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干亲的认干亲”的仪式
不过,普通“认干亲”的仪式,只要孩子正式向干爹、干妈磕上三个头,并改口称呼干爹、干妈即算完成。若孩子幼小和特别娇贵,认干亲时,干妈要穿一条特别肥大的红裤子,坐在炕头上,由旁人抱着孩子从裤裆里钻出来,以表示孩子是自己亲生的。然后干妈给他(她)戴上长命锁,起个乳名,以后用于爹、干妈所赠送的碗筷吃饭。这寓意着小孩从此成为他们的孩子,吃他们家的饭,和亲生父母不相干了。从此,小孩也就可以借干爹、干妈的福气,顺利成长,健康长寿。
“拜干亲”这种保育习俗,尽管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我们仍能从中找到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让小孩好养和顺利成长;(2)起因相似,都带有较为浓厚的迷信色彩;(3)情感一致,都富有极为浓烈的人情味道。
2.拜干亲要注意什么 认干亲的仪式和注意事项
另外一种,就是拜干爹、干妈。
朋友们可能也曾经听算命的说,这个孩子命弱,拜个干妈吧,可以帮助他。事实上这个有一定道理,八字命理中以偏财为父,正印为母。
八字身弱自然用印生扶,拜个干妈就是印星。多点生扶自然对自己有帮助,孩子就会健康易养。
如果身旺无财或财弱,自然拜个干爹为妙。现实生活中,一些如花似玉的姑娘们,头脑机灵的小伙子们,拜干爹的也大有人在,这些实际上是为了拓宽自己的财路,和给自己的事业之路寻找更多方便。
有的孩子八字过旺,对父母犯克的人,不能拜干妈,因为自己本身就旺,克人,再拜个干妈就更旺了,会适得其反。反过来说,自己命理身旺而又无泄的人,可以收些干儿子、干女儿,对自己也有好处的,可以泄泻自己的旺气,自己也可以多点健康、多点好运。
当然这些话说起来简单,具体得看八字的组合。所谓格局看高低,用神观富贵,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个人一个命局,这些具体到个人的问题还是要因人而宜。 不管你是拜干爹、干妈,还是义结金兰,结成干兄弟、干姐妹。
都可根据自己的生肖来选择结契对象,以下由淘运阁老师总结十二生肖的结契属相:生肖鼠:吉凶参半子陪,鼠羊马逢着寿不长,兔鸡分离兼破家,龙猴牛配大吉祥。生肖牛:吉凶参半牛兔在,龙马相配忧苦,参灾煞重重逢羊狗,大吉总是鼠蛇鸡。
生肖虎:吉凶参半是亥猪,猴逢相克苦无穷,蛇遇破财兼伤命,大吉还看马狗配。生肖兔:次吉蛇猴兔亦宜,牛虎逢着难幸福,龙鸡相配尝痛苦,吉祥象微羊猪狗。
生肖龙:兔狗相配难到老,辰辰自刑不相宜,鼠猴鸡配最吉祥,蛇马羊中半相宜。生肖蛇:次吉自有兔羊鼠,吉中有凶是寅虎,因苦失败逢猪猴,无灾无煞配牛鸡。
生肖马:猴鸡蛇龙次吉之,病缠短寿遇兔鼠,马牛相配表失子,寻找幸福虎羊狗。生肖羊:次吉只寻蛇龙兔,克子表夫鼠牛狗,生儿育女最宜猪,旺财旺官配兔马。
生肖猴:次吉还有狗兔牛,疾病困苦遇亥猪,灾难灭殃逢寅虎,无刑无克配鼠龙.。生肖鸡:羊猴亥猪是次吉,不测之灾逢鸡鼠,子少无缘遇狗兔,富贵幸福蛇龙牛。
生肖狗:次吉还看狗猪蛇,艰难困苦遇龙鸡,灾难重叠逢羊牛,虎兔马有清闲福。生肖猪:吉中有凶配寅虎,无事生非逢申猴,一生困苦遇猪蛇,羊眉兔气得幸福。
下面淘运阁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般民间拜干亲的注意事项和基本程序。拜干亲要注意以下几点:1、拜干亲,要两厢情愿,心心相印,不能是被逼迫的感觉,如果这样就失去拜干亲的意义。
