俾统各府州县之神,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福祸之,俾幽明举,不能幸免。”明太祖更册封京都、府、州、县四级城隍,各级城隍神都有不同爵位和服饰,各地最高官员需定期主祭。城隍有阶级之分,洪武二年(1369年),封京都金陵城隍为“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等朱元璋“龙兴之地”城隍亦封为正一品王爵。其余城隍各赐爵位:府城隍为“二品威灵公”、州城隍为“三品灵佑侯”;县城隍为“四品显佑伯”。
不过,洪武三年(1369年),朱元璋即取消城隍之爵位,仅称为某府、州、县、城隍之神。
明朝以后,民众一般把城隍归为下列几类:都城隍(公爵,威灵公):掌管省。府城隍(侯爵,绥靖侯):掌管府 。县城隍(伯爵,显佑伯):掌管县 。
及至清代,祭城隍同样列入祀典,城隍的地位更崇高。但凡新官到任前需到城隍庙斋宿;上任日,更需在城隍前完成祭礼才能就任。由此观之,城隍的职能随时代变迁,已由起初有求必应的神明转变为地位超然的国家和地方守护神。
[编辑] 职能与特色
守护神:守护城池或国家。
司法神:主管生人亡灵、奖善罚恶、生死祸福和增进幸福利益等等
城隍在明清以后,成为一个神的官职,而不是一尊神明。都城隍为省级行政区所奉祀,相当于阴间的巡抚。府城隍相当于阴间的知府,县城隍相当于阴间的县令。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选择的标准大抵是“聪明正直”的历史人物。
东南三大城隍:苏州城隍春申君黄歇、杭州城隍文天祥、上海城隍秦裕伯。
知名城隍:北京城隍杨椒山、福州城隍陈文龙、府城城隍朱一贵、邕州城隍苏缄。
古代教人做官的《福惠全书》写道,新县官莅境:“于上任前一日,或前三日至城隍庙斋宿”以便在梦中请教境内是否有悬而未决的冤案。
8.道教开光疏文怎么写
道教文疏牒文分为: 1、表文 2、状文 3、关引 4、札案牌 5、榜文 6、牒文 疏文:即文疏、奏疏,疏文者,则信徒对众神疏通之意。
文体明辩云:按奏疏者,群臣论谏之总名也 奏御之文、其名不一,故以奏疏括之也 道教科仪,用处最广,通称疏文或称文疏有时仅谓之文 用纸则依所奏之事、神而别之,通常以黄、红最多 章奏: 斋醮仪式中给帝尊的文书。章奏原是世俗文章,汉书杂事:凡群臣之书通于天子者 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 文心雕龙释:章以谢恩,奏以案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章者明也,奏者进也 章者是道教徒遇事情,祭酒奏章,乞恩求福 写奏章,臣字不得为头,鬼字不得居首,不得悬生露死及抽破人姓名 表:下言上,曰表。思之于内,施于外也,表者、白也,言以情旨表于外也,原为章奏之属,标着事理,使之明白,以晓主上,得尽其忠者,旨在陈情,内容公开, 故不惮被人所知 申:申述之意,下级对上级的官府行文为申 状:向众神陈述、概用状仅焚化,不用宣读为下司对上司陈述事实之文字,谓之状呈 牒:.建修斋醮牒文,系指问天廷之呈文禀式,及神与神所行移文 原为旧时官文书之名,系指上司移文。
郑字通云:说文,札也,广韵,书版曰牒, 古人书板手简,许词皆曰牒,宋元丰以后,始改讼词为状,神前誓词曰:誓状,惟官府公移曰牒 在道教神霄玄雷坛中正奏、预告之中,向一系列神灵发递文书,问这些神灵报告举行斋醮,请其协助,因神格之高低,故分为奏状、申状、牒状 奏状:神霄玄雷坛向发奏状之神:三清、玉皇,勾陈星官,紫微大帝,东极太乙,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地祇,九幽 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十方灵宝天尊,洞渊三昧三洞天尊,九天采访君,灵 宝自然九天生神上帝,三十二天帝君,五灵五老五帝天君,木公尊神,金母元君等 申状: 神霄九师、三官、日宫太阳帝君、月宫太阴皇君、五星四曜五斗、南斗六司星君、北斗九天星皇君、黄箓院知院真君、正一三师、四相、四圣、灵宝监斋大法师真君、九天、天曹太皇万福真君、三洞经箓符命上圣高真仙灵将吏,三清上境天真皇人,三元真君,十真人,五府真宰,南昌上宫受炼司府真宰,玉府玉枢五雷院使真君,十方无极飞天真王,北阴玄天酆都大帝,十宫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三元水府真宰,蓬莱都水监真人,五岳、五岳上真司命佐命储副真君,清虚洞天仙官,地府九垒土皇君,龙虎君功曹金童玉女香官使者,太岁尊神等 牒状: 天下都大城隍、州城隍、县城隍、九州岛社令、诸狱主者、十方道都大主者、冥关幽路主者、五岳蒿里相公,土地里域真官,酆都六道都案,三界直符神虎使者等神 申状不称臣,不贴签 表申 之类在道教仪式中,是给付日月星辰、天曹、山川、地狱等官府文书的总称 关:神霄玄雷坛建修斋醮,神霄大法司所发牒、表、疏等文件,委功曹使者投递于众神时,如件数多少必作目录,向其使者点清,并嘱其投递妥当为要,切勿延误失落等情,而将此旨 写为文件者,谓之关 原为官府所用公文之一种,百官互相质词用之 文体名辩公移云:诸司自相质问, 其议有三、一曰关:谓关通其事也故亦称关文 榜:道教斋醮仪式中,在坛前告贴之文书 意其告谕信众,法事节次,约束将吏、孤魂、罗列 斋醮典仪念诵演法全部经典,科仪程序,通知神将仙吏来坛供职,晓谕各路孤魂来神霄玄雷坛受度 悃意:即至诚之意悃愊、恳诚也 系道士备忘录,俗称手疏,每一科仪节次,向神申述 醮意 科仪范本中有注明入意、意文者皆是。 悃意内容,是简述信徒建醮酬神之恳诚至意,因系仅做备忘录之用,故非公文之 类,而与关、牒、表、疏回异,写于红纸,不用封套。
印:行法用印,犹人间行政施行必用官印,象征天界,神仙攘威的印章 灵宝玉鉴卷一:法者之为言,正也,正其邪也,亦犹德礼之有政刑以导之齐之也 故章表申关牒符 檄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信也 印则各有师传者,欲天地神祇人鬼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 故神印不仅代表仙界职司的威权,也是各道派传授有绪的信物,凡上章奏申、书符、制箓皆须依式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