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写意见书
道路交通事故经济赔偿意见书 本律师受xxx委托,本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之原则,就XX为解决因交通事故所引起的人身损害经济赔偿,提供如下法律意见。
一、事故简况:2004年03月06日早上8点30分左右,当事人去国惠康商场买菜,返回到天安花园路段时,当事人推着自行车过无信号灯的路口,司机xxx驾驶粤B/5Q130号微型客车沿吉华路西往东方向行驶,途经天安花园路段时,车辆突然逆向行使,超越中心线驶向路左,将当事人倪国疆撞伤。 承担赔偿责任比例上,应正确理解“减轻轻致害人赔偿责任”的含义。
按照梁彗星教授的观点,减轻责任的比例不应超过50%:如受害人负全部责任,可减50%;如受害人负主要责任,则可减轻40%;如双方负同等责任,可减轻20%-30%; 如受害人负次要责任,可不减轻其责任。以上观点可作为“尽力减轻受害人责任”的法律精神。
二、法律依据和有关凭证: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2004-04-30】; 3、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 2003-12-26 ; 4、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5、伤残评定书(伤残10级); 6、当事人固定工资收入的证明(本人月工资人民币 元); 7、护理人工资收入的证明(甲、月工资人民币800元,乙、月工资人民币600元); 8、护理人数及日期的证明(甲、护理 天,乙、护理 天); 9、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以及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 10、医疗机构出具的康复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证据; 11、医院营养费 意见证明。 三、经济赔偿意见:依据法律法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和有关资料,应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 元,具体意见如下: 1、医疗费: 2、误工费: 3、住院伙食补助费: 元 (省财政厅“粤财文[1996]10号”文规定) 4、护理费: 元 5、残疾者生活补助费: 6、残疾用具费: 元 ; 7、交通费: 元; 8、参加处理交通事故的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计 元;9、继续治疗费: 元(。
10、营养费: 元 。 11、住宿费 元 12、神损害赔偿 元 共计应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 元。
本道路交通事故经济赔偿意见书仅用于交通事故当事人xxx先生处理交通事故请求经济赔偿事宜。 本道路交通事故经济赔偿意见书正文共三页,其后之附件均为本意见书不可分割之组成部分。
相关文件的复印件与原件无异。**律师事务所李**律师 二 0 0 六年 月 日 二、当事人xxx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当事人xxx不负事故责任的理由。
xx交通事故处理中心的责任认定书,当事人对该认定书的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等项与事实不符,适用法规不当: 1、认定书与事实不符。 1)、2004年03月06日早上8点30分左右当事人去国惠康商场买菜,返回到天安花园路段时,当事人推着自行车过无信号灯的路口,并不是骑自行车横穿机动车道借道通行。
2)、当事人推着自行车过无信号灯的路口,距路边只有 x米时,司机xxx驾驶车辆突然逆向行使,超越中心线驶向路左,将当事人xxx撞伤。 3)、司机是xx公司的送货员,经过无信号灯的路口时本应减速慢行,而由于在该路口高速行驶才造成的交通事故。
公安部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若干条款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第四十二条第(一)(二)(四)(六)项规定,也适用于没有交通信号或交通标志控制的路口”。第四十二条(一)机动车须在距路口100至30米的地方减速慢行。
2、适用法规不当。司机xxx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一款的规定,高速逆行是造成此事故的全部原因;当事人倪国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三款的规定推着自行车过无信号灯的路口,无任何违章行为,不应负事故责任。
综上所述,当事人xxx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受害人xxx不负事故责任。 3、当事人xx的xx公司,应赔偿xxx的全部损失。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
2.怎么写对公司的建议和意见
对公司的建议和意见人才严重缺乏、分工不明、部门之间配合差、缺乏监管。
1、人才严重缺乏。就其具体而言,每个部门无独挡一面之人物,事无巨细均需要别人安排,居在岗位却无行事之潜力。其次缺少系统完整的操作体系和意识,本部门工作无法得到改善、完善和提高,仅仅提留在为做事而做事,而不知为何做事,如果做事,如何做好事之潜力。
2、分工不明,权力无法有力的下放,职责更不清晰,经常出现为他人做事,自我的事情却无法做好的状况,又或者出现问题无法追究,互相推委,害怕承担职责的状况。
3、部门之间配合较差,缺少有序的监管和控制。
4、有制度却无法真正有效的推行,没有构成重视,上上下下都有其阻力。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切记不要只提问题而不想解决办法,那样会留给领导一个不太好的印象。