2、拜干亲要举行结拜仪式,比如干兄弟、干爸干妈都要有,单凭嘴说无凭,不能为证。要让天地人,知道你们之间的缘分。
3、仪式之后,这对亲缘之间要经常聚集,多叫、多说、多聚,每逢过年过节要相互聚集,来增加两人之间缘分的交融,效果才能更好。常见的结拜程序:1、选择黄道吉日。
2、准备供果、香蜡纸烛,酒水、酒杯,要有亲缘在场做个见证。3、行结拜仪式。
具体方法是:摆上供品、点上香烛,如果是兄弟结拜,就盟血宣誓,定出兄弟之分,拜天拜地,让天地日月人,帮你们做个见证,从此哥弟互相称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果是拜干爸、干妈,拜的时间,要行跪拜之礼(现在也有用献茶来代替的),然后要例行承诺,善待干爸干妈,这样从命理上,才能对你有更好的帮助。
淘运阁老师提示朋友们:拜干亲如果选择命理搭配适当的话,是有助于人的运势的。特别是一些身弱的孩子,不好好吃饭,身体也不好,三天两头生病的,选择父母一方的至交好友拜个干亲,只要命理配合适当,会让孩子逐渐的好起来。
3.怎么认干爸干妈啊
顺便告诉你别太迷信和封建思想啦~,只要他们真心疼你孩子就好.……
这种习俗各地不尽相同,但不会超出三种情况:
1、朋友之间很合的来,认个干爹妈经常走动走动,加深感情。
2、多个朋友多条路,干亲之间优势互补,在调动、升迁、就业等方面可互相帮助。
3、带迷信色彩。多是相面的说孩子犯这冲那,得找个什么属相的干爹妈才能免灾。
每年都要送鸡蛋的,是希望干爸妈将干子女视如己出的意思,别的也没什么讲究
听老人们说就是当生下来的时候,孩子的父母怕自己的孩子不好养,所以就去“认干爸、干妈”。而关於“认干爸、干妈”也是有一个仪式的,还要准备大礼,具体要多少,我也不清楚了,老的时候就是红包啊,还有谷子,最少好像是40斤,还有衣服,然后还有应该是猪肉,大大的一块,和谷子一起担著去“认干爸、干妈”。后面应该是还有的,还要祭祖什麽的。
焦作新闻网讯
认义父义母,在老焦作被称为“认干爹(大)、干妈”。在过去,人们认为:小孩认义父义母是为了好养活,尤其喜欢认儿女多的人或贫寒的人家作义父义母,理由是儿女成群的人家,孩子们就像成群的小动物一样,容易长大。贫寒人家的儿童大抵较多,也不娇贵,反而会长大;还有两方家长为了增进两家情感,于是认对方的儿女作义子义女,为的是多一门亲戚来往。全国各地都有认亲的习惯,但是礼节习俗却各自不同,现在就说一下老焦作“认干爹、干妈”的礼节习俗。
不过,老焦作人认为:认干妈、干爹会对干妈、干爹自己亲生的子女不利,所以不是至亲好友,从不敢答应比较生疏的人的要求;而且认干亲双方要互相送礼,并摆酒席。以后每年三节两寿,干儿子、干女儿家都要送礼,作干爹、干妈的也要回礼,所以不是富厚之家也应酬不起。
认干亲是喜事,自然要选个吉利的日子举行仪式。那天,孩子的亲生父母要准备酒席,还要替自己的孩子预备好孝敬干爹、干妈的礼物。这份礼物最重要的是干爹的帽子,干妈的鞋子,还要配上衣料之类。干爹、干妈也要送给干儿子、干女儿一些礼物。其中一定要有饭碗、筷子和一个长命锁,还有一套小衣服、鞋袜、帽子、围嘴、兜肚等等。有钱人家都是到首饰店定打银碗、银筷子,否则就到寺庙那里去买木碗,决不用瓷碗,免得被小孩失手打碎,那是很不吉利的事。普通人家认干亲的仪式,由于经济上不宽裕,就简单多了。只要孩子正式向干爹、干妈磕三个头,改口称呼干爹、干妈,同时互相象征性的赠送些礼物,就算完成。如果认干亲时孩子较小,特别娇贵,那么认干妈时,干妈还要穿上一条特别肥大的红裤子,坐在炕头上,由旁人抱着孩子由裤裆里钻出来,意思是和亲生的孩子一样,然后干妈给他带上长命锁,起个乳名,以后就用干爹干妈所赠的碗筷吃饭。意思是:是他家的孩子,吃他家的饭,就和亲生的父母不相干了,从此借干爹、干妈的福气,必可康强长寿。
我想人们认干亲的原因,一是为了儿女,二也是为了点缀生活,才想出种种办法来找热闹、解除寂寞。因此认干亲这类的事固然是因迷信而起,可还带着很浓厚的人情味儿。到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空前频繁,经济上也宽裕多了,认干亲的现象似乎比以往还多,不过已没有什么迷信色彩了,纯粹是为了点缀生活而已,程序更是简单多了。比如我儿子就认了三个干爹(均为我的好朋友)、一个干妈(我妻子的好朋友),我们夫妻二人也认了一个干儿子、一个干女儿,相互之间只是口头上说说就算认了,平时和节假日带上孩子经常相互走动走动,让大人和孩子们增添些感情。
成都现在民间也很普遍的迷信习俗。
小儿多病不好带,即被认为犯了“关煞”(遇到难关或凶神),就要为小孩找一属相相生(由五行推算)的人作干爹,以保平安,俗称“拜寄”,一般是找亲朋好友。届时,小孩父母要备办礼品,带上小孩敬拜干爹、干妈,然后由干爹给孩子取名,并赏赐钱物。
还有一种是撞干爹,俗称认“保保”、“撞桥关”、“射将军箭”。先由算命先生选定地点(一般是桥头),届时备酒菜、香烛和竹制弓箭等候。当遇着第一个成年男人时即上前拦着认干爹,说明孩子犯有“关煞”,不好带,请求射箭去“关煞”,然后向干爹敬酒菜,孩子行跪拜礼,干爹给孩子取吉祥的名字,赠钱,礼毕,各自分手。有的日后便认作亲戚走动。
4.怎样看认干亲这一社会现象
“干亲”是一种畸形社会关系。
它既不是血亲,又不是姻亲,是混迹于亲朋之间的怪物。有些是干亲家之间在干亲的掩护下行苟且之事。
但是并不是一面盖全的。 “认干亲”就是认义父、义母,是流行全国的一种保育习俗。
在北方叫“认干爹,干妈”;在南方则称为“认寄父、寄母”,俗称“拜过房爷、过房娘”。亦称“打老契”,“认干娘”。
民间育儿习俗。流行于河南各地。
“认干亲”的习惯,因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礼节习俗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认干亲,是旧时山西乡间比较流行的一种民间礼俗。
认干亲之后的交往,大都比较频繁,而且都仿照亲情的交往方式,形成比较固定的亲戚关系。 在山西各地都有,以雁北、忻州、晋中、晋南更为普遍。
干亲是人为的把没有血缘关系、姻亲关系的人联系到一起,并赋于血亲、姻亲关系的权利、义务。
5.如何写庚贴(示例)
帖上写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的姓名等……
……我都好久没帮别人写过了……
格式:横行、竖行自便(最好是竖行,从右向左)
先写:龙凤呈祥、彼易年庚
男方姓名:X姓讳XX
生辰八字:农历年、月、日、时
籍贯:
先人名讳:父X姓公讳X、祖X姓公讳X、曾祖X姓公讳X
最后一行:蒙千金垂慕、掌珠牵顾,不胜惶恐,再顿首百拜
男方姓名
年月日时
就是这些了,再多我怕帖子上写不下了……
6.我想认一个干亲,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讲究,应该怎么认亲会觉得比较
认干亲,是旧时山西乡间比较流行的一种民间礼俗。认干亲之后的交往,大都比较频繁,而且都仿照亲情的交往方式,形成比较固定的亲戚关系。