2、如果真的要写一些缺点的话,最好附带上个人合理可行的方案。
3、不可目空一切对公司进行无情的抨击。
4、不要对公司领导、规章制度、经营方向及管理模式指手画脚。
3.安全生产责任适宜性评审意见怎么写
一、针对性。即各部门对应的工作环境与工作种类易出现的安全问题汇总,由责任人或参与者共同分担,各负其责。
二、明确性。即细化所有的考虑到的安全隐患及不安全因素,把细小的原因都分析出来,落实到每个人的职责范围内。
三、目的性。即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安全,所以要求所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内容需符合实现情况,能够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四、总结性。即分工明确,责任清晰,还要来者能战,战者能胜,且能够把好的经验或吸取的教训能够提练出来,传递或警示给其他人。
4.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处理意见
(1)这种事情,警方可以出具证明无法认定事故责任的,这样不好弄的
还有就是甲方的无证驾驶只能够作为,警方对甲方进行出发的依据,并不能够影响事故的认定,事故的认定主要是看双方在此次事故中由谁的过错,导致事故的发生,如你所说甲方超速,无证据;乙方逆行,也无证据。无法认定是可以的,如果认定的话同等责任面大。
事故责任划分后,所有钱款双方共同承担,但是还有甲乙双方的修车费也要算上
(2)私了的话对方如果感觉没有驾驶证愿意赔偿,就尽量私了吧,以为他的主要责任是速度,不是无证驾驶,也不是没有车辆保险
(3)如果划分为同等责任,起诉后对方不赔的话,法院会替他执行的。
望采纳
5.如何认定直接责任人员
、如何认定直接责任人员 直接责任人员认定标准刑法没有规定,在理论上存在重要作用说及行为方式说等不同主张。
前者主张以在单位犯罪中的作用为标准,作用大的单位犯罪参与人就是直接责任人员,后者主张参与单位犯罪的行为方式为标准,具有直接性的参与行为就是直接责任人员。 相关司法解释兼采了上述两个标准,在对主管人员的认定上采用了行为方式标准,把实施具有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单位犯罪的人员作为对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而在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上采用了重要作用说。 如:《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对于受单位领导指派或奉命而参与实施了一定犯罪行为的人员,一般不宜认定为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对于受单位领导指派而积极参与实施走私犯罪行为的人员,如果其行为在走私犯罪的主要环节起重要作用的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这两个文件虽然都只是针对特定犯罪作出的规定,但其精神对一般单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认定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6.对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不服,怎样向法院写报告
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的,不用向法院提交申请,那样没用。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民事诉讼法》中证据规定的“鉴定结论”,一般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肃性。
如果当事人对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无法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书不服,是否可以进行救济?如果可以救济,则如何进行救济?
事故认定书是否采信,则须由法院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有关规定对其予以审查判断,而不是不加审查一概当然认定采纳。如果达成调解发生“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交通事故责任书作为证据,在诉讼中人民法院是否采纳交通事故认定的意见,需要经过证据审查以后方可以确定。但是,实践中,需要法官有高度的责任心,否则,交通事故一旦认定,几乎就只有理论上更改的可能,而这正好是现实!
交通事故认定的法律救济途径有二:
A、《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
B、当然,事实上,在实践操作中,很少会发生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撤销交通事故认定书。因此,当事人另外一种救济手段即是通过向法院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向法庭提出自己对事故认定书有异议,通过取证、举证和质证,并阐明理由,尽力推翻同处于证据地位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由法庭对交通事故认定予以质证后决定是否采信这项证据,并有权决定事故的赔偿责任比例。
C、通过信访程序。依据信访条例的规定,只有在司法程序进行完毕后,才可以启动信访程序。作出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本身并不主动承担重新认定,而是由上级机关责令重新认定后,予以救济。司法实务中,法庭一般不会变更或者撤销事故认定的,而信访的成本又高,当事人获得法律救济的机会非常小、途径少。
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规定的责任人认定和意见怎么写