认干亲,在乡间虽然没有固定的程式,大致都是认干爹、干妈、干哥、干姐之类的干亲。形成认干亲的原因,大致是这样,两家是朋友,交往甚好,为把这种交往相对固定,就采用让下一辈认干亲的办法使交往加深。诸如认义父、义母之类。有些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家中有大恩大德,一方图报对方的恩情,就以认干亲、当义子的办法,以相对固定的程式形成长期交往关系,以达到知恩图报的目的。还有的,是由于孩子娇贵,怕中途夭亡,便采用认干亲的办法,让干爹、干哥、干姐保住孩子,使其能避免不幸,长大成人。也有些人家,是为了攀高结贵,让孩子认有钱人为干爹,或能将来从中得到好处。也有的,孩子从小送到奶妈家喂奶,从而使孩子与奶妈形成了一种新的关系,乡间称之为奶妈、奶爸、奶哥,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干亲的关系。认干亲原因种种,但是,这种干亲的出现,使两家的关系自然地进入一种亲戚交往的序列之中。
认干亲在山西各地都有,以雁北、忻州、晋中、晋南更为普遍。
乡间习俗,一旦认干亲,凡事都须按乡间交往的一般程序进行,凡认干爹干妈之后的孩子,过年、过节、寿诞、生日、都要按乡间礼俗程序去做。做干儿子的,平时要照料上了年岁的干爹、干妈,尽一定做干儿子的义务,从经济上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而干爹干妈,对于儿子的娶妻、生子、盖房等重大活动都要过问,而且给予必要的支持与资助。
山西乡间的认干亲,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少,但仍在乡间存在着,这是一种社会上存在着的特殊亲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个侧面。
摘自《山西民俗大观》,中国旅游出版社,李彬著
7.小孩过房报约怎么写
祈求风顺——拜干亲 “拜干亲”就是认义父、义母,是流行全国的一种保育习俗。
在北方叫“认干爹,干妈”;在南方则称为“认寄父、寄母”,俗称“拜过房爷、过房娘” 婴儿时期拜认的干亲可能是永久性的,终身保有这种关系,也有可能是临时性的,多则三五年,少则匆匆一晤,从此各不相干。“拜干亲”的对象有的是人,也有的是物。
其目的一是怕孩子娇贵,不好生养,或是以前生子夭折,怕自己命中无子,借“拜干亲”消灾免祸,保住孩子;二是孩子命相不好,克父克母,借“拜干亲”来转移命相,以求上下和睦,家道昌盛。为了让孩子好养,“拜干亲”一般都喜欢认儿女较多或贫寒的人家做义父、义母,因为儿女多的人家,孩子就像成群的小动物一样,容易长大;另外,贫寒的人家,小孩一般较多,又不娇贵,反而容易养活、长大。
当然,也有两家为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愿认对方儿女作义子、义女的事情。至于那些富翁显贵认坤伶、舞女做干女儿,那是别有用心,已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拜干亲”的习惯,因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礼节习俗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北京,人们一般认为认干爹,干妈会对于爹、干妈自己亲生的子女不利,所以不是至亲好友,人们一般是不敢求其作为自己孩子的干爹、于妈的;而且拜干亲,双方要互送礼物,并摆酒席,以后每年三节两寿,干儿子、干女儿家都要给干爹、干妈送礼,做干爹、干妈的也要回赠礼物,所以,不是富厚之家也是难以应酬的 既然要“拜干亲”,那么就得择一个吉日举行仪式。
届时,做父母的除了要准备丰盛的酒席外,还要替自己的孩子预备孝敬干爹、干妈的礼物。这份礼物中,最重要的是送给干爹的帽子和送给干妈的鞋子,另外,还要配上衣料之类的物品。
当然,干爹、干妈并不是只进不出。干爹、干妈送给干儿子、干女儿的东西一定要有饭碗,筷子和一把长命锁,另外,还要有一套小衣服,鞋袜、帽子、围嘴和兜肚等。
过去,为了这些礼物,有的人家都是到首饰店去订做银碗银筷,或者到护国寺、白塔寺喇嘛那里去买木碗,以免小孩因失手而打碎。如果万一打碎碗的话,就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事情 在河南、陕西的一些地方,“拜干亲”是通过“碰”来完成的。
在河南郑州、开封一带,婴儿出生的头一天早上,婴儿的父亲便要出门“碰”姓。“碰”到的第一个人,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幼,婴儿的父亲都要跪下磕头,然后向其说明家中生了孩子,并请对方为小孩起名。
过去,农村早起的多为拾粪老头,有的毫无思想准备,但碍于习俗,不便推却,只好信口胡诌一个。于是,“粪筐”、“箩头”、“狗娃”、“猫娃”等名字就出来了。
这些名字虽然有点不雅,但好在只是小名,是人们对小孩的爱称,只是小时候叫,也就没多大关系。有的地方,被“碰”到的人除了给婴儿取名外,还要送给婴儿一件礼物,并被认成干亲。
在陕西一些地方,“认干亲”一般是在孩子“满月”的那天,由其祖母或祖父抱出去,出门后碰见的第一个成年人即拜为干妈或干爹。当然,这种“碰”除了有一定的随机性外,大多数场合往往都是事先安排好的,“碰”见的第一人,或是与他家关系要好,或是有地位有身份之人 在杭州,小孩“拜干亲”却有另一套风俗。
他们所拜的干亲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鲁迅先生文章中经常提到的“无常鬼”。在那里,“父母恐其子不寿,又惧拜干爹娘用大,便不寄于人,而寄于无常鬼”,俗称“拜胡干爷”。
据当地传说,无常鬼是阎罗王专门派来拘摄死者之魂的鬼,将子女寄于无常鬼,是希望它不要拘摄寄子之魂,以保长寿之意。过去,世人不知道无常鬼的名义,而将它讹为胡姓,于是便有“胡干爷”的称谓。
寄拜胡干爷的方法是:小孩的父母先要做一件崭新的白衣衫,然后将它带至庙中,用它去换取胡干爷偶像身上的旧衣,并以烧酒、烧饼、香烛、银锭供而焚之。最后,由庙中和尚为出寄之子取名。
以后,每年七月,小孩的父母都要抱其前往寺庙拜贺胡干爷的生日,直到小孩年满1岁为止 除汉族以外,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也有“拜干亲”的习俗,如土家族就非常有代表性。土家族的小孩除了寄拜给别姓之人作为“干儿子”、“干女儿”之外,有些人家还将小孩寄拜给树木、岩石、水井以及猪、狗、鸡等物,并以寄拜之物为小孩命名。
如果是男孩,一般谓之为“岩保”、“水保”、“猪保”、“鸡保”等;如果是女孩,则一般取名为“岩妹”、“水妹”、“狗妹”、“鸡妹”等。因为在土家人看来,只有将小孩寄拜给他人或事物,才能消除灾星,让小孩顺利成长 不过,普通“认干亲”的仪式,只要孩子正式向干爹、干妈磕上三个头,并改口称呼干爹、干妈即算完成。
若孩子幼小和特别娇贵,认干亲时,干妈要穿一条特别肥大的红裤子,坐在炕头上,由旁人抱着孩子从裤裆里钻出来,以表示孩子是自己亲生的。然后干妈给他(她)戴上长命锁,起个乳名,以后用于爹、干妈所赠送的碗筷吃饭。
这寓意着小孩从此成为他们的孩子,吃他们家的饭,和亲生父母不相干了。从此,小孩也就可以借干爹、干妈的福气,顺利成长,健康长寿 “拜干亲”这种保育习俗,尽管